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一句,[不过只取中山狼的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纳尔苏郡王一个人哉!]当然,曹家的女儿们也不是只有曹佳氏一个,而且曹寅的弟兄们都有女儿,当其曹家被抄时,孙太夫人的孙女儿们都会惨遭厄运的,她们所嫁的丈夫都会立即与曹家划清界限的,她们都会倍受这些中山狼欺凌的,这是普遍的[风俗、势利、人情],谁也逃不过的。再拓展到皇家及其它家族就更不得了了,废太子皇长子皇八子九子十子十四子及年、隆、李等各家的女儿们更会惨遭厄运,她们所嫁的丈夫更会立即划清界限,她们更会倍受这些中山狼欺凌,这样你们就知道迎春不只是宝玉的某个姐姐的化身,而是作者无数受连累姐妹的代表啊。
闲话少叙,再说[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看上去这是做老祖宗的不干预各房内部事,虽然是大族人家的常情,实际上是贾母已经与大房疏远了,不愿意再跟这[假邪]计较了,当然就更不愿意得罪大儿子去庇护大儿子的女儿了,从来只有[在家从父],没有[在家从祖母]的,也就是说迎春是[在家从父]的牺牲品,这就是迎春悲剧的根源啊,只是作者没有明说罢了,因为当时是不能明说的,你们看不出这一点就可惜了。[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这就道出了孙家与贾家结亲的实质,有这种阴暗心理的人家,一旦达不到目的,当然会拿迎春当出气筒了,只是贾赦深恨迎春给他丢丑,自然不会管迎春的死活了,可见迎春首先是被其父遗弃了。
宝玉却对迎春恋恋不舍,而且作了一首诗怀念她,其中有一句[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可见书中的迎春虽然与宝玉话不多,但生活原型中的迎春与宝玉生活原型还是很亲密的,只是作者没有描写罢了。至于宝玉[见邢夫人等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等事,越发扫去了兴头,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又听得说陪四个丫头过去,更又跌足自叹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这既是呆话又不是呆话,从表现宝玉的[有时似傻如狂]怪癖角度来说是呆话,但从宝玉的女儿国理想来说又不是呆话,因为这个世界只有女儿最清洁,都是那些须眉浊物把好女儿污浊了,如今真真女儿国又将五个好女儿送到浊世去给那些须眉浊物糟蹋,宝玉当然要为之惋惜了。其实这也是作者的想法,他对这男权当道的浊世也是憎恨透了,只是他不好直接写出来,于是只好借宝玉的呆话说出来,就看你们有没有这种灵性悟出其中味了。
红疯子:这一点咱就深有体会,咱的四个姐姐也是[原应叹息],她们当初也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出嫁的,如今虽说不是嫁的中山狼,但是也是各有各的艰难之处,可见天下女人都是形式不同的苦命啊,还不如在家做女儿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呢,真是不如不嫁人的好了。
石呆子:这虽然是呆话,但又是实话,女性本来就是弱势,婚后承担奉夫养子的责任已经很不容易了,偏偏男人又不尽保护女人和孩子的责任,把家庭重担都推给女人,很多男人还要在外面沾花惹草、吃喝嫖赌,还讨厌女人规劝他们,更可恨的是在社会上你争我夺、为当猴王打来杀去,造成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灾祸,给女人和孩子带来无辜劫难,而孩子们只能靠可怜的母亲来撑天补天,这样的状况当然是女性无法忍受的了,她们还真不如守在女儿圈子里不嫁人呢!这一点女人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她们受本性驱使,还是要嫁人、要生子、要尽延续后代的天职,真是眼看山有虎、还幻想老虎不吃人啊!作者却把这些须眉浊物称透了,他看出男人很多是只为发泄性欲而娶女人的,根本没想到承担保护女人和孩子的责任,而且得陇望蜀、喜新厌旧,又最恨女人拈酸吃醋,其实女人守贞吃醋只是为了确保遗传的纯洁性,只是为了孩子们都是同父同母、不至于互不相容,这都是为确保男女共有基因顺利遗传啊,怎么能因为妨碍了男性发泄性欲就嫌她们碍事呢?至于上上下下的共颛之争、正邪之斗、虎兕之斗就更不得了了,那会造成天塌地陷的,会砸垮天下女人和孩子的,但是你们见哪个男人斗得你死我活时,为顾惜这些女人和孩子而不斗了?弄得女人不得不为孩子撑天补天,这样当然就造成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女子悲剧不断了。作者想到这些就替天下女儿鸣不平,觉得婚姻简直成了女儿的悲剧开始,象这样还真不如不结婚呢,这就是作者透过宝玉呆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是女人还是受本性操纵不自觉地往火坑里跳,还把这当幸福,哪一天女人能理性地认识到性福不等于幸福却等于灾祸、找到不在乎性福、只想带给妻子和孩子幸福的男人,才能算真幸福。只是造物主太不公平了,它把理性和冲动都给了男人,只把感性留给女人,这是存心让男人占上风、让女人上当啊!作者就是对这一点看不惯,才用《金陵十二钗》一书替女性抱不平的,如果女孩子看了这部书以后理性地学习宝钗袭人、而不是感性地赞叹黛玉晴雯,作者的创作目的就达到了。可惜的是如今的女孩子都如男人所愿去效仿黛玉晴雯,其实她们只要能看出男人最忌讳宝钗袭人、不在乎黛玉晴雯,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女人一生都是在跟男人打交道,既然男人都认为宝钗袭人这样的女孩子难对付、黛玉晴雯这样的女孩子好对付,女孩子当然要学习宝钗袭人的理性、不效仿黛玉晴雯的感性了。
红疯子:你这话虽然讨人嫌,但确实有道理,咱们这些男人是不肯唤醒女孩子的理性、只想鼓励她们的感性,这样就更容易用她们来满足自己的性欲了,保护她们和孩子的责任还是少承担些最好,至于她们会不会遭祸,咱们就不管了。
石呆子:所以作者恨透了你们这些须眉浊物、要写书揭你们短嘛。以上说的是[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下面说[薛文龙悔娶河东狮]。作者用香菱来打断宝玉的思绪,这看上去仅仅是个写作过程中的巧妙转接手法,实际上是交代这段情节的真正主角啊。如今的人都不注意[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这段情节是为描写香菱悲剧而作的,还以为就是写薛蟠后悔娶了个泼妇、妒妇,其实香菱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已经写出[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了,就是说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以后,香菱的厄运就临头了,可见香菱悲剧才是作者要写的事。这样是不是说夏金桂就是香菱悲剧的根源呢?粗看是的,细想就不是的了。香菱自被拐走后就走厄运了,被薛蟠抢来更是注定她必无好下场,因为作为一个买来的奴隶升上来的小妾,迟早会被怜新弃旧的薛蟠抛弃的,首先这蠢猪就不会选正妻,他决不会娶个象宝钗袭人那样的贤妻,只会贪图富贵美貌娶象夏金桂这样的[河东狮],这样当然等于把香菱这小羊送入狮口了,即使找个比夏金桂稍宽容些的,这薛呆子也是怜新弃旧把香菱抛一旁,过一段时间再收几个象宝蟾这样的小妾,香菱还是没有活路,顶多能不象书中这样过早地病入膏肓就不错了,可见香菱的悲剧是必然的、迟早的,夏金桂的出现只是加速其进程罢了。这样你们就知道宝玉的“我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所言不虚了,因为这不是宝玉生活原型的原话,而是作者的真话,再结合[蓼花菱叶不胜愁]一句,就更能看出这整段情节都是作者有意为之的了,因为[蓼花]指迎春、[菱叶]寓香菱嘛,作此诗时香菱还没有出现呢,宝玉还没有替香菱耽心虑后呢,当然用不着把[菱叶]写入诗中了,诗中出现这样的句式,就证明这不是十四岁的宝玉生活原型当时作的,而是作者有感于迎春香菱两个人的悲剧为二人而作的,也说明这段情节不是生活素材中原有的,而是作者为表达自己对这两种类型悲剧的看法而故意设计的,尤其是香菱出来打断宝玉思绪的情节,更明显是作者杜撰的,作者只是借她的出现来衔接两个互不相关的事情、借她来间接说一下薛蟠如何与夏金桂结亲的事,省得作者另行交代。但是从香菱介绍的夏家情况也可以看出这夏家确实与薛家门当户对,而且从夏家接待薛蟠一行的热忱态度,也可以看出夏家母女非常想招薛蟠为婿,仅此一点,你们就应该看出夏金桂不是象书中十二钗那样的安静女孩子,因为薛家明摆着非常有钱,薛蟠又明摆着是个草包,夏金桂欲嫁给这样的人家,就说明她不但图薛家的巨额财富、而且还图薛蟠的容易被操控,如果薛蟠是个象薛宝钗那样有城府的男人,她母女也不会打这个主意的,当然宝钗若是男人也不会去提亲的,只有薛蟠才会被这母女灌的迷汤迷倒。这样你们就知道这桩婚姻的结果如何了,它不过是薛呆子上了一个呆当罢了,这呆子不可能看出夏金桂母女本性来的,可见作者其实是用这些适趣闲闻来揭薛蟠之短呀。如今有些人却把夏金桂当这些情节的主角,以为作者写夏金桂这个角色的目的就是为了描写女性当中的妒妇,这就误解作者的意思了,此书既然是替女儿昭传的,当然就不会故意揭女孩子之短了,他只是为揭薛蟠之短,才引进夏金桂这角色的,夏金桂既不在诸裙钗正面人物之列,也不在众须眉反面人物之列,她只是作者利用来完善故事情节的陪衬角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