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书中的真真女儿国已经不再是现实中的男人国的翻版了,它已经成为作者理想中的国之范本了,看看贾母,明显比康熙贤明,她处理东宫失德比康熙废太子引起的风波还小,她推出的凤姐理家比皇十四子治国的效果还好,她选定的宝女皇比宝皇帝更妙,尤其是她这女儿国虽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但毕竟让众女儿生活在快乐世界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甚至连妙玉这只翠鸟都安心地活在大观园这翠笼中,都对她这女娲皇恭敬有加,可见这真真国比陶渊明的桃花源还要符合作者的理想,更可见作者精心构筑这大观梦的良苦用心,他是对现实中的男人国憎恶已极,才不得不借这假女儿国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嘲讽残酷的现实呀!
需要另加一笔的是书中的宝钗判词是“金簪雪里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这里的雪寓意盐,也就是说宝钗的生活原型是扬州盐商的女儿,这就意味着宝钗是维扬文化中的盐商文化美女文化蕴育出来的,她能够成为群芳之冠并被选为女儿国未来的宝女皇,这是作者对维扬文化盐商文化美女文化的肯定呀。我在这里不由得要扯到电视剧《大清盐商》,剧中的主角汪朝宗就是扬州盐商的典型代表,而且编剧导演还特地暗示他与乾隆皇帝几乎一模一样,等于就是说这汪朝宗实际上是乾隆皇帝的化身。我就联想到书中的宝钗将来也会成为宝皇帝暨乾隆皇帝,怎么两个不同的故事竟然不约而同地会通过扬州盐商这一点巧合在一起呢?只能说冥冥中“心有灵犀一点通”吧。维扬文化扩展开来就是淮扬文化,它包含了从淮河到扬子江这一大片地区,具体划分西到南京东到北到淮阴淮安南到苏州镇江,中心就是盐都扬州,用时代来划分,就是上至康熙年间的曹玺曹寅,中至乾隆年间的江春马曰琯马曰璐郑板桥等,直到现代淮安的周总理泰州的胡总书记,最鼎盛的就是我们扬州的江主席,都是淮扬文化蕴育出来的奇葩呀,特别是现代三伟人的出现决不是无意中的巧合,根本就是淮扬文化优势基因的集中体现。如果说红楼梦是通过薛宝钗的选秀被选中为宝皇帝早就预言了这一点,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大清盐商电视剧就告诉我们:江主席就相当于当年的汪朝宗,也就等于当今的宝皇帝!这不就是在验证红楼梦的预言吗?
红疯子:
之所以叫大家注意这三个伟人,就因为他们都是吃淮扬的盐和米、淮扬的江河水长大的,都是淮扬的美女生育哺育或辅育出来的,而曹雪芹恰恰也是宝钗这样的扬州盐商之女生育哺育教育岀来的,他的红楼梦一书更是在宝钗这样的有老庄智慧的扬州才女的倾力帮助下才撰写出来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扬州盐商美女的全身心辅助,就没有红楼梦的完稿!我的这个说法就是基于对宝钗“停机德”理解,既然说“停机德”,就反证了红楼梦一书到八十回不可能中途停机,如果到八十回不是全书结束而是中途停机,就代表作者违背了所作的“要对得起停机德教导”的承诺,反过来说,作者特意表彰宝钗的“停机德”,实质上只有一个目的:告诉广大读者红楼梦书到八十回不是中途停机,而是就到这里结束,只有织完了红楼梦全书这匹锦缎,才算不辜负“停机德”的教诲,否则作者就用不着特意强调“停机德”这三个字了。仔细回顾书中宝钗的全部形象,并没有有关“停机德”的具体描述和形容甚至伏笔暗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判词中写上这“停机德”三个字呢?他就是要借此告诉读者红楼梦一书没有中途停机呀!是啊,红楼梦到八十回嘎然而止这种收束方式太特别了,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但是作者又不好在八十回末尾写上“全书到此结束”六个字,一旦写上就引起文字狱官员的猜疑了:这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到此突然煞住?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企图?一旦追问下去就糟了,就会暴露全书的真实意图了,因此作者只能也必须摆出一个还有下文的假相来,必须要装成余下书稿不幸遗失的样子来,才能瞒过文字狱官员的眼睛。但是他又不甘心让读者真当成全书未完,又想用某种方式暗示读者全书已完,所以才特意用昭传宝钗“停机德”的方式来告诉读者全书如果中途停机就是违背“停机德”,反过来看就成了红楼梦一书不可能中途停机,而是有头有尾的全壁呀!再告诉大家,作者的曾祖父曹玺就是字“全壁”,他对“全壁”二字含义的印象特别深,一定要给大家一个“全壁”的《石头记》,才算不辜负其生母的“停机德”呀!可以想像的是,曹雪芹的母亲临终前一定会谆谆告戒儿子决不能“停机”,只有写出完整的“全壁”的《石头记》,才算对得起曹家和雪家即盐商马家的血肉深情啊!这就叫:曹血情!
红疯子:
我这样从扬州美女扯到三代伟人会被指责为胡扳乱扯,再从薛宝钗议论到三个伟人更会被骂成胡说八道,实际上宝钗身上完全具备了三个伟人的基本气质,特别是她识时待时的老庄智慧更在三个伟人身上得到深刻体现,三个伟人都是等待党的挑选、服从党的挑选,从来不争名誉地位,江主席更善于“小惠全大体”,特别适合当宝皇帝,这难道是巧合吗?没有扬州盐商的基因,有宝钗这样的诸裙钗牡丹吗?没有淮扬文化的生育哺育辅育,有三代伟人的连番出现吗?没有识时待时顺时引时的维扬文化,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吗?这些都说明三代伟人的连番表现不是偶然的,是有淮扬文化的传统一以贯之的,我这个说法决不是扯淡!如果再从当代上溯到康乾盛世,更可以看到从扬州盐商文化的兴盛到当今淮扬文化的鼎盛这二者之间的传承,薛宝钗艺术形象和三个伟人之间是有历史的渊源的,红楼梦与当今中国梦是有历史契合的。请大家不要当我在发疯,红楼梦一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永远不会完,因为作者之所以八十回嘎然而止就意味着它没有完,在作者看来最起码还有六十年盛世,他当时也不可能料到嘉宝玉道宝玉等等,只能写到宝皇帝就搁笔,因为他的生命到此终结了,却叫他如何写下去?从本质上来说,红楼梦暨《石头记》一书本来就是记载在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上的故事实录,也就是说只要国家象征的最高权力用传国玉玺这种独特形式继续下去,那么刻在和氏壁这块石头上的故事就会继续下去,这是不以曹雪芹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为什么要强求红楼梦一书的结束呢?这样我就可以说三代伟人事实上也在传国玉玺这通灵石头上留下了自己的华丽篇章,这三大篇文章特别是江主席至今还在写下去的文章是不是有淮扬文化的基因和血统啊,是不是有薛宝钗的识时待时顺时引时的影响啊,这一点请大家评判一下我说的到底疯不疯?再说句疯话,宝钗精神将永世流传!
红疯子:
回过头来再看探春理家后的大观戏台,在抄捡大观园这个高潮前还分别唱了这么几出小戏,先是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写的是宝玉因听说黛玉要回南就痰症发作的事,这似乎在写宝黛情事的续篇,实际上巳经看不到黛玉配合他表演了,只是他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已,而且即使是宝玉本人也不是有意的,只是一时迷失自我,但是却被言情主义者引为佳话,似乎宝黛二人正在与封建婚姻制度作殊死搏斗,将会谱写出一曲壮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爱情悲歌似的,实际上作者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他描述黛玉的独自哭泣、彻夜未眠就表明了黛玉已经看透了最终抵抗不过命运的结局,更看透了两人各自不同的处境,宝玉可以任性地胡闹下去,贾母王夫人自然不好硬性责罚于他,但是自己怎么能与这天生的宝贝相比呢?怎么可能与他一样胡闹呢?只有牙打掉了自己咽下去而已,这种悲伤如今的言情主义文人能体会到吗?接下来王夫人也意识到光拦阻宝玉也不是办法,于是通过“慈姨妈爱语慰痴颦”来先解决黛玉这边的问题,只要黛玉不跟宝玉一起胡闹就好办了。宝黛问题的最终结果我在前面的三日弄懂中巳经说过了,黛玉的病死根本不是贾母王夫人硬逼的,完全是宝玉无意中强加的意淫罪名造成的,如果宝玉不造成黛玉被他意淫的客观事实,这件事还有回旋的余地,可是一旦作为江宁织造的曹颙宣称妹妹为他所占有,黛玉的千金小姐声名品行就全完啦!大家都是过来人,尤其是张老师和五朵金花,你们作为女性替十四五岁黛玉想想,如果客观现实不允许贾母王夫人象西厢记里的老夫人那样忍气吞声,如果年轻的江宁织造的声名品行会因此受到皇上及官场的怀疑,如果曹家的传承大业会因此中断,不由妹妹牺牲自己来成全哥哥的声名品行,又有谁能成全哥哥的声名品行呢?不由黛玉牺牲自己来保佑哥哥的下一代早日出生,又有谁能保佑哥哥的下一代早日出生呢?这些话就不再重复了,总之薛姨妈的爱语决不是什么破坏爱情的阴谋,而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老一辈的正常应对,作者巳经通过黛玉认她为干妈表示理解了,用不着你们为黛玉担心。
接下来的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有用意的。大家且看正文:「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这一番话看上去是写的藕官与菂官,实际上是写的宝玉与黛玉啊!大家若不信,请看下面的“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这是形容宝玉的呆象吗?不!这是作者在借贾宝玉这个假角色说自己要说的话呀。当初的生活原型并没有这些呆像和呆话,是作者故意把这些呆话按在他身上,故意叫他装这些呆像啊,作者的动机是为了告诉读者宝玉在黛玉死后决不会出家当和尚,而是会‘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种台词让宝玉说?是显得宝玉能未卜先知、知道黛玉会病死吗?绝对不是这种想法,作者是知道宝玉的生活原型是个凡夫俗子,在没有临到妹妹病死时是不可能有这呆想头的,他之所以要无中生有、强加于人,是要弥补八十回嘎然而止、不能交代宝黛情事结局的缺憾啊!大家看到这种伏笔、这种暗示,就该想到作者不可能再交代宝黛情事结局了,他连黛玉死后宝玉必定再娶都明说了,大家还要追问黛玉临死的细节吗?那就太不通灵啦!由这些就可见作者的用心多么良苦了,他为了在八十回嘎然而止的情况下让读者尽可能了解作者的用意,真是用尽心机、耗尽心血呀,我们后来人若不能体会其中的用意,就太辜负这“一把辛酸泪”了。第五十九回六十回略过不提,且看第六十一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前两回说了大观园内的大小纠纷,这些纠纷探春又不便出面管,于是平儿出来显才华了,她摆平这些琐碎小事,也压服了赵姨娘背后的众管事婆的口声,同时也得罪了这些管事婆,最终这些管事婆是要报复的。但是这也可以看出平儿的才华甚至超过凤姐探春啊,她如果具有凤姐这样的身份地位,何愁这真真大观女儿国不治?可惜这样的好女儿不但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最后还遭贾琏的摧残,作者这样歌颂平儿是为她日后的不幸鸣不平啊!这一点除了我这心有灵犀的红疯子,又有哪个未通灵的人能想到?可以说我是在担心若疯子死了再无人通红楼之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