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那些琐碎事不说,且看第一个抽签的人是谁、占得的花名是什么。[是宝钗掣出一根,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如今的人只知道把牡丹花当富贵花看,以为这是讥讽宝钗是贪恋富贵的庸俗女子,再看到[无情]二字就更当贬义词看了,[无情]那还得了?[无情未必是豪杰、肯定是奸雄]嘛,这[动人]的[动]当然是挑动的[动]了,可见宝钗父就是个谄羡富贵的小人。且慢,这些人知道[无情]的涵义是什么吗?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无欲无为]的高深思想境界呀。道家认为[情]是[欲]产生出来的,[无欲则刚],[无情当然动人]了,只是一般愚人不知道[无情]的动人之处罢了,那是他们自己为情所惑、愚昧无知、[不知美之为美],怎么能说宝钗不动人呢?牡丹花是常被人们当富贵花看,但是它“艳冠群芳”也是人们一致公认的呀,能因为它有富丽堂皇的气息就否认它[艳冠群芳]的独特地位吗?历来的文人总以蔑视富贵来自我标榜,实际上真正的高人是坦然对待富贵的,他们是富贵不骄、贫贱不馁,怎么能因富贵贫贱而分庸俗高雅呢?宝钗在富贵中就能安守贫贱,这是非常高尚非常难得的美女,太高雅了,比那些只知简单蔑视富贵的轻浮文人高雅多了。[情]是指情绪,是人的欲望得到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波动。人最可宝贵的根本不是情绪、而是理智,只有知道用理智克制情绪的人才能算一个成熟的人,纵情任性的人只能算是个幼稚的人,而一个人非常理智、基本没有情绪波动、喜怒不形于色、用不着竭力用理智拼命压抑情绪,那就到了道家所说的[无情无欲]的高境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怎么能当贬义来理解呢?尤其是这里的[情]字实际上专指青少年男女间的爱情而言,可爱情的原动力就是性欲,是人类延续后代的本能驱动的,性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生命,而不是为了让双方享受性愉悦、享受情绪冲动的快感。可是如今的男人就最喜欢享受性愉悦、享受情绪冲动的快感,还巴不得女人也跟他们一起来享受性愉悦、享受情绪冲动的快感,却全然不顾可能产生下一代的后果,把生育抚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女人,这才是真正的无情无义啊!女人的本能不是专门为男人提供性愉悦,而是[一切为了孩子],她为了孩子的优生优育,就要拒绝那些[皮肤淫滥之蠢物]的骚扰,为了确保血统的纯正、没有不同父的孩子自相争斗,就要保持对唯一男人的忠贞,为了避免不同母的孩子互不相容,就要争风吃醋、不让自己的男人与别的女人发生性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生命基因的顺利遗传,根本不是只为了一个[情]字,恰好相反,这个[情]字反而会误了女人的终身、误了下一代。你们看,是凡男人想与女人性交时总是先撩拨她的情绪,希望她为情所惑、失去理智而接受自己,却全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做这个女人的丈夫、适合不适合做这个女人所生孩子的父亲,更不希望这女人也理智地判断自己适合不适合做这个女人的丈夫、适合不适合做这个女人所生孩子的父亲,这种情绪的一时冲动和失控符合女人和孩子的根本利益吗?这样基于性欲而不是基于理智的情绪能叫爱情吗?只能叫乱了性情!象宝钗这样的女孩子就非常理智,她们知道[履霜坚冰至],知道与男孩子一接触就要特别提高警惕,知道结婚意味着艰巨的养育孩子的责任,知道一旦失去贞操就失去了选择男性的权利、就会被这个男人俘获、就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孩子的命运全交给这个男人操纵了,一旦被他抛弃,就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旦他不能保护母子平安,女人和孩子就全靠女人自己打拼,一旦这男人胡作乱为,母子就得跟着受罪,一旦这男人意外夭亡,这女人就得象女娲那样为孩子勉力撑天补天,这些[坚冰]男人为女人考虑过吗?所以女孩子千万不能为情所惑,最好表现得无情,这样就不至于上男人的当了,这就是宝钗要坚持[无情]的理由。
红疯子:讲得太好了看来多情其实是弱点缺点,一个女人没有缺点、没有弱点,当然不至于为男人所乘了。这样咱就想到[履霜坚冰至]的另外一种理解法,这霜其实就象男人的精斑啊,一个女孩子看到男人的精斑,当然要提高警惕了。由此咱又想到老子格言[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的另外一种理解法,那就是男人在女人身上跑马时的感觉啊,每个男人在女人身上跑马时都有欣快欲狂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说男人终为性欲所害呀
石呆子拍手道:解得切,解得切!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就是要提高对男人的警惕,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就是要认识到纵情任性的危害性,天下所有的男人[浊]在哪里?就是[浊]在[驰骋在女人身上令人心发狂] 啊!性欲本来是驱使人创造新生命的,可是却被这些须眉浊物们当成享受感情、享受性愉悦的手段,这不是误了自己、害了女人吗?当然要被理智的女人拒之千里了。所以说在青少年男女间是[此时无情胜有情]。这样你们就知道宝钗为什么吃[冷香丸]了,因为每个女孩子在十三四岁青春发育期都有莫名的生理心理躁动,这不是病,但是也需要冷静地压抑一下情绪,才不至于有出格的言谈行止。宝钗平时就注意读些修身养性的书,这样就能时时处处理智待人接物,看上去给人一种冷漠无情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极有修养的坤道典范,只是肤浅的文人不知道其可贵罢了,只有“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才能知也。"作者就深知宝钗的好处,才说她是[群芳之冠]的,也就是说她是所有女孩子当中最出色的领袖角色,是全书的第一主角,连宝玉黛玉都在她下面。
宝钗叫芳官唱的《赏花时》也有深意,其唱词是: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这分明是寄托宝钗守寡后的哀思啊。虽然是借的戏曲中现成的词句,但还是很扎眼。首先这《赏花时》的词名就正对景,不能想象生活素材中当时就唱的这支曲子,天下没有这么巧的事,分明是作者写书时有意为之,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这石头记不会再写出宝钗守寡后的完整情节了,因为如果有八十回后的完整情节,作者就无需创作这占花名的情节了,大家若能看到八十回后的完整情节,还用得着看这一段情节吗?其中[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一句联系[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看才有意思,[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联系如今的流言家把宝玉出家完全归罪于宝钗看就更有意思了,宝玉即使出家也是象甄士隐那样出家,正如不应该怪封氏那样,也不应该[错教人留恨]宝钗,这一点似前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你们看宝玉听了这首曲子是什么表现: [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当日的宝玉并不是神仙,此时的他连与宝钗结婚都没想过,不可能未卜先知将来会抛下宝钗的,顶多只会对“任是无情也动人”有所感触,根本不可能对作者按排的这首曲子有顿悟,这分明是作者的胡诌,目的是提醒读者注意这里面的玄机啊。
红疯子:有意思,这对理解宝钗形象的典型意义太有用了。如今咱们总是把黛玉当全书的女主人公,把宝钗当第三者、当女配角,这太不符合作者的本意了,看来还是应该把宝钗当第一女主人公。
石呆子:这还不够,她应该是在宝玉之上的全书主人公,比宝玉还要重要。如今的人总以为石头记是歌颂宝玉黛玉、贬斥宝钗的,错了,石头记就是歌颂以宝钗为首的诸裙钗、检讨宝玉、贬斥众须眉,其中宝钗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只有看出这一点才算基本解开石头记的其中味,否则就是不懂装懂。
下面一个是探春,她占得了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如今的人都望文生义、就事索事,似乎这就是指探春将来会当王妃,实际上作者仅仅是泛泛而谈,是虚构而不是实指。在石头记的生活素材中是有做王妃的实例,曹寅的长女就做了纳尔苏郡王的王妃,但是作者能把这实事原封不动地写入书中吗?那样就要遭文字狱焚坑啦。因此你们一定要树立明确的概念:作者决不可能把曹家实事原封不动地搬入书中,他越是说王妃、越是不可能指纳尔苏王妃。作者之所以要把探春创设为王妃,一是要塑造一个类似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艺术形象,二是在探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种理想,因此说她配当王妃,三是他对探春的才志极为钦佩,才赋予她王妃的称谓。实际上你们想想看,探春是作为悲剧形象写入书中的,她即使当上王妃也是象王昭君和文成公主那样远离父母家乡、孤悬海外,有何乐趣可言?只能说摆脱了贾家的牵连是唯一可庆幸的。尽管如此,她还是比书中所有裙钗的结局都幸运,所以作者要用“瑶池仙品”来赞美她、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来祝贺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