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复谈之九百三十六
发布日期:2019-08-05 20:42:40

第一次的宝黛钗情事纠葛且不谈,因为你们还没意识到围绕宝玉的婚事背后有选秀暨选储的因素呢。那么第二次的魔法叔嫂逢五鬼该看出端倪了,赵姨娘害宝玉看上去是夺正房的家产,实际上是争夺宝玉的储位呀,宝玉凤姐一死不是轮到赵姨娘和贾环了吗?那这赵姨娘和贾环不相当于贾朝的贾一坏了吗?不等于真真国的皇八子吗? 通过这件事黛玉即使意识不到争储争位多么残酷,最起码能意识到宝玉是贾母王夫人的命根子吧,这个命根子不但死不得,而且出家也出不得,因为他是真真国的唯一继承人啊,所谓拿着通灵玉持诵持诵就能战胜邪魔,这根本不是什么咒语在起作用,而是告诉大家[不要失去最高权力、不要忘记最高权力,这样才能恒久地昌盛。从这样的事里就可以看出宝玉的生命不知比黛玉宝贵多少倍,他的身上系着整个真真国的兴亡啊,黛玉当然只有牺牲自己来成全宝玉了,这才是[真爱]呀。第三次是因绣春囊而起的抄捡大观园事件,这件事直接导致睛雯冤死,可以说王夫人是动了杀机了,她一点也不象慈悲信佛的贵族太太,完全象心狠手辣的雍正皇帝在争夺皇位。这件事完全印证了袭人的 [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便後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 说法,睛雯就是[二爷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粉身碎骨,罪有万重,] 黛玉看了能不悚目惊心吗?有人会说儿女家常事不值得如此上纲,但《石头记》的价值就在于必需上纲后才能悟出,不上纲《石头记》就不值钱了。生活中的黛玉原型不需要上纲到这种高度看婚姻,你们看书中的宝玉黛玉婚配,就要上纲到这种高度才能悟出其中妙味,也就是说宝玉已经卷入正邪之争的漩涡中心了,黛玉当然要[退避三舍]了,这就是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的原因。这一点也跟[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样,作者也是禁忌极多,只能说得吞吞吐吐、含含糊糊的,再说明白了就要遭焚坑了,你们要想理解其中妙味就信我石呆子的呆解,不相信就算了,反正你们也问不着二百几十年前的曹雪芹了。

黛玉的悲剧在曹家不可能发展到书中这个地步,因为曹家的李氏没必要对金钏睛雯逼到这个份上,毕竟没有竞争者与曹荣争储嘛,李氏也不用担心邪方的逼宫,可以说曹荣即便效仿张生与黛玉的生活原型幽会,也不好因此就废了他的曹家接班人地位的,原因我就不说了,可见曹家李氏根本用不着这么跟黛玉的生活原型较劲,曹荣身边的丫头当然更不必担心会粉身碎骨、罪有万重了。可是在虎兕相逢的宫闱里这种描写就相形见拙了,那里是康熙比贾母狠、皇四子比王夫人毒、废太子比贾敬惨、皇长子比贾赦邪、皇八子比贾环坏、皇十四子不及凤姐多了、弘历更不及宝钗有水平,在那里的包衣奴才们当然更比贾府丫环倒霉了,就冲着这一点也不能光把贾家当曹家、把黛玉当曹荣的女友,只有由贾家想到皇家、由黛玉想到皇家争玉中的失玉者,才能理解[玉带林中挂]的寓意。你们想想,既然宝钗被选秀选中成了宝皇帝的宝皇后了,那黛玉这玉带当然只好被[]起来了,你们看看康熙那些被挂起来的皇子皇孙哪个不比黛玉惨?还用说乾隆皇帝那些没被选中甚至反被贬的妃子吗?可以说连黛玉的偶像西施都没有好结果,那么只要把书中的黛玉等十二钗一上到朝纲,其结局好得了吗?这就叫[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曹家皇家哉!]由此可见把《金陵十二钗》上纲到《皇家诸裙钗》来看该多重要了。

黛玉的结局在八十回末并没有明写,一般人都以为这是因为石头记还没有结束,黛玉的结局在八十回后面的文字中自然会有交代,人们只是无缘得窥其真相而已。再加上程高续书的把黛玉当祝英台、把宝玉当准梁山伯来描写,后人更形成了黛玉宝玉二人死守木石前盟的佳人才子通共熟套,这是黛玉艺术形象最大的悲哀啊。我在前面呆解时说过,第三十九回的[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有曹家黛玉生活原型的结局,这就是[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你们先看看[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跟林黛玉的身世象不象?再看[名叫茗玉。]首先要肯定这是句假话,作者决不肯把黛玉生活原型的芳讳暴露在世间,一则要替石头记这本书隐瞒真相,二则他也要替宝黛钗三方生活原型避讳,三则书中的宝黛钗爱情纠葛已经被作者艺术化典型化甚至戏剧化了,作者要用这三个角色为红楼梦这场大戏服务,尤其要用这三个角色为[争玉]这纲领服务,为此他已经将当初的曹家事胡扳乱扯成隐寓皇家的贾家事了,他当然不好再用原名了,于是取了[未嫁先名玉]中的[茗玉]二字作代号,是暗示读者这里面就隐入了甄家一个名叫黛玉的姑娘的结局啊。大家把[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放到曹家事中看看,她应该比书中的甄宝玉暨现实中的曹荣小一岁,她十七岁时曹荣十八,正在为曹寅服丧的三年之中,也就是说曹寅临终时黛玉的生活原型还在世呢,宝玉的生活原型曹荣当然不肯与宝钗的生活原型结婚了。这样拖下来就对黛玉的生活原型构成强烈的精神上的死亡威慑,眼看三年守孝期要满了,曹荣作为年轻的江宁织造已经十八岁了,婚姻大事肯定拖不下去,而孙氏李氏又决不会迁就曹荣让他娶黛玉的生活原型,再说曹家的传承危机越来越迫近,一旦曹荣因故夭折,曹家就断子绝孙了,这么大的家业就要任由曹荣的堂兄弟继承了,孙氏李氏当然要恨死阻挠她们娶宝钗生活原型为媳妇的黛玉生活原型了,这种情况下,黛玉的生活原型当然只好效仿书中秦氏绝粒而亡,来成全曹荣一家了,这就是[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的根本原因。这些话我已经说过几次了,这里再拿出来是为了告诉你们甄家的黛玉已经早夭了,根本等不到甄家被抄,你们当然不必在八十回后面刻舟求剑了。至于贾家黛玉如何结局,那就要与贾宝玉的结局一起探究了。

甄宝玉的结局既然已经套用曹荣的结局了,那贾宝玉的结局当然只好套用皇宝玉的结局了,这种情况下皇黛玉的结局应该可想而知,无非是在[选秀]过程中不得不知难而退。问题是作者根本不打算把皇黛玉皇宝钗等诸皇裙钗的故事继续写下去了,因为这不关他的事,他本来就是只写《金陵十二钗》嘛,既然金陵甄家已经出事了,他又何必自找麻烦替皇裙钗们昭传呢?这就是作者不写黛玉宝钗等诸正钗结局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他连贾宝玉的结局也懒得交代了,让读者自己去看乾宝玉嘉宝玉等亲撰的[清楼梦]吧,[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石头记]不就是秦宝玉汉宝玉唐宝玉宋宝玉等亲自撰在传国玉玺这和氏壁上的吗?作者只要建立起[真真国]这样一套模式,由各朝皇帝自己去填写就行了,读者也只要[不过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就行了,因此贾宝玉的结局根本不需要追究,他只管享受[好事无魔、美而又足]的美梦就是了,贾朝的日常事务自有政夫人和宝二奶奶料理,根本用不着他操心的,不然怎么叫[真真女儿国]? 黛玉的结局也不必追问,反正是[假事],再问下去就成了[弄假成真]了。

至于贾朝其它裙钗的结局就不一一呆解了,因为作者是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他是甄贾两家融为一体呀,你们何必非要分清甄贾曹皇呢?仔细分析八十回里的诸裙钗,也确实是甄贾兼顾、皇曹杂陈,说她们是甄家,可又明写是贾家,说她们的生活原型取自曹家,可又与曹家事不吻合,这就叫[曹翁之意不在曹,在乎皇曹之间]。象[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样的事就不可能取材于曹家,抄检大观园这样的正邪之争也不可能发生在曹家,[借省亲写南巡]应该发生在曹寅在世时,类似宝黛钗情事纠葛的题材也只能在曹寅在世时发生,还有曹荣本来是病死的,对应甄家宝玉也该是病死的,他等不到甄家被抄这一天,可书中的李纨早就守寡了,贾兰这遗腹子也早就出场了,连贾琏凤姐都过来帮贾母王夫人李纨这三代寡妇一个独孙料理家务了,这些曹家事的打乱次序夹杂陈述,就表明作者不打算明写黛死钗嫁再宝死的甄家暨曹家事了,到了第七十五回在写抄检大观园的同时又写甄家一被抄,就表明甄家等于皇家的[晴雯]了,第七十八回姽婳词、芙蓉诔一出,分明是为整个甄家女儿悲剧唱挽歌,这《金陵十二钗》当然没必要再写下去了,这就是[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的妙用啊,甄家事既完,贾家事还有必要交代吗?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