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曲最后一句是“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这与“好了歌”中的“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何其相似乃尔?荣儿珠儿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马氏李纨更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寡妇不好当,大家人家的寡妇更不好当,你们看书中的李纨“如槁木死灰”,就知道马氏在曹家的十三年也如槁木死灰,虽然孙氏李氏尊重她,什么好处都是她母子优先,但是这“年轻守寡、令人敬重”的虚名有什么值得钦敬的?十三年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啊,年复一年的“问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啊!买了个虚名有什么用?只要抄家大祸一到,“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也就是说只要指望雪郎象“一盆兰”的愿望一旦落空,马氏比李纨还要“枉与他人作笑谈”,因为她的人生遭遇“老来贫”了,那前面的“镜里恩情、梦里功名”还不是白受一场大罪?
再看“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后一句显然是指望贾兰将来能出人头地,是啊,只要雪芹能平安长大到十七岁,就能顺理承章地接任江宁织造,马氏也就顺理成章地做了织造母亲,如十七年前的李氏一样成为荣府的老祖宗,到那时安享芹儿的孝敬,就不枉二十年的煎熬了,也对得起六七个月的“桃李春风结子完”了,所谓“鹏春风结子完”,是说桃花李花开放的时间很短暂,刚结了果子就凋谢了,比喻李纨暨马氏的婚后幸福生活非常短暂,刚刚怀孕就结束了,或者说还没等瓜熟蒂落丈夫就死了,这是多么悲惨啊,比林妹袭人晴雯金钏的悲剧还要惨,因为她们只是一时的痛苦,而李纨暨马氏却是终身煎熬啊。
我这里还要把书中第五回关于宝钗的判词仙曲拿来一并做讲解,因为宝钗实际上是未婚前的李纨,李纨是守寡后抄家前的宝钗,二人经历相加才是马氏的半生写照。请大家来看,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徳,金簪雪里埋。”仙曲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巾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微瑕,若说没奇缘,如何心思终虚化,若说有奇缘,如何今生偏又遇着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春留到冬尽,秋留到夏!”这几首诗词我早就解释过了,但因为众学友没看过前面九百多讲的疯谈呆解,故在这里再讲一下,好给大家留下一个从宝钗到李纨的完整的宝姐姐结局判断。
红疯子:
前面作的李纨命运解说是宝姐姐巳婚后的命运解说,这里作的宝钗命运解说是宝姐姐婚前的命运解说,再说白了一是写守寡后,是写守寡前,合在一起才是抄家前的有关宝姐姐的感叹词。作者之所以要先交代李纨守寡,后描写宝钗的情事,是因为要回避中间这段敏感话题,也就是说他不能直接写荣儿与马氏结婚,也不能直接写荣儿病死,不能直接写甄宝玉与真宝姐结婚,也不能直接写甄宝玉病死,甚至都不打算写贾宝玉与假宝钗结婚,更不打算 写贾宝玉病死了,他打算就用判词仙曲幻梦灯谜伏笔脂批等含蓄的方式略去这些重大事件的具体情节,只感慨其中的事体情理就结束全书了,这才采取这种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写作手法的。这种乖僻邪谬的创作方式太难理解了,因此才需要我红疯子来疯谈的呀。
这话以后再说,还是看宝钗判词,开头一句“可叹停机德”就触目惊心,这停机德喻乐羊子妻规劝丈夫的故事,不光是歌颂宝钗作为“一字师”规劝宝玉,而且是歌颂马氏作为曹雪芹母亲督导曹雪芹完成整个红楼梦的创作,这意味着曹雪芹是写完红楼梦的,否则红楼未完就是违背了母亲的“停机德”!数百年来的红学研究有谁看到这一点?有谁能想到红楼梦就是到八十回结束?我先不在这一点上纠缠,先给大家打个招呼,我的“三曰弄懂”就是说三八二十四个课时就弄懂红楼梦到八十回结束,下面不需要续书了,大家只要看懂曹雪芹的这八十回,就明白作者要阐述的全部事体情理了。这是多么值得弄懂的问题啊。
且搁一边,回头再说宝钗的判词,下一句是“金簪雪里埋”,如今人理解成宝钗最后是死后埋在雪中,这也太牵强附会了,实际是说宝钗这样的大才被“雪”背后隐寓的扬州盐商利益埋没了,盐又比喻雪,四大家族指宁苏杭三织造加扬州盐商,具体的就是指扬州马氏盐商,马氏盐商为家族利益及整个盐商利益不惜血本巴结江宁织造兼扬州盐政 的曹寅家,当然也就不惜用马氏这好女儿的青春和一生来与曹家独子曹颙结亲了,马家尽管知道曹颙 爱林妹妹,还是与孙氏李氏商议撮合马氏与荣儿的婚事,这就把马氏姑娘置于十分尴尬的位置,为了四大家族的利益就置三个年青男女的感情于不顾,马氏也是盐商利益的牺牲品,她最后的悲剧结局主要是盐商利益造成的,所谓金玉良缘说到底是盐玉良缘,是盐商巴结权贵的代名词。当然马氏为四大家族利益和荣儿根本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也不为庸俗,不消细说。再说如今对仙曲的误解就更值得我弄懂了,“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如今人理解成宝玉不肯与宝钗行夫妻之礼,最终用出家当和尚来报复宝钗,这也太误会作者的意图了,既如此又何来作者本人?作者会离间自己亲身父母吗?作者不过是模仿任性的荣儿口气而已,荣儿是有血有肉的二十岁年轻男子,会不“依警幻所嘱,行那男女之事”吗?这里要提醒读者,红楼梦仙曲都是用宝玉第一人称创作的,判词把宝钗黛玉放在一起,两支仙曲还是把宝钗黛玉放在一起,是仿宝玉口气同时感叹两个好女儿,不是宝玉对着黛玉一个女人作男女互叹,你们看“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就是说宝玉认为只能娶一个是美中不足,要是能两个都娶就好了,表现在幻梦中就是“鲜艳娇媚犹如宝钗,风流袅娜又象黛玉”,这样才“美而又足”,可见宝玉的幻想是“兼美”,是兼二人之美,这还不是两个都想要吗? 我在前面就说过,以曹颙江宁织造的身份,若先答应娶马氏为正妻,日后再与马氏协商暗娶林妹妹,孙氏李氏肯定睁一眼闭一眼,这样既能保全林妹妹性命,又能完成传承大业,马氏完全有这肚量,这就叫“美而又足”。再往下一曲看就更值得弄懂了,因为你们被误导了呀,“一个是阆苑仙葩,”指的是宝钗,“一个是美玉微瑕”,指的是黛玉,如今却当成前指黛玉后指宝玉,这扯到哪儿去了?作者本意是说宝玉对着两个好女儿不知如何是好,“若说没奇缘,如何心思终虚化,”这是指面对黛玉,“若说有奇缘,如何今生偏又遇着他,”这是指面对宝钗,“一个枉自嗟呀,这是指林,“一个空劳牵挂、”这是指薛,“一个是水中月”,这又是指林,“一个是镜中花”,这又是指薛,“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春留到冬尽,秋留到夏!”这最后几句是兼咏林薛,林的泪珠儿只能流半年,也就是“秋流到冬或春流到夏”,只有薛的泪珠儿才会“春流到冬尽,秋又流到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直流到死,因为她十三年后还要流,只要不死就泪流不干,烛光为丈夫流,更要为儿子流,天下还有比她更惨的悲剧吗?可是这么好的伤悼词却被读歪了,被当作宝玉与黛玉二人对面叹息了,这也太误人子弟了吧!
这几首诗词我早就解释过了,但因为众学友没看过前面九百多讲的疯谈呆解,故在这里再讲一下,好让大家有个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红疯子:
前面作的李纨命运解说是宝姐姐巳婚后的命运解说,这里作的宝钗命运解说是宝姐姐婚前的命运解说,再说白了一是写守寡后,是写守寡前,合在一起才是抄家前的有关宝姐姐的感叹词。作者之所以要先交代李纨守寡,后描写宝钗的情事,是因为要回避中间这段敏感话题,也就是说他不能直接写荣儿与马氏结婚,也不能直接写荣儿病死,不能直接写甄宝玉与真宝姐结婚,也不能直接写甄宝玉病死,甚至都不打算写贾宝玉与假宝钗结婚,更不打算 写贾宝玉病死了,他打算就用判词仙曲幻梦灯谜伏笔脂批等含蓄的方式略去这些重大事件的具体情节,只感慨其中的事体情理就结束全书了,这才采取这种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写作手法的。这种乖僻邪谬的创作方式太难理解了,因此才需要我红疯子来疯谈的呀。
这话以后再说,还是看宝钗判词,开头一句“可叹停机德”就触目惊心,这停机德喻乐羊子妻规劝丈夫的故事,不光是歌颂宝钗作为“一字师”规劝宝玉,而且是歌颂马氏作为曹雪芹母亲督导曹雪芹完成整个红楼梦的创作,这意味着曹雪芹是写完红楼梦的,否则红楼未完就是违背了母亲的“停机德”!数百年来的红学研究有谁看到这一点?有谁能想到红楼梦就是到八十回结束?我先不在这一点上纠缠,先给大家打个招呼,我的“三曰弄懂”就是说三八二十四个课时就弄懂红楼梦到八十回结束,下面不需要续书了,大家只要看懂曹雪芹的这八十回,就明白作者要阐述的全部事体情理了。这是多么值得弄懂的问题啊。
且搁一边,回头再说宝钗的判词,下一句是“金簪雪里埋”,如今人理解成宝钗最后是死后埋在雪中,这也太牵强附会了,实际是说宝钗这样的大才被“雪”背后隐寓的扬州盐商利益埋没了,盐又比喻雪,四大家族指宁苏杭三织造加扬州盐商,具体的就是指扬州马氏盐商,马氏盐商为家族利益及整个盐商利益不惜血本巴结江宁织造兼扬州盐政 的曹寅家,当然也就不惜用马氏这好女儿的青春和一生来与曹家独子曹颙结亲了,马家尽管知道曹颙 爱林妹妹,还是与孙氏李氏商议撮合马氏与荣儿的婚事,这就把马氏姑娘置于十分尴尬的位置,为了四大家族的利益就置三个年青男女的感情于不顾,马氏也是盐商利益的牺牲品,她最后的悲剧结局主要是盐商利益造成的,所谓金玉良缘说到底是盐玉良缘,是盐商巴结权贵的代名词。当然马氏为四大家族利益和荣儿根本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也不为庸俗,不消细说。再说如今对仙曲的误解就更值得我弄懂了,“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如今人理解成宝玉不肯与宝钗行夫妻之礼,最终用出家当和尚来报复宝钗,这也太误会作者的意图了,既如此又何来作者本人?作者会离间自己亲身父母吗?作者不过是模仿任性的荣儿口气而已,荣儿是有血有肉的二十岁年轻男子,会不“依警幻所嘱,行那男女之事”吗?这里要提醒读者,红楼梦仙曲都是用宝玉第一人称创作的,判词把宝钗黛玉放在一起,两支仙曲还是把宝钗黛玉放在一起,是仿宝玉口气同时感叹两个好女儿,不是宝玉对着黛玉一个女人作男女互叹,你们看“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就是说宝玉认为只能娶一个是美中不足,要是能两个都娶就好了,表现在幻梦中就是“鲜艳娇媚犹如宝钗,风流袅娜又象黛玉”,这样才“美而又足”,可见宝玉的幻想是“兼美”,是兼二人之美,这还不是两个都想要吗? 我在前面就说过,以曹颙江宁织造的身份,若先答应娶马氏为正妻,日后再与马氏协商暗娶林妹妹,孙氏李氏肯定睁一眼闭一眼,这样既能保全林妹妹性命,又能完成传承大业,马氏完全有这肚量,这就叫“美而又足”。再往下一曲看就更值得弄懂了,因为你们被误导了呀,“一个是阆苑仙葩,”指的是宝钗,“一个是美玉微瑕”,指的是黛玉,如今却当成前指黛玉后指宝玉,这扯到哪儿去了?作者本意是说宝玉对着两个好女儿不知如何是好,“若说没奇缘,如何心思终虚化,”这是指面对黛玉,“若说有奇缘,如何今生偏又遇着他,”这是指面对宝钗,“一个枉自嗟呀,这是指林,“一个空劳牵挂、”这是指薛,“一个是水中月”,这又是指林,“一个是镜中花”,这又是指薛,“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春留到冬尽,秋留到夏!”这最后几句是兼咏林薛,林的泪珠儿只能流半年,也就是“秋流到冬或春流到夏”,只有薛的泪珠儿才会“春流到冬尽,秋又流到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直流到死,因为她十三年后还要流,只要不死就泪流不干,烛光为丈夫流,更要为儿子流,天下还有比她更惨的悲剧吗?可是这么好的伤悼词却被读歪了,被当作宝玉与黛玉二人对面叹息了,这也太误人子弟了吧!
这几首诗词我早就解释过了,但因为众学友没看过前面九百多讲的疯谈呆解,故在这里再讲一下,好让大家有个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