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插嘴道:咱对最后一句[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有些不理解,此时此处的螃蟹虽然是[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但是此时此处的贾宝玉还在[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还没到[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之时,还没有[落釜]呢,怎么能算[于今]呢?该叫[将来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才对。
石呆子:这就怪你自己[拘拘于朝代年纪,不取其事体情理]了,此时此处的宝钗虽然聪慧,但是能料到宝玉日后的[落釜]吗?况且十五岁的她此时也没有[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生活经历,怎么可能悟出[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事体情理呢? 可见这首诗分明是日后撰书时的补作嘛。无论是石头记作者还是作者的母亲,此时都已经[落釜]了,当然能作出[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的慨叹了。可见这一句实际上是作者和他母亲对贾宝玉最后结局的深刻总结呀。
红疯子:却又来了,作者的父亲是在曹顒[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后突然病死的,谈不上[于今落釜成何益]嘛,怎么能说是[月浦空余禾黍香]呢?
石呆子:还是要怪你们[不取其事体情理,只拘拘于朝代年纪]。其实无论是曹家曹顒还是皇家顺治都没有落釜,只有作者母子真正落釜,但这也怪不得他们母子,因为他们母子并没有[脐间积冷馋忘忌]过,他们母子是被正邪互搏、共颛相争、虎兕相逢拖[落釜]的,但是皇家的允仍和皇十四子倒是真[落釜]了,从前的[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等人也是真[落釜]了,从他们身上不是可以总结出[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的事体情理吗?
你们再把目光拓展到古往今来的[纨绔与膏粱],其中落釜的何止[贾宝玉、允仍、皇十四子、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这几个?完全可以说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嘛,你们[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书中宝玉之真假哉!]这样看来这里就不光是书中宝钗通过讽和螃蟹咏来规劝宝玉一个人了,而是作者母子通过讽和螃蟹咏来[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啊!于是书中说[这方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经过我这一番呆解,你们还不明白这一句的其中味吗?作者从来就没拘拘于宝玉一个人,他是寓大意于小题目,是讽刺世人啊!
大家都知道,诗词在用词造句上可以精益求精,在意境上可以更深更远,所谓[天外有天],很少有人敢自称绝唱的,众人在评论时也极少有用[绝唱]来冠之的。若冠以[绝唱],必定是认为后无来者才行。大观园中众女儿虽然年龄不大,但大部才华卓著,其中黛玉湘云更出类拔萃,能下出这种断语非同小可,必是这首诗确实后无来者才行。更何况这首诗明显是撰书时的补作,此时作者已经不是十四岁学童了,而是三四十岁的伟大作家了,他肯用此断语,就证明这确实是食螃蟹的千古绝唱。,只是碍于种种原因,作者不好详细说明,才用这样的断语醒目而又简略地收束的。这原因看起来是宝钗不好说破是讽刺宝玉,实际上是作者不好说破是讥讽书中所有浊须眉、皇家所有浊须眉、古往今来所有浊须眉啊。可见作者从来都没有拘拘于贾宝玉一个人,他是在讥讽[金紫万千]等于[螃蟹万千]啊。可以说[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与[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个意思,作者根本不是为曹家宝玉一个人写此螃蟹咏绝唱,而是为天下宝玉写此[食螃蟹绝唱]啊。这种[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的唱腔难道仅仅是为宝玉一个人唱的吗?所以作者特别加一句[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你们看穿这些大意思了吗?必须能看穿这大意思才算是大才。
第三十八回内容就解到这里,如果要作个小结,那就是请你们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这一回不是这些女儿在为做诗而做诗,而是作者为配合全书构思、为阐明创作宗旨、为抒发心中感慨、为刻画人物个性而替书中人物补做诗,这些诗大部分都有明显的补作痕迹,这在仿谁象谁的作者来说是值得大家思索的,作者手中不是没有当日曹家女儿们吟诗作赋的生活素材,他也不是不能仿作得惟妙惟肖,你们看书中好些诗词都非常贴切此人此时此景,何以这一回的诗词大部分都不贴此人此时此景呢?这说明作者不是没有这能耐,而是有意不贴切此人此时此景啊,作者既然有意这样做,就说明他是为了特别提醒读者注意这些诗表现出来的倾向啊。到底是什么倾向,这就是分析第三十八回内容值得注意的第二个问题,也是你们一直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你们现在的红学基本上都是赞宝玉黛玉、贬宝钗袭人,而且一贯都以为作者也是赞宝玉黛玉、贬宝钗袭人,从来都不注意书中到处有强烈地批评宝玉黛玉、赞叹宝钗袭人的倾向,这是很大的失误啊!你们可以对作者这种倾向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不能对作者的这种倾向故意熟视无睹嘛。这一回作者就没有简单地叙述园中女儿吟诗唱和的乐事,而是把这种倾向明明白白地呈现给读者,看了这一回以后,你们还能对这种倾向置之不理吗?至于这一回的细节,因为与主旨关系不大,我就不一一详解了。总之,只要你们不能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只是想当然地以为作者就是贾宝玉本人、以为贾宝玉的想法就是作者的想法,那么我就要喋喋不休地罗嗦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