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1130
发布日期:2020-06-18 08:03:15

 

在周汝昌刘心武看来就是书中的湘云,或者说是湘云的生活原型。他们认为湘云最后与落魄中的宝玉相依为命,帮助宝玉著书,在宝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后,湘云又在书上作批,这就是脂批的由来。这一番解释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根本不理解石头记及其脂批的灵魂。石头记的灵魂首先是“八十回本石头记就是全本石头记”,“石头记就到八十回止”,脂批的灵魂首先是弥补“石头记就到八十回止”的缺憾,正因为“石头记就到八十回止”才需要用脂批来补充,没有脂批“八十回本石头记就不能算全本石头记”,也就是说脂批实际上巳经成了八十回石头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周刘根本就没有看出来,他俩连石头记就该到八十回嘎然而止都没有看出来,还在做着给红楼梦再续二十八回的美梦呢,这种不通灵的野史作家也配谈红?再看湘云在书中是什么角色、担什么份量,我在前面呆解时说过,钗黛湘妙明显代表选美的四个层次,湘云是艳俗、通俗,是最低层次,妙玉是矫情、是做作,是第二层次,黛玉是病态、是孤傲,是第三层次,唯有宝钗是含蓄、是内敛,是最高层次。这样看来湘云在这场选秀大赛中仅仅是充数的角色而已,她就没打算参与选秀竞争,更没参与真真女儿国的争玉之战,怎么可能通红楼之灵呢?她与宝玉宝钗没有一点灵犀可通,怎么能批出这么多精辟的批语呢?再从曹家暨甄家事看,湘云的生活原型应该是与曹颙暨甄宝玉同辈的女孩子,比曹雪芹长一辈,应该是曹雪芹的姑妈辈,怎么可能与作者成为相依为命的夫妻呢?再说红楼梦的根本宗旨是忧天下女儿之忧,是痛感皇家的祸起萧墙、兄弟阋墙、丢包衣之卒保宝亲王之车,这宗旨是湘云这样的女孩子理解得了的吗?她连探春那种焦虑之心都没有啊,怎么能理解作者的一片痴心,不理解作者的难言之隐,怎么能作出这些洞悉一石二鸟一击两鸣的批语来?连石头记就该八十回结束都不懂,还怎么作批?其实只要想到湘云那心直口快的性格就知道她不合适作脂批,因为她是“小孩子家——口没遮拦”,而脂批的作用恰恰就是做红楼梦的“遮拦”,心直口快的人怎么能当好脂砚斋红楼梦的“遮拦”?几乎肯定会在无意中陷作者于被焚坑的地狱中的。红楼梦之所以采用这种画龙不画尾、藏尾于头的创作手法,之所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印象,之所以需要脂批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补不足,就因为“恐其中有碍语”啊,既然有碍语,作者就恐妨碍他人,就不能轻易泄露这些碍语,这样一来就不好直接请亲朋好友或让亲朋好友作批,他会怕害了这些亲朋好友的,当然更不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构思、创作秘诀告诉这些亲朋好友了。冲着这一点,作者就不能让熟人作批,除非在自己死后,除非这个人根本不懂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构思、创作秘诀,那么这样的批语能有什么用呢?因此作者只好自己伪装成外人来为自己写的书作批,这在开新场立新意的作者来说是完全可以想得到、做得到的。

 

红疯子:

一个“披”字”跟一个“批”字何其相似乃尔,只要稍微通灵的人都能觉察出其中的奥妙联系,我们不能当这是作者无意的相似予以忽视,只能当这是作者有心的暗示加以重视才对。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当初的石头记只是空空道人转抄自石头所记的一个抄本,作者将这个抄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才成为《金陵十二钗》这样的情理小说的,,“后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到了庚辰年,又由“脂砚斋凡四阅评过”,最后才定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系列的从成书到评书的过程说明了一个事实,抄本与评本巳经合二为一了,曹雪芹也与脂砚斋合二为一了,二者合为一体巳经密不可分了,《石头记》离不开批语,离开了就不能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了,按照我的理解,这才是曹雪芹和脂砚斋合著的完整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再加上我在前面分析出来的曹雪芹是用脂砚斋的化名出来自己批自己书,就能看出作者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全部用意,他是说自从得到石头抄本后用了十年时间反复批阅,反复整理,纂成了目录,分出了章回,又四次重评加批,才最终完成了这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

 

红疯子:

我在前面的疯谈呆解中曾经专门整理过全部脂批,这里就不重复论述了,大家可以看我以前的呆解疯谈,现在从几个方面专门谈谈“脂批只有作者本人才批得出来”这个问题。先讲讲含有极深刻情理的脂批,象“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这句脂批就包含了深刻的情理,再比如[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这条脂批就特别重要,我在讲红时多次引用,这是我最欣赏的脂批,类似这样的脂批还有很多,这种脂批都有提纲契领的作用,相当于读红的引路指南,没有这些脂批就不容易弄懂红楼梦中蕴含的事体情理,因此这样屿脂批必须是象宝钗探春那样的特别明白事理的人才批得出来,象湘云这样的通俗美女都难批得出。

再看第二种类型脂批,也就是洞悉红楼梦机密、故意微露红楼梦机密的脂批,象[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这一类直接指向曹家甚至曹寅的批语就是洞悉红楼梦机密、故意微露红楼梦机密的脂批,这种批语极易暴露批书人是知晓曹家抄家秘密的知情人身份,极易连累这个批书人,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批书人比作书人还要知道内情、还要接尽内情、更想泄露内情、也更该被抓起来焚坑,这样的人会是谁呢?有人说就是曹家的曹䫍,曹䫍虽然知情,但却是贾琏这样的须眉浊物,从我对甄家事暨曹家事的分析就可以看岀来他与曹雪芹父子俩是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的,连书中的王夫人凤姐都处处提防他架空他,他几乎百分百地反对曹雪芹创作这部专门揭露他是败家的根由的书,若被他洞察这本书的秘密,他不但不会批书,而且会向官府告密来求赏赐甚至复官,作者怎么能让他批书呢?他也不可能批这种揭露他迫害平儿凤姐、连累多姑娘尤二姐的书,总之这个批书人的身份太重要了,从程高续书专门删了脂批看来,这个批书人甚至比作书人还要可恨、还要该杀!他只能是作者自己再冒名顶替。

 

红疯子:

第三类脂批披露部分重点诗词的秘密,特别是判词仙曲好了歌及注,还有形容通灵玉的诗词等,没有有关脂批就不能洞悉其妙,这种脂批巳经成了这些重点诗词的注释,没有这些脂批就看不懂这些诗词的准确含义,因此这些脂批成了相关诗词不可分割的部分,程高续书删去这些脂批,实际上就是要读者读不懂这些诗词的原义,便于他们歪曲原书。象【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甲戌侧批: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甲戌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戌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甲戌眉批: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 还有象“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这些脂批就不能与原文分离,原文离了这些脂批就看不懂了。这些脂批只能是作者本人所作的对原文的进一步补充,如果是另外一个批书人批的,请问此人如何知晓这里面的秘密的?他既然知晓其中秘密,自然就知道作者的动机,既然知道作者这种借女讽男、借小喻大、借家喻国的动机,那就该阻止此书的写作与流传,如果不阻止更积极参与,那就是同谋,就要等同治罪,至少也要受牵连,作者既然知道这些利害关系,就不该把这些机密告诉批书人,这样既免连累他人,又免泄露本书机密,更免本书遭文字狱焚坑,从这些考虑出发,作者只能自己冒充批书人自批自书,这就是脂批只能是“自批”的理由。第四类脂批是披露部分情节背后秘密的脂批,这一点在“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问题上表现最为突出,可以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一回简直是含含糊糊、莫名其妙、没有脂批的协助就根本看不懂。当然即使看了有关脂批也不能完全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有了脂批的协助起码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极深的疑虑——这件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光这一点就达到作者的创作目的了,作者本来就不敢明写这件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指望读者明白这件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只想通过这件事暗示真真女儿国原来的女太子被女皇上废了,女皇上要重新选秀了,至于这女太子因为什么淫事败露而被废,读者就不用拘拘于具体事由了,不过取其被废导致重新选秀的事体情理罢了。大家会说你红疯子怎么看出来的?脂批也没有这么批嘛,是的,脂批是没有这么批,但是脂批把正文弄得玄玄乎乎,逼得我不得不住康熙废储这件事上想,逼得我不得不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如果沒有脂批的指点迷津,我能注意到贾母与这件事欲隐还露的关系吗?我能注意到秦可卿的命运操纵在贾母手心吗?我能注意到秦可卿不得不用半病半绝食来盼贾母探病吗?我能注意到情可亲用生命来挽救珍儿荣儿的声名品行吗?这些都是脂批的功劳啊。还有象【甲戌: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这样的脂批除了作者母子二人外有谁能批得出来?【甲戌眉批:赵嬷一问是文章家进一步门庭法则。】【庚辰眉批:自政老生日用降旨截住,贾母等进朝如此热闹,用秦业死岔开,只写几个“如何”,将泼天喜事交代完了,紧接黛玉回,琏、凤闲话,以老妪勾出省亲事来。其千头万绪,合榫贯连,无一毫痕迹,如此等,是书多多,不能枚举。想兄在青埂蜂上,经锻炼后,参透重关至恒河沙数,如否?余曰:万不能有此机括,有此笔力,恨不得面问果否。叹叹!丁亥春。笏叟。】贾琏道:【甲戌侧批:大观园一篇大文,千头万绪,从何处写起,今故用贾琏夫妻问答之间,闲闲叙出,观者已省大半。后再用蓉、蔷二人重一渲染。便省却多少赘瘤笔墨。此是避难法。】这些脂批都透露了一个意思:这里的赵嬷嬷说甄家接驾一番话全是作者编的谎话,生活素材中的当日根本没有这些真事,这都是作者欲借省亲事写甄家接驾南巡,才编出来的假事。如今的读者在红学研究的误导下不但把赵妪一番假话当真话,更把元春省亲这假事当真事,实在太不通灵了,若没有脂批指引,连我这红疯子也通不了灵,可见脂批太重要了,更可见程高续书将脂批一概删除的危害,没了脂批的石头记就象一幅没画眼睛的云龙图,死气沉沉、根本飞不起来,这样才正中程高续书的下怀呀!

 

红疯子:

第四类脂批专门披露所谓八十回后的有关情节和线索,这是脂批引起巨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也是脂批引起红学研究注意的主要原因,红学界甚至因此诞生了所谓的“脂学”,说穿了就是专门研究脂批中的所谓八十回后的有关情节和线索,为研究八十回以后的所谓佚稿正名,更为这些研究者自己另外给八十回后红楼梦续书作根据,由此可见这些研究根本不是在研究红楼梦,而是在利用脂批,实际上就是象程高续书利用红楼梦那样,在利用脂批为自己的狗尾续貂张目,利用脂批把这些狗尾打扮成龙尾。由此可见什么东西都可以被利用,作者可以利用这些研究者传播自己,反过来这些研究者也可以利用脂批石头记歪曲红楼梦,这是连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就拿【蒙回前批: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但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亦何如是也?人世之变迁,倏忽如此!】【蒙回前批: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这两条脂批来说,这是批评宝玉不听袭人的规劝,兼着批评凤姐夫妻俩不该亏待平儿。从这两条脂批中可以找到石头记有后三十回佚稿的证据,因此脂学研究者据此续出了所谓后三十回红楼梦,还说是完成了作者的夙愿,真是“修巳知道你,你却不知羞!”石头记中牵涉到八十回后线索和结局的脂批很多,其中有好几条脂批都说“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都在力证红楼梦一书到八十回未完,后面还有佚稿,而且批书人自己也看过这些佚稿,才据这些佚稿披露有关八十回后的线索和结局的,这些脂批不但鼓舞了脂学研究者拼命续貂,也给我这红疯子的“八十回已完”的说法一个强硬的否定。到底红楼梦是不是八十回嘎然而止呢?我必须对这一类脂批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证明我的通灵之说。实际上我的“脂砚斋”就是“自言哉”的结论就证明了这个观点,作者就因为不能明言红楼梦就该八十回结束,而且就是要当朝以为八十回未完,才借脂批来打掩护的,也就是说脂批说“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就是他自己编的谎言,这个谎言怎么能证明不是谎言呢?只有他自己假扮成批书人来做所谓的旁证,才能证明这个谎言不是谎言。大家都记得第一回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里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呀,当作者化妆成“自言哉”出来证明这是真话的时候,就是从反面证明它是谎言啊,你们怎么能当是真话呢?果然作者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你们这些后来人把不该当真的话当成真话,把该当真的话当成假话,把本来没有的情节当成有这个情节,把有道理当成没有道理,难怪作者叹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大家把这条满含辛酸泪的脂批好好体会体会,“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你能解吗?不能解,不通灵,就不可能有辛酸泪,批书人能“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吗?能“遇癞头和尚”吗?“怅怅!”批书人都满怀愁怅啦,意思是不可能去青埂峯问石兄啦,因为遇不到癞头和尚啦,这青埂峯、石兄、癞头和尚都是作者杜撰的戏中角色,当然遇不到了,批书人是知道这些的,当然“泪亦待尽”了。从这条脂批就可见批者与作者是多么心有灵犀了,可以说不是一点通,而是点点通,才能作出如是之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似乎说此批书人是一芹一脂之外的第三个人,或者说是第二个批书人,我却不这样认为,这里的一芹一脂本来就是一个人,或者最多是作者母子二人,这第二个批书人本来就不存在,是批书人重评或四评时的自称,也就是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曹雪芹自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全可以包括一评重评三评四评,他自从得到空空道人的石头记抄本后,反复批阅、反复增删,这才最后定型为《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石头记》的,难道非要他定名为《脂砚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石头记》,你们才通灵吗?那就表明你们太难通灵啦。“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这句批语可以当这“余二人”指“一芹一脂”两个人理解,也可以当“一芹一脂”加上我这批书人共两个人理解,文言文中的“余”有“包括我在内”的意思,那么“余二人”就成了我和一芹一脂共两个人了,这不证明了一芹一脂是一个人吗?同样道理,不是也可以说一批二批三批四批或一评重评四评都是脂砚斋这“自言哉”一个人批评的吗?实际上红楼梦的创意太危险了,若被当朝看破肯定会被焚坑,这样的秘密越少有人知越利于流传,多一个人知就多一份风险,就多拖一个人坠入深渊,作者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他当然尽量避免向不可靠的人泄露创意了,甚至就应该不向任何人泄露创意才对。基于这个理由,作者只能自写自批,只能化名为脂砚斋来批自己的杰作,这样不但能避免其他人受牵连,更能最好地批评此书,因为只有他自己才最了解此书,才最能批得透彻啊!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