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再解之八百二十五
发布日期:2019-08-05 10:01:42

石呆子:这就对啦,从晴雯到甄家再到曹家是有共同的运和数的,因为【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作者创作的贾家不是曹家的简单复制,而是兼具皇家曹家两者特质的艺术典型,你们当然要从贾家的[政赦之争]联想到皇家的[正邪之争],才能体悟出作者描写这[政赦]两派互相争斗的用意了,否则不就成了作者在发泄对曹家大房偏房的不满了吗?这样写且不说不符合南京曹家没有大房偏房的事实,就是真有与这一模一样的大房偏房,得罪曹家的大房偏房亲戚还是小事,关键是不能阐明曹家被抄家的根源啦,曹家被抄家根本不是自家的内部争斗造成的,而是皇家的内部争斗造成的,只有总结出皇家内部争斗的事体情理,才能总结出曹家宝玉和女儿悲剧的事体情理呀,但是当时社会又不容许作者直接揭皇家内部的正邪之争,于是作者只好用揭贾家内部的[政赦之争]的方法来间接揭皇家内部的正邪之争,又另设个[江南甄家]来代替南京曹家,再用鬼话词来启迪读者把晴雯悲剧,现在又用[正邪两赋论]来暗示[政赦之争]等于[正邪之争]、用甄家的遭逢正邪之争大祸来暗示曹家的遭逢正邪之争大祸,通过这些点拨,你们还不明白作者借[假语村言]阐明这[正邪两赋论]的用心吗?他就是在告诉读者[政赦]等于[正邪]、宝玉就是遭逢正邪之争的产物呀。

你们会说只有甄宝玉才是正邪之争的产物,贾宝玉不是正邪之争的产物,因为贾宝玉是有皇味的宝玉,他不会因正邪之争而[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当然也不可能悟出[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了。我现在告诉你们,贾宝玉也是正邪之争的产物,只是他与甄宝玉的遭遇恰好相反,甄宝玉是在正邪之争中输了,而贾宝玉应该是在正邪之争中赢了,甄宝玉是失玉,所以沦为垫脚石,而贾宝玉是得玉,当然会升为宝皇帝了,既然即将升为宝皇帝了,还有什么可写的了?当然只好嘎然而止了,可见通灵宝玉有决定甄贾宝玉命运的功效呀,既然甄贾宝玉的命运都决定了,《石头记》一书当然该结束了。可是你们想想,通灵宝玉的归属又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历来文人和统治者都说是由天决定的,或者说是由正邪性质决定的,只有真命天子才能掌握传国玉玺,或者说只有正宗的、正统的、正义的人才能掌握传国玉玺,歪门邪道的人是不可能掌握传国玉玺的。独作者从二十年的争储争位风波中总结出了成则王侯败则贼的事体情理,他认为无所谓谁正谁邪,完全取决于争斗的最终结果,赢的一方就被[拥正],输的一方就被[贬邪],一旦赢了不正也正,一旦输了不邪也邪,因此根本不必拘拘于手段的正邪,不过只取输赢的结果罢了。正方不能因为拘拘于正派、正义、正大光明,就不采用歪门邪道的阴谋手段,邪方更不能因为自己名不正就放弃争储争位的权利,自己名不正可以用造谣惑众来攻击对方名不正、使其言不顺嘛,这就是皇八子党散布[雍正不正]流言的目的所在。他们知道自己名不正,于是拿皇十四子[作嫁衣裳],说皇十四子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难道康熙是个任由雍亲王和隆科多摆布的植物人?他不知道皇十四子是皇八子那边的人?这就跟贾母不知道贾琏凤姐是大房的人、最后终归要回大房一样荒唐嘛。康熙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确保他选定的皇储继位的,这一点请大家千万不要受流言的迷惑。

红疯子:你又罗嗦了,这些话咱都听老了,还是说别的吧。

石呆子:不然,到如今还是有人想利用雍正乾隆的宫闱秘史制造流言蜚语来哗众取宠,更有很多文人为雍正乾隆废太子皇八子皇十四子辩正邪,他们谁正谁邪关你们什么事? 谁输谁赢才是最重要的,成则王侯败则贼嘛。而且从理治之书对正邪定义的角度来看,越正越容易输、越邪越容易赢,可以说[正邪之争]实际上根本不是比谁更正、而是比谁更邪,只有[不过只取其通灵宝玉罢了,又何必拘拘于谁正谁邪哉!]才能确保在正邪之争中不输啊,这就是作者借冷子兴之口用成则王侯败则贼揭穿[正邪两赋论]伪装的根本原因。

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是这样阐述的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一般人读完这段高谈阔论都有堂堂正正之感,一点也不觉得它有[伤时骂世]之意,更不觉得它有违背[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伦常之处,其实这成则王侯败则贼的结论本身就违背[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伦常,它打破了[君权神授]的伪装,也打破了君王都是正人君子的伪装,它告诉人们通灵宝玉象征的传国玉玺都是争来的,而且是不择手段争来的。且不说在争夺过程中的不拘正邪,就是一开始的争夺也不分正邪,正方会因为自认为正宗正统就坚持正派手法、坚守正人君子道德准则吗?邪方会因为自己没得到父皇认定就甘居人下吗?不!他们都深知成则王侯败则贼的真理,都坚信自己才是真正配做帝王的大仁者,坚信对手才是不配做帝王的大恶者,败者决不承认自己天生就是贼寇,更不承认对手天生就是帝王,只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或者说是对手使用了歪门邪道罢了,说到底这里奉行的是[两者相争强者胜]的原则,而不是[[两者相争正者胜]的原则,甚至反而是[两者相争邪者胜]的原则,因为越不拘拘于所谓[正不正]越能胜,越是拘拘于[正直、仁义]越会输,所以他们都只是在外表装正、骨子里却坚持以邪为主,雍正就是这样一个[假正真邪]的君王,甚至古往今来的强势帝王都是[假正真邪]的君王,只有象[刘阿斗、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这些懦弱皇帝才会[真正]。作者之所以替书中的正方取名贾政,[贾政者、假正也],他不光是讥讽雍正[假正],而且是看出过往的[胜者]都是[假正]啊。

红疯子:几千年来的大仁者确实都该[假正],他们如果象理治之书要求的那样[真正],早就输给对手了,之所以能赢,就因为他们[不过只取其输赢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正邪哉]呀!

石呆子:这就是官人与文人的本质区别,官人知道用[假正]来掩护[真邪],更知道为了战胜对手就非邪不可,而文人却把理治之书读死了,不知道输赢才是检验正邪的唯一标准,反而坚持正邪是决定输赢的唯一标准,这样当然读不懂这[正邪两赋论]了。你们看[宋襄公、刘阿斗、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等就是这种文人君主,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文人是不适合做君王的,也不理解帝王之道。我之所以说这一点,就是因为书中的贾宝玉就是坚持文人气质的人,这种正邪两赋之人如果不遭塌天大祸打击,就会成为[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的隐士,如果做了帝王,就会成为[宋襄公、刘阿斗、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这样的亡国之君,所以他是不适合当帝王的,这也是作者写贾宝玉最终会坠入迷津的原因。你们若照我前面的呆解推论下来,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应该是宝亲王弘历,弘历最后做了六十多年皇帝,没有坠入迷津,似乎不符合作者的预言,其实作者[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宝亲王宝皇帝哉!]他是说贾宝玉这种人既非正、亦非邪,既不是大仁者、也不是大恶者,他只是[正邪之争]的产物罢了。甄宝玉是被正邪之争打下去的宝玉,而贾宝玉则是被正邪之争捧上来的宝玉,无论是打下来还是捧上去,都是正邪之争的产物,都应该算[正邪两赋之人]嘛。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