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拿宝玉来说,宝玉也不是一个生活原型的如实照搬,而是原作者的精心塑造,原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用宝玉形象来杜撰一个感人故事,而是竭诚地想利用这个假角色为女儿们昭传,戏中的宝玉当然会站在女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女儿们着想了。贾宝玉是个[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的情痴情种,他最讨厌那些只造求性刺激的须眉浊物,最憎恨那些只知追求女儿、不替女儿着想、不为女儿负责到底的男孩子,他自己在没有确立与女孩子的法定关系之前,是不肯与女孩子随便发生性关系的,认为这是对女儿的亵渎和伤害。他对袭人的态度看上去不符合这个原则,实际上正体现了这个原则,一开始两个人发生性关系时宝玉还年幼,还没有确立并遵守这个原则,因此他也不太重视对袭人的感情,这就种下了日后逐袭人的隐忧,但是他逐走袭人后也深自愧悔,一则看错了袭人这难得的好女儿,二则后悔不应该对袭人不负责到底,尤其在了解了真相、得到袭人的以德报怨后更是愧疚万分,[何我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这就等于是坚守了敬重女性的道德底线啊,这样的男青少年怎么肯学张生跳墙、学司马相如私奔呢?可见前八十回中的宝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风流才子,黛玉也不是风流佳人,晴雯当然更不是风流红娘了。
红疯子:你这一大篇呆话解得好,咱们如今还有很多年轻人疑惑宝玉黛玉为什么不形成既成事实迫贾母王夫人就范,后悔晴雯怎么没有与宝玉发生关系至怀孕,这些都说明自己境界不高、志趣低俗,不能理解书中这些女儿的高洁和宝玉的独特思想啊。其实这些艺术形象里面都蕴涵了原作者的崇高思想境界,续作根本达不到这种思想境界,当然就续不好宝玉黛玉晴雯的形象了,咱以为他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好女儿之腹,才把宝玉黛玉晴雯的高洁形象糟蹋成这样的,可是他还自以为是君子,把宝玉黛玉晴雯等人续作成小人,真成了以小人之心续君子之书了。
回头再说这一回的五儿被宝玉鬼混,五儿也是被续作糟蹋的角色,原作里的五儿已经死了,这一点原作者在七十七回里已经用王夫人的[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交代过了,可见五儿也是大观园女儿悲剧之一。咱不知道续作者依据的手抄本里有没有这句话,但是可以肯定这里的情节完全是续作者自己臆造的,根本不符合原作的意思。续作写这些情节的意图就是想贬低宝玉黛玉晴雯,顺便也贬低一下五儿,说到底是贬低整个女性啊。续作者笔下的五儿比黛玉晴雯精灵,她虽然也是怀着鬼胎,却怕宝钗袭人知觉,不敢多搭宝玉的腔,宝玉还象个呆瓜似的尽说呆话,既然是怀念黛玉就该专心怀念黛玉,怎么能还与五儿鬼混呢?这不光是对黛玉亡灵的亵渎,更是对宝钗袭人的亵渎,连五儿都看不下去,从这些情节的创作中可见续作者对宝玉的轻蔑。象这种对宝玉黛玉晴雯的描写根本不能算继续完成宝黛爱情悲剧,只能算否定宝黛爱情悲剧,实际上就是否定《石头记》原作。
第二天宝钗问了夜里的情况,把宝玉和五儿问得不好意思,这既可以认作宝玉五儿心虚,也可以认为续作者故意设计宝钗过问这件事的情节,因为在续作者看来,没有宝钗这正气的镇慑,五儿与宝玉早就行了苟且之事了,象宝玉这样的呆头鹅如果没有宝钗做他的主心骨,真的会被黛玉晴雯五儿这样的女人搞得晕头转向的。正如宝钗所想:“尽着叫他在外头,恐怕心邪了,招出些花妖柳怪来。况兼他的旧病,原在姐妹上情重,只好设法将他的心意挪移过来,然后能免无事。”就是说宝玉这样的呆头鹅也需要用柔情来笼络他,否则他很容易被多情的女人勾走。宝钗过去的缺点就是冷冰冰的,这不利于把宝玉从黛玉晴雯五儿这样的女人的迷惑中拉过来,还是要冷中有热才行。大家来看看,续作者这是对原作的宝钗指手划脚啊,八十回以内的宝钗 对亲人对姐妹[冷]吗?她对母亲对贾母王夫人对黛玉湘云岫烟何尝冷过?只是对宝玉对男性冷,这样的冷不对吗?在她看来未婚少女对异性就是要冷淡,这样才不让他们对自己想入非非,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至于结婚以后她当然会热爱自己的亲人的,第五回末尾就有[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的描写,可见她如果与宝玉结婚后,肯定也是齐眉举案、相敬如宾,不会因为直到想笼络宝玉人心时才放下冰冷的外表、用柔情来感化宝玉,那就有些虚伪,不是发自内心了。如今的人由于对[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印象太深,就不注意[未免有儿女之事,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这也是一个小失误,宝玉与宝钗婚后虽然怀念黛玉,但决不至于冷落宝钗去当和尚,如果当真与宝钗绝情,那就是不通情理了,难道因为对黛玉多情,就应该对宝钗无情、对贾母王夫人无情?[情]并不是唯一的、对立的东西,应该是共存共容的嘛。续作者根本不懂原作者主张的[情理主义],只知道“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当然无法理解《石头记》作者创作的宝玉宝钗形象了。看看这里描绘的[宝玉固然是有意负荆,那宝钗自然也无心拒客,从过门至今日,方才是雨腻云香,氤氲调畅。从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根本没有感情基础,一个象犯了错误一样,一个是故意示以柔情,这不是把宝玉当傻孩子待、把宝钗当笼络傻瓜的大人待吗?前八十回里的宝钗会用这种低俗的手法来留下宝玉的后代吗?这简直是对宝玉宝钗的贬低。在续作者的意思是:要不是他写宝钗用这种方法留下了宝玉的种子,宝玉这一房就绝后了,这等于是在宝玉当和尚之前骗他留下血脉啊。比如当年曹家的马氏如果也是用这种方法留下曹荣的血脉的,那这遗腹子就成了曹荣心不甘情不愿的遗传物了,这不是对原作者母子俩的污辱吗?是可忍、孰不可忍!
石呆子:你也太走极端了,续作者稍微有这么一点意思,你就上纲上线、小题大做,这样且不说对续作者不公平,就是广大读者也接受不了,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啊。续作者是有想让贾宝玉留下血脉以备[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意思,但是你不能说宝钗想骗宝玉留下血脉,她怎么可能想到宝玉后来会去做和尚呢?
红疯子:你也听错了,咱说的是续作者想骗宝玉留下血脉,不是宝钗本人想骗宝玉留下血脉。在续作者看来,宝玉这呆头鹅根本想不到传宗接代的问题,要不是他用这种手法让宝玉[高魁贵子],宝玉就真是 [不忠不孝]了,广大读者应该感谢他这续作避免了原作者[犯不忠不孝之罪]才是,咱这说法不对吗?当然这确实是出于[保全宝玉声名品行]的好心,但毕竟把宝玉宝钗都描写得太低俗了,让咱们这些推崇宝玉宝钗的人难以接受,还不如象《石头记》原作这样只到八十回就嘎然而止、留下悬念呢。但是让宝玉留下遗腹子的创作构思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曹荣就留下遗腹子了嘛,仅这一点就不能说续作者不符合原意,因为原作者就是遗腹子,他当然不愿意剧中男主人公不留下血脉就悬崖撒手了,只是这悬崖撒手不是因为婚姻[美中不足,好事多魔],而是因为婚后[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这就是续作者想不到的了。
接下来续作者作重描写了贾母生病的事,这就是为下一回的贾母病逝作铺垫。其间插了几件续作者要交代的事。一是贾母取出祖上所遗的一个汉玉给宝玉戴上,说是这[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还说:‘这玉是汉朝所佩的东西,很贵重的,你拿着就象见了我的一样。’]这件事虽然平常,贾母这句话却有些异常,意味着她即将与宝玉永别了,这才用汉玉给宝玉留下个念想的。其实一般老年人很忌讳说这种话,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尤其如此,再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明明是假的、原作者虚构的,贾母的生活原型怎么可能有这种没有生活依据的行止呢?这分明是续作者自己臆造的情节,而且臆造得很粗糙;二是给贾母瞧病时贾政道:“医道却是极难的,越是不兴时的大夫倒有本领。”这句话不符合贾政注意强调正统、正经、正规的性格特征,生活中的贾政即便有这种想法也不会流露出来的,更何况八十回里的贾母只要王太医看病,王太医的医术还是很高明的,用不着请江湖医生,而且江湖上的医生十个有八个是骗子,续作者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如果仅仅因为第十回有个[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就把江湖医生说得超过正牌医生,那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了;三是妙玉来给贾母请安也写得有些唐突,在续作者的意思是说妙玉已经算到贾母寿限已到,这才来跟贾母作临终道别的,但是八十回里的妙玉根本不会什么[先天神数],这完全是续作者妆神弄鬼加在她头上的,妙玉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与贾母的关系并不融洽,她是不至于来探望这有意打搅她的老太君的,更何况还把她珍贵的[成窑五彩小盖钟]给一个[母蝗虫]糟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