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第一百十三回
红疯子:第一百十三回的回目是[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说的是凤姐托刘姥姥照顾巧姐,还有紫鹃替宝玉解释旧憾的事。这前一件事是为完成凤姐巧姐的故事作铺垫,后一件事是为完成宝玉黛玉的故事作铺垫。咱这里之所以用[故事]一词而不用[悲剧]一词,是因为原作的悲剧到了续书中已经不成其为悲剧,只能叫故事了,续作者根本就是在继续编完一段故事,根本不是在继续完成一段悲剧。有些人还认为续作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这说明他们把悲剧定义得太简单了,象个孩子似的,只要不能满足[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的事都算悲剧,这也把悲剧想得太简单了。《石头记》里的悲剧不但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且是把最合情理的东西用最蛮不讲理的方式毁灭给人看,当然会最大地牵动读者的感情了。续作者却不是这样,他是把他认为不合理的东西用合理的方式了结给人看,当然仅仅是续故事了。前八十回拟定的凤姐巧姐悲剧主要是贾琏贾蓉、邢夫人和她兄弟造成的,原作者的意思是想借这两个悲剧揭这些人的短,写刘姥姥也是为了用她的好心反衬这些人的歹意。可是到了续作者笔下却成了刘姥姥报答凤姐在第六回、第四十二回的资助之恩了,贾府爷们的歹毒却不了了之,神明对凤姐的[恶有恶报、稍示宽宥]却被大肆渲染,这不是明显地护须眉之短、揭凤姐之丑吗?真是[公替公说理、只有母没理]啊。再说紫鹃替宝玉解释旧憾的事也写得六不搭对,续作者把贾宝玉写得比梁山伯这呆头鹅还要呆,翻过来调过去都是要向紫鹃解释不是自己辜负了黛玉,这有什么用处?前八十回的宝玉灵气过人,根本不可能这么目瞪痴呆的,肯定会追思黛玉死的责任,迁怒于王夫人和袭人,又不敢跟母亲顶撞,于是就拿袭人出气,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续作者不写这些,只写宝玉的孩子气和疯傻相,这哪里是在描写一个[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的情痴情种?分明是在描写一个得了相思病的呆头鹅。如今还有人称赞续作把宝玉对黛玉的眷恋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连续作者自己都感到好笑,他已经把宝玉贬得一钱不值了,人们还说他是赞宝玉,真想不到还有人把他这理学学究当言情小说作者的。
这一回开头写赵姨娘被索命的事,这又不由得勾起咱对曹家、皇家有没有类似生活原型的猜想。从曹家来看,曹寅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小妾的,因为他没有庶子嘛,曹頫倒可能有这样的小妾,但是她也不会对曹荣遗腹子和曹頫李姓老婆用魇魔法,因为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作者就不敢写入书中了,那样曹頫的生活原型一看就知道作者是在 [用史笔,因命芹溪删去]了,即使曹頫的生活原型并没有参与《石头记》一书的创作和点评,参与《石头记》创作点评的亲朋好友也不会同意原作者把这些真事写入书中的,这就从反面否认了曹家有这些真事。再从皇家来看,咱听了你的呆解后才豁然开朗,皇家果真有用魇魔法魇镇太子之事啊,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你石呆子曾说原作者设贾环母子角色有影射皇八子之意,虽说皇八子没有用魇魔法魇镇太子,但是原作者根本不敢写贾赦这贾母长子魇镇宝玉凤姐,不排除他把这种敏感的坏事故意移植到贾环母子身上、用赵姨娘魇镇宝玉凤姐之事来影射皇长子用魇魔法魇镇太子之事,只是他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咱们又何必拘拘于雍正朝乾隆朝、皇长子皇八子哉!
其实从书中的贾朝结构就可以看出来,贾母等于是真真女儿国的女皇,王夫邢夫人等于是真真女儿国的正邪两大势力,赵姨娘等于是真真女儿国的[真坏],宝玉等于是真真女儿国未来的宝皇帝,凤姐等于是真真女儿国眼下的皇十四子,秦可卿等于是真真女儿国已废的太子,[真坏真邪]们当然只有魇镇了宝玉凤姐才能接掌真真女儿国的皇位了。至于魇魔法到底有效还是无效,那就不在原作者书中交待了,他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大家又何必拘拘于魇魔法有效无效哉!可是续作者却把魇镇宝玉凤姐的事当成真事,还把赵姨娘凤姐被魔鬼索命的事写得活灵活现,这种妆神弄鬼完全遮盖了贾朝内部争储争位丑剧的事体情理,只露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具体情节,对广大读者根本没有任何启迪价值,只剩下一些莫名其妙的因果报应、神佛显灵,这不是愚弄读者吗?还不如让《石头记》一书仍以八十回嘎然而止、留下悬念让读者[长太息、尚彷徨]去呢。就赵姨娘跟凤姐的结局而言,参考皇家皇八子跟皇十四子的结局,咱以为原作八十回以后就该写成赵姨娘被王夫人整死、凤姐被王夫人气得[哭向贾母陵事更哀]才合事体情理,只是碍于皇家的文字狱打击,才不得不以嘎然而止、留下悬念的方式结束的。续作者不但不理解这两个角色的奥妙,而且还用这两个角色的凄惨下场来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论,这不但是为朝纲护短、而且是为僧道扬长啊,当然是跟原作拧着干了。
石呆子:你这说续作赵姨娘凤姐结局是跟原作拧着干的说法太过激了,赵姨娘凤姐本来就死有余辜,续作者根本不了解原作想用她俩来影射皇八子皇十四子,他要知道了就不敢续写了,他只好把这两个女人当一般坏女人写。既然是一般的坏女人,他又猜不透原作者会按排她俩什么样的结局,当然只好妆神弄鬼地折磨这两个看不顺眼的女人了,再说他本来就不同意原作的立场,本来就是以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论为续作宗旨,当然只好这样写了。你们如今对原作者的了解比续作者还要详细,对原作的理解比续作者还要深刻,不赞成续作的写法是必然的,但是你们也应该体谅续作者的处境啊,如果叫你们在二百几十年前仅仅根据一种或数种手抄本就开始续写,只怕还写不出这样水平的续书呢,你们要知足啊。 红疯子:咱们来看这一回开头的写赵姨娘的死,续作者还添了一笔,[只有周姨娘心里想到:“做偏房的下场不过如此!况他还有儿子,我将来死的时候还不知怎样呢。”于是反倒悲切。]这就画蛇添足了,[周姨娘]并不实有其生活原型,原作者是想树立一个安分守常的小妾形象来反衬赵姨娘的不安分守常、专搞阴谋诡计,咱记得第六十回就有[探春便说赵姨娘:“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的话,可见原作者就是为了教训赵姨娘才设个周姨娘的。这里续作者却用这句话来表示周姨娘对赵姨娘的同情,似乎赵姨娘仅仅是因为做姨娘的罪过,如果是做正房夫人就不为罪过了,这不是替赵姨娘护短吗?前八十回的周姨娘从来都不同情赵姨娘,众人也不同情赵姨娘,因为她生了个儿子就巴望宝玉死了、让贾环继承荣府世袭、她好当荣府主子,这一点在三妻四妾的大家族里是常见的,在曹家末世也应该有原型,曹頫的小老婆如果生了儿子,她也会巴不得曹荣遗腹子和曹頫大老婆死了,她生的儿子才能继承曹荣府家业,她这个姨娘才能升为曹荣府主人,这也是做女人的本能嘛。周姨娘并无所出,她怎么可能有赵姨娘这种痴心妄想呢?当然就更不可能同情赵姨娘的遭遇了。大家如果再深论到皇家就更触目惊心了,皇长子的母亲就是典型的皇家赵姨娘,康熙根本不把她当人,她却痴心妄想让皇长子继承皇位,还出主意指使皇长子象贾环害宝玉一样害太子允仍,甚至用魇魔法魇镇太子,这样的女人值得同情吗?原作者恨她甚至超过恨皇长子皇八子,这才塑造了[赵姨娘]的角色来揭露这些[真坏、真邪]的。当然作者这里不仅指这些愚妾们,而且指所有的愚夫子,象废太子皇长子皇八子索额图凌普年羹尧隆科多等人就是这样的愚夫子,他们明知皇位只能由康熙本人指定,还要互相争夺储位,这不是跟康熙争夺皇储的决定权吗?康熙就是这一个最后的最重要的私有权利,当初早早地交给了允仍就后悔死了,早早地给自己树了个竞争者,最后变成自己的死对头,他真后悔不该过早地定允仍为太子啊。后来好不容易把太子废了、把立储权收回来,这一次能再轻易地放出去吗?放出去容易、收回头难啊!当然要勒得紧紧的、到临死才松手了。在这期间不管哪个儿子争储,都不光是跟其他弟兄争、而是首先跟他这老子争、跟他这当朝皇帝争,都是要他的命啊!他能不跟这个儿子拼命吗?好笑的是二百几十年来居然没有一个史学家和学者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都当是康熙的儿子互相争得[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却没有想到康熙本人跟这些儿子父子间也争得[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都当雍正若改诏篡位是跟皇十四子争皇位,却没有想到他若改诏篡位更是跟康熙皇帝争皇位,康熙皇帝若定了皇十四子继承皇位,他怎么可能不拼命保护好这遗诏与皇十四子当面交割呢?怎么可能让皇四子或其他皇子轻易改诏篡位成功呢?因为那不光是保卫皇十四子的皇位不受侵犯,而且是保卫自己的立储权不受侵犯、保卫自己跟这些儿子生死搏斗得来的争储争位成果不受侵犯、保卫大清江山不受[尔等执刃争夺之事]的侵犯、保卫自己一生的最高权威和千秋英名不受侵犯啊!皇四子若改诏篡位成功,最大的失败者是康熙,其次才是皇十四子,康熙自第二次废太子后有十几年时间专门做选储定储安储交储的事,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防止改诏篡位,这样一个雄图大略、久经风暴的英明君主,会连这一件事都做不好吗?这样一个饱受十几年争储风暴折磨的老皇帝,会连[父皇老,储君不远行]的道理都不知道吗?这样一个深通韬略、严防儿孙和大臣背叛他的皇帝,会让皇四子和隆科多年羹尧串通起来谋害自己、篡夺皇位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二百几十年来大家都相信这个笑话,都在为皇十四子抱不平,似乎他是被皇四子害了,只有皇十四子自己最清楚,他是被康熙害了,也是被康熙救了,正是康熙让他远征西北,才害得他眼睁睁看着皇四子登上皇位而鞭长莫及的,反过来说,也是康熙让他远征西北,才护住他[重耳在外而安]的,如果康熙临终时他还在京就会被皇八子等人拖入争位风暴中了,那样他就可能与皇八子皇九子等人同样下场了,这不是康熙皇帝救了他吗?一切史实都表明,这次皇位更替全在康熙掌握之中,大家所犯的共同错误都是忽略了康熙皇帝的决定性作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