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四百六十一
发布日期:2019-08-03 08:35:54

红疯子:你这话有道理,此书传在封建盛世,不可能公开批判封建伦理的,咱们如今的评论是太一厢情愿了,而且这封建伦理也包含相当多的传统伦理在里面,怎么能一概而论呢?最可气的是反封建先要反迷信,连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反对封建迷信、连封建帝王都知道利用封建迷信、连当时文人都知毁僧谤道、连当时小说作家都知道[戏不够、神鬼凑]、连凤姐都知道[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红楼梦更是充斥大量神话鬼话、作者更是最擅长用封建迷信来达到创作目的,怎么能不看到这么多的利用封建迷信反封建、只知道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反对封建礼教呢?难道封建社会一过女人就不用[利永贞]了?难道袭人的改嫁也是维护封建礼教?难道湘云与宝玉结为夫妇也是反抗封建礼教?难道现代社会的[杯水主义]符合女性的根本利益?难道[爱情至上]是要女性背弃[损自己利孩子]的妇道?反封建不等于反传统!宝钗袭人湘云王夫人贾母是维护传统,不是维护封建。但是老说这些也太罗嗦了,你还是往下解吧。

 

石呆子:下面是史湘云的两首海棠诗: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这两首诗的才情当然是上乘的,可见湘云不枉园中四大才女的称号,我是不评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的。只是其中[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也可以说是钗黛二人,脂批说[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当然也有道理,但是湘云的生活原型是实的,诗中不好多说,宝钗黛玉虚构的成分多,当然容易入诗了。你们看下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这不是明显指薛林二人吗?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分明是说宝玉,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更明显是称赞宝钗的随遇而安、劝导黛玉莫孤洁自闭。因此这两首诗决不能简单地当当时的赏花诗看,要当史湘云发表对宝黛钗情事纠葛的评论看。可见湘云作为闺阁良友确曾用各种方式屡屡规劝过宝玉。

 

下面就是宝钗为湘云献策如何作诗社东道,于是被如今的评论讥讽为刻意巴结贾母和众人,刻意拉拢史湘云,宝钗有这么阴险吗?你们看书中如何描写的: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也就是说本来宝钗并没有插手,是湘云束手无策了,宝钗才献策的。湘云为什么束手无策?前面交待过了,她是[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表面上是千金小姐,实际上是孤苦弱女啊,两个婶子千方百计刻扣她、榨取她,不但名义上的小姐月例银子自己做不得主,而且在家中还被逼着象[那些针线上的人]一样做针线工人,你们看第三十二回中的[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了。]是这两个婶子与她一起做针线活儿吗?决不可能,这只是宝钗说出来的场面话,实际上肯定是两个婶子看史湘云迟早要出嫁的,出嫁时多少要陪嫁些与史侯家地位相称的首饰细软,虽说史湘云父母宙留下的家产太多了,这点陪嫁不过百之一二,但这两个婶子也认为减少了她们可霸占的份额,当然要乘史湘云未出嫁前多剥削些她的劳动力来补偿了,这就是[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的原因。说是[他们娘儿们动手],最后肯定是[他们不动手,只湘云一个人动手。这一点如今父母双全的小家庭当然看不出,但当时没了父母的大家族必有此事,叔伯婶子们肯定会挤兑孤侄女的,因为女儿是要出嫁的,没有继承父亲家产的权利,这一房的家产在没儿有女的情况下就由叔伯们平分,女儿只养到出嫁就彻底结束,这就是湘云束手无策的原因。实际上书中贾母并不与娘家多来往,湘云之所以盼着到贾府来,就是为了躲避两个婶子的蹂躏啊。

 

顺便再提一件事,居然如今有人说林黛玉的家产被贾琏私吞了,这也太不了解封建社会的传承制度了。在封建社会里女儿是毫无所有权继承权的,独生女也不行。在没有父亲又没有儿子孙子的情况下,只能过继侄子来传家,在父母双亡又没有儿子孙子的情况下,由叔伯瓜分遗产,孤女只负责瞻养到出嫁。林黛玉父母双亡,其家产由林如海兄弟们瓜分,哪里可能轮到贾琏?留点嫁妆给林黛玉就不错了。你们看葬父后只[带了许多书籍来],就知道林家财产轮不到林黛玉、更轮不到贾琏了。

 

回头再谈宝钗向湘云献策。[宝钗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这些纯粹为湘云着想,没有一点乘机耍弄阴谋的意思。其实湘云完全是个局外人,与宝钗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宝钗实在没有必要费心机拉拢她,纯粹是姐妹们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于是宝钗提出以湘云名义招待贾母和众人吃螃蟹,这倒确实有巴结贾母、拉拢众人的意思,但做得相当得体、相当自然,真是[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这充分展现了宝钗[人情练达]的一面,真是[借花献佛又斋僧],说她会巴结人,这不光巴结上面、而且巴结周围、甚至连下面的丫环都注意到了,这也巴结得太精巧了吧,应该叫[和衷]才对。你们只知站在清高文人的角度嘲讽人家,为什么不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佩服人家呢?

 

从这个细节中还可以看出书中之地舆分明是南京而不是北京,北京周边[田上能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吗?当时只有南京办得到,显见书中贾事是以南京曹家为生活素材的。你们成天争论书中贾家是北京曹家还是南京曹家,却看不出这些细节,也太马虎了。我还听说有人说书中提到的当铺在[鼓楼西大街],说这分明是指的北京鼓楼西大街,难道南京就没有鼓楼?南京鼓楼西边就没有大街? 你们再看看西安有没有鼓楼,其它城市有没有鼓楼,就明白作者为什么说[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了。

 

宝钗等湘云踌蹰不前的时候,才献策让湘云请大家吃螃蟹,因为她早就留心[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这次正好借湘云的东道来请[老太太并大家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这样既不显得突兀俗气,又容易让贾母和众人消受,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人情练达]的目的,还替湘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在薛家也不过举手之劳、九牛一毛,这样的巧主意有几个清高文人能想得出来呢?还嘲笑人家拚命巴结贾母,我早说过,贾母就是贾族小朝廷的老皇上,整个贾府上下人等就是仰其鼻息才安富尊荣的,迎合她不能仅仅用巴结来形容,这是在贾府求生存谋发展的最基本原则,正如生活在康熙朝的臣民必须仰康熙皇帝的鼻息才能生存发展是一个道理,这已经成了必做的正常功课,谈不上[巴结]。我在前面早就说过,事实上生活中的薛家原型是扬州大盐商,人家的本份就是做曹家的供给部长、给曹家源源不断地输血,想方设法满足曹家的物质需求,曹家则作为盐商的主心骨为其撑腰,保障盐商的垄断地位。一个是血,一个是骨,骨血相依嘛,又何必计较谁巴结谁?我告诉你们,曹家人从来不敢把孙氏当一般的老祖宗看,他们见康熙都尊崇这乳母,还敢怠慢她吗?因此宝钗迎合贾母是很正常的,不迎合反而不正常了。宝玉不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吗?这也叫[巴结]?这些你们为什么不批评宝玉巴结贾母王夫人、遵守封建礼教中的[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