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到了最后还有一笔,[秋纹捧着一小盆兰花来,黛玉看时,却有几枝双朵儿的,心中忽然一动,也不知是喜是悲,便呆呆的呆看。想到:“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象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随愿,或者渐渐的好来的。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催雨送!”想到那里,不禁又滴下泪来。]这哪里是赞叹黛玉?成了糟践黛玉了。别说当时的闺秀根本不应该这么伤春,就是如今的女孩子也不应该如此悲观,都象这样下去,就不能怪社会和家庭不成全她了,只能怪她自己不自重了。
这一回里三度谈起黛玉的[情]事,一次比一次贬低黛玉,两个人谈琴谱就谈琴谱好了,怎么只有黛玉想到[谈情说爱]上去了?[对牛弹琴]就[对牛弹琴]好了,怎么只有黛玉想到[对牛谈情]上去了?赏兰花就赏兰花好了,怎么只有黛玉看到[双朵儿的]就想到自己终身大事上去了?这不是[相思成痴]了吗?在那些[不过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的言情文人当然要当[风流韵事]来赞扬,但是在一个学究会把这当好事来赞扬吗?
石呆子:还是你这疯子看得透,你这从学究的角度、而不是从言情文人的角度看续书描写这些情事的用意分析得好。从崇尚理治的学究角度来说,肯定看不惯黛玉这些行止,只有崇尚言情主义的文人才会对黛玉的痴情赞叹有加,可见《石头记》也是《风月宝鉴》,要看读者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言情文人是只从正面看,续作者显然是只从反面看,与原作者正反面都看到不一样,当然结果也不一样了。
红疯子: 第八十六回就疯谈到这里,还是感觉到续作者故意与原作者不一样,无论是贾政还是黛玉,都被改得味道不一样了,可以说是贾政[真正]了、黛玉真痴了,这说明续作者在用具体情节竭力证明他的结论是对的:[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细谈第八十七回
红疯子: 第八十七回的回目是[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说的是宝钗写信给黛玉的事,还有妙玉动了凡心的事,这两件事都有些不着边际,宝钗是个不轻易表达自己感情的人,这么短的距离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感情更显得牵强,还不如送些营养品表达关怀更符合她的处世风格呢;妙玉更是个自比庄子的[畸人],说她动了凡心实在是对她信仰的亵渎,这也说明续作者对妙玉印象太差了,才被他俩贬到这[不三不四]的程度的,其实原作者对妙玉悲剧还是以惋惜为主,而续作者却是鄙弃了,这当然有违[悲剧]的创作宗旨了。
看看宝钗的来信,确实没有实质内容,短程书面交往,必是有不可告人之话语才封于信函之内、防止转递人泄露秘密,或是形成书面文字以示郑重、以备忘却。宝钗这封信里并没有这些意思,因何这般郑重?难道仅仅是为了向黛玉显示自己已经是待嫁之女、暂时不宜踏入荣府?既然如此,她就该宁肯不写此信也不泄露婚机才对。这种违反常规的情节说明根本不是宝钗生活原型的真事,只能是续作者杜撰的假事,是为了表明宝钗不是黛玉的[情敌],她与黛玉是‘惺惺惜惺惺’啊。这样也就摆脱了[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的[通共熟套],与[佳人才子等书]划清了界线,可见续作者也不赞成[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的言情小说啊。至于他俩是不是把《石头记》原作等同于《西厢记》,还是请大家评判吧,咱只是认为他俩是坚持的只读[理治之书]的立场,这与原作者的既反对理治之书、又反对[历来野史]、[风月笔墨]、[言情小说]、只坚持[情理小说]的立场是对立的。续作者写宝钗与黛玉‘惺惺惜惺惺’,也是不同意原作的把[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对立起来啊。
再看黛玉对探春道:“宝姐姐自从挪出去,来了两遭,如今索性有事也不来了,真真奇怪。我看他终久还来我们这里不来!”这分明是暗示她看不出宝钗的[待字闺中]伏态,探春微笑道:“怎么不来?横竖要来的。如今是他们尊嫂有些脾气,姨妈上了年纪的人,又兼有薛大哥的事,自然得宝姐姐照料一切。那里还比得先前有工夫呢?”这就表示她已经觉察到[金玉良缘]正在进行啊。其实八十回内的黛玉一直都比探春更敏感,到了续书黛玉就不及探春聪明了,这也是续作者故意写黛玉被痴情蒙蔽了心智啊。还有[湘云道:“三姐姐,等你明日到南边去的时候,你自然也就知道了。”探春笑道:“我有什么事到南边去?况且这个也是我早知道的,不用你们说嘴。”这分明是暗示后来的[探春远嫁]。其实[探春远嫁]此时的湘云李纹李绮和探春本人根本无从知道,续作者就是太想透露[探春远嫁]的信息了,才露出这些破绽的。原作在八十回内也曾透露过一些信息,但那都是[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来掩饰,象这里的[明示]是没有的,这里的续作者却完全忘却了[湘云李纹李绮和探春]这[戏中人]的存在,自己跳出来说台词了,可见续作并没有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确实续得很马虎啊。还有紫鹃给黛玉做火肉白菜汤的细节也有破绽,[紫鹃道:“柳嫂儿说了:他打点妥当,拿到他屋里,叫他们五儿瞅着炖呢。”]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王夫人说道: “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这里却让[柳家的丫头五儿]活过来了,这不是又一处没有细读前八十回情节发生的错误吗?
石呆子:续作者粗心,你比续作者更粗心。说[南边来]不是指探春、而是指黛玉,只是顺便提到探春可能向[南边去];说让柳五儿熬汤也有续作者自己的考虑,一则续作者参考的八十回原手抄本可能没有王夫人说的这句话,二则续作者就不同意原作的让柳五儿死掉,才故意在这里提醒读者她还活着的,这说明续作者不愿意原作的让贾府死那么多丫头、欠那么多人命、给读者留那么多坏印象啊。你们读续书时是带着[不准违反原著]的成见来评头品足,这很不妥当,续作者也有坚持自己如何续作的自由,不一定非要跟着原作亦步亦趋,尤其是敢于明白表示自己与原作的歧见更难得,这就明确告诉读者不能照原作的趋向来衡量续作,要另辟新意,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比那些自称为捍卫原作而续作的流言家强多了。你们应该取续作的积极意义来从另一方面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尤其要从续作的竭力修正原作过激倾向来看当时《石头记》一书生存环境的恶劣,可以说没有续作的修正,原作在当时绝不可能正式刻印发行,因为它明显指责当时的社会和家庭[过枉],明显有[校枉]的企图,于是续作者认为当时的社会和家庭[基本是正的]、[不需要原作来过正],这是《红楼梦》一书正式刻印流行能够被当朝认可的最起码前提,你们应该体谅续作者、感激续作者,怎么能用当代人的眼光苟求续作者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石头记》前八十回手抄本当时也象一只被文字狱苦苦追杀的狼,有高鹗程伟元这两个学究用后四十回把前八十回包装起来,逃过了文字狱的追杀,大家该谢他俩才是,所以还是愈平伯说得对:[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你红疯子看不到这一点,不适宜评后四十回呀。
红疯子:咱只是谈谈对续书的看法,至于说得对不对,自有读者评判,反正《石头记》手抄本这魔鬼虽然曾被程高用后四十回这魔瓶封闭起来,但已经被胡愈打开魔瓶放出来了,现在就由不得程高了,咱也借着[红魔]疯一回,哪一天再有人用魔瓶把咱封存起来,咱也无怨无悔,终归会有人把咱红疯子放出来的,如今[红魔]不是风靡开来了吗?
再说黛玉也不应该让园内厨房做这做那,更不应该嫌人家不干净,这是前面[厨房风波]中写过的,黛玉既然知道贾府的人多嫌弃她,为什么还这么不自重呢?这只能被认为是续作者有意写她不自重,这样一来她即使夭折了也怪不到贾府了,只能怪她自己!其实看到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黛玉也太难伺候了,要汤要菜的不算,还嫌人家不干净,人家小心谨慎地伺候她,她还说人家挤兑她,真是[黛玉咬贾府、不识好人心]啦。
还有[黛玉手中却拿着两方旧帕子,上边写着字迹,在那里对着滴泪呢。正是: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如今人都把这几句当赞叹黛玉对宝玉的痴情看,但是看看紫鹃怎么说的,她[笑着道:“姑娘,还看那些东西作什么?那都是那几年宝二爷和姑娘小时,一时好了,一时恼了,闹出来的笑话儿。要象如今这样厮抬厮敬的,那里能把这些东西白遭塌了呢。”]这就是续作者借此批评宝玉黛玉的情事啊,在续作者看来,当初如果没有这些情事,黛玉怎么可能得相思病到这种地步呢?总之续作说来说去都是黛玉自己不好,没有一点儿怪贾府不好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