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呆子: 难以接受也得接受,当时的社会现实决定了程高只能这么写,否则就不能正式刻印发行。你说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缺乏连续性的问题,这也不成其问题,如果续作者是脂砚斋或其他原作者的知情人,你们可以指责他续得不象原作,或者说缺乏连续性,程高是与原作者毫无瓜葛的不同代人,怎么可能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意图呢?更怎么可能在续作过程中连续贯彻原作者的意图呢?再加上续作者与原作者立场不一样、观念不一样、水平也不一样,就更不可能续出与原作有明显连续性的续书了。其实程高正是因为不赞成原作的倾向才续书的,他俩这续书就是有意与原作不一样、就是有意不连续嘛,这怎么可能有连续性呢?再说连续性这个东西也是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赞成程高续书的人就觉得有连续性,不赞成程高续书的人就觉得没有连续性,不好下定论的,你还是多看看续作的好处吧。
红疯子:咱就是对倪二这小鳅能生大浪有看法,象贾家这样的大族人家只会被天上降下来的大祸砸死,怎么可能被地上的小鳅掀翻呢?在续作者笔下,堂堂朝纲长期对贾家作恶熟视无睹,却因一个醉金刚的醉闹就抄检世代勋戚的家,这到底是赞颂朝纲的英明呢?还是暴露了朝纲的无法[自护己短]呢?从长远的眼光看,咱觉得还是续作者鼠目寸光,还是原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如果雍正乾隆不讳疾忌医,如果程高能不扭转《石头记》原作的倾向,如果原作者能不加掩饰地公开总结康雍二十年争储争位的教训,如果满清王朝能真正接受《石头记》一书总结出来的事体情理,爱新觉罗家族是不是可以避免到宣宝玉一代被抄检的命运呢?这就当是咱的疯话吧,咱总觉得对于皇家争储争位的癌症来讲,原作者应该算得上是扁鹊华佗式的神医,而续作者却帮皇家讳疾忌医,如果是诚心这样作,还可以算个[胡庸医],如果是存心这样作,那就成了个[王一贴]了。
石呆子:这个比喻比得恰当,程高续书实际上就是一帖‘疗妒汤’嘛,“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 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治人如此,治朝纲也是如此,历朝历代都吃,横竖这后四十回都是滋润朝纲的,吃过二百年,清朝横竖是要亡的, 亡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红疯子:高,实在是高!咱怎么没有想到这续书有类似‘疗妒汤’的功效呢?它不是忌讳揭须眉的短处吗?干脆叫它‘讳疾汤’吧。
具体谈贾府抄家,贾赦是因为贾雨村勒索古扇而被抄,贾珍是因为尤二姐尤三姐的死而被抄,这两件事抄得不在理,朝廷措施过当了,应该只传贾赦贾珍去对质或审判才对,怎么仅凭这两点风就是雨呢?抄家是比杀本人头还严重的刑罚,实际上就是连累全家,这种惩罚对于大族人家是毁灭性的打击,一被抄家就是家破人亡、再难翻身的,朝廷根本不可能用抄家来稍事惩戒、过后再施恩宽免,而且这两条罪也不够抄家的条件。再看这抄家的具体过程,宁国府先不说,贾赦住所在第三回有描写,[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可见与贾母贾政这边是另门独院隔开的,[锦衣军]应该到贾赦住所去抄去抓,怎么查抄到贾母贾政这边呢?这不是抄错了,分明是续作者写错了,他不象原作者,根本没有亲历过抄家,当然会写错了。有读者会说书中有[赵堂官站起来说:“回主爷:贾赦、贾政并未分家。闻得他侄儿贾琏现在承总管家,不能不尽行查抄。”]因此才将贾政这边也抄得一塌糊涂的,其实这是续作者自己弄糊涂了,你石呆子在前面解释过,南京曹家根本没有大房二房之说,孙氏只跟着曹寅过,曹寅的兄弟辈都在北京呢,曹頫是因为曹荣死后曹寅一房暂时无嗣,才过继到南京曹家来的,曹頫过继来以后已经不管原房的事了,归结到书中贾家就是贾琏凤姐过继给王夫人后已经不管大房的事了,大房有事根本找不着他俩,抄贾赦也不应该连带抄他房中,抄他房中就是抄贾政这边了,就是超出抄家的范围了,这话为什么不可以说呢?续作者根本看不出来贾琏不是[承总管大房二房共同的家],而是[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即只管二房的事,这才闹出这些笑话的。
于是续作者笔下的锦衣军在贾母和贾政这边乱抄一气,还[查出御用衣裙并多少禁用之物],其实贾元春刚死不久,这些肯定是元妃省亲时留下来的,根本没有必要当禁用之物抄,皇上和决定抄家的大臣应该能想到这一点,怎么能让锦衣军随意查抄贾母贾政这边呢?可见这不是朝纲糊涂,而是续作者糊涂,他俩只顾胡诌抄家的谎言,连基本常识都不顾了。象下面抄家清单里的[枷楠寿佛一尊,枷楠观音像一尊]等就分明是元妃生前赏赐给贾母的,且不说这些不该算禁用之物,起码也不该抄贾母贾政这边的东西吧,既然抄到这些东西,说明这就不是查抄贾赦而是乱搜贾母贾政王夫人了,皇上怎么可能乱搜元妃的祖母和父母家呢?这不是置刚死不久的元妃以不孝之地、置皇上于不仁不义之地吗?可见续作者也是续得糊里糊涂、不合常识呀。这样的抄家仅凭倪二这小鳅是不应该生出这大浪的,这就不是给朝纲护短,反而是给朝纲丢丑了,象这种性质的乱搜乱抄只有在贾家被皇家的正邪之争连累时才会发生,仅仅是一般的被小人告发违法乱纪、胡作非为是不应该如此重惩的,这样一来朝纲就成了小人泄私愤图报复的工具了,续作这样写当然是给朝纲丢丑了。
石呆子:你说得轻巧,连原作者都不敢写贾家被皇家的正邪之争连累,续作者敢写吗?
红疯子:既然不敢写就象原作那样不写好了,何必拿这些小题来大做?叫人是赞颂朝纲英明呢?还是怀疑朝纲不明?续作者没法自圆其说,就拿[锦衣军赵堂官]做借口,说是他想乘机打击贾家,皇上和西平王北静王还是顾恤贾家的,但毕竟已经暴露出续作的毫无章法、乱写一气了,还是不及原作有条有理、顺理成章啊。现在看了续书的种种毛病,就更觉得原作的八十回嘎然而止的高妙,写不下去、不让写下去就不写呗,制造悬念留给后人思索争议不也是很好的处理方式吗?留个结尾让后人来续不是更好的处理方法吗?咱就是在红学争议中看懂《红楼梦》的,也是在看懂续书的意图后更进一步弄懂原作的意图的,所以咱确实要感谢程高和刘心武,是他们从反面帮咱看懂了《石头记》一书啊。
再说续作者写[独见凤姐先前圆睁两眼听着,后来一仰身便栽倒地下。]这分明是写她知道自己的[一箱违例取利的借票]会惹出更大的祸,才急得晕死过去的,可见续作者还是一心要把贾府败落的责任推到凤姐这女人身上啊。咱只是奇怪贾琏为什么不抓住这几件瞒着他干的事向凤姐发动进攻、休弃她呢?是续作者没有看出凤姐判词的意思,还是故意要描写贾琏的顾恤夫妻感情、不抓住凤姐的罪过大做文章、体现出大丈夫的风度呢?显然是后面这一种态度。大家看看第六十九回[贾琏又搂着尤二姐的尸体大哭,只叫“奶奶,你死的不明, 都是我坑了你!”贾蓉忙上来劝:“叔叔解着些儿,我这个姨娘自己没福。”说着,又向南指大观园的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这就暗伏下八十回后[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休妻线索啊。可是到了这里却看不到一点贾琏发火的迹象,甚至抄到了凤姐放高利贷、招致贾府新罪名的证据了,也不见贾琏发火,难道凤姐的丈夫是好的、只怪她自己作恶吗?续作者显然是想为贾琏护短,才避而不谈这些敏感话题的,否则为什么要写[东跨所抄出两箱子房地契,又一箱借票,都是违例取利]?为什么要强调[老赵便说:“好个重利盘剥,很该全抄!请王爷就此坐下,叫奴才去全抄来,再候定夺罢。”] [东跨所]就是凤姐的房间嘛。其实在咱看来凤姐根本不会把借票放在自己身边,她都是通过旺儿媳妇放的,借票可以由旺儿媳妇掌管嘛,再说也不可能有[一箱子]之多,她又不开当铺,不会有这么多借票的,是续作者为了贬斥她,过于夸大这件事了。但是象[弄权铁槛寺]、[找张华告状]这一类事一旦败露,贾琏是应该发火的,如果凤姐的靠山倒了,贾琏肯定会抓住这些事休弃凤姐的,这才象[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嘛,女人只有被休弃才会哭回娘家,没有死了才哭回娘家的,按风俗死了之后也是贾家的鬼,怎么好死后哭回娘家呢?这一点连现在的流言家都看出来了,续作者不会看不出来,除非他看出来不说。总之续书对凤姐的处理出人意料,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咱认为就是想扭转原作为凤姐昭传的倾向,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为[金紫万千能治国,裙钗一二不齐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