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再解之八百一十四
发布日期:2019-08-05 09:11:59

我说这话也不是说生活中没有象这样晴雯遭主子迫害致死的例子,这样的悲剧多得很,作者拿一个来做例子也太容易了,这样既可以隐寓皇家的事,又可以替天下遭主子迫害的丫环昭传,也是一箭双雕,当然也是好主意了。这两件事的事体情理可以推广到书中所有裙钗悲剧,这样大家就知道这些悲剧都是[事似所无,理是必有]了,不是说曹家没有类似的悲剧原型,而是说书中诸裙钗悲剧的具体情节都有相当大的虚构成分,是被作者用来隐寓皇事而不是记述曹事的,已经被作者改得看不出来是曹家某女儿的照搬了,这种情况下作者还有必要一一描述这些[假事]吗?[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情节真假哉!]现在再来理一理贾事脉络就知道作者已经写不下去了、只能到[抄检大观园]这里为止了,因为这贾事没有一点曹事的味道,倒是充满[皇味],当然写不下去了,大家想想,五件大事中有四件[意在皇家],只有一件还有一点[曹味],这样的贾家当然不是曹家而是[贾朝]了,大家只有把它当用曹家素材创作出来的贾朝事看,才能真正通灵啊。至于书中的诸裙钗悲剧,从具体情节上来说应该发生在象[甄家]这样的大家族里,既然甄家已经被抄了,那甄家的女儿们当然也已经遭悲剧了,只是作者不便也不想写甄家被抄,当然也就不便也不想详细描述这些女儿悲剧了,于是就想了个巧法子,用第五回中的[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终身簿册]和《红楼梦仙曲》来暗示诸裙钗结局、抒发自己的感慨,此一结局和感慨既然已经出来了,等于告诉读者具体情节就不另行交待了,更等于《金陵十二钗》一书就以这种方式收尾了,否则如果还有起码四十回的篇幅交待这些具体情节,还用得着作者费精熬神地创作这[薄命簿]和《红楼梦仙曲》干什么?大家还以为天上真有[太虚幻境]这回事吗?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石头记》作为《金陵十二钗》也到此为止了,以后不要再去索隐考证十二钗悲剧的具体情节了,只要从《金陵十二钗》一书现有的篇幅里悟出其事体情理就够了。大家想想,曹家会恰巧有[含蓄、病态、矫情、通俗]这四大美女典型吗?作者会恰巧有[原应叹息]的四个姐姐吗?他这[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会恰巧都[从父不成、从夫不成、从子不成]吗?难道天下女子悲剧的各种类型都恰巧汇聚到他家、给他当创作天下所有女性悲剧集萃的现成题材?他只需如实照录、用不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凝聚成《金陵十二钗》一书?于是《金陵十二钗》一书也只有八十回的答案就出来了,作者意不在他这[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他是为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的女子昭传啊,当然用不着交代[这几个女子悲剧]的具体情节了,他[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你们[又何必拘拘于具体情节哉]!其实第七十八回的[鬼话词]相关故事中就说过了,林四娘故事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她只是代表人物,后来她们都殉难了,[一个不曾留下],这就等于说晴雯是书中贾宝玉的[林四娘],诸裙钗则是贾宝玉的[众女将],晴雯之后她们也陆续遭悲剧,[一个不曾留下],大家就从晴雯悲剧上联想她们的[俏影]吧,作者就不一一交代了。其实几千年来的女儿结局都是如此悲惨,作者写也写不完,你们又何必拘拘于曹家一家、作者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哉?再说作者[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也不一定只是抄家前曹家的女子,其它家族的女子悲剧也[亲睹亲闻]过,抄家回京后的二三十年间也在[半世亲睹亲闻]的范围内嘛,还有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女子悲剧的积淀呢?还有历朝历代几大美女悲剧的启迪呢?还是那句话:[曹翁之意不在曹,在乎历朝女子悲剧之间]啊!

红疯子:唉!女人惨,曹雪芹更惨!如此深刻的见地竟然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还要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半遮半掩的,这才是天下最凄美的悲剧啊。幸亏有你石呆子来作此一番呆解,否则不但咱红疯子解不透红楼梦其中味,只怕天下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解透红楼梦其中味,你这些呆解太珍贵了,谢谢你!下面进入全书正文是不是还有需要你呆解的地方呢?你说这第一回也是全书结尾,是不是也包括这一回的正文呢?咱期待你还有新呆解帮咱们彻底解开《石头记》之谜。

石呆子:我正要说这件事,第一回的正文里也有为全书结束的意思,不光第一回和第五回里有结束全书的意思,第二三四回里也需要在读完全书后再回头审视,可以说全书很多内容都需要在读完全书后再回头审视,因为作者在其中蕴涵的寓意太深太多太复杂了,你们一时悟不全,必须在读完全书后再回头审视,才能产生新的感受,一句话,作者当初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如今你们也要[披阅十载,反复五次]才行,对前五回更要[反复披阅、反复回味],我保证你们每次回味都有新感受。

我之所以要这样说,原因就在前五回是在八十回写完后才定稿的,而且是在全书定稿后才反复修改成形的,可以说它们本来就是全书的结尾,只是作者把它们放在全书开头罢了,你们只有把它们当全书结尾看才更合适。这一点对第一回尤其适用,因此一定要用读结尾、而不是用读开头的思维来读它,才能悟出它的妙味啊。

第一回正文主要说了两件事,一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二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你红疯子在呆解一开始就看出这是为凑回目而杜撰的假事,这是很了不起的看法,一下子就道破了其中天机。如今解完全书后再回头看,就更能看出这两句是全书的总回目了。我这里不是想重新解释这回目,而是从回头看的角度解释[真事隐][怀闺秀]这两个问题。[怀闺秀]的问题似乎用不着解释,整部《金陵十二钗》就是为了[怀闺秀],但[真事隐]的问题就必须解释了,甄士隐的故事里到底[隐何真事]呢?你红疯子曾说是作者自己的真事,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作者撰此《石头记》一书根本不是为自己个人昭传,而是为闺阁昭传,当然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真事隐匿其中了,再说自己的身世和曹家被抄的事已经为周围亲朋好友熟知,现在再把它隐藏到[甄士隐]的故事中去,恐怕要被看出马脚的人拿来找麻烦,作者主要倒不是怕惹官司,他反正是[半生潦倒、人丁稀少],怕的是被流言家找到记号把《石头记》当宫闱秘史来跳下去求剑,那样就要耽误广大读者求索其事体情理了。如今你们看完了八十回末尾几回再回头看这[甄士隐的故事],就可以看出这里面隐的就是[甄家事]啊。

红疯子:却又来了,这本来就是甄家的事嘛,怎么说里面还隐藏了另一个[甄家事]呢?难道[甄家事]也有[真、假、有、无]之分?

石呆子:你根本不是来提问的,而是来点题的,这[甄家事]正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大家没看到七十五回中说[甄家被抄]的事还不会注意这一点,如今看过七十五回中说[甄家被抄]的事之后再回头看这第一回的 [甄家事],就应该产生一个疑问:怎么书中有两个 [甄家]呢?难道作者写书时忘记了这件事?其实你们把这两个[甄家]放在一起看就明白了,作者是故意用前一个[甄家][遭火]隐寓后一个[甄家][遭祸]啊!第七十五回只说了[甄家被抄]的事,还没有说[甄家被抄]以后的事,作者这是借前一个假[甄家]说后一个真 [甄家]的事,所以叫[甄士隐里隐真事]。这种哑谜在没有看第七十五回的[甄家被抄]谜面时不容易猜出来,如今你们都看过谜面了,再看这谜底当然该猜出作者是什么意思了,这些其中味都必须在读完全书后回头再悟才能悟出来,就因为这些话都是在写完全书后才写的,是全书的[点尾之笔]啊。

现在再看[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就不能当[地舆邦国]来相信或考证了,这决不是指苏州,而是指中国东南部的某个地方,作者又不便说出地名,才用这种[葫芦提]叫法的,正因作者要隐瞒其[地舆邦国],反而说明这是真事,如果是假事,作者就用不着模糊其地名了。但是你们从[地陷东南]四个字可以看出这件事必与[塌天大祸]有关,因为[共工头触不周之山,致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嘛,这里强调[地陷东南],不是说这件事与共工争帝有关吗?[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看上去是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俗语,实际上点出了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北京,而是发生在中国最富庶的宁扬苏杭[东南一隅]。如今的人根据书中常写到[宫中][京中]来推断整个故事都发生在北京,这是错误的,这里不是说甄士隐家在苏州,而是说“甄士隐”的故事里隐藏的真事发生在中国的东南部。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