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正经话,作者才开始交代假情节,于是赖大家的出场,周瑞家的张材家的都进来回事情。这里面也有花头精,周瑞家的想请赖大家的张材家的帮她为儿子向凤姐求情,赖大家的知道自己面子不够,才乘赖嬷嬷在凤姐这里来提醒赖嬷嬷为周瑞家的求情的。正如前面交代的,[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就是凤姐这么威行令重的人,赖嬷嬷也能卖个老脸,可见的确是[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更可见皇家风俗,哺育过皇帝的孙嬷嬷比太子允仍和众皇子还有体面,下面的地方官员当然更要把孙太夫人当康熙皇帝亲临待了,所以你们看书中的贾母到处受尊重,连太医都把她当老太后侍候呢。赖嬷嬷既然开口,当然有一定把握,但凤姐也是有本事的,管事婆们犯了错,她也是不肯轻易留情的,否则无法服众嘛。凤姐见赖嬷嬷问:“可是还有一句话问奶奶,这周嫂子的儿子犯了什么不是,撵了他不用?”她先不接碴,直接吩咐赖大家的:“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这就是会当家呀,自然连赖大家的周瑞家的张材家的这些有头脸的管事婆都畏惧她了。这种管家的方法比宰相治国的方法都灵,宰相都无法铁面无私、都只管和稀泥,这国家还治得好吗?所以作者在这些小事上都注意蕴涵[裙钗一二可齐家,金紫万千谁治国?]的大道理,而你们却只知道抨击凤姐的[待下人过严、引起下人抱怨],这就误解作者的[其中味]了,象周瑞家的这样狡猾的管事婆,没有凤姐这样的管家奶奶,光靠王夫人那样的菩萨太太能镇住她们吗? 赖大家的知道凤姐的厉害,只得答应着。赖嬷嬷可不吃凤姐这一套,连贾母都给她脸面,何况凤姐儿这年轻主子。赖嬷嬷忙道:“什么事 说给我评评。”然后抬出太太来压凤姐。实际上凤姐早就料到这一步,她的[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处理得就是重一些,留下周瑞家的求情的余地,然后再看求情的份量够不够,再照章处置,既得了人情、又治了家,这就是治家的诀窍啊。其实赖嬷嬷也是为王夫人着想,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心腹,但王夫人又犯不着为周瑞家的求情,因为她也要维护凤姐的权威嘛,周瑞家的也不敢向王夫人求情,当然只好向赖嬷嬷和赖大家的求情了,这种事也只有赖嬷嬷好出来说话,可见荣府内部的复杂性。赖嬷嬷这一段就讲解完了,前面的一席话都是作者借题发挥的,这里的请客兼求情才是她进府见凤姐的任务,看出这一点你们该明白作者是反其意而用之,写赖嬷嬷请客兼求情是次,写赖嬷嬷这一大通议论才是主啊,你们一定要领会这一大通议论的事体情理,这对解《石头记》的其中味是有很大帮助的。
红疯子:虽然如此说,但你也太罗嗦,往下解吧。
石呆子:接下来作者由一些琐事转到黛玉犯嗽疾上,其中谈到[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如今有人说这是肺结核的症兆,似乎依据不足。荣府的医疗条件是相当好的,王太医这些人的医道也不浅,当时虽然不能治好肺结核,但象[女儿痨]这种病是诊断得出来的。黛玉[自能吃饭就开始吃药],若是女儿痨早就死了,活不到这么大,林父也不可能让女儿痨这种病拖下去,荣府更不可能让女儿痨拖下去,当时人是知道这种病有传染性的,得这种病的人都没人肯交往,而贾母从来就不阻止宝玉和姐妹们与黛玉交往,可见黛玉得的不是象肺结核这一类的病,应该是先天不足的孱弱之症。再看[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可见姐妹们都让着她,并不如葬花辞中说的那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作者写这些细节是告诉读者黛玉悲剧的主观因素居多,不能完全怪贾府这环境,更不能怪宝钗。再一个就是写黛玉之病[觉得比往常又重],这么好的医疗条件都不好反重,以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落得如刘姥姥说的“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是很自然的。我并不是说黛玉的死与木石姻缘的绝望无关,实际上女孩子若婚姻美满、生孩子顺利,她会身体越来越好,因为好的婚姻会激发她的活力和抵抗力,有些病甚至会随生养而痊愈。反过来,女孩子若婚姻无望或孩子夭折,她们就会身体越来越差,甚至闭经,香菱就是因被虐待至干血之症而病入膏肓的,这干血之症就是闭经,等于生殖功能被废了,她当然活不了多久了。推之于黛玉也是这样,如果能与宝玉及早成婚,会激发起她的青春活力,身体自然会随着心情的幸福而好转,一旦怀孕生孩子,更会调动全部身心为创造新生命而奋斗,原来的病自然不治而愈了。反过来若木石姻缘无望,她的心理必然绝望,于是整个生殖机能都停止了,这个病当然也越来越重了,她还活得下去吗?实际上妇科医生都知道,女人的生命力是随生殖力起伏的,生殖机能得到充分发挥,生命力肯定也旺盛,有些病自身就能抵抗,生殖机能得不到发挥,意味着生命失去意义,生命力自然也日见消退,免疫力当然也消退了,心病身病当然交发并作、寿命当然不长了。书中第三十四回就写[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这就是心病啊。黛玉原有身病、再添心病,而且这心病只有木石结缘才能治好,那这身病当然会因心病加重而加重了,最后必因心病恶化而恶化,[十七岁上一病而亡]是必然的,因为当时十七岁婚姻还无望就绝望了,她当然象秦可卿那样唯求早死了。这些话前面恐怕说过了,不要嫌我罗嗦。我的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当黛玉有肺结核,更不要当贾府不给黛玉看病。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宝钗是闲谈中关心黛玉的病情,不是居心用燕窝收买人心。连黛玉都[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可见如今你们竟不如黛玉看得清楚,实在是自误啊。
黛玉还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可见黛玉此时真的自悔从前[负师友规劝之德]了。
下面谈到燕窝,“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这就是黛玉比宝玉不如的地方啊,她若在父母身边,用得着烦这些事吗?所以第三回中说[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这看起来是疯疯癫癫的不经之谈,实际上正说明黛玉只有不离开父母才能[平安了此一世]啊。以黛玉这种绝世姿容、清高姿态,一般浊须眉肯定不屑一顾,只有象第二回中说的[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尤其象贾宝玉这些正邪两赋之人才肯俯就,若遇不到这些人,或遇到这些人却无法成姻,她当然只好[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了。
但是宝钗却比她想得开,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如今的人们看了这话定会说宝钗庸俗,实际上黛玉若有这种心态就不至于如此薄命了,宝玉嫁不成降低要求就是了,[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何必在贾宝玉一棵树上吊死?嫁个类似贾蔷柳湘莲这样的男人也凑合嘛,那样决不至于病死。这件事摆在宝钗身上根本不成问题,宝钗本来就没把宝玉当回事,她甚至根本瞧不起周围的所有男人,只是为了母亲哥哥、为了四大家族利益、为了女人生来的义务,不得不屈从于命运按排罢了。若嫁宝玉不成,她定会另嫁他人,决不会自绝人生的,也就是说宝玉不可能[意淫]她,这就是她比黛玉高明的地方。因此她说:“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意思是说你黛玉总要嫁人的,早晚要离开贾府,不必计较这些小人的冷嘲热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