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六百六十五
发布日期:2019-08-04 12:30:05

红疯子:是啊,咱们读红楼梦时总是忘记了作者的主导作用,总是把书中人物的对话当原话照录,其实作者哪里记得这许多?而且无关创作宏旨的写它干嘛?事关创作宏旨的为什么不能杜撰?咱们都太拘拘于原事照搬、原话照记,忘了这些都是经过作者取舍了,都不取其事体情理、只取其具体情节,当然不能解出其中真味了。

石呆子:实际上作者从来没有肯定过二玉,他都是检讨二玉的[不肖],尽管这种[不肖]与众须眉的短处不可同日而语,但比起诸裙钗的行止见识来还是自愧不如,这是如今的人无法理解的,他们对二玉最为欣赏,认为二玉超凡脱俗,而除黛玉外的诸裙钗倒是俗不可耐,这明显是站在二玉的角度看现实嘛,连宝玉自己都觉得不妥,只有妙玉一个人自以为得意,此时的黛玉也意识到二玉的缺点了,更意识到自己不能象二玉这样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才有意识地与二玉保持距离的,而如今的人竟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实在与作者的愿望南辕北辙啊。石头记在八十回以内没有写妙玉的具体结局,只是在薄命册 中交代[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又在《红楼梦》仙曲[世难容]中唱道: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些都是感叹、惋惜之意,并不是赞美之词,而且其中不乏批评之语,这才叫实事求是嘛。一个人不尽人事、只怨天命行吗?妙玉甚至连天命都不当回事,可一旦天命来临她也只好逆来顺受、苟且偷生,因为她与一般女性不同,女性最伟大的地方在毫不自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生命的传承,而她甚至连结婚生孩子都不肯,只顾自己一个人得道升仙,剥夺了自己卵子的生存权利,跟这种不肯做女人的极端自私的女性还有什么说的呢?只能说从她的悲剧结局中可以看到赦珍琏环蓉这些虎狼猫狗的荒淫无耻罢了,想这些须眉浊物会怜惜妙玉、成全她佳人救才子的壮举,那只是流言家的痴人说梦,你们如果当真,那就连十四岁宝玉黛玉的智力都不如了。

第七十六回的最后是写黛玉湘云睡不着觉时的对话,虽然平淡,却并非无聊,这样就暴露出黛玉的病况之差,[“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湘云道:都是你病的原故,所以……”不知下文什么──],一年之中只睡十夜满足的觉,你们去问问中医,这样的病况还能治吗?这样的[下文][不知]吗?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病到这种地步,肯定是必夭无疑啊,还用得着[沉湖]吗?可见作者这几句就是对黛玉结局的不写之写。作者写到这第七十六回的时候,对八十回以后的创作计划肯定是心中有数的,更何况石头记还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可见他是经过全书定稿、屡次修改的复杂过程的。全稿未定就不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本来是作家写书的常识,即使有写一部分修改一部分的,那也是在[披阅一载,增删一次]时可以边写边改,到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程度,作者肯定有全书的[成足在胸]了,而且只有在石头记一书基本定稿的情况下才可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由于作者又要布下全书[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悬念,又要故意造成全书到八十回嘎然而止的假象,这样反而把读者弄得晕头转向,以为全书不但没有完稿,甚至也没有定稿。完稿就是写完全书,定稿就是定下全书的基本结构,写完全书可以修改,定下全书结构也可以修改,但没有定下全书的经构是不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因为作者没有石头记的全局在胸,怎么能随意增删呢?再说白一些,只有确定了全书不打算写八十回以后的结尾了,作者才能照没有结尾的石头记的架构增删八十回已定稿。

古来很少有未定稿就屡次修改的小说,这就跟盖楼没封顶就装修一样荒唐。写一部小说跟盖大楼差不多,总要大体封顶才好开始装修吧,如今八十层以下都基本装修好了,还故意留下八十层以上未盖,这只能说明作者就是只盖八十层,就是要故意留下整幢楼还未完工的假象,否则何必把工夫花在给已建八十层[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上,不花工夫先盖好一百零八层或一百二十层整幢楼再装修呢?这就表明八十层以上还有未盖完的楼是做做样子哄人的,这幢楼看似未完工实则已完工了。移到石头记一书,表明八十回以后还有未写完的佚稿也只是做做样子哄哄人的,这部书看似未完成实则已完成了,作者就是要从这中秋诗就开始收束啊。再看黛玉的结局也是如此,这八十回以后黛玉具体如何死的,此时已经不重要了,作者在这里就开始给黛玉悲剧作收束了,[都是病的原故,所以……”不知下文什么──]就是不写之写呀,黛玉的死除了[病的原故]还会有别的原故吗?当然这病既有身病也有心病,身心交瘁,当然必死无疑了。身病是先天的,心病则是言情小说造成的,是宝玉的多情造成的,也是王夫人的打压造成的。如今的人只怪王夫人比西厢记里的老夫人还要心狠,却不知王夫人的苦衷,如果让你们处在王夫人的位置,也会极力阻止的,因为这是现实利益决定的,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作者正是理解了王夫人的苦衷,才替书中宝玉检讨[背父母教训之恩]的。作者在这里特别强调黛玉悲剧[都是病的原故],就是怕读者认为[都是王夫人的原故],一味迁怒于王夫人,不能理解作者检讨[背父母教训之恩]的事体情理,不能理解作者开头批判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事体情理呀。其实理解黛玉悲剧的事体情理的关键就在打破[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只有不把宝玉当张生、不把黛玉当莺莺、不把王夫人当老夫人、不把宝钗袭人当其间拨乱的小人、不把石头记等同于西厢记,才能正确理解黛玉悲剧的事体情理,才能真正解出石头记的其中味。

红疯子:你这解释确实有道理,红楼梦是该从这里开始收束了,这前八十回似乎就是照没有结尾的架构而增删过的,咱早就看出,如果红楼梦真有结尾,前八十回的这些箴言、暗示、伏笔、判词、仙曲、灯谜、诗词、脂批就魅力大减甚至毫无作用了,看样子红楼梦还是就此了结最好啊。

石呆子:能有这看法最好,即使不能接受我这种说法,你们也应该坚持[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八十回或一百零八回、一百二十回哉!]的创作宗旨,对于林黛玉则是[不过只取其悲剧主线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具体死法哉!]

第七十六回就解到这里。回顾我的这些解释,虽然显得罗里罗嗦,但是若能解决石头记为什么到八十回止这大难题,我这罗嗦就值得了。好在还有几回会继续谈这个难题,我就先到此为止,下回再说吧。

总括这一回呆解,贾母伤心是个大异兆,如果仅就曹家或一般大家族而言,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异兆,但是把它上升到皇家就什么都明白了,康熙皇帝比贾母更伤心啊,这些皇子不但互相间正邪不两立、水火不相容,而且还恨透了他这个老皇帝,太子、大儿子和八儿子甚至恨不能把他这老皇帝害死,弄得他[未卜自己今日遇害、明日被鸠,日夜戒慎不宁],这种情况下他当然要严防[改诏篡位]了,因为这首先是针对他本人、针对大清江山,其次才是针对被立储的皇子啊,康熙当然要与这些[真邪]血战到底了,这些皇子当然会意识到老皇帝才是他真正的对手了,他们当然不敢实施改诏篡位以招致康熙无情镇压了,这就是雍正必被拥正、真宝玉必结金玉良缘的理由。贾母就是看透了贾赦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的真邪本质,才坚决跟贾政这一房过下去的,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的,才坚持继续[偏心]下去的,只要贾赦贾珍贾琏贾环贾蓉这些真邪有争夺贾朝世袭的大动作,贾母这娲皇必坚决弹压,弄得连贾政这一房也不敢动任何[改诏篡位]的歪心思,一则他们见贾母这么宠爱二房的贾宝玉,自己连孝敬都孝敬不过来呢?还会去忤逆?二则只有贾赦贾一坏等人会动[改诏篡位]的歪心思,贾政等人根本用不着动[改诏篡位]的歪心思,照贾母这娲皇的嘱咐办对自已己最有利,何必动那歪心思惹贾母弹压呢?这些看上去是为雍正辩护,实际上是分析雍正是否真改诏篡位的事体情理,二百几十年来的史学界只拘拘于流言蜚语,牵着广大读者的鼻子在[谁正谁邪]的迷宫里转得太久了,历来不从事体情理入手,这样怎么能解出争储争位风波的其中味呢?这些话看上去离题太远,实际上是完全必要的,只有看出作者根本不想质疑雍正皇位来路正不正,才能耐心求索石头记蕴涵的事体情理,否则又要被流言家牵着鼻子在宫闱秘事的迷宫里兜圈子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