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情’字的看法,话就更多了,‘情’是因何而起?‘情’合理不合理?过分不过分?是什么原因导致悲情发生的?这些都应该分析清楚才对,怎么能不问情由一味否定‘情’字呢?就拿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字来说,他俩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是因为贾母给他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这才日久生情、传情入色的,这种情是正当的情,家庭和社会就该成全他俩才是,后来因为家庭利益又不准他俩好下去了,林黛玉作为女孩子,一旦对宝玉产生感情,当然不肯割舍了,可是现实又强逼她割舍,这不是对这个弱女子最大的不公吗?尽管如此,林黛玉初期也闹过一些情绪,但后期还是拼命压抑自己的情绪,尽量接近宝钗宝琴薛姨妈、疏远宝玉,是宝玉又闹得发痰迷,才让王夫人厌恶黛玉的,这不应该怪黛玉晴雯,应该怪宝玉不懂事嘛,王夫人却用金钏儿晴雯的死来敲山震虎、杀鸡儆猴,说穿了还是逼黛玉牺牲自己来成全贾家的金玉良缘---即家族利益啊,这样当然让黛玉七情勃发了。大家站在黛玉的角度替她这个弱女子想想,王夫人不去管自己的儿子,却埋怨金钏儿是[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勾引坏了],把金钏儿逼得跳井,又说晴雯[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硬找碴子把她撵出去,这些能不让林黛玉这[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少女伤心欲绝吗?这些悲情有哪一点儿不正当之处?有哪一点儿过分之处?是王夫人太过分了,是残酷的现实利益逼得王夫人如此过分啊!这种事放在一个男孩子身上,早就闹得不可开交了,可是黛玉作为女孩子还只能将悲愤之情埋在自己心里,连在宝玉面前都不能流露出来,这是多么可悲的情绪啊。大家看第七十九回写的[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明知道这句诗意味着自己的悲剧命运,还不肯流露出来影响宝玉,这样抑制自己的悲情是多么不容易啊!这不光是成全,完全是牺牲。这种描写不是一般人能杜撰得出来的,必是有亲身体会才能[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这意味着林黛玉接下来决不可能象续作描写的这样,续作者笔下的黛玉先是[惊恶梦],再是[蛇影杯弓],然后是[布疑阵] 诱宝玉发毒誓,终于[泄机关迷本性],于是用[焚稿断痴情]来抗议金玉良缘,用[死缠绵潇湘闻鬼哭]来死缠宝玉,最后终于达到了让[宝玉却尘缘]的目的。大家想想,林黛玉连‘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箴言都不肯揭穿,还不是为了[牺牲自己、成全宝玉]吗?怎么可能干续作中这种[牺牲宝玉、成全自己]的缺德事呢?可见续作者只知给男人护短、给礼教遮丑,不但不理解女儿的心思,而且还给好女儿抹黑,真是[读《石头记》之林黛玉,反其意而续之]啊。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反映,有合理的情与不合理的情之分,但外界加在人身上的刺激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能满足人各种正当需求的刺激,当然能激发人好的情绪,不能满足人各种正当需求的刺激,违反人的愿望的刺激,反过来就能激发人坏的情绪,当这些刺激升格为强烈的打击,使人无法承受时,人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能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这就是《石头记》作者所要昭传的[情],其中第一要的就是林黛玉的悲情。林黛玉的悲情之所以值得昭传,第一它是合理的情,这不是源于少男少女之间的性爱,而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纯真的感情,第二它是黛玉在孤弱无依时得到宝玉无微不至关怀照顾产生的感激之情,第三它是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时必然产生的佳人才子互相爱慕之情, 第四它是家庭反对引发的更浓烈的逆反之情,第五它是久经考验的不可磨灭的感情,最后一点是续作者根本想不到的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男方的母爱之情。这样的情不值得昭传吗?这样的情[沾染不得]吗?这样的情是造成林黛玉悲剧的根源吗?说这种话就是对好女儿的诬蔑!是先有外界不合理的打击,然后才产生这些悲情的,不谴责原因,反而谴责后果,当然不应该了。再说现实把最美好的感情毁灭给人看,还说这些感情的不对,这不是明显为现实遮掩吗?一个迁就现实、扼杀美好感情的人,有什么资格对被现实摧残的弱女子说三道四、指责女儿不该有感情?难道只许现实摧残弱女子、还不许弱女子迸发悲情吗?原作者之所以[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也是为了强调[以情唤理]的创作主题呀,哪一天现实对于女儿的刺激合理了,或者说现实不无情无理地残酷打击这些好女儿了,这些女儿当然就不至于七情勃发、当然就更用不着抒发悲情了,前提是现实要合理啊,现实如此不合理,[不沾染情字]可能吗?续作者不肯谴责不合理的现实,反而不准女儿有情,当然是女儿们的对头了。
续作者还说[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但凡情思缠绵,那结局就不可问了。]他把女儿悲剧都归咎于[情]字,似乎只要没有感情,就不会有悲剧,这是让女儿们都变成[戳一刀也不知道哎哟一声]的[二木头]啊,就连[二木头]迎春最后都发出了悲鸣,可见这现实多么不给续作者面子了。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前,只是遮掩现实,还不准女性迸发悲情,也太不讲道理了。这样看来,理学学究确实不如言情小说作者懂女人的心理,言情小说作者还知道替女人抒发感情,理学学究连感情都不让女人抒发,还说[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似乎在怪言情小说作者怂恿女人犯罪,只有理学礼教才能避免女性走上邪路,真不知道坚持的是哪一门子的理。看了这些理学言论,再看第五回警幻说的[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就能明白续作者也是认为原作者[未免迂阔怪诡],对他[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啊,如果按警幻说的原作者是[闺阁良友]、宁肯[见弃于世道]也要[为闺阁增光]的话,那么原作者就是[闺阁对头]、就是[为闺阁抹黑]了,当然是跟原作唱反调了。 再拿续作中的妙玉为例,她也是续作者认为不该对宝玉动情、纯粹是[情]字惹出劫难来的典型,其实大家都知道妙玉根本没有对宝玉动过情,她只是与宝玉的庄子厌世思想有共鸣,难道不可以与宝玉共同探讨道家的出世思想吗?一般的善男信女都是盲目信奉佛教道教,只有妙玉是诚心探究道家理论,这样的女庄子是世所罕见的,在西方是会奉为圣女的,贾宝玉崇拜她也是这个原因,但是二百几十年前的浊世却把美女当玩物,根本不容许她也象庄子那样消极避世,她先是遁入尼庵,再是遁入京都,最后遁入大观园栊翠寺,还是逃不脱这污浊世道的魔掌啊,大家可以想象贾府被抄后的栊翠寺,贾府外面那些[皮肤淫滥之蠢物]能容她[洁]下去、[空]下去吗?且不说八十回后的原作,就是续作也不容她[洁]下去、[空]下去,非要对她[百口嘲谤,万目睚眦],非要让她[终陷淖泥中],而且这是在贾府未倒、大观园未抄、[庵翠栊]未破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说续作者认为[贾府爷们可饶,妙玉不可饶],难道妙玉比赦珍琏蓉蟠还要可恨?因此咱认为续作者根本不是把妙玉当[因情致祸]的范例,而是当触犯戒律致祸的范例,他根本不相信妙玉也有信仰,更不肯给妙玉以捍卫自己信仰的权利,只准她当宗教的殉葬品,一旦觉得她不是盲目信教、而是坚持独立思考、且有藐视戒律蔑视世事的苗头,立刻以[出家人不得动情]为借口打压她,这就证明封建理治连美女想当庄子都不准,只准她们当盲目的信徒,一看出她们有思想,就用皮肤淫滥之蠢物惩戒她们,这哪里是用道理治天下?简直是用公理打压女性异类嘛。这样大家就知道女性多可怜了,她们连坚持自己的信仰都不可能,只能当满足男人性欲的工具,美貌的女子尤其如此,这就是[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根本原因,也是宗教救不了女性的根本原因。续作者拼命维护男权社会秩序的动机也由此得见,所以指望他[为闺阁昭传]是不可能的,这续书既不讲情又不讲理,这样一来还有续作的必要吗?恐怕只有对于维护男性尊严来说才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