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1126
发布日期:2020-06-18 07:58:17

 

再看看鸳鸯对探春尤氏等说的一席话:“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作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如今咱们家里更好,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这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里怨言还罢了,算是偏心。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这些话放在甄家用不着怀疑其用心,但是放在贾家我就要怀疑其用心了,甄家暨曹家没了老太太啦!鸳鸯说这些话何用?她连自己的生死都保不了啊。但是贾家是带皇味的傲家真国呀,鸳鸯实际上就等于贾母这老康熙的总管太监啦,她代表假母说出来的话连邪正二夫人都不敢不听,我们这些读者怎能忽略呢?“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这就是警告大家别触怒老祖宗暨老皇上啊。曹家老祖宗早就死了,即使活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她不能动摇任何一房的既得利益,更不可能左右各房的兴废,但是老康熙就不得了了,他不但能左右各房的兴废,而且能决定各房奴才的死活,各房上下能不能过太平日子,全取决于老康熙的好恶呀,怎么能不惧怕象鸳鸯这样的总管太监把实情告诉老康熙?书中的鸳鸯是优秀的又副钗,才不肯把象司棋幽会这样的大丑闻告诉贾母的,若落在男人国的如安德海李莲英这样的总管太监手里,肯定会告诉男皇帝的,所以司棋被鸳鸯撞破才跪下苦苦哀求的,她倒不是怕鸳鸯,而是怕鸳鸯背后的老祖宗老女皇啊!如今的人都被续书的司棋殉情闹糊涂了,司棋仗着外婆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陪房,只惧怕鸳鸯背后的贾母,不惧怕王夫人凤姐,她见鸳鸯没告诉贾母,就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了,没料到邢王争斗以正胜邪败而收场,才在抄捡大观园中满不在乎的,作者是把她与晴雯的正气凛然形成对比,才在书中描写她的邪恶的,大家别把司棋当正面悲剧就行了。

再看书中接下来写「探春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宝玉道:“谁都象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众人不等说完,便说:“可是又疯了,别和他说话才好。若和他说话,不是呆话就是疯话。”」且不说探春的话分明是针对皇家说的,就是宝玉的话也不能当曹家曹颙的原话,作者是知道宝玉的生活原型不久会病死,而且作者又不便把这一真事在书中直接写出来,才用这些杜撰的呆话疯话来预示宝玉的结局的,你们根本不能当宝玉未卜先知,是作者不卜而后知,才用这些呆话疯话来告诉读者别指望能看到假宝玉会病死的。

 

红疯子:

反过来说如果假母死了,鸳鸯这样的好奴婢必遭邪方的报复,她的结局将跟平儿袭人晴雯金钏等一样惨,作者在赞叹这些又副钗行止见识时也在替她们的将来担忧啊,贾族内部矛盾这么深刻,各房内斗这么激烈,她们首当其冲地没有好下场啊,这太不公平了,住何家庭灾难家族灾难国家灾难都首先砸毁这些最下层好女儿,能不叫作者为她们长太息吗?如果砸死的是邢夫人赵姨娘费婆子王善保新的这些恶妇,还可以说是善恶有报,如果砸向凤姐迎春宝钗秦可卿这些正钗,还可以说势有必然无法推卸,如果砸向尤二姐尤三姐香菱这些副钗,也可以说不得已难免受连累,但是砸向的是这些忠心耿耿竭诚竭力为主子的好奴婢呀,而且是这么无辜这么残酷呀,怎么能不令读者心惊肉跳呢?大家再深一层想想,作者这样重笔描绘又副钗结局,却轻笔描绘副钗结局,甚至隐笔描绘正钗结局是什么用意呢?到鬼话词把又副钗悲剧上纲到“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更是什么用意呢?这一点恐怕不等我讲完全部八十回大家就通灵了吧,作者写这些又副钗悲剧,恐怕不是为了揭露曹家曾祖母辈、祖母堂祖母辈、母亲及叔伯姑母辈的虐待奴婢残害下人吧?这不但因为不符合曹家实事,更因为不符合“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的创作原则,尤为重要的是,只有把创作重心完全放在又副钗身上,才能达到作者的最重要创作目的呀!大家只要想到曹家的身份就是皇家的包衣奴才,等于是皇家的“又副钗”,曹家被抄就相当于皇家的最高级奴婢被冤屈,只有照这个思维模式来理解作者的专为又副钗昭传,才能合理解释曹家悲剧与皇家闹剧之间的必然联系。说穿了象索额图、凌普、隆科多、年羹尧只能算皇家的副钗,皇太子长子八子九子十四子只能算正钗,三织造曹家李家孙家才真是皇家的又副钗啊!至于谁象晴雯谁象平儿谁象鸳鸯有必要较真吗?不过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具体情节哉?

但是红楼梦不是光为曹家李家孙家叫屈,作者是为所有受争储争位大祸连累的大家族叫屈,更是专门为这些家族中的好女儿们叫屈,再打破朝代年纪地舆邦国的限制,作者是为几千年来历朝历代受连累的普天下所有好叫屈啊!只有上升到这个高度,拓展到这个广度,才能真正理解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的最终含义。

 

红疯子:

红楼梦一书八十回结束的前提就是作者坚持乾隆皇帝的正统说法:康熙皇帝就因为看中皇四子的小弘历可以当宝皇帝,才把大位传给皇四子的!大家看书中的贾家处处坚持宝玉是全家的未来核心,贾母处处维护这个未来核心,王夫人袭人更是拼死保护这个核心,凤姐尤其把宝玉看得比自己丈夫更重要,甚至连黛玉都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全这个核心,这绣春囊事件尤其关系到这个核心的声名品行,才引起政赦双方的高度重视的。大家会说绣春囊不是司棋丢弃的吗?王夫人最多不过是怕晴雯等用绣春囊勾引宝玉而已,既然巳经查出绣春囊是司棋的而不是晴雯的,为什么还要逐晴雯呢?只能说明王夫人确实为奸谗所惑呀。这些说法都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邢夫人为什么要把绣春囊封给王夫人处理?是因为她怀疑晴雯这样的丫头拥有此物吗?非也,她是把矛头对准贾宝玉啊!园中只有宝玉一个男性,也只有他与外界接触,园中的女儿们和丫环们都不容易与外界接触的,老婆子们虽与外界接触,但要此物何用?如果是宝玉从外面带进了绣春囊,那就成了损害宝玉声名品行的实物把柄了,邢夫人不但可以据比攻击王夫人凤姐治理大观园不严,更重要的是可以据此向贾母告发宝玉的声名品行已经淫秽不堪,这就意味着鼓动贾母象全书一开始废除爬灰的贾珍原族储名分一样,也废除贾宝玉的新族储名分,这样一来这名分当然非大房莫属了,这就是邢夫人及其背后的贾赦的如意算盘。我这种说法会被专家学者斥之为强拉硬扯,认为我红疯子要把红楼梦与争宝玉硬扯到一起想疯了,才想出这么个疯想法出来的,书中在抄捡大观园前后并没有扯到宝玉本人的声名品行问题,更没有搜检贾宝玉本人,甚至都没有抄检到黛玉等正钗,基本是在又副钗身上做文章,怎么能说是针对宝玉个人的声名品行而来呢?这都是因为专家学者为曹学和曹事所缚,通不透整个红楼梦的灵机所在啊,曹家根本没有这些类似的实事,更没有类似的大房二房及偏房之争,尤其是没有因声名品行而撼动曹颙的独子地位的问题,再加上作者不肯揭曹家之丑的背不孝罪名顾虑,都决定了这里不是曹事的实录而是皇事的隐寓。皇家的大房要撼动政房的接班地位,照乾隆正统说法推论,只能在宝亲王的声名品行上找证据,一旦抓住证据就可以呈送给老康熙,老康熙既然看到宝贝孙子声名品行有证据证明不正派,当然要联想到其父亲也不正派了,当然会不把他拥正了,这样一来就轮到大房等侍机拥正了,这就是邪方的如意算盘,也是作者通过绣春囊事件将家事扯到国是的如意算盘。可惜的是作者这如意算盘不敢公开打出来,甚至都不敢直接打到贾宝玉头上,而且连黛玉等正钗都不好扯进来,他只能也只想围绕着睛雯司棋等又副钗来打,才打成书中这种模样的。话又说回来了,作者只能胡扳乱扯到这个程度,一旦突破家的小圈子,一旦危及宝玉背后的宝皇帝青少年时的声名品行,那就吃不了 兜着走啦,须知到全书末尾贾宝玉离玉玺越来越近了,而不是象甄宝玉那样一旦被抄家就等于坠落成垫脚石了,此时此处作者怎么能再在贾宝玉声名品行上做文章呢?实际上书中的贾宝玉在声名品行上确实有瑕疵,茗烟给他买那些书就是明证,其中肯定有金瓶梅之类的风月笔墨,这不就是文字化的绣春囊吗?可见王夫人的担心不无道理,也可见邢夫人的怀疑不无根据,只是贾宝玉是个正邪两赋的情痴情种,他对两性关系持相对严肃的态度,尤其是他尊重女儿们的尊严节操,不肯象贾琏贾蓉薛蟠等那样侵犯她们,才被贾母在细细察访后认为“是个女孩子托生的”怪人的,可见王邢二夫人所见略同,只是识不出宝玉的宝贵之处。我们那些女学友也是肉眼凡胎,也是识不出宝玉的宝贵之处啊!

 

红疯子:

现在再审视宝黛情事纠葛就能豁然开朗了,贾宝玉不是个普通的男孩子,他是十三岁前就被康熙秘授以储君身份的假通灵玉真传国玉啊!他的声名品行至关重要,维系着雍亲王宝亲王父子 二人的身家性命啊!一旦被类似带绣春囊看金瓶梅这样的淫秽丑闻所累,就可能被贾母这样的老康熙废储啊!即使是读西厢记这样的不“留意于母动怒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行为,也是贾母这样的老康熙不愿看到的,贾政王夫人这待“拥正”的儿子儿媳能不为掩盖这些危及储君地位的行止费尽心思吗?反过来贾赦邢夫人这些不甘“邪”的儿子儿媳能不为“寻个空隙,作成一本”绞尽脑汁吗?这可是能扭转不利局面的好机会啊!这一点“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贾宝玉却浑然不觉,但是“识得庐山真面目”的黛玉却看得一清二楚,她深知贾宝玉的“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更深知维护宝玉声名品行的重要性,她最后是为维护宝玉的储君地位而不得不半自尽以明清白呀!她是爱宝玉的身家性命胜过爱自己的身家性命啊!我说岀来你们肯定不相信,在维护宝玉声名品行这个关键问题上,黛玉是与王夫人袭人想到一起、站到一起的,她是巴不得宝玉的母子关系不闹僵的,因为这母子两个跟雍亲王宝亲王父子两个一模一样,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啊!我的疯话说到这个地步,如果诸位还不通灵,那我就没法往下说了。

回头再看第七十三回的贾母动怒、惩罚大房管事婆,就有那种康熙惩罚皇长子皇八子那边奴才的意思了,这件事若放在曹家、甄家,还可以说是一般大族人家常有的事,但是放在大观园这女儿国里,放在这带皇味的假家就值得玩味了,大家看看书中的贾母,还有多少曹家孙太夫人的原味了?更何况这孙氏早在七十五岁就死了呢。那么作者把贾母捧得这么至高无上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要让她变成真真国女皇,不就是要她充当大观戏中的老康熙角色吗?看看邢王二夫人及凤姐的唯唯诺诺,看看众管事奴才的惟上是从,这简直就是一个假朝廷啊!作者在没有曹事甄事作依据的情况下,杜撰这场假朝戏是什么意思?这还用明说吗?这件事若放在任何一个大家族中,根本没有任何深文大意,因为这些大家族的家族继承权,财产分割权都是固定好了的,根本不是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能说了算的,这些大房二房偏房用得着对这个所谓的老祖宗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吗?但是放在皇族就不同啦,老康熙始终抓住对各房的继承决定权死死不放,使各房始终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些皇子不得不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呀。用这种眼光来看待这“贾母动怒”就通灵了,第一、贾母对于宝玉的安危特别重视,对于关乎宝玉声名品行的事更加重视,对于敏感的“跳墙”行为就简直是神经过敏了,这才弄得上上下下鸡飞狗跳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