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你这种说法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当时的封建主流意识也应该顺势而为,既不应该象迎春尤二姐这样消极忍受,也不应该象黛玉这样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更不能象宝玉这样主动顶撞甚至公开对抗,只能象宝钗这样顺势而为。因此咱们如今赞扬黛玉宝玉的不服封建甚至反抗封建是不对的,批评宝钗的顺应封建也是不对的,这是逆封建之势而动,是不符合当时潮流,当然也就不利于宝玉黛玉的生存发展了,作者是不可能把这种思维当石头记主导思维的,因为它不利于石头记一书的生存发展、不利于吝时的青少年从书中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嘛。所以从这些启迪咱就认识到石头记一书不可能鼓励青少年去反封建,只能是鼓励青少年先适应封建潮流去求生存求发展,不可能鼓励青少年效仿黛玉宝玉,只能是鼓励青少年学习宝钗。
石呆子称赞道:还是你红疯子有灵性,能够举一反三、由浅入深,这在现代社会反封建成了时尚的大潮流中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反封建只能在封建社会崩溃时或崩溃后反,在封建盛世是根本不能反的,因为封建盛世时封建是主流,你反封建就是逆潮流而动、就是反动、就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封建残余已经成了死老虎了,此时反封建成了时代潮流,提倡适应封建理治服从封建理治当然就是逆现代潮流而动、当然也是反动、当然也得不到当代人的认可了,可见什么时代有什么潮流,大丈夫要相时而动,不能逆时而上,[时]就是[势]啊。实事求是就是适时适势,宝玉就是不识时不识势,宝钗就是适时适势,此处的黛玉就是认识到适时适势的重要、就是开始注意适时。同样当年的石头记作者写此书也必需适应当时顺应封建之势,此书当时若逆封建潮流而动就流传不下来了,因此你们千万不要用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千万不要用宝玉之心度宝钗之腹啊。一句话,实事求是才是解开石头记真味的最高原则。
回头再说放风筝的事,其中编造的情节也很有趣,值得大家回味。黛玉的是个美人风筝,这是暗把黛玉比拟成西施美人,探春的则是个[软翅子大凤凰],暗示她将来会做皇妃,宝琴的则是一个[大红蝙蝠],暗示她是有福之人、不会遭大悲剧,宝钗的却是[一连七个大雁,]这寓意她是个领头雁、象她作的柳絮词中说的那样,有志带领在场的六位飞向理想的未来,哪七个呢?钗黛湘探琴纨及宝玉。这[赖大娘送宝玉的大鱼和螃蟹]也有含意,意思是讽刺宝玉和贾环一个象呆头鱼、一个象横行的螃蟹,而[林大娘才送来的做得十分精致的美人风筝]则暗示黛玉,[林大娘]恰好有个[林]字嘛。你们再看放风筝的过程就更有意思了,首先是[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这表面上是告诉读者,宝玉的美人风筝之所以放不上去是因为顶线不好,实际上是告诉读者宝玉的木石姻缘理想之所以不能实现,是因为黛玉没有强大的娘家势力作依恃啊,如果黛玉有强大的娘家势力作依恃、而宝钗却没有强大的娘家势力作依恃,如果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作个互换,薛黛玉只要生在薛家,即使仍然象现在这样体弱多病、即使仍然象现在这样爱闹小性子,王夫人也会千方百计把她娶作宝二奶奶的,而林宝钗的家庭背景若象黛玉的家庭背景这样孤弱无依的话,即使她仍然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王夫人也不会选她作宝二奶奶的,因为在下一代维持[贾王史薛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 俱有照应]的格局、特别是维持王系娘家女人势力对贾系夫家男人势力的压倒性优势,是王夫人维系二房在贾族主导地位的唯一王牌,即使薛黛玉个人有些缺点,她也顾不得了,即使林宝钗个人十全十美,她也不会把宝玉这命根子交给娘家势力以外的女孩子的。这样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上去、[换了顶线就好了],说穿了就是换成四大家族的嫡系就好了。如今的人却以为王夫人看中的是宝钗恪守封建礼教、黛玉违反封建礼教,这虽然也是考虑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你们看凤姐恪守封建礼教了吗?她完全是蔑视封建礼教,但是照样会被王夫人当支柱,所以黛玉只要与宝钗换个姓,这木石姻缘就与金玉良缘合为一体了,当然能成功了,这就是作者借黛玉之口说:"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的原因。而宝玉却跟如今的许多文人一样不知症结所在,还急的[头上出汗],当然会惹得[众人发笑]了,宝玉还[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可见他多么幼稚,将来木石姻缘破灭时他会不明就里地埋怨黛玉不跟他一起公开对抗父母和封建礼教的,他也会象这里的情节一样指着黛玉道:"若不看你可怜,我一顿脚跺个稀烂"的。如今续书却写成是黛玉抱怨宝玉心太狠、先背弃了她,这些人根本就不明白作者的用心啊。你们看此时的黛玉就象这美人风筝一样,已经与全书开头的黛玉不同了,不听贾宝玉使唤了,已经不肯再配合宝玉唱[木石姻缘好、誓死坚持木石姻缘]这出戏了,贾宝玉再想放飞黛玉这美人风筝已经放不上去了,黛玉甚至很明白地告诉他"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这就是说如果把[木石姻缘]这风筝换了顶线、换成[金玉姻缘]的美人风筝,就能顺利地放上去了。当然我说的这些意思决不可能真是此时黛玉的真实想法,而是作者要读者领悟的黛玉临终时的想法,当黛玉病势日沉、几乎无可救药的时候,宝玉却还是想把木石姻缘进行下去,他以为黛玉的病不过是[不放心]三个字而已,只要与宝玉一结婚就放心了,病也会好的,于是他会闹着要与黛玉结婚冲喜,黛玉岂能跟他一起胡闹?当然会劝他死了放[木石姻缘]风筝的心、还是去放[金玉良缘]的风筝了,于是宝玉就[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如今的人都象此时的贾宝玉一样只知放[黛玉这十分精致的美人风筝],不知放不上去就别勉强放、换个[宝钗美人风筝]再放,这当然不能怪美人、要怪放的人太孩子气了。
再看黛玉如何放风筝,[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 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蔓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瞪眼说:"有趣, 有趣. "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 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这情节说明黛玉自己盼望病能好,紫鹃和众人也盼望她的病能好。有趣的是宝玉怕黛玉的风筝飞出去寂寞无伴,把自己的风筝也放去陪伴它,实际上意味着将来黛玉病逝时宝玉恨不得伴她而去,这在喜欢言情小说的文人看来,会觉得他有情有意值得赞美,其实在女人和孩子看来会觉得幼稚可笑,黛玉是个一心为宝玉好的女性,她最希望宝玉能颃强地生存下去,最希望宝玉能为贾家传宗接代,即使她自己不能为传宗接代作出贡献,也不愿意因此而影响贾家传宗接代,这种心结文人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女人和孩子却肯定能理解,石头记作者当然最能理解这种心结了,因为他就是这种心结的受益者嘛,天下女人如果没有这种心结,人类就不可能[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了,他当然要为这[一切为了孩子]的妇道昭传了。黛玉最可贵的就是成全宝玉与宝钗金玉良缘的美德,这一点是言情主义文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只有通情达理的中老年女人才能想到,作者之所以要为黛玉昭传,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你们看不到八十回后的原稿了,又受到程高续书黛玉临终埋怨宝玉负心的情节影响,当然不会赞成我这解法了,实际上从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开始,黛玉的立场就逐步向积极方向转化,到了这里黛玉最起码认识到两点,第一宝钗是坦荡君子而不是离间小人,第二不能再跟宝玉缠绵下去了,这样会耽误宝玉的学业、耽误他履行贾族唯一接班人使命的。因此我说的这些在宝玉这年轻文人无法理解,但在黛玉这极有心机的女孩子是完全可以想到的,因为女性的天性是[一切为了传承生命种子],她即使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要让宝玉的种子传承下去,自己活着不能为这传承作贡献,那还不如早些死了让宝钗为这传承作贡献,又何必用[宝玉你好狠…]这方式引得宝玉出家做和尚来报复贾母王夫人宝钗、让贾家断子绝孙呢?这不符合黛玉成全宝玉的宗旨嘛。如果真是那样,中老年人就要诅咒黛玉这艺术形象了,石头记塑造独占宝玉感情的黛玉形象就不是为黛玉昭传、而是为黛玉形象抹黑、为天下好女儿抹黑了,这是最理解女性的石头记作者不屑为的。再强调一遍:妇道就是肯为下一代作牺牲、就是不让一家一族乃至一国断子绝孙,就是成全男性,天下没有为了爱自己而爱男人的女人,只有为爱孩子而爱男人的女人,宝玉可以不考虑家庭、不考虑后代、只爱黛玉一个人,但是黛玉不可能不考虑宝玉的家庭,因为她一旦与宝玉结婚就要终身生活在这个家庭中,如果她不被这个家庭容纳,她是活不下去的,同样她必须考虑宝玉的后代,她坚信对宝玉和她共同的后代有益,才幺宝玉的,如果对宝玉的后代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对宝玉本人的事业前途都无益有害,她宁肯不爱他才是真爱他,这是不懂女人的文人永远想不通的,女人的伟大就在于她们不但比男人更伟大,还在于她们比文人更伟大,因为她们不追求虚无漂渺的理想,她们追求的是后代的具体幸福,后代能幸福就是她们的理想,自以为比女人还伟大的文人是追求虚无漂渺的理想、不考虑后代的具体幸福,当然看不懂石头记、看不懂钗黛袭及王夫人、更看不懂天下女人的伟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