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续作者根本不必写[王熙凤力诎失人心],王夫人本来就该挺身主持贾母丧礼,这样贾朝才有新君主持朝纲啊,至于凤姐,她当然会自动靠边了,连宝二奶奶都进门了,她还在二房碍手碍脚地干什么?识相的就该告病,还等[力诎失人心]再[哭向贾母陵]吗?可见书中的王熙凤确实与皇十四子有共同之处,都是[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也可见续作写这件事毫无根据、实在勉强啊。既然如此,咱也不想多评说续作者描写凤姐治贾母丧事的好歹了,无非是说[贾政迂夫,只是一味的尽孝,庶务上头不大明白,邢夫人虽说是冢妇,仗着“悲戚为孝”四个字,倒也都不理会。王夫人只得跟着邢夫人行事,馀者更不必说了。]这只能说是敷衍了事,根本没写到王夫人如何[贾母一死就露出庐山真面目],也没写邢夫人如何[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甚至连贾政到底如何克啬银钱的也没说明白,光是说:[老太太的灵是要归到南边去的。留这银子在祖坟上盖起些房屋来,再馀下的,置买几顷祭田。咱们回去也好;就是不回去,便叫那些贫穷族中住着,也好按时按节早晚上香,时常祭扫祭扫。]这能用得着几个钱?难道大族人家会因为买坟地就不大办丧事吗?续作者不把克啬银钱的黑锅叫邢夫人背,倒叫贾政背,实在是太不合情理了。
石呆子:你哪里知道续作者的心思,他是在责备贾政这一家之主没有主见、窝窝囊囊啊。他有强烈的大男人主义,认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就应该由男人当家,怎么能象前八十回里的荣府这样一切由女人把持呢?在他看来贾政对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有很大责任,他不知道原作的贾政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不知道王夫人的生活原型实际上是寡妇,当然只好怪贾政既不会做官、又不会理家、更不会管教儿女子侄、只会一味地孝顺糊涂老母,这样当然会招致家道不振了。在这一次贾母丧事中就是由于他不顾场面地讲节俭,才导致凤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来的。什么[‘丧与其易,宁戚’,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费图好看],什么[大太太是不管事的,老爷是怕招摇的。说抄过家的人家,丧事还是这么好,将来又要抄起来,也就不顾起老太太来],什么[那里知邢夫人一听贾政的话,正合着将来家计艰难的心,巴不得留一点子作个收局。况且老太太的事原是长房作主。贾赦虽不在家,贾政又是拘泥的人,有件事便说:“请大太太的主意。”邢夫人素知凤姐手脚大,贾琏的闹鬼,所以死拿住不放松。]什么[众人道:“怨不得我们听见外头男人抱怨说:‘这么件大事,咱们一点摸不着,净当苦差。’叫人怎么能齐心呢?”]统统是续作者编出来的,目的就是指责贾政当作不作、迂夫呆板,这也叫检讨贾族男人的错误嘛,可见续作者还是意识到贾族须眉的短处的,只是这种短处与前八十回揭露的短处有本质区别,前八十回说裙钗悲剧都是须眉造成的,后四十回则说女人短处都是男人放任的结果,如果男人拿出男人的样子,贾族是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的,一句话:都怪贾族男人太不争气了,给天下须眉丢脸,才让原作者这么给裙钗昭传的,这不能说贾族裙钗优秀,只能说贾族须眉太窝囊,但不代表天下男人都是这个样子,原作者不能一杆子打翻天下须眉。
红疯子:这就是避重就轻、替天下男人护短啊,从前八十回看来,贾族须眉仅仅是[当作不作、迂夫呆板]吗?他们荒唐淫暴到极点为什么不说?为什么到了这里除贾政以外的男人全都噤声了?为什么连王夫人也不开口了?这看上去是为男人悔过,实际上是有意识为前八十回表现不好的主子遮羞,这是明显地与原作者唱反调啊。
就这样续作者还要诿罪于下人,说他们[这些奴才,有钱的早溜了。按着册子叫去,有说告病的,有说下庄子去了的。剩下几个走不动的,只有赚钱的能耐,还有赔钱的本事么?][背前面后的也抱怨,说是一个钱摸不着,脸面也不能剩一点儿。]似乎做奴才的比主子还要狠,主子反而倒过来要央求奴才,这合常识吗?他又说贾兰[要理个一两本书才好,别等脱了孝再都忘了],[不象宝二爷,娶了亲的人还是那么孩子气。甚至弄的二奶奶都不理他了,他又去找琴姑娘。琴姑娘也躲着他,邢姑娘也不很和他说话。倒是咱们本家儿的什么喜姑娘四姑娘咧,哥哥长哥哥短的和他亲密。我们看那宝二爷除了和奶奶姑娘们混混,只怕他心里也没有别的事,白过费了老太太的心,疼了他这么大,那里及兰哥儿一零儿呢?]这样明显地用夸贾兰来贬宝玉,就不是一般地完成宝黛悲剧了,而是批判宝玉的行止见识了。就这样续作者还嫌不够,又借写湘云时说[宝玉瞅着也不胜悲伤,又不好上前去劝。见他淡汝素服,不敷脂粉,更比未出嫁的时候犹胜几分。回头又看宝琴等也都是淡素妆饰,丰韵嫣然。独看到宝钗浑身挂孝,那一种雅致,比寻常穿颜色时更自不同。心里想道:“古人说:干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看来不止为梅花开的早,竟是那‘洁白清香’四字真不可及了。但只这时候若有林妹妹,也是这样打扮,更不知怎样的丰韵呢。”想到这里,不觉的心酸起来,那泪珠儿便一直的滚下来了,趁着贾母的事,不妨放声大哭。]这哪里是描写一个聪俊灵秀的[情痴情种]?分明是在贬斥一个傻不楞痴的呆头鹅呀。
这一回最后用邢夫人冷嘲凤姐来收尾,看上去很自然,但是咱还是觉得别扭,且不说邢夫人如今连男人都没了、世袭也给了王夫人了,应该夹起尾巴才对,就这放高利贷的事没人追究,咱就觉得不可信,还不如象如今有些续书说[贾琏查出凤姐劣迹让邢王二夫人处置她]来得爽快呢,这样看来续作者对凤姐还是有一丝怜惜的,但不知是不是为了护贾琏之短才放凤姐一马的。
疯谈第一百一十一回
红疯子: 第一百十一回的回目是[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说的是鸳鸯自尽和何三招盗的事,这两件事似乎续得还象回事,但在咱看来还是有可斟酌的地方。首先这[鸳鸯殉主]写得不精彩,比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差远了。虽说贾母死后鸳鸯不会有好结果,但此时贾赦毕竟不在家,而且如今贾政袭了世职、二房基本把持了荣府,这是续作者装模作样地写贾政王夫人把大房邢夫人捧在前头,在正常情况下二房早就把大房排挤开了,还用鸳鸯担心贾赦来报复她?自己听王夫人吩咐不照样可以活下去吗?所以咱说这[鸳鸯殉主]写得有些勉强。照前八十回趋势看,原作者如果想写鸳鸯寻死,就应该把她列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才对,他既然没有将鸳鸯的结局当悲剧昭传,就说明鸳鸯不一定是殉主而死,更何况曹家的孙氏不可能有大儿子来要她的心腹丫头去做小老婆,这件事当然不象是曹家的实事了,所以咱们没必要计较原作的鸳鸯女到底有没有殉主。咱有个想法,既然曹家没有类似的生活素材,原作者写贾赦讨妾不成、心生恼恨就另有所图,八成是为了讥讽皇家。咱们不妨把皇家的事拿来作个比对,记得你石呆子在前面呆解过,鸳鸯这个艺术形象有[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的影子,实际上她是贾朝的[六宫都太监],等于是贾母这娲皇的李莲英,因此贾赦想讨鸳鸯作妾就不仅是想鸳鸯的美色了,还有想把贾母的心腹太监收为自己心腹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了解娲皇的心思、为正邪之争创造好条件了。从这一点看来,原作的贾母死后,鸳鸯用不着担心贾赦报复,因为从清皇家的正邪之争看过来,正方成了王侯、邪方成了贼寇了,鸳鸯本来就站在正方一边,当然用不着担心邪方报复了,因此也就没必要[殉主]了,除非政夫人[拥正]后把她也休弃掉。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原作不把鸳鸯当悲剧写的原因,也可以看出续作在这里写[鸳鸯女殉主登太虚]情节的虚妄啊。
现在看这一回怎么写鸳鸯[殉主]的。开头写凤姐被邢夫人一句冷讽气得吐血昏晕,不能理事,于是[家下人等见凤姐不在,也有偷闲歇力的,乱乱吵吵,已闹得七颠八倒,不成事体了。]这一句不光是描述凤姐不在的乱相,而且还把这些乱相的责任都推到奴才们头上,这也是续作者写的贾府没落的原因。在续作者认为,贾府的奴才们太坏了,如果都是象甄家仆包勇这样的忠心奴才,贾府决不至于到这个地步。这一回的[狗彘奴欺天招伙盗]就是为强调这个事体情理而创作的,这一句概括性的话也是为强调这个事体情理而写的,说到底主子还是好的、都是奴才太坏,这也是替贾府的主子护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