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代真林妹妹死了的同时,也请大家注意书中的一个细节,秦可卿的葬礼中发生了“封龙禁尉”的怪事,贾珍为求丧仪风光,花两千两托大鹏掌权太监戴权捐了个五品龙禁尉的头衔,这成了红学家们说贾珍奢华的证据,更成了贾珍与秦氏爬灰的说明词,我这里不争辨贾珍与秦氏是“意淫”还是“滥.淫”,因为作者在这里兼用了两种“淫”法,对于曹家暨甄家是“意淫”,对于贾家确实是“滥淫”滥淫,因为曹家并没有爬灰实事,而贾家确实是“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作者创作秦可卿淫 丧天香楼一节,也确实为揭露贾族长房的淫乱,这一方面书中接着还要作更多描述,我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作者是“花开一朵、各表两支”,是书写一家、实表两家,真假两家完全不一样。这里的真家根本没有爬灰养小叔子这样的滥淫,倒有自比张生崔莺莺这样的意淫,作者为写“淫虽一理、意则有别”才故意创作秦可卿这完全虚构的艺术典型的。特别要强调的是,关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有生活素材为依据的,不是无风作有,当年的江宁织造府确实发生了曹颙活封五品官的真事,大家看书中贾蓉封为五品官时填的履历“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 年二十岁”,这就是曹颙当年的真实履历呀,只是沒有明写江苏省南京市而已,特别是“二十岁”的年龄完全是真实的,曹颙就是在二十岁时五品织造任上病死的,只是初任应该是十七岁时罢了。由此可见这书中的贾蓉分明隐寓真颙,在荣府的曹颙确实把妹妹的病死当荣儿媳妇之死待,到了书中当然只能写成“蓉儿媳妇之死”了,这样就可以证明我所言不谬了。
设想林妹妹悲剧结局的两个相反走向,一是“我不死、我要活”,与真母真夫人斗争到底,那么就成了三年后曹颙一病而亡,曹家断子绝孙,于是林妹妹只好象祝英台那样在荣儿坟上投坟自尽。一是象书中秦可卿这样,与荣儿断绝交谈,逐步半绝食加重病情走上绝路,而不顾荣儿的求医用药精心照料,这样张太医断定“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大约春分前后就可以病逝了”,于是荣儿象“戳了一刀似的不忍,直喷出一口鲜血来”,“哭得跟泪人儿一样”,拿出织造的全部派势来大办丧事,孙氏李氏只好不闻不问、任凭他料理,这样才是林妹妹的合情合理的结局啊!只是当时的南京人人尽皆知,作者不好明写罢了,写出来既怕暴露自己曹寅之孙的身份招来文字狱,更因为“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悉皆称功颂德眷眷无穷”,他不好直接指责自己的生父呀!但是林妹妹却恨死了这宝哥哥,怎么能说自己是勾引他跳墙的崔莺莺呢?更怎么能忘了肩负的传宗接代、继承家业的责任呢?宝哥哥可以不顾这些,妹妹为哥哥着想,能不替哥哥顾到这些吗?这才是真正的爱哥哥呀!如果象续书中写的那样先逼哥哥发下做和尚的毒誓,然后再化成花妖死死缠住他,不让他留下“贾桂”这样的后代,那就不是爱哥哥而是害哥哥啦。说完了妹妹说哥哥,这哥哥三日闹过了再闹三年,他哪里忍得下林妹妹病死这口气?认准了是李氏这真夫人害死了他的心上人,认准了孙氏李氏死守礼教、死守四大家族同盟破坏他的爱情理想,与自己亲身寡母闹得天翻地覆,尽管孙氏李氏冷处理林妹妹的病,他却大张旗鼓地在石头全城遍寻名医名药来拯救林妹妹生命,奈妹妹根本不领情,一点也不配合治疗,连各方名医都看出这是心病,无药可医,他才只好默认自己做事鲁莽蛮干,误了妹妹的终身,尽管这样,他还是先如书中的贾珍贾蓉那样大办丧事,实际上是发泄对孙氏李氏的不满,再象如今的年轻人一样迁怒于自己身边的类似袭人这样的大丫头,似乎这真袭人就是“其间拨乱的小丑”,是亲母安插在身边的“奸细、叛徒”,于是“赶袭人”的悲剧就逐步上演了。
荣哥哥为林妹妹象书中“秦可卿死封龙禁尉”那样大办丧事后,荣府逐渐恢复平静以待三年孝满,这三年中虽然母子俩尽量避免冲突,但三年后的抓紧给荣儿办婚事却是势在必行,虽然孙氏李氏算不到荣儿三年后不久会病死,但她俩不能不防着瘟神来袭,措施只有一个,赶紧结婚留下后代!于是不得不开始劝慰这任性的独子缔结金玉良缘,在她们看来林妹妹巳经死了,障碍巳经消除,下一步就是说服宝贝儿子接受金玉良缘了,可任性的荣儿是那 么容易说服的吗?不作出适当让步或牺牲肯定达不到目的,作为荣儿来说,不找个替罪羊也誓不罢休,这个牺牲品或替罪羊,自然是真袭人来当了,所以下面开始讲袭人悲剧。
红疯子:
说到袭人大家太熟悉了,第五回末尾就是袭人上来唤醒宝玉的,接下来一回是袭人与宝玉偷试云雨情,从此宝玉待袭人与众不同,袭人也越发尽心尽责,于是红学家抓住袭人与宝 玉偷情不放,说她才是勾引宝玉、想做姨娘的“下作小娼妇”,再加上她在误听宝黛二人私情话后向王夫人进言,无论书 中宝玉还是如今的红楼爱好者都把她当偷袭宝黛爱情的“其间拨乱之小人”,更把她当甘心被王夫人收买的密探,于是“红楼奇冤,袭人一叶,裙钗何辜,宝玉反赦?”的冤情就只有我红疯子来诉了。
作者为什么取这个艺术形象叫“袭人”?这似乎已经在书中解释 过了,宝玉说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丫头姓花,才取名叫袭人的。如今爱好者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红楼梦第七回有回前诗云“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这首诗本来是为了解释可卿这个艺术形象为什么取姓为秦的,但是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寓意书中宝玉自命为“护花使者”、“护花主人”或简称惜花人,宝玉怜惜钗黛湘妙元迎探惜凤巧纨秦十二个花一样的女子,所以才自封“惜花人”,但是作者深深体会到,这些上中下所有女子也都象花一样爱惜他这个人,简称“花惜人”,其中特别是袭人这个“好友”最怜惜宝玉这个人,但是宝玉这个人标榜自己爱惜所有的花,却唯独不珍惜袭人这朵鲜花,作者为她抱不平,才特意取其名曰“花惜人”,只是因为剧情需要,才故意改为“花袭人”的,换句话说他是要用“偷袭”的意思来误导读者,使读者产生“又必旁添一小人其间拨乱,如剧中之小丑然”的假印象,用此来从反面批判历来的才子佳人言情小说。其实作者创作素材中宝玉的大丫环决不可能叫花袭人,如果真叫此名就露馅了,知情人士就要举报揭发他了,而且花袭人的生活原型也会责怪他暴露隐私、会连累亲朋的,这些都是作者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们读书人必须牢记的规则呀。
现在再讲花袭人,就能够摆脱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俗套了,更能够昭雪袭人头上“维护金玉良缘、破坏木石前盟”罪名的冤情了,是维护宝玉声名品行、维护曹家传承大业重要,还是成全宝黛爱情重要?袭人虽是木石前盟的绊脚石,更是维护宝玉长远利益的死心踏地者,这一点当时的荣儿暨真宝玉是看不到的,但是曹雪芹母子事后却看得清清楚楚,作者深为花袭人这样的“花惜人”抱不平,更深为生父的自封“惜花人”却不知爱惜“花惜人”而婉惜呀。 第五回末的袭人救宝玉可以当幻梦不说,在黛玉初进荣府的当晚袭人就劝她不要为宝玉摔玉而伤心,袭人说“以后象这种事多着呢,要是都这样哭还哭不过来呢,快别这样了”,此时木石还未结盟,袭人还未与宝玉发生关系,怎么立场与王夫人关照黛玉不要理宝玉的话一样呢?袭人这是把宝玉看透了呀。所谓看透就是看到他“乖僻邪谬异于常人的一面,至于他“如宝似玉”的正面就是袭人要维护的另一面,倒不是他有那块稀世珍宝通灵玉,在袭人天天接触这东西,也就看透了那不过是块稀奇的石头罢了,袭人当时就要拿来给黛玉看,可见袭人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袭人要维护的是宝玉三代单传的大族人家唯一接班人的地位,这才是最重要的,宝玉这个人一旦失去这个地位,那就成了一块人见人踏的垫脚石,就会沦落到“瓦灶绳床、半生潦倒”的绝境,到那时什么爱情理想都会泡汤,这么简单的道理宝玉竟然不懂,还怪袭人“偷袭”他的爱情,可见花袭人是白爱惜这个人了,这就是作者写袭人悲剧的最简单用意,这还是在宝玉未跟袭人发生关系的孩提时代,后来袭从宝玉发生关系,袭人就更把宝玉的前景看得比自己的前途更重要了,书中说袭人有个痴处,跟着贾母就一心想着贾母,后来跟着湘云就一心想着湘云,如今给了宝玉又一心为了宝玉了,甚至到了不顾自己的前景的地步,这是多么可贵的忠心啊,她是甘当宝玉的嫁衣裳牺牲品垫脚石啊!如今的人都说她一心想当姨娘,可是只要得罪了宝玉就当不了姨娘,袭人不怕得罪宝玉也要规劝宝玉,这样当得上有野心的姨娘吗?咱把袭人比成康熙身边的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最后就没有做康熙的宠妃,她仍然获得人们比康熙还要多的崇敬,袭人这个老艺术形象没有获得应有的崇敬,我就是要为她鸣不平。
红疯子:
我在这里郑重宣布:袭人的结局不可能在八十回以内出现,因为她的结局和林妹妹差不多,巳经在假府的背影真府颙府中发生过了,作者已经不可能再写出来了,又何用程高在续书中再编造呢?这点仔细盘点曹家事就明白了,曹家的林妹妹悲剧发生在曹寅死后关键三天后的半年内,那么曹家袭人悲剧发生在接下来的二年内,只有袭人被撵走了曹颙才肯与姐姐结婚嘛,袭人的被撵当然在曹颙结婚后病死之前了,再接下来曹兆页继任织造后才有曹兆页老婆执掌荣府家事大权,对应的书中荣府巳经由凤姐当家了,李纨已经守寡多年並在抚养翻的后代贾兰了,难道作者非要明说贾兰是贾珠遗腹子暨曹雪芹本人吗?这样一来石头记就露马脚啦!因此作者肯定不会直写林妹妹之死、不会写袭人被撵出南京荣府,更不会直写曹家宝姐姐与颙哥哥刚结婚几个月后就一病而亡,既然全书第六回就写凤姐当家李纨守寡了,还用得着交代妹妹之死丫头被撵哥哥病死真兰遗腹吗?这些都是甄家这真曹家巳经发生的事,它们都隐藏在甄家事里面了,都不可能直写了,直接写出来文字狱官员就可以对照南京织造府里发生的真事来焚坑石头记抄本和作者本人了,这就是林悲剧袭悲剧颙悲剧和钗守寡都不能直接写岀来的原因,这些事在甄家背后的曹家都巳经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
红疯子:
我在这里郑重宣布:袭人的结局不可能在八十回以内出现,因为她的结局和林妹妹差不多,巳经在假府的背影真府颙府中发生过了,作者已经不可能再写出来了,又何用程高在续书中再编造呢?这点仔细盘点曹家事就明白了,曹家的林妹妹悲剧发生在曹寅死后关键三天后的半年内,那么曹家袭人悲剧发生在接下来的二年内,只有袭人被撵走了曹颙才肯与姐姐结婚嘛,袭人的被撵当然在曹颙结婚后病死之前了,再接下来曹兆页继任织造后才有曹兆页老婆执掌荣府家事大权,对应的书中荣府巳经由凤姐当家了,李纨已经守寡多年並在抚养后代贾兰了,难道作者非要明说贾兰是贾珠遗腹子暨曹雪芹本人吗?这样一来石头记就露马脚啦!因此作者肯定不会直写林妹妹之死、不会写袭人被撵出南京荣府,更不会直写曹家宝姐姐与颙哥哥刚结婚几个月后就一病而亡,既然全书第六回就写凤姐当家李纨守寡了,还用得着交代妹妹之死丫头被撵哥哥病死真兰遗腹吗?这些都是甄家这真曹家巳经发生的事,它们都隐藏在甄家事里面了,都不可能直写了,直接写出来文字狱官员就可以对照南京织造府里发生的真事来焚坑石头记抄本和作者本人了,这就是林悲剧袭悲剧颙悲剧和钗守寡都不能直接写岀来的原因,这些事在甄家背后的曹家都巳经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
红疯子:
我这种说法一般红学爱好者很难理解,怎么书中林妹妹和袭人的事就这样算了?也不交代结局了?照这样说十二钗的事也都这样算了?作者也不交代这些女孩子的结局了?这能算是一部完整的小说吗?简直不可理喻!
实际上理解红楼梦的关键就在这里,人们都只注意贾家事,都只问贾家宝玉和贾家诸裙钗的结局,却没有人注意甄家事,没有人关注甄家宝玉和甄家诸裙钗的结局,所以当甄家事在暗中进行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这里的林妹妹悲剧和袭人悲剧就在江宁织造这真荣府暗中发生并发展着,作者根本就不能明写出来,只好借甄家事的名义掩盖着,于是读者就看不到具体情节了,于是我也就不需要胡诌具体情节了,如作者在全书前言中申明的:“不过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用在林妹妹和袭人身上就成了“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具体情节哉!”真林妹妹具体怎么病死的?真袭人又具体怎么被真荣这甄宝玉撵走的?大家有必要追究吗?作者连甄宝玉怎么病死的都省略了,还会详细介绍甄妹妹和甄袭人的结局吗?至于贾宝玉会不会病死、贾家的林妹妹如何结局、贾家的袭人后来又嫁给了何人,甚至连贾家诸裙钗的结局并贾族最后的下场,作者都一概不写了,因为他巳经完成任务了,“好”“了”“好”“了”,甄家事到甄家被抄时已经完了,甄家女儿们巳经全部在这场葫芦大火中遭劫了,作者的红楼梦也已经到了“宝玉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汗如雨下,失声大叫可亲救我!”了,还不梦醒吗?全书还不结束吗?你们还要问我袭人结局到底如何吗?咱和曹雪芹这两个村姥姥是信口开河,可你们这些情哥哥情妹妹偏寻根究底,却叫作者和我如何回答呢?
当然我这里也不是说红楼梦就写的甄家事,没写贾家事,作者只是用贾家事掩甄家事,大家用不着深究贾家事了,事实上全书主要写贾家事,只是在写贾家事时顺便夹带着甄家事,这样一来就用不着另外专门写甄家事了,避免了不好明写甄家事的尴尬。我这里全说真家事、不说假家事,是因为黛袭钗悲剧只发生在南京真家,更因为我的“三日弄懂”只是为弄懂真家事,不为弄懂假家事,假家事会在“五日通灵”时专门作解析,因此这里才专讲真家事即曹家事的,更因为曹家事有不能明言的特殊性,才使理解这三个悲剧产生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才需要我专门作“三日弄懂”的功课呀。曹家的袭人既然被曹荣产生深深的误解直至疑恨,她的悲剧就注定被曹荣酿成了,只是直到孙氏李氏正式向曹荣提出重续金玉良缘时才爆发,这也是势在必然啊,一则荣儿疑恨未消,不但要报复袭人的“偷袭”木石爱情之罪,更想借此发泄对孙氏李氏的不满,他始终认为妹妹是被这两个老顽固逼死的,认为袭人做了李氏的耳目,甚至做了自己的叛徒,自己既然巳经把袭人当爱妾待了,袭人还要为了巴结自己母亲而偷袭自己,自己怎么能饶恕这身边的特务呢?长此以往自己岂不成了孙氏李氏的傀儡?袭人既然甘为自己母亲背叛自己,自己当然要不顾旧情把她撵走了,更何况是她先背叛自己的呢。于是作为交换条件,就以袭人没有过明路即没有正式定为姨娘为由,坚持先撵走她才谈结婚的事,孙氏李氏惯来“丢卒保车”,个把丫头的命运根本不在话下,更何况荣儿现在巳经是当了大官的“少帅”了,当然连袭人这忠心耿耿的“车”都可以放弃了,所谓“丢车保帅”嘛,当然值得了,更兼袭人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忠实奴才,二位寡妇料定她不会拒绝,只要给她找个好人家,再加上多多地陪嫁,不愁她不答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