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五百一十三
发布日期:2019-08-03 12:51:41

石呆子:你在前面不是考证出这薛家的生活原型并不真姓薛,而是因[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隐寓他家是盐商,才取其姓[]的吗?所以我说薛蟠其实是盐喂大了的呆子,故称为[雪呆子],他夫妇葬送了宝钗生活原型的一生,当然可以说是这雪呆子葬送了宝钗了。首先宝钗是因为这薛呆子才嫁给贾家的,若不是薛蟠这败家子撑不住这家业,宝钗用得着非嫁给贾家不可吗? 薛蟠不但[自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550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而且屡屡惹出象打死冯渊、被湘莲打这样的祸端,没有一个有很大权势的亲戚罩着根本混不下去,甚至早就被他闹得倾家荡产了。但是贾王史也不会无条件庇护薛家,象平时薛蟠宝钗和薛姨妈一些小恩小惠也不够打动贾家,只有[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才能确保薛家[芳龄永继]啊。上一辈就是靠薛父娶了王氏夫人才结成四家联盟的,这一辈当然更要加强这种[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姻亲关系了,因此宝钗嫁给贾宝玉实际上是牺牲自己的青春和一辈子幸福以换取贾家对薛家的庇护啊。说这话你们肯定不赞成,以宝玉的身份地位和聪俊灵秀,难道还算委屈了宝钗吗?若仅就身份地位而言,宝钗确实是高攀了,而且薛家就是冲着宝玉如宝似玉的身份地位才把女儿嫁给他的。但这种身份地位对于宝钗这样的高人来讲没什么了不起,甚至还有[福兮祸所伏]的意味,[‘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嘛,宝钗当然明白这些哲理了,因此她觉得嫁给如宝似玉的人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只能说是形势所使、顺其自然吧。至于宝玉的聪俊灵秀她就更不以为然了,她在[兰言解疑癖]时说[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可见她认为宝玉的聪俊灵秀现在要用到读书明理上、将来要用到辅国治民上才算正经,而宝玉只是用在吟诗作赋、琴棋书画上,用在怡情悦性上,用在读才子佳人言情小说上,用在与黛玉谈情说爱上,用在与女儿们厮混上,用在与秦钟蒋玉菡柳湘莲这样的人交往上,这就是宝钗所不赞成的了,宝玉这样下去不但应付不了眼前[有依恃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局面,更重要的是经不起[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打击啊!跟这样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横行公子]结成夫妻,她这高人能不觉得前景看不清吗?能等到[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时才知宝玉之不值钱吗?说这些如今的贬钗派肯定不同意,他们认为宝钗想金玉良缘都想疯了,会不愿与宝玉结婚?但是你们实事求是地站在宝钗立场上分析一下就知道了,与宝玉结婚是家庭的意思,不是她自己的意思,她的理想是找一个象范螽一样上能辅国治民、下能经商利民的英才,可惜找不着这样的男人,她才不得不屈就于宝玉的。宝玉是一个空想的文人,而宝钗是一个实际的女人,讲实际的人当然与空想的人合不来了。由于宝玉不能适应现实,一旦失去依恃就无法生存,因此婚后的宝玉宝钗夫妇即使[有儿女之事,柔情缱绻,软语温存,难解难分。但最后终会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迷津去的。]这虽然不能怪宝玉自己,但你们看第一回甄士隐的遭遇就知道了,那是宝玉[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薛蟠夫妇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宝玉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最后终于撒手西去,宝钗落得与封氏同样结局,这不是[金簪雪里埋]?宝钗夫妇既是被这雪呆子葬送了,也是被这盐商家庭遭蹋了呀。至于说宝钗是被扬州盐商的沉浮连累了,那就更好理解了,看看曹家事就知道了,扬州盐商为了维持对盐业的垄断,就拼命巴结长期把持扬州盐政的曹家李家,包括把姑娘嫁给曹家李家。但是随着康熙死雍正登基,曹家李家不但把持不住扬州盐政,而且还相继被雍正抄家,扬州众盐商当然也会重新洗牌了,亲曹家的会沉下去,不亲曹家的会浮上来,沉下去的盐商当然会对嫁到曹家的姑娘没有好脸色、摆出[人非物换]的势利脸谱了,所以我说宝钗的生活原型也是被扬州盐商的沉浮连累了。扯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你们宝钗最后实际上并不是被宝玉连累,而是被薛蟠夫妇连累呀,所以作者才说她是[金簪雪里埋]

回头再看宝钗的劝薛姨妈让薛蟠外出经商,与前面的劝薛姨妈不要报复柳湘莲是一个道理,又替薛家省了两大是非祸端,可见她对薛家的贡献。薛蟠这一外出,给香菱带来了进园子学诗的好机会,她赶紧乘宝钗带她进园时提出来,由此可见这个好女儿身上的文人遗传气质,也可见作者对她的无限同情啊。于是宝钗在遇着平儿时向她知会香菱的进园常住之事,可见她平时一点不肯疏忽园内的规矩,更可见她不象宝玉那样只知空想不问俗事,她是对世事处处留心啊。

于是平儿告诉她贾琏遭打的事。我在前面说过了,这就是邢夫人说 你还不好好的呢,这几日生气,仔细他捶你的兑现。可如今的人们拘拘于平儿说的[石呆子古扇]一事,倒把前面事忘了,这不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啊。你们可以忘了贾赦遭贾母贬弃的事,但贾赦自己忘不了啊,想想大房老大夫妇管东府、老二夫妇管西府、二房子嗣难续、脉息式微,这意味着大房主宰贾族是势不可当的必然趋势啊。可贾母偏偏扶持二房弱息,尤其是力保凤姐当家、用她压住贾琏,直接打破了大房利用贾琏控制西府的野心,这是贾赦最泄气的事,自己的儿子被二房的内侄女儿操控了,自己当然恨儿子不争气了。这一回更怀疑是凤姐儿从中坏了自己的好事,当然恨不得把二儿媳休回娘家了。但自己又不好对凤姐儿下手,当然只好拿儿子煞气了,这就是贾琏遭打的根本原因。

红疯子:照你石呆子这话看来,这[石呆子古扇]一事是假的了?平儿用得着也[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这分明是你怕暴露自己[假石呆子]的身份,才在解到真石呆子时回避这敏感问题的。

石呆子:我说了[石呆子古扇]一事是假的了吗?我只是说这件事是贾赦打贾琏的借口而已,并没说这件事根本没发生。我这[石呆子]是假的吗?你们自己可以判断嘛。《石头记》就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我早就说了,石头有依恃时为[宝玉],失去依恃则为垫脚石,若仍不脱原来的呆脾气,当然要被人骂作[石呆子]了。这呆子坠落后虽不一定有什么[古扇],但有一两件家传的小巧古董也不为过,自己视为珍宝不肯出让也是呆脾气使然,但是他已经失去依恃了,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还保得住类似古扇古玉古瓷的古董吗?可偏偏他还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遇到类似[雨村那没天理的],当然落得倾家荡产、[不知是死是活]了,你们[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细想想看,这若真指宝玉日后的凄惨遭遇,该发生在八十回以后才对,但是《石头记》仅八十回为止,作者既然决心不写八十回后面的详细情节了,为什么不可以把后面的生活素材取几个用在前面呢?

[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的创作宗旨来讲,生活中类似[石呆子古扇]这样的素材太多了,在曹家兴旺时发生过,在曹家败落时作者更亲历过,历朝历代被类似的例子逼死逼疯的人不胜枚举,以至于人们都对[雨村那没天理的]习以为常了,反而嘲讽这些疯子呆子不知变通、不会屈从,象平儿宝钗这些肯权变的女性就不去谴责贾雨村之流,因为这于事无补嘛,她们相反却规劝这些疯子呆子要适应现实、不要跟强权硬碰。这在如今的文人看来是[奴性十足、没有反抗精神、助长封建势力],但是你们站在这些疯子呆子的妻子儿女的角度想想就能理解了,她们这些妇女儿童会赞成丈夫父亲象疯子呆子一样与雨村那没天理的瞎碰吗?不如换些银子来养家糊口,毕竟生存最重要,孩子才是战胜[雨村那没天理的]唯一指望啊。所以历来女人都与文人想得不一样,因为她们不仅仅是屈从于现实,而是用[拼命也要保护好孩子]的实际行动来最终战胜现实,这比文人的空喊口号、大唱高调、盲目硬碰有用多了。实际上几千年来横在人们面前的两座大山根本不是文人用语言和文字反走的,而是女人们用[哺育出没有穷尽的子子孙孙]的实际行动来搬走的,没有女人这上帝,如今的文人能在这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拚命保护孩子]就是最有用的[]啊!反观石呆子这样的迂夫子,不但不能保护妻子儿女,还要连累妻子儿女,当然要钦佩宝钗的 [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能够养家糊口]说得有道理了。这样你们就知道作者创作象[石呆子古扇][冯渊逢冤]这些典型事例时,不仅有痛斥[贾雨村之流没天理]的意思,还有检讨宝玉之类年轻文人不识世道、硬与世道闹别扭的意思,作者在写书时认真想想,这些实在是没意思,还不如听从宝钗袭人辈的规劝、少给妻子儿女惹麻烦有意思呢。你们如果把这一点想通了,就能看出如今那些贬钗贬袭扬玉扬黛派的不切实际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