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六百四十九
发布日期:2019-08-04 12:16:27

当然,作者写进书里是不好这样明写的,他只能照一般大族人家的常情常理常事来描述,否则就会被当时人看出别有用心了,这也就是非得我来解释的原因啊。作者写了尤氏与李纨的对话,说明她俩都已经了解到抄检大观园的全过程和结果了,才有这种颓丧情绪的。她二人虽然置身于抄检冲突中心以外,置身于争夺权力中心以外,但本来应该置身在权力中心里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才被排斥在外,当然是感慨良多了。这样你们就知道尤氏也不光是受惜春气,更多的是对贾族内患忧心忡忡啊,一个绣春囊就能闹到抄检的地步,将来贾母临终时会不会闹得[执刃争夺]?这在把贾家当曹家的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在能把贾家联想到皇家的人看来是很自然的,就是在能把贾家联想到天下各大家族的人看来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嘛,如果一个大家族的主要权力只能传不能斩,这个家族迟早要为这主要权力拼得你死我活直至分崩离析的,曹家是三世单传,当然就不会闹得这么厉害了,皇家有二十多个儿子,当然要为皇位拼得你死我活了。

红疯子:这话确实有道理,曹家是三代寡妇守着一棵独苗,不会象书中贾家闹得这样厉害的,必是作者要从曹家上纲到皇家,才会有书中这些正邪之争的。咱们若不打破曹家的框框跳进皇家的框框,只怕永远也解释不清作者详细剖析贾族内部矛盾的创作意图。

石呆子:你们看这里尤氏跟李纨的对话,就不能当曹家的两个大奶奶交心看,要当每个大族人家的两个受排挤的大孙媳背后发哀怨看,还要当皇家的两个长房背后发牢骚看才行。康熙的皇太子和皇长子都在第一次争储风波中落败了,只能看着其他皇子争得热火朝天,如今见他们[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当然会在[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对皇朝的命运深表担忧了!你们只有看到这一层才能悟出作者写这些情景的其中味,如果局限于曹家马氏和长房某氏的闲聊,局限于一般大族人家的两个大奶奶背后发牢骚,就不会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且不说曹家有没有长房某氏,象[绣春囊]这样的事即使能闹到抄检的地步,曹寅临终曹荣临终孙氏临终时也不会闹出[执刃争夺]的闹剧的,因为有康熙撑腰、李煦做主,马氏根本用不着担心有人跟遗腹子争储,长房大房偏房也用不着生那争储的妄想,一旦康熙死了、李煦倒了,长房大房偏房根本用不着[执刃争夺]就把马氏跟遗腹子排挤了,她们根本用不着烦这些神,[]皇家这个[][由命]就是了。这样你们就知道作者写这些决不是对曹家的家庭纠纷感兴趣,也不是对一般大族人家的家族争夺感兴趣,他只对皇家的内忧感兴趣,因为他们这些奴才丫头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皇家正邪之争的输赢,完全是受皇家内忧连累呀。现在再看尤氏跟李纨的对话,你们还能当曹家的两个大奶奶交心看、当两个大族人家的孙媳妇交心看吗?因为作者不可能当曹家的两个大奶奶交心写、不可能当一般大族人家的两个孙媳妇背后发哀怨写呀。

下面的宝钗来告假也不能当真的曹家事看,我早就提醒过你们,宝钗的生活原型是婚前的马氏、李纨的生活原型是婚后守寡的马氏,两个原型不可能同时出现的,这样你们就知道这里的宝钗向李纨告假情节是假的、曹家事中不存在的,作者杜撰这个情节是为了描写宝钗的自占地步,说明她为人处世的处处小心,并没有其它意思。如今的人却说宝钗如何比黛玉宝玉阴险狡猾、如何大房二房两头不得罪、如何不让人抓住把柄、如何以退为进先退出大观园、再争取正而八经嫁到贾家,如果是把一个好女孩子的[守拙]看成[装愚]也就罢了,再看成[藏奸]就完全误会作者的本意了,实在不可取呀。以正常的处世之道来衡量,宝钗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为什么你们非要把[女君子的磊落行为][其间拨乱的小人行径]来看待呢?[以木石爱情为标准]的有色眼镜实在耽误了领会石头记的真味呀,连宝玉黛玉都不会这么想,可见有些流言家的见识甚至不如十三四岁的少年。从宝钗这一举措还可以看出当初袭人提议王夫人把宝玉挪出园子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如果当时就把宝玉挪出园子,这一次即使发生[绣春囊]这样的事也不会闹到抄检的地步了,因为邢夫人失去贾宝玉这打击目标了,她当然不会太感兴趣了,王夫人失去贾宝玉这重点保护的目标,她也用不着如此心急火燎地抄检,关键是宝玉挪出去就抽去[贾朝争储]的实质内容了,事情当然不会闹到这种地步了。宝钗挪出园子要当成[宝玉不走我先走]来看,才能看出宝钗根本不是回避做贼的嫌疑,也不光是避免卷入贾家内部的大房二房之争,主要还是为了[男女之大防]啊,让她们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女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男住在一个园子里确实不妥呀,只是她不好明说罢了。

探春对宝钗这一举措就很赞成,如今的人以为探春只是拿这话说事,实际上探春主要考虑的是她已经不由自主地卷入贾家内部的大房二房之争,因此非常赞成宝钗避免卷入贾家内部的大房二房之争。她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一句虽然贴合曹家末世的实际,也贴合一般大族人家末世的实际,但是更切合皇家内部的实际。包括曹家在内的所有大族人家到了末世内部关系都非常紧张,说是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一点也不为过,但是这也不过是气话而已,没有哪一个人家真是一家子亲骨肉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这个[恨不得]也只是说得做不得的。但是皇家就不同了,那才是真的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呢,他们是做得说不得呀。表面上[假礼假体面],骨子里真的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因为皇位只有一个、[玉玺]只有一块,争到了皇位、争到了玉,就能吃人,争不到皇位、争不到玉,就被人吃,能讲真礼真体面吗?能顾忌亲骨肉吗?[]要顾忌[]也不顾忌啊,当然只好拼个你死我活了,成则王侯败则贼嘛。由此可见探春这话根本不是针对曹家和一般大族人家说的,只能是针对皇家说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有必要说这种惊心动魄的话吗?除非是作者借她的口说的。作者为什么要借她的口说这种话呢?因为他对康熙末年的争储争位风波感受太深感慨太多了,也因为他听皇家内部的人、曹家内部的人、[接二连三,牵五挂四,也不知抄了几家]的人发出的感慨太多了,才会创作这些惊心动魄的台词的,正是[爱情诚可贵,曹抄价更高,若为皇家故,二者皆可抛]

红疯子:好一个[爱情诚可贵,曹抄价更高,若为皇家故,二者皆可抛],这比[皇事诚有趣,曹抄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二者皆可抛]的思想境界不知要高多少了,还是你这呆解有味呀。

倒是这[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贾母听了正不自在]几句有些难解,过去咱总以为是指曹家的李氏在向孙太夫人讲述苏州李煦家被抄的事,刚才听了你的所谓[甄家获罪被抄与贾家丫头获罪被抄在事体情理上有可比性],把咱弄糊涂了。照常情看这里应该是描写李氏在向孙太夫人讲述苏州李煦家被抄的事,如今被你驳回咱的说法,咱看到这里就无所适从了,还请你解释一下。

石呆子:这有什么难解的?你们不是喜欢考证吗?考证一下孙太夫人死于何年就行了。如果孙太夫人死于康熙之前,当然就不存在李氏向孙太夫人讲李煦被家的事了,除非孙太夫人在李煦被抄后还好好地活着。这里的贾母八十刚过,你们查查曹家年谱就知道了,孙太夫人八十大寿时曹寅还在呢,李煦被抄是十多年以后的事了,孙太夫人怎么可能在八十多岁时就听李氏讲十多年后才发生的事呢?可见这里的[贾母听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不是指[孙太夫人听李氏讲李煦被抄家的事]。其实我早就告诉你们对史话要用反证法来排除其可能性,而不是用实证法来证明其可能性。只要一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发生过,就先不要相信它的存在,宁肯先相信它不存在。如今的流言家恰恰相反,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他就认为这证明此事存在过,这不是把百分之几的可能当百分之百的存在吗?过去的事情如何证实?一靠依实证证明其存在,二靠依常理推断否定其存在,否定一个史实比确定一个史实容易得多,只要这件事违反常理常识,只要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的存在,就先否定它再说,直到有足够的证据推翻这个否定,这样流言家的不经过小心求证的大胆发挥就迷惑不了广大读者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