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呆子:你又拘泥于具体情节了,一则当年康熙南巡就住在曹家的园子里,曹家的女孩子完全可以将拟的匾额对联草稿带进园子里给康熙看,然后再带出来给曹寅看,二则这里的情节是作者根据书中构思改编的,作者要改得符合元春省亲的前文才行,这样当然与黛玉生活原型的原话不一样了。但是你们还是应该看出其中有康熙南巡、曹寅爱才的痕迹才对,当年的曹寅对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是很欣赏的,只是不可能是她的舅舅而已。
再说黛玉湘云的对话也有讲究,[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这就寓含着她对所谓[木石姻缘]也逐渐想开了,[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这就包括木石姻缘啊。林黛玉是个极聪颖的女孩子,她当然很容易举一反三、联想到这最重要的问题了,可见此时的黛玉已经有[牺牲木石姻缘、成全金玉良缘]的思想准备了,起码是[听其自然、决不强求]了。如今的人总以为她是会用死来向封建礼教抗争的,这就小看她的才智了,她对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有很高的悟性,不可能完全[为情所惑]的,此时实际上也在[耻情而觉]啊。如今的人完全[为情所惑],当然感觉不出她的觉悟了。
于是在贾母感怀凄清的笛韵中开始联诗,这第一句[三五中秋夕]就与第一回的中秋诗[时逢三五便团圆]对起榫来,一般人根本不注意这一点,其实这一句就是作者为点明【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这关键的,说明石头记一书从这里就开始收尾了,不然就用不着这句开头了。
红疯子:照你这样说来,这一句也是为点明这首诗与第一回的中秋诗的首尾照应关系了?石头记一书就到八十回为止了?脂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批得对、真正体现作者的意图了?照这样说来你说[脂批也不足为凭]的说法不是不攻自破了吗?
石呆子:你真会吹毛求疵,脂批不是一个人批的,更不是同一个时期批的,它也有良有莠嘛,你们当然要区别对待了。这一条脂批就是知道作者意图的人批的,你们要认真对待才是。
下面的诗句不能就诗论诗,要结合全书内容看才能看出其妙味。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有向上求索到全书开头的甄士隐贾雨村中秋对饮一段情节的意思,因为那一次是中秋诗的开始,这一次是中秋诗的结束,更是诗社的结束,再下面就没有中秋诗,也不开诗社了,当然也就是大观女儿国的结束了,至于是不是全书的结束,你们自己看着办,应该说既结束也没有结束,该结束的已经结束,不该结束的当然没有结束了。
[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
这里看似专写大观园的中秋夜景,实际上有写普天下所有大族人家中秋夜景的意思,当然更要想到皇家的中秋夜景了。下面的: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就明显是写贾家中秋家宴之实了,其中[萱]字暗合曹家[萱瑞堂],这看似巧合,跟[分曹尊一令]一句结合起来看就更妙了,可见作者是[有心人]啊。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
这几句有总括大观园乐事的意思,你们回忆第四十回的[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五十三回的[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六十三回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包括上一回的击鼓传花说笑话,都用这六句诗概括出来了,这样你们就知道这首中秋联诗确实有收束大观园乐事的意思了。这一点在黛玉湘云生活原型的原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她们不可能看出曹家乐事已尽、该作一回顾、作一总结了,她们顶多是就自己个人的悲凄寂寞发些伤感。但是作者就不同了,他深知八十回将尽,按照自己的创作计划该收束了,于是用这首中秋联诗来总括大观园乐事就是很自然的了,这样你们就该知道石头记一书仅此八十回了,如果作者还打算继续写二十八回或四十回、构成一百零八回或一百二十回全书,他就用不着【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了。这是一条证明石头记原稿就是八十回的线索,虽然不成其为证据,但是你们看完我接下来的全部详解后,是能够建立起石头记原稿确实仅八十回的概念的,这对于理解石头记的其中真味是非常必要的。
红疯子:你这解法有意思,如果能成立就解决大问题了,甚至能彻底解开红楼梦的其中味,可惜一般人太不容易理解了,但愿经咱俩这千篇疯谈呆解后能让大家接受你这些观点。
照你这样说来,石头记原稿确实仅有这八十回就完了?作者写到这八十回结束就不写下去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石呆子: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等大家看完这千篇疯谈呆解后自然能接受这些观点,我这里只能说[既结束也没有结束,该结束的已经结束,不该结束的当然没有结束了]。从补天石的角度看,就整个历史来说永远不可能结束,仅就某个片段来说随时可以结束,从写小说的角度看,就读者的理解程度来说远远没有结束,因为读者还没看懂嘛,但从当政者的理解程度来说只能到这里结束,因为再写下去当政者就看懂了,那他们就不让读者看了,作者当然只能写到当政者还没完全看懂就结束了,再写下去就要露馅、就要妨碍石头记的传流了,当然只能写成[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就打住了。这个问题先说到这里,以后还要慢慢详谈的。
回头再说[赏罚无宾主,]一句,湘云道:“又说他们作什么,不如说咱们。”这分明是说王夫人的[赏罚不分主宾],金钏儿一事就已经有错怪她黛玉的意思了,如今晴雯一事又来了,尤其是[眉眼有些象林妹妹]这一句太伤林黛玉的心了,黛玉并没有去引诱宝玉,是宝玉先引诱黛玉的,可为什么王夫人总是说“好好的爷们,都叫丫环小姐教坏了”呢?明明宝玉是[主]、金钏儿、晴雯、黛玉只是[宾],可王夫人偏要把金钏儿、晴雯、黛玉当[主]来罚来骂,把宝玉当[宾]来敬,林黛玉当然不服了,这是对她人格的污辱嘛,你王夫人为什么不责罚宝玉那个[主]呢?所以林黛玉要说[赏罚无宾主]。湘云知道黛玉的委曲,但是又不好附和她,所以道:“又说他们作什么,不如说咱们。”轻轻一笔就带过去了。有社会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句诗是作者创作的,不是黛玉生活原型的原稿,因为黛玉的生活原型只能把这个意思埋在心里,不可能公开向别人讲的,这是社会常识。同样你们也可以看出湘云的 “又说他们作什么,不如说咱们。”也是作者创作的,因为湘云的生活原型听到这种话只能不置可否,不好说“又说他们作什么,不如说咱们”这样的话的,这也是社会常识。当然,作者创作这句诗也不光指天夫人,它还有指斥邢夫人贾赦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所有管家女人的意思,因为她们在抄检前后都赏罚不公。你们甚至可以深论到皇家金紫万千、深论到世上所有须眉,因为他们都[赏罚不分宾主]啊,这样一来湘云的 “又说他们作什么,不如说咱们。”就成了“又说皇家金紫作什么,不如说咱们曹家女儿们自己。”,再深论下去就是“又说世上那些须眉浊物作什么,不如说咱们可怜可爱的女性。”这样你们就知道作者的心胸有多开阔了,他根本不是站在宝玉黛玉的角度埋怨王夫人[赏罚无宾主],也不是站在晴雯、入画、司棋的角度憎恨邢夫人贾赦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所有管家女人拿她们当争权夺利的牺牲品,甚至不光是站在受争储争位连累的获罪被抄之家控诉正邪之争的祸端,他是站在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的女子和孩子的角度来剖析世间所有男人不尽保护妇女儿童责任的原因、声讨他们[头触不周之山]造成的滔天大罪啊。
红疯子:想不到一句[赏罚无宾主]也有这么多名堂,听你的解释真长学问,看来这句诗真是红楼梦作者自己创作的,黛玉的生活原型只有十四岁,想不到这么深的。
石呆子:你也不要相信黛玉的生活原型想不到这么深,曹家当年确实有象黛玉宝钗探春凤姐这样聪颖的女孩子,正是这种特别的女才子圈子才孕育出石头记作者这样的奇才,当年这些女孩子就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且有很高的思想境界,才给作者以很深的影响、很好的启迪的,如果没有这些女孩子的影响和启迪,作者思想不可能有这样的升华这样的飞跃,应该说他是站在这些女奇才的肩膀上才看得这么深、想得这么远的,因此这一句诗也不能完全说是作者自己创作的,甚至这首联诗和全书所有的诗词都是曹家女孩子的智慧集晶,只是经作者[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后更精炼更精彩罢了,但是你们不可否认作者和石头记一书都是这些女孩子孕育哺育出来的精华。
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
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这些都是些怡情悦性的文字,基本概括了大观园诗社中的乐事,并不见有多少[悲寂寞]的成份在里面,下面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才是真正[悲寂寞]的诗句,可以说前面这些长诗句实际上都是为这一句点辍的,这才是全诗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