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细谈之七百三十三
发布日期:2019-08-04 23:30:24

石呆子不得不解释道:续作者这是在替贾政揭小短护大短啊,他早就看出前八十回里贾族和贾政是贾雨村的护官符,这样一来贾族和贾政就要替贾雨村做的坏事承担责任、在雨村倒台时被他拖下水了,贾族和贾政就不能[复家道][延世职]了,于是用这些话来表明贾政不[知人善任]、容易上坏人的当,但是本质上还是忠厚老实,与奸雄有根本区别,是[虽有过、但无罪]呀!这样一来不是替贾政[避重就轻]了嘛?

红疯子:原来如此,难怪咱总觉得后四十回的贾政唯唯喏喏、窝窝囊囊,没有了前八十回的威严和气势的,原来是续作者有意把他写成一付老实巴交的可怜相,以逃脱读者的指责,真是用心良苦啊。

再看看续作者通过贾政表述的他俩参悟出来的[聚散]道理,“天下事都是一个样的理哟。比如方才那珠子,那颗大的就象有福气的人似的,那些小的都托赖着他的灵气护庇着。要是那大的没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没有收揽了。就象人家儿当头人有了事,骨肉也都分离了,亲戚也都零落了,就是好朋友也都散了。转瞬荣枯,真似春云秋叶一般。你想做官有什么趣儿呢!”这似乎在说自己也是一颗大的有福气的母珠,于是贾雨村詹光等就象小珠子都托赖着他的灵气护庇着,才聚拢到一处的,哪一天他这母珠没了福气,贾雨村詹光等肯定会四散而走的;或者说贾母也是一颗大的有福气的母珠,贾政贾赦等也象小珠子都托赖着她的灵气护庇着,才聚拢到一处的,哪一天她这母珠没了福气,贾政贾赦等儿孙肯定也会分家单过的;最后说元妃更是一颗大的有福气的母珠,整个贾族也象小珠子都托赖着他的灵气护庇着,才聚拢到一处的,哪一天她这母珠没了福气,贾族儿孙肯定也会四散而走的,这就是续作者从贾族聚散中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从护官符中悟出的道理。但是这样一来就成了[有聚有散]的自然道理了,就没有了[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深层意蕴了,更没有了[为了争玉、争食这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意思了,当然与[树倒猢狲散][食尽鸟投林]的箴言无法相比了。可以说原作写聚散都是有目标的,或为争玉、或为争食,在皇家为争储、在官家为保官、在贾家为争继承权、在厨房为争食、在世上为争权夺利,一旦玉或储位有归属了、护官符倒了、贾家后事定了、厨房撤销了、权和利都争光了,人们还聚拢在一起干嘛?不[一哄而散]又更待何时?[食尽][]才会[投林]啊,不深论到[]的最高向征[],怎么能真正悟出聚散的事体情理呢?续作者明显想回避这一点,当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能敷衍了事了。

从这第九十二回可以看出,续作者对原作是有深刻的反省的,对如何续书是有一整套独特构思的,他正在按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地续下去,把原作的反礼教反现实倾向逐步纳入自己顺从礼教适应现实的轨道上来,真是用心良苦啊,可惜咱红疯子不承情。

  细谈第九十三回

        

红疯子:第九十三回的回目是[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说的是包勇投靠贾府、贾芹丑事暴露的事。

这甄家仆是续作者设计出来取代贾家仆的一个真正的家仆,因为在他看来,贾府败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好家仆,从上到下全是一大群坏家仆,要想[兰桂齐芳、家道复初,靠这些假家仆是不行的,于是他不得不杜撰一个从江南甄家来的甄家仆,好树立忠勇家仆的榜样。其实从八十回末尾的甄家被抄来看,不管此事是真是假,都不可能有个包勇来投靠贾府。且不说清朝的抄家是家仆不分男女一律充公、根本不能由主人自行遣散,也不说甄家的甄老爷抄家时早就不在世了、他的名字根本不叫甄应嘉,只这甄家仆不远千里来投奔贾府就不可信。且照流言家说的甄家在南京、贾家在北京看,不论甄家是在何时抄家,其家仆由南京只身跑到北京都769不现实,两千多里路程中早就在别人家谋生了。原作的甄家只是贾家的生活原型,或者说贾家只是甄家的影子,有人物与其影子互相交流的吗?再说这甄家也是原作者设计的一个戏中背景,作者只是借它一用,需要它时就信手拈来、不需要它时就挥手而去,并不等于现实中的曹家,只能说比贾家更接近于真实的曹家,它怎么可以有家仆到自己影子中的贾家呢?再说原作者虚构贾家这艺术典型是为了巧妙地隐寓皇家、虚构甄家这艺术典型则是为了巧妙地隐寓曹家,这两个性质不同的艺术典型怎么能交换家仆呢?还有原八十回中的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老爷根本不叫[甄应嘉],原作者决不肯杜撰自己亲祖父的名讳的,从时序来讲,甄家刚刚被抄不久,也不可能这么容易、这么快恢复元气、到后四十回末[甄宝玉中乡魁家道复初]的,这分明是续作者对八十回内的贾政贾宝玉太失望了、才杜撰出甄老爷和甄宝玉这可嘉奖的典型来振奋读者的信心的,之所以重新给甄老爷取名[甄应嘉],一则是说甄老爷和甄宝玉这一对父子值得嘉许,二则是说甄家仆包勇值得嘉许,最后的潜台词则是这后四十回值得嘉许。反之贾政和贾宝玉这一对父子不值得赞许、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来旺家的等贾家仆不值得嘉许、甚至连这前八十回都不值得嘉许啊。

且看正文。首先这贾府收租的军辆被拿就违反护官符法则,这是说如今的知县一级衙役已经开始反过来欺负贾家了,分明是说八十回内的护官符社会现象不可能存在啊。再说这临安伯请看戏时蒋玉函出来求贾宝玉点戏、还借别人口告诉读者说[“他向来是唱小旦的,如今不肯唱小旦,年纪也大了,就在府里掌班。头里也改过小生。他也攒了好几个钱,家里已经有两三个铺子,只是不肯放下本业,原旧领班。”有的说:“想必成了家了。”有的说:“亲还没有定。他倒拿定一个主意,说是人生婚配关系一生一世的事,不是混闹得的,不论尊卑贵贱,总要配的上他的才能。所以到如今还并没娶亲。”]这些虽然是为后文的袭人改嫁情节作铺垫,只是写得太华贵了,不象是遭忠顺王府捉拿过的样子,这样处理反而反映不出袭人悲剧的事体情理,倒象是贾家恩赏袭人了,还不如象原作那样不写袭人的具体结局呢。其实续作者这些罗里罗嗦的解释反而暴露了自己写作水平的低下,现实生活中不会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蒋玉函这些内情的,而且读者都是看过前八十回的,对这些事已经有了基本印象,用不着续作者再罗嗦了。咱猜续作的意思是把袭人的结局写得光彩些,用这种方式来表彰袭人的德行,方显善有善报。但这样一来就显不出袭人悲剧的事体情理了,反而是把悲剧写成喜剧了,如何能反衬出宝玉的[负师友规劝之德]?只有由宝玉亲手把袭人撵走、让袭人受尽苦难、然后[侥幸]遇到蒋玉函、被收做偏房、[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蒋玉函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蒋玉函嫡妻忽染疾下世,蒋玉函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最后资助落魄中的宝玉[有始有终],才能构成一出完整的悲剧,才能显现出袭人的高大和宝玉的渺小,才能完成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啊。续作者根本体会不出原作的这些意图,而且也不赞成这些意图,于是把袭蒋姻缘写成拜宝玉本人和王夫人所赐,写成是太虚幻境薄命册上注定的,写成与宝黛钗情事纠葛毫无关系,这就掩盖了袭人作为金玉良缘的牺牲品、作为宝玉与王夫人母子冲突的牺牲品的事实,对于深论袭人悲剧的事体情理是大为不利啊。从前八十回看来,宝玉与王夫人母子的冲突已经造成金钏和晴雯的悲剧,如果王夫人继续施加压力,必然会导致黛玉心剧,黛玉一死,宝玉岂不要恨死了王夫人和袭人?这时王夫人要说服宝玉接受金玉良缘,不抛出袭人当替罪羊、宝玉肯答应与宝钗结婚吗?他早就认定了袭人背叛自己、充当王夫人的奸细、破坏木石前盟,此时发作少爷脾气撵走袭人以泄心头之恨是必然的、稍作推理就能看出来的,还用得着[宝玉拿薄命册告诉袭人]告诉读者这是上天注定的吗?再者袭人能与蒋玉函白头到老根本不是拜宝玉本人和王夫人所赐,纯属原作者要写[袭人与蒋玉函供奉玉兄宝卿有始有终]的需要,袭人被撵后如果贫窘而死,怎么有能力[供奉玉兄宝卿]?没有宝玉与袭人的劫后相逢,怎么能让宝玉忏悔[辜负袭人的规劝之德]?不写宝玉的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友规劝之德],怎么体现《石头记》一书立志规劝天下青少年的创作宗旨呢?历来从皇宫到皇族再到各大族人家被撵走的宫女丫环数不胜数,有几个[侥幸]幸福的?连袭人自己都做好了[粉身碎骨]的思想准备了,咱们又何必拘拘于书中的[侥幸富贵]哉!再说[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将来服侍蒋玉函,肯定也是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蒋玉函,蒋玉函又是个多情的,怎么可能还象宝玉这样[不知道惜花]?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