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袭人有多冤,赤胆忠心不待见,一簇鲜花无人识,一床破席扔一边。
我这话不光指真假宝玉,而且指真假母真假夫人,甚至泛指不识真假忠奸的红学人士,宝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倒也罢了,真假母说“袭人不过是锯了嘴的葫芦”罢了,真假夫人虽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的好处?她比我的亲生女儿还要忠心呢”,却还是把她当女儿一样嫁出去以迁就贴补宝贝儿子,(须知是真假夫人把袭人在不过明路的情况下给了宝玉作妾,既作了妾怎么能改嫁呢?这不是坑一个好女儿吗?好女不嫁二夫呀!)特别是如今的红学者也把袭人当偷袭的奸人、当一床破席弃如敝履,这就更妈妈的了。作者在判画中说袭人是破席根本没有贬低袭人人格的意思,他是在贬损宝玉啊,宝玉从来都没有珍惜这簇鲜花,更把这床完整的好席睡破了之后扔了出去,只是扔给了一个知道珍惜袭人的好人,才使袭人“侥幸”得到好下场,如果是嫁给珍连环蓉蟠这样的恶人呢?那不是害了袭人终身了吗?须知世上象蒋玉菡这样的男人能有几个?可见袭人能够善终是“侥幸”,象尤二姐尤三姐那样是必然。当初金钏儿为什么跳井?晴雯为什么冤死?芳官等为什么出家?甚至茜雪为什么被撵?不都是怕出去没有好结果吗?你们是不知道外面人的世俗眼光啊!江宁织造府那是当时南京人心目中的紫禁城啊,“织造府里八品官”,被织造撵出来的人肯定是犯了大不敬的人,被织造撵出来的身边人当然是九恶不赦的混账女人了,人们会怎么看她?一个下人能成为年轻织造的身边人,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啊,如今居然被撵出来了,脸面何在?贞洁何在?袭人当时真是恨不得一头触柱而亡啊。想想自己对宝玉的一片忠心,不断的规劝都是为他好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作为没过明路的大丫头要留个心眼、留下后路,要不得罪这大少爷,要违心地顺着他,不能得罪他,否则就得不到织造美妾的高贵地位了,袭人存这样的歪心思了吗?若是早知宝玉有眼不识金镶玉,就不规劝或少规劝他啦!
这里不打算详细论述袭人是如何规劝宝玉的,在我前面的疯谈呆解中巳经说过了,我只是想说袭人忍辱而去完全是为了宝玉好,是为了能够成全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再说明白些是为了赶快解决曹家的传承危机,是为了让宝玉赶紧留下后代!这在三年刚结束不久的曹颙病死中得到印证,要不是林妹妹作出牺牲、要不是袭人作出退出,要不是孙氏李氏作出妥协,再耽误三个月曹家就要断子绝孙了,当雪芹母谆谆教导作者“要不是你林姑姑和袭姑姑甘做牺牲品,就没有你这个讨债鬼啦!”时,作者能不从灵魂深处得到触动吗?
所以我说袭人根本不是为了自己有个好前程才离开宝玉的,恰恰相反,她是为 了宝玉能有好前程才离开宝玉的,跟林妹妹一样,离开宝玉才是真爱宝玉,爱宝玉胜过爱自己,这就是她们的可贵之处,这一点宝玉直到被病魔拖下迷津的最后一刻才明白,作者也是到“一事无成半生潦倒”时才彻底明白的呀。再谈谈袭人的“侥幸”,袭人本来以为会赴汤蹈火,谁知反而因祸得福,于是人们都归因于警幻薄命簿的按排,似乎红楼梦里的人物命运真是在天上就定好了的,似乎癫僧跛道真有天大的神通,似乎红楼梦真的是太虚幻境传来的天书,于是认为作者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是佛道的劝世歌,这也太小看作者思想境界了。我在前面强调袭人没有遭难只是“侥幸”,不能当普遍规律,更重要的是作者写她侥幸不是为宣扬“善恶有报”,而是为了强调她日后的“以德报怨”,这才是袭人最伟大的地方。日后袭人有了好结果是不计前嫌资助困境中落魄中的宝玉,这才是让宝玉最感动的。
大家好说宝玉不是病死了吗?这是你红疯子再三交代的呀,你忘了吗?我来告诉大家,真宝玉是病死了,但是真宝玉的遗腹子还在,母子俩在抄家大祸后沦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就是袭人这样的好人常常周济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并完成创作石头记的伟业的,这样的好人还不止一个,因为作者本人并没有在富贵乡里过到宝玉那么大岁数,因此他自己不可能有袭人这样的发生过性关系的大丫头,但是他在十三岁前的类似贾兰的如宝似玉的公子哥儿生活中也曾撵走过不止一个类似袭人的丫头,后来在沦落中又得到她们雪中送碳般的资助,才萌发出为她们昭传的创作激情的,这是必须交代的。否则你们会说作者不可能有此经历,作者生父也不可能有后面脂批赞扬袭人以德报怨的经历了。
红疯子: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如今的婚姻观念不把改嫁当回事,当时的礼教是不容许女性犯任何影响男性遗传纯正性的错误的,改嫁就会被人们当成破席,女人只能从一而终,妾即小老婆就更不被人待见了,再加上荣儿这五品织造的地位,他逐出去的大丫环所受压力就更可想而知了,这就象差点要逼她自尽啊!一个痴心为夫的弱女子被一个年轻大官羞辱到如此地步,而且还是被冤枉的,叫哪个好女儿能忍辱偷生?可是如今的舆论却认为袭人充当奸细破坏爱情是罪有应得,能够嫁给蒋玉菡或贾雨村巳经对得起她了,该感谢宝玉无意中布下的姻缘才对,这是对袭人的不公!袭人肯改嫁决不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归宿,她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侥幸的归宿,她只是为宝玉的前程、为荣府的大局、为宝玉携带的曹姓唯一真正基因能够早日找个合适的卵子而甘心退出竞争,这和林妹妹但求早死的心情是一样的,和孙氏李氏迫切盼孙的心情是一样的,和整个荣府女人们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指望这曹家的曹宗保能够早一点生个曹文广啊!只要能解决曹家的传承危机,她们可以在真母这老太君的带领下象楊门女将那样为保护曹文广而群起上阵战众海鬼夜叉。这一点如今能有几人体会到?恐怕只有我们的张老师和众位女学友能体会到吧?
袭人就是在这种与孙氏李氏林妹宝姐等共同拥有的信念下才忍辱而去的,当时之计为了迫使荣儿这真宝玉能服从大局可以说不惜一切!因为她们冥冥中感觉到了病魔的威胁,感觉到了曹家长房谋夺家产的威胁,甚至还感觉到了类似曹兆页带来抄家大祸的威胁,这些都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相形之下林妹妹的爱情乃至生命都可以牺牲,袭人还在乎自己的安危进退吗?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啊!
说到母爱才抓住了她们的共同点,孙氏李氏是母爱很容易理解,林妹袭人宝姐对宝玉算母爱就不容易理解了,实际上每个女性将来都准备当母亲,都天生具有母性,都自然会产生母爱,不光母亲对儿子会产生母爱,祖母外祖母也会对孙辈产生母爱,连姐姐都会对弟弟产生母爱,可以说每个生物都会对它的接班人产生或多或少的母爱,这是生物能够生生不息的根本啊!我本人就深深体会到三个姐姐对我的爱,这只能是母爱,我们的独生子更能体会到所有长辈不分性别对他的爱,这都是母爱。在曹家两代单传的曹荣身上,更能体现出众女眷对他的母爱,到了三代单传的曹雪芹就象楊文广那样完全沉浸在曹门女眷的母爱之中了。因此我说曹颙体会不到大家的母爱还犹可,说曹雪芹体会不到大家的母爱就无法接受了,再改个容易理解的说法,说林妹袭人对荣儿有母爱还不大相信,说林妹袭人对荣儿的后代曹雪芹充满母爱就完全可以接受了,林妹袭人的付出不是出于对荣儿的性爱,而是出于对荣儿后代曹雪芹的母爱呀!曹雪芹能不为她俩昭传吗?接下来的事情发展证明就是这两个人的甘于奉献争取到了七个月的宝贵时机,使宝姐姐能在荣儿病死前怀胎七月,如果林妹拖过三年不死,如果袭人在守 孝期内不离开荣儿,荣儿这真宝玉三年孝满就不肯立即与真宝姐结婚,只要再拖七个月,瘟神就会把荣儿拖下水,就不可能有曹雪芹这独根孤种,曹家就彻底断子绝孙.啦!正是由于林妹袭从拼命抢救,才给曹家争来一脉真传,也才给红楼梦留下一线生机,咱们如果不抓住这一线生机,红楼梦的真髓也要失传啦!众学友能不能象林妹袭人宝姐那样施舍一点母爱呢?
红疯子:
回来再说袭人的“侥幸”,她的判词说“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先说她对宝玉的温柔和顺白废了、被糟蹋了,再说她本打算给宝玉生下似桂如兰的孩子,就是死心塌地的从一而终,没打算改嫁,谁知道与这富贵公子没有缘份,倒是让一个优伶有福消受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评价,袭人确实是温柔和顺的贤妾,而且想自己生下象贾桂贾兰这样的后代,可惜真荣不让啊,能得到这样的好女儿多幸福呀,谁知道公子有眼无珠,反而让优伶享福了,整个判词没有赞成撵走的意思,也没有说袭人得此结局该感谢荣儿的意思,反而说荣儿不及优伶有福气,也就是说得此人陪伴终老是男人的福气,而不是相反的说袭人得嫁蒋玉菡是福气,正如王夫人说的“你们哪里知道袭人的好处,宝玉能得她侍候一辈子我就放心了”,这才是真心话啊。
可如今的评论都抓住袭人能有好结局、而且这好结局是宝玉无意中赐给的不放,似乎袭人该感谢宝玉才对,一床破席还能卖个好价钱,一个偷袭者居然没有得到报应,相较之下晴雯岂不更可惜了?这就“拘拘于具体情节,不取其事体情理了,作者写袭人能得善遇是“侥幸”不是必定,而且写这种“侥幸”是为了埋伏下文的“花袭人供奉宝卿有始有终”,是为后面的歌颂其“以德报怨”服务的,不是为赞成宝玉当时的“足够宽荣”。只有能看到宝玉贫困中得袭人“雪中送炭”式的接济时感激涕零的样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女子的伟大啊。须知那时的宝玉巳经被“狠舅奸兄”们“雪上加霜的恶行弄得焦头烂额了,相形之下能不后悔自己当初的“一着错”吗?
我一再提“侥幸”二字,现在又提醒“一着错”,就是叫你们要结合第一二回的娇杏丫头结局看,作者布置娇杏这个角色是有深意的,他不光说娇杏能嫁贾雨村是“侥幸”,而且是说象这一类的能有好结果的裙钗都是“侥幸”,天下女儿都是死路一条,能象娇杏袭人这样有好结果的是“侥幸得已逃生”!这不是说能嫁给贾雨村或蒋玉菡是甄士隐或甄宝玉布下的姻缘,该感谢这两个人,而是说甄士隐或甄宝玉的“一着错”铸成了这两个人的悲剧,后来能成喜剧纯属“侥幸”!这“一着错”三个字就是对甄士隐甄宝玉这个真颙儿的最好评语,曹颙是错怪袭人错撵袭人了,这个错误的性质不因没有造成恶果就可以否认,能有好结果是偶然的,而且当中有这几个好女儿自身努力奋斗、感动能识好人心的好男人这个因素在起作用。大家看书中的论述,“这袭人倒是有些痴心,服侍贾母就只知有贾母,服侍湘云就只知有湘云,如今服侍宝玉又只知有宝玉了,”这可以说是忠仆的最大优点,更是贤妾的最大优点,不管跟谁都尽忠尽职,这样的人到哪里都能得到重用,这样的女人就更值得珍惜了,可以说宝玉不珍惜有人珍惜,所以脂批说“骂死宝玉!”这里的袭人还不是个别现象,书中的荣府从鸳鸯到金钏到平儿再到每个正钗身边的贴心丫环都是赤胆忠心,这种忠实到了值得作者大书特书的地步,以至于挤掉了正十二钗在书中的戏份,似乎“金陵十二钗”书不是在为正钗立传,而是在为副钗又副钗立传了,仅这点就意味着袭人悲剧跟晴雯悲剧金钏悲剧一样,都是宝玉造的孽!人们会说这是王夫人造成的,从王夫人背后跟宝玉的哭诉看,王夫人都是为了宝玉不得不这样做呀,她不忍心这样做也得这样做,因为她不能对宝玉这样做!只好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丢卒保车甚至丢车保少帅,她是曹门女将中的柴郡主,自曹寅这六郎病死后,她就陷入了保宗保、保文广的危机中,曹颙这曹宗保哪里知道她心中的苦处?所以作者才感叹宝玉“背父母教训之恩”的呀!
扯远了,回头再说这又副钗,个个都是赤胆忠心的好丫环,即使是次一等的如麝月等人也都是死心踏地,甚至到茜雪小红都无可挑剔,她们有几个能有好下场?可见袭人“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实在是侥幸以极,不能当普遍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