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呆子:扯了这么多,你们要嫌烦了吧,回头再谈宝玉砸玉风波。且不论宝玉到底砸没砸玉,闹得贾母王夫人一起来干预,这就把事情闹大了。你们不知道这里面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王夫人必须正视宝玉的婚事、必须及早阻挠宝玉黛玉的关系变成事实啊!这一点一般人看不出来,唯有你红疯子看出王夫人为宝黛爱情纠葛大伤脑筋,最后导致借撵逐金钏儿敲山震虎,这说明你红疯子确实有独到之处啊!这里的作者特意交代[谁知那些老婆子们见林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不知道要闹到什么田地,倘或连累了他们,便一齐往前头回贾母王夫人知道,好不干连了他们。那贾母王夫人见他们忙忙的作一件正经事来告诉,也都不知有了什么大祸,便一齐进园来瞧他兄妹],请注意是[贾母王夫人]一起来的,实际上王夫人根本没有起作用,只是贾母[说:"为什么你们不小心伏侍,这会子闹起来都不管了!"因此将他二人连骂带说教训了一顿。]在惜墨如金的作者完全可以只提贾母不提王夫人嘛,但他仍要将王夫人与贾母一并提起,就是告诉读者王夫人也在担忧这件事了,她必定会为此伤脑筋的,这就为后文的[逐金钏风波]埋下伏笔呀!可是如今的评论总是不注意王夫人在宝黛钗情事纠葛中的关键作用,只把贾母当唯一的决策人,其实贾母一不可能看到黛死钗嫁那一天,二与此事没有根本的利害对立,只有王夫人一在贾母死后能做宝玉婚姻的主,二与此事有性命攸关的利害关系,虽然不多话,一旦说话都是举足轻重的话。你们看书中王夫人的头等大事只有宝玉,可以说她就是为宝玉的一切而奋斗,她若认为谁在与她争宝玉,她肯定会寸步不让、拼死相争的。看不出这一点,那就看不懂王夫人这艺术形象的意义,还会误把王夫人当西厢记里的老夫人,把她当维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破坏自由恋爱的封建礼教卫道士呢。其实她根本不是维护封建礼教,而是维护二房的根本利益、贾宝玉的根本利益、整个贾族的根本利益啊!与这些根本利益比起来,宝玉个人感情的挫折只是小事,甚至连林黛玉的小命也在所不惜啊!其实在八十回以内,王夫人为了阻挠木石前盟已经毁了金钏睛雯的小命了,黛玉应该看出王夫人不可动摇的信念了,她只有象秦可卿那样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才不至于耽误宝玉的前程、才能避免宝玉与王夫人拼死相争啊。由此你们该知道,黛玉的早夭其实是为了宝玉好,她是为宝玉的前程甘愿自我牺牲啊!她若不死,叫宝玉与王夫人如何应对?难道叫宝玉做第二个顺治?难道叫王夫人做第二个孝庄?
红疯子:照这样说来,林黛玉还是志愿为宝玉作牺牲的了?
石呆子:我不是这个意思。但在贾母过世的情况下,林黛玉已意识到木石姻缘无望了,王夫人与宝玉为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之争关系日益紧张,宝玉根本无法让王夫人接受木石姻缘,王夫人对林黛玉的厌恶和压制越来越明显,此时只有林黛玉尽快病死才是避免冲突、解决窘境的出路。这一点不但可以从八十回快结束时的形势推断出来,而且可以从董鄂妃的病死中看出来呀。当其时董鄂妃若不病死,孝庄太后与顺治皇帝的矛盾冲突势必加剧,在孝庄太后看来,[好好的顺宝玉,都是叫董鄂妃这狐狸精勾引坏了!]弄得他宝皇帝都不好生做,还闹着要去做和尚,这还了得,大清江山岂不是要断送在顺宝玉这[情种]与董鄂妃这[情痴]手里吗?她真恨不得象慈僖太后处置珍妃那样处置了董鄂妃啊!幸亏董鄂妃及时病死了,否则还真要闹出象珍妃那样的悲剧来呢。
石呆子:我说这话并不是说书中的贾宝玉就是顺治、林黛玉就是董鄂妃,只是说这两个爱情悲剧在事体情理上有相通之处。实际上曹家的曹荣也是象书中贾宝玉这样的情种、他也遇上了象书中林黛玉这样的情痴呀,而曹寅的遗孀李氏当然会象书中王夫人厌恶林黛玉这样,厌恶不听她话、耽误了曹荣前程的女孩子了,天下做妈妈的都是一门心思为儿子着想,守着独生子的寡妇就更憎厌弄得儿子不听妈妈话的准儿媳了,可以说这种婆媳关系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难道这些做妈妈的仅仅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吗?不,这是情与理的必然冲突啊!象宝玉黛玉这样的小年轻只顾情不顾理,会遭到现实社会惩罚的,做妈妈的看了能不着急吗?她们深知这现实不但不讲情,有时甚至不讲理啊!儿子只顾纵情任性,能被不讲情理的现实社会容纳吗?再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地狂作妄为下去,这传宗接代的任务就难完成啦,因为社会竞争太激烈太残酷了,儿子被女孩子拖住后腿,就要在现实社会中遭到淘汰了,这种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能听任不懂事的孩子任性胡为吗?等到冲家败业才来管就迟啦!
这里的宝玉[砸玉]情节虽然是作者虚构的,但生活中皇家的顺宝玉确实有过不愿当皇帝的闹腾,而且后来的病死也等于弃传国玉玺而去,给清皇族带来严重的传承危机,给孝庄太后和弘历这些孩子造成[天欲堕]的沉重打击,幸亏孝庄太后这女娲皇[赖以柱其间]、挺身补天、替小弘历顶住这差一点儿垮塌的苍天,清皇族才得以延续二百几十年的;生活中曹家的曹宝玉也有过不肯娶马氏的闹腾,而且后来也病死了,也等于弃家而去、弃马氏和遗腹子而去,也给曹家带来严重的传承危机,给李氏马氏和遗腹子造成[天欲堕]的沉重打击,幸亏李氏这女娲皇[赖以柱其间]、挺身补天、替马氏这身怀六甲的孕妇顶住这差一点儿垮塌的苍天,曹家才得以苟延残喘到雍正六年的;雍正初年时皇族又闹腾起争位风波了,又给曹家造成[天欲堕]的更沉重打击了,这等于通灵玉彻底弃曹家而去、弃马氏遗腹子而去啊!此时又幸亏马氏这女娲皇[赖以柱其间]、挺身替遗腹子顶住这真正垮塌的苍天,遗腹子才能长大成人、撰写出这绝世好书石头记的。这三个例子看似偶然、实是必然,看似情节有异、实是情理相通。你们看天下的孤儿寡妇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其父夭亡,不管是什么原因闹腾得[天欲堕]的,都是寡妇[赖以柱其间]、替孩子顶住这摇摇欲坠的苍天,孩子才能长大成人嘛;可长大成人后又闹腾着要娶自己心爱的女孩子了,而且十个有八个都是寡母看不上眼的,于是母子间又闹腾起来了,寡母心疼自己的儿子,只好把人家女孩子当仇人,于是两代女性斗得你死我活、儿子为老婆不认自己的亲娘,人们都怪妈妈破坏儿子的爱情,其实你们细想想,天下妈妈决不会为维护封建礼教而破坏儿子爱情的,她们都自认为是替儿子的前程、家族的长远利益着想啊!在儿子看来此时只要能与心上人比翼双飞就满足了,其它什么都不管,反正再闹腾也有妈妈这女娲替他顶着,可在妈妈看来[爱情是骗人的、不能当饭吃],[生孙子传宗结代才是主要的],[儿子没前程就无法为孙子提供基本物质条件],[家庭维持不住就要冲家败业],[这一门香火就延续不下去了]!这些在爸爸在世的情况下要好得多,有爸爸顶着,妈妈用不着操这些心,而且家里的男丁不止一个,大儿子不行二儿子行,颓了这个有那个,不可能有断代绝嗣之忧。但在孤儿寡母的家庭就不同了,在独子寡母的情况下就更不得了了,寡母就这么一个命根子,整个家族的重任全由这独子担承,能让他只顾爱情不顾家业、被一个女孩子误了前程、误了传宗接代的大事吗?这寡母当然要不顾一切地拼死力争了。这些寡母都是守着孩子熬过十几二十年以上的,她们早把所谓[爱情]看透了,不就是驱使女人[从一而终]的一种感情嘛,男人死了老婆可以再娶,女人死了丈夫就只能守寡,这不公平啊!由此她们料定儿子若断了前情必会再续后情的,因为男性不可能[从一而终]的,她们认为自己的儿子只要有前途有家业,不愁找不到更好的女孩子,随他任性闹腾吧,过一阵就好了,至于女孩子因为绝情而伤心,她们就顾不上了,谁叫她因情而误理了?不合现实之理的爱情就该绝!因为它不利于后代呀!这是天下寡妇们从几十年人生经历中得到的教训,更是曹家孙氏李氏马氏三代寡妇的亲身体验,也是石头记作者这曹荣遗腹子想到寡母吃够了曹荣纵情任性苦头才得到的结论啊!这比那些言情小说中的浓词艳曲合理多了。你们万不可拘拘于情而不取其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