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你又说呆话了,贾母一死是各房归各房,贾赦和邢夫人怎么可能通吃全贾族呢?不说二房,长房先就不答应,这违反家族传承制度嘛。
石呆子:你这疯子也玩噱头了,你不是坚持要深论到朝纲吗?不把贾族当皇族怎么深论朝纲?这里如果仅仅是写一般大族人家的家务矛盾,作者就用不着费尽心机创作如此情节了,只有上纲到朝廷才能品出其中妙味啊。你们看皇家的[真邪]及其夫人们就是为在康熙面前丢丑而对子女大发雷霆,他们就是为康熙不死、自己做不成皇帝而生气,这些子女当然没办法不让他们生气了。这种现象也不是康熙一朝独有,历朝历代末世都是如此,当自己的主子为争不到皇位而迁怒于自己时,每个男性奴才都只好象迎春这样忍气吞声,到了共工与颛顸争帝的节骨眼上,每个臣子也只好承受天塌地陷的灾祸,他们懦弱也罢、刚强也罢,都躲不过的,只有忍气吞声甚至苟且偷生,至于下层奴隶生不如死的更多,全都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哪一个都不好笑话迎春比他们懦弱,所以迎春说:"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这不但是迎春这个女孩子的反嘲,而且是作者本人的反讽啊,他在全书开头就说[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这些女子就包括迎春,这[堂堂之须眉]就指天下所有男人,男人们在家里当然不可能象迎春这样懦弱,但是在共工颛顸的淫威面前哪个不比迎春这个弱女子更懦弱?而且还是忍辱偷生呢,当然没有资格嘲笑这个弱女子了,甚至作者还可以代迎春和所有女人嘲弄他们:"你们这些男人尚如此,何况我这弱女子哉."这就是深论到朝纲的妙用。作者创作迎春这个艺术典型不是为刻画一个可怜的懦弱少女,而是为嘲讽天下刚强男人,这种事体情理拘拘于一家一族一人的家务冲突是悟不出来的,只有上纲到皇家的争储争位才能悟出其中妙味啊。这样你们就知道作者不是单纯怜悯迎春的生活原型而把她的经历记入书中,他是精心杜撰这[不得不从父]的艺术形象来控诉天下的邪父继母,是用她的悲剧来揭须眉之短、映浊物之恶,是替遭争储争位风波连累的弱女子鸣不平,是为过去未来所有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女性叫屈呀。只要有假邪这样的恶父、邪夫人这样的继母、正邪互搏的自杀自灭存在,上到皇族朝廷 ,中到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下到穷苦妇女,都只能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忍饥挨饿甚至忍耻偷生,因为她们的父亲或丈夫或儿子、她们的君王或父母官根本没有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乾道用在保护女人和孩子上,而是用在赌吃嫖遥、欺负弱女上,用在共颛互斗、虎兕相争、贪赃枉法、纵淫好色上,这样无论女儿是刚强还是懦弱都是逃不过悲剧下场的,这不能怪她们的性格太软弱,只能怪造物主天生造就男人的强势且不负责任、女人的弱势且必须负责任啊。你们看 钗、黛、湘、妙、元、探、惜、凤、雯、袭、钏、尤个个都比迎春刚强,但还是逃不过悲剧下场,就知道性格决定不了悲剧、时运才会造成悲剧,这些女孩子都是[生不逢时],都恰逢正邪互搏之时,当然都是[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了。这[正邪两赋]就是隐寓正与邪两派男人斗得你死我活,于是带累得这些女孩子不得安身,从上到下处处如此、时时如此,只是越往下连累得越少、越往上连累得越多,到了最高最上最后就造成普天下女人和孩子的塌天大祸罢了。迎春就是由于[政赦不两立、王室不容邢]才受到连累的,双方刚交手就把迎春卷进去了,到抄检完毕绣春囊水落石出、大房大败而归, 贾赦邢夫人当然要迁怒于迎春、恨她房中给大房丢脸、将她贬配恶夫了。这与迎春的懦弱性格没有决定关系,只与贾赦邢夫人的[政赦互搏一局输赢]有关系,如果大房赢了且迎春为大房争了光,贾赦定会认真替她寻门好亲事,男方也不敢歧视甚至虐待迎春,如果大房输了且迎春替大房丢脸,贾赦邢夫人当然要将迎春贬入地狱了。你们想象皇长子皇八子家的女儿就知道了,生在他们家的女孩子只要父亲在争储中稍有不顺心就跟着倒霉,他们争储争位一失败,全家所有女性都跟着粉身碎骨啊!象迎探惜这样能在抄家大祸前就遭悲剧的已经算幸运的了,否则到[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朝廷上下烧得如火焰山一般]之时,肯定会更凄惨的。
红疯子:扯远了、扯远了,你还是解正文吧。
石呆子:不远,只有联系到皇家的争储争位才能理解贾赦邢夫人迁怒于迎春的根本原因啊。如果单从曹家内部矛盾找寻迎春的悲剧根源,你们会埋怨迎春自己不争气的,其实迎春即使与探春掉换家庭背景也不能改变两个人的悲剧命运,你们看贾琏凤姐如此赫赫扬扬都怕贾赦邢夫人, 就知道探春若生在大房肯定连自请远嫁都不行了。
象迎春这样的艺术形象用来嘲讽[金紫万千]最合适,他们这些男人在官场上比迎春这弱女子还要懦弱,个个都是卖主求荣、苟且偷生,象皇太子的儿子、皇长子的奴才们、八子党的党羽们当时比贾环贾蓉这[狠舅奸兄]还要下作。你们只有用这些须眉浊物的丑态与迎春的常态作个对比映衬,才知道作者借迎春之口说"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的用意啊。正是[都说迎春太软弱,多少大官不如她!]
第七十三回先解到这里,回头作个小结。这一回的[宝玉被吓、惊动贾母]是件大事,非此不足以引申到皇家。因为贾母是贾朝女皇,不惊动她是不会掀起争储的大波澜的,但是邢王二夫人和凤姐及下面的奴才们都不想惊动这女康熙,因为惊动贾母就不好徇私舞弊了,就危及争储的大计了,所以从王夫人邢夫人到凤姐再到林之孝家的都不敢惊动贾母,这就跟曹家不敢惊动孙太夫人、皇家不敢惊动康熙是一个意思。但是曹荣遗腹子的安全是孙太夫人最关心的,皇孙弘历的安全也应该是康熙最关心的,这就等于贾宝玉的安全是贾母最关心的了,如今宝玉被吓,当然非惊动贾母不可了,无论曹家的老祖宗还是皇家的老祖宗,确保传承有序都是第一位的,日常事务可问可不问,接班人的事是天大的事,当然非问不可了。但是你们想想看,曹家的宝玉即使免不了发生类似这样的事,却不会引起类似书中这各房的矛盾争夺,二十年头里的曹荣十三四岁时曹寅尚在,即使有找茬怕读书的笑话发生,也不可能闹到类似抄检大观园这种地步的,因为有曹寅曹荣在,大房不可能有非分之想,当然就不会有争家业危机了;二十年末尾的曹家虽然曹寅曹荣都不在了,由曹頫和他老婆当家,但是曹荣遗腹子十三岁时孙太夫人肯定不在世了,康熙也死了,连李煦都倒了,曹家都快被抄家了,哪里还有机会出现书中这些各房争夺的大风波呢?可见这段情节不可能是曹家事的如实记述。再看看皇家,康熙在世连确定皇四子继承大统都秘而不宣,当然就更不可能确定皇孙弘历为皇四子的接班人了,因此康熙不可能把皇孙弘历当真宝玉样捧着的,当然就更不可能发生类似书中的实事了。这样你们就知道这里的事其实是假的、是没有一模一样的生活素材可照搬的、是作者根据全书总构思的需要而再创作的、是有意识杜撰的假朝争储前奏曲的引子啊!没有这引子不但不好惊动贾母这女儿国女皇,而且显不出贾宝玉作为贾朝接班人处在贾朝内部矛盾中心这核心问题,只有围绕这核心问题做文章,才能悟出这些情节的核心意义。贾宝玉如果不是贾朝唯一接班人、如果换成贾环或其他人,一则贾母不可能这样关心,二则不可能住在大观园这女儿国里,贾母当然用不着过问了,于是探春也用不着出位、迎春之乳母也用不着出丑、邢夫人更用不着生气、也不会到迎春房里来训斥、王住儿媳妇更用不着来求迎春去讨情,累金凤的事当然就不会闹到如此地步了。绣春囊一事也是这样,如果大观园里没有宝玉这唯一的男性、如果他不是贾朝唯一的接班人、如果贾赦邢夫人不想争夺贾族家事大权、如果贾琏凤姐不是过来为二房当家、如果大房二房没有[政不容赦、赦复妒政]的矛盾,那么这就仅仅是个有关园里女孩子声名的有伤风化问题,只须悄悄从丫头婆子们处着手查出来源、整饬一番就行了,根本用不着闹这么大风波。就拿邢夫人来说,要不是忌妒二房的地位、要不是与贾赦一起抱怨贾母只疼宝玉、要不是可以利用[绣春囊]攻击宝玉的声名品行,根本用不着小题大做把它封起来交给王夫人,悄悄告诉凤姐叫她暗查就行了,这样若查出是大房的人丢的还可以遮掩,就不至于有后面的大失败了,可见其别有用心是导致失败的根源,这[用心]就是窥测贾宝玉身后的贾朝储位,不为这命根子,她与贾赦是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的,王夫人也用不着如此痛心疾首,这一点请你们无论如何要重视起来。说到底石头记就是争玉记,只是作者不好明言,才借家务事来掩饰的,这一回的[累金凤]事件只是小事 ,[绣春囊]事件才是大事,你们别拘拘于迎春的懦弱发感慨,要警惕邢夫人抓住绣春囊掀起贾朝争玉风波才能悟出其中妙味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