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还借妙玉之口告诉读者,石头记“收结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如今的流言家就是[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这样确实是[一则失了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其实有关石头记大部分的索隐考证都[失了闺阁面目、也与题目无涉],石头记的题目是《金陵十二钗》,作者一再申明[其中大旨谈情],不会[伤时骂世],[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当然无论前八十回还是八十回后都不会[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了,因为那样[一则失了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从这几句也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想过深涉入高层的正邪之争、虎兕之斗,他主要是从青少年女性和孩子的角度来看共颛之争造成的塌天之祸,是为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的女子昭传,不需要把正邪互搏的情节具体描述出来。这样你们就知道石头记只写到八十回就中止是有道理的,也是很正常的,[一则不失闺阁面目,二则也符合《金陵十二钗》的题目],并不一定非要把每个女儿悲剧的具体情节交代清楚不可,更不一定要把贾家的盛衰和贾宝玉的具体结局展示给读者知晓,当然就无需把皇家的宫廷斗争赤裸裸地写进书中、避免了遭到文字狱焚坑的悲惨下场了,这未尝不是一种合适的写法,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红疯子:高,实在是高!石头记八十回后有无原稿之迷,被你用中秋诗用妙玉几句话就形象概括、巧妙比拟了,真巧妙啊,但愿石头记真象你说的这样是[画样小说]就好了,也免得红迷们被程高续书、古来续书、流言家续书牵住鼻子在红学迷宫里兜圈子。但是咱总觉得你这解释有些牵强附会,中秋诗也不是不可以再续联下去,妙玉的生活原型也不是不可以这样评价中秋联诗,作者也不一定非要想到石头记该收束了才让妙玉说这些话,这些也许是你先有[红楼梦原稿就到八十回为止]的成见在心里,然后把作者的意图曲解成这样的,作者本来没有打算用中秋诗收束全书,也没有打算把书只写到八十回为止,是你想到哪里就胡诌到哪里,如果真是这样,咱们就上你的当了。说句实在话吧,谁知道你这石呆子是真是假、是人是鬼?谁知道你这呆解是作者原意?或许你也是牵着咱们红迷的鼻子在红学迷宫里兜圈子呢。
石呆子:你这疯子也学会故弄玄虚了,如果我是假的、是鬼,你会跟我疯谈下去吗?你就是当我是个[假鬼]才跟我疯谈下去的嘛。我这些解释也同样如此,如果我说的不合事体情理,你们不相信就是了,你们只要觉得我解得合情合理,即使我是个[假鬼]也应该当真人信。石头记一书只有八十回原稿是既成史实,你们是拘拘于八十回后有没有佚稿重要呢?还是只取其事体情理重要呢?如果八十回后佚稿有助于理解全书的事体情理那还罢了,问题是如今索隐八十回后佚稿反而妨碍了理解全书的事体情理呀。作者要不要写完八十回以后的情节,也看他判断是不是有助于理解全书的事体情理、掩饰全书的创作意图。石头记的事体情理是要说的,石头记的创作意图又是要掩的,说不准事体情理,这书就是白写,因为达不到创作意图,掩不住创作意图,这书还是白写,因为书传不出去,作者的高明就是在欲显又隐之间欲盖弥彰、欲擒故纵,既弄得文字狱官员摸不出创作意图,又弄得心有灵犀者摸得出创作意图,至于一般人被他弄得摸不着头脑,那就没办法了,他顾不上那许多的。如果能让流言家索隐出宫闱秘事,就会让文字狱官员考察出焚坑证据,既然如此,还不如留个断尾下来让他们大力考证、大胆发挥去,引得一般人把石头记当言情小说、当适趣闲文广为传播呢,那样就不愁没有通灵、智通的人悟出中事体情理了。其实全书至此事体情理已经开始显现了,这就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冷月]是什么?是八月十五深夜的月色吗?不,是冷酷无情的正邪互搏现实啊。从书中贾家看,假正假邪已经水火不容了,一旦贾母过世,即使不发生争夺家事大权的火并、即使政方顺利占得上风,赦方也会不甘下风煽风点火造事端的,这样一来必遭政方整肃,结果自然是丫头们先遭殃、女儿们先受累,这不就成了[冷月葬花魂] 了吗?具体情节还用得着一一交代吗?至于曹家皇家隆家李家就不赘述了,省得你们说我罗里罗嗦。其实皇家曹家隆家李家等大家族的盛衰史还需要作者一一赘述吗?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天下望族的大结局中还需要我石呆子一一深论吗?他们自己就已经把自己的梦幻经历刻在传国玉玺这奇异石头上了,只待大家去翻阅罢了。因此这石头记的八十回后情节根本无需作者赘述,读者可以根据各大家族的盛衰史去想象、可以参考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天下望族的大结局去深论嘛,何必非要作者写明白而惹文字狱官司呢?
这样你们就明白妙玉说的“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不光指中秋联诗,而且还针对石头记一书,在妙玉本人是针对中秋联诗,在作者本人则是暗指石头记全书,而且从中秋诗到妙玉这角色都是作者玩的幌子,作者的目的就是用这几句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创作未半、中道崩殊],“如今收结全书,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金陵十二钗》的题目无涉了。”可见作者不光是怕触犯文字狱才不敢往下写,他本来就不肯用那些腥风血雨的正邪之争唐突这些好女儿,本来就想围绕替诸裙钗昭传的主题做文章,如今再写下去就要突破这些宗旨了,还不如就此打住,让读者自己去[上下求索]呢,这分明是为石头记一书只到八十回为止作解释啊。
红疯子:看来你这样解释还是蛮有道理的,那么妙玉说[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怎么解释呢?如今的流言家把妙玉说成能掐会算的活神仙,这几句话是不是可以当她能掐会算的证明呢?这也说明妙玉的行止见识超乎常人,并不仅仅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创作意图的角色嘛。
石呆子:还是你这疯子利害,我一有漏洞就被你抓住了。我在前面虽然说妙玉的这些话是作者想说的话,虽然是针对全书的话,但并不排除这些话首先是妙玉说的,也不否认这些话首先是针对眼前说的。妙玉是十二钗之一,而且她的身份是道姑,说的话当然会有道家特色了,但这跟能掐会算、仙风道貌不是一回事,道家说的道、定数、气数是指自然规律、一定的趋势、一种能预示趋势的气象,不是指神鬼支配的突发事件。[冷月葬花魂]是以黛玉口吻作的,当然首先要符合黛玉的悲剧特征了。黛玉此时病着,不该作此过于颓丧之语,如此消极的人生态度对自己以病的身心不利,所以湘云妙玉都出来劝慰她,这也是人之常情常理,只是妙玉出于道家弟子的身份,对这一点更敏感罢了,这不是说妙玉象神仙一样料到黛玉要[沉湖而亡],才出来劝止她的,如果妙玉能算到黛玉还有多长寿命、会采取什么死法,那她就该料到自己何时[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了,就会早早设法逃避了,一个人的算计就是为了应对,无法应对的事算它干什么?就是神仙菩萨也用不着神机妙算知道必然的结果,他们也是为了找到应对的方法嘛,妙玉忽见黛玉发此悲音,她根本不了解抄检大观园的来龙去脉,更不知道黛玉被王夫人厌弃被众人疏远才发此悲音的内幕,当然不可能料到黛玉接下来必定[冷月葬花魂]了,至于如何葬法,那更是她没有必要过问,林黛玉自己到时候自会考虑的,林黛玉也不可能为给二百几十年后的流言家提供一个大胆发挥的借口,就去制造一个轰动内外的行为艺术,她即使再恨王夫人,也不肯危及宝玉的声名品行的,如果让宝玉去做和尚,就是让宝玉背上断子绝孙的骂名,每一个爱宝玉的女人绝不会这样做的,因此你们就该知道黛玉要[沉湖而亡]的说法多么可笑了同样你们也该知道妙玉所说的[气数]只是一种意味、一种趋向,她只是想影响这种趋向,不是想制止某种行为。此时不光是黛玉,连迎探惜都有[冷月葬花魂]的预感,晴雯等人甚至已经准备被埋葬了,其它人个个都是[寒塘渡鹤影],而且最终都会[冷月葬花魂]的,她们当然不甘心受这种趋向左右了,这不光是在帮助黛玉,也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她们是同病相怜啊。你们如果不拘拘于林黛玉一个人的具体结局,还想到晴雯迎春,如果不拘拘于书中诸裙钗悲剧,还想到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女子的惨剧,就知道[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只是她们的过去,[寒塘渡鹤影]就是她们的现在,[冷月葬花魂]才是她们的未来呀!想不到这一点怎么能想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全诗的警句、全书的警句呢?“这警句一出,若再续时当然后力不加了。如果竟要续貂,当然有玷了。”可见这是高人对石头记一书到此为止的高见啦,妙玉对这首诗能发表这种高见,对这部奇书是不可能发表这些高见的,而作者根本不在乎读者对这首诗联不联下去的看法,他只在乎读者对这部书写不写下去的看法,才用这些话来启迪读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