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间, 袭人早又遣了一个丫头去到园门外找人,可巧遇见周瑞家的,]这又生出个岔头官司,西府里的管事头儿是林之孝两口子,这林之孝两口子是在王夫人和贾琏之间保持两头不得罪的,而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既然管不上大事,当然总是想寻林之孝家的的错处取而代之了,于是借着这件事把凤姐的"记上两个人的名字,等过了这几日,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开发."篡改成[立刻叫林之孝家的进来见大奶奶,一面又传人立刻捆起这两个婆子来,交到马圈里派人看守.]这就是挑拨凤姐与林之孝家的关系、故意整治这两个婆子呀,如果[先记上两个人的名字,等过了这几日,再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开发.]至于闹得小事变大事、主子间互相结怨吗?这里还想提醒大家注意后文的周瑞家的处罚司棋的事,她对王夫人是说[直把司棋带过去,一并连赃证与那边太太瞧了, 不过打一顿配了人,再指个丫头来,]实际上她根本没有带司棋去请示邢夫人,而是直接把司棋撵走了,这不是在邢王二夫人之间造隔阂吗?可见她与平儿这良善奴才相反,平儿是大事化小、但求平安无事,她却是挑拨离间、巴不得小事变大事的刁奴。尤氏被两个婆子冷落本来是件小事,凤姐不过是叫她把名字记下来,等过了这几日再说,她却立马把这两个婆子捆起来,还立马以凤姐名义把总管事林之孝家的唤来,这是存心借此事拿凤姐做钟魁来打林之孝家的等这些鬼啊。林之孝家的进来见了尤氏,尤氏倒是息事宁人,又遇上赵姨娘把林之孝家的一阵挑拨,这就不是周瑞家的借凤姐戏弄林之孝家的了,成了凤姐借此事顽算林之孝家的了。大家该记得上一次厨房风波林之孝家的按排秦显家的接替柳家的一事了,林之孝家的作为管事头儿、收了秦显家的礼物,就抓住柳家的把柄把秦显家的顶上去,却被平儿说服凤姐留下柳家的打回秦显家的,这在林之孝家的是很丢面子的,她当然会对凤姐平儿心存不满了,可是也不能把凤姐平儿怎么样,只好忍气吞声呗。这一次又遇上周瑞家的拿她开涮,她经赵姨娘这一番调唆,当成整个王姓娘家势力排挤她这管事头儿了,于是给这两个婆子的女儿出馊主意,叫她去找费婆子挑拨邢夫人出来压凤姐。一般人只当林之孝家的仅仅是给这两家人家指个活路,实际上林之孝家的是深知邢夫人与凤姐隔阂的,更了解大房与二房、正房与偏房之间的水火关系,她就是在这夹板气中走过来的嘛,当然深喑借力打力的诀窍了。所以林之孝家的这一着非同小可,会引发大房二房的冲突的,此时就先引出邢夫人当众奚落凤姐,这不光是救两个婆子,而且为自己出了口恶气,凤姐王夫人还找不着来源,你们说这些人刁不刁?
红疯子:想不到林之孝家的还有这一套,前面凤姐还以为"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一个天聋, 一个地哑"呢,这一下中了人家的暗算了,可见人心难测,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啊。
石呆子:你还是拘拘于一家一人一事,作者这是描绘林之孝家的奸诈吗?不,他是在描述世道的复杂、人心的难测啊。象这种勾心斗角的小事哪一家没发生过?哪一个人没遇到过?哪一时没见过?如果作者仅仅停留在照搬曹家事、照诉曹頫老婆苦上,他就用不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了,因为这些家庭琐事不值得花费作者心血嘛。但是你们深论到皇家事就知道其中的事体情理了,康熙诸子间就是这样勾心斗角,才被下面的奴才利用矛盾、挑拨是非、掀起争端的呀。作者写这些事不是为了直接影射康熙某子和某奴才,而是从[家国君父,其事虽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必谅而后叹也]出发来总结这些事的普遍规律呀。你们想想,封建社会等级制如此森严,下面人根本没办法与上面对抗,当然只好利用矛盾、挑拨是非、掀起争端来间接达到目的了,可见上面的矛盾就是下面的可乘之机啊。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赵姨娘等这些人全是如此,作者写这些事的目的根本不是在揭露这些刁奴的险心,他是在警告主子们不要互相闹矛盾啊。曹家的内部矛盾根本无碍大局,但是皇家的内部矛盾却足以酿成争储争位大祸,曹家等不少忠心的包衣奴才就是在这一场场大祸中受连累的,也就是说曹家李家等于是康熙的鸳鸯平儿袭人等良善包衣,而索额图凌普隆科多年根尧则等于是皇家的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旺儿家的等刁奴,这些刁奴也是惹是生非的祸根啊。几千年来的皇朝几乎都是从内部先崩溃的,但是其内部矛盾总有个酝酿发展过程,最后酝酿发展成大祸就是这些刁奴煽风点火、挑拨是非造成的。
再说[这一个小丫头果然过来告诉了他姐姐,和费婆子说了.这费婆子原是邢夫人的陪房,起先也曾兴过时,只因贾母近来不大作兴邢夫人,所以连这边的人也减了威势.凡贾政这边有些体面的人,那边各各皆虎视耽耽.这费婆子常倚老卖老,仗着邢夫人,常吃些酒,嘴里胡骂乱怨的出气.如今贾母庆寿这样大事,干看着人家逞才卖技办事,呼幺喝六弄手脚,心中早已不自在,指鸡骂狗,闲言闲语的乱闹.]你们若把这情节当孤立的真事看,就容易忽略其中的事体情理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曹家孙太夫人过八十大寿时发生的情节,这费婆子就是个[废婆子],是作者杜撰的一个废角色,你们何必考证她的有无呢?作者平生象这样的废物废事见得多了,随便拉一个过来做素材是很容易的。如今的人就是吃了拘拘于真人真事的亏,所以才容易忽略其中事体情理的。你们想想,孙太夫人子嗣难续,她过八十大寿时会有这些长房大房偏房陪房来惹是生非吗?倒是象京城里皇亲国戚的各大家族个个都是儿孙满堂,这样的范例可以说是家家都有。再深论到皇家就更不得了了,康熙[近来确实不大作兴太子和皇长子皇八子了,所以连他们这边的人也减了威势.凡皇四子皇十四子这边有些体面的人,那边各各皆虎视耽耽]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倒是皇族下面的各大家族反而不容易发生这样的事,道理很简单,一般大家族都有自己的传承顺序,不因老祖宗的个人好恶而随意改动的,因此各大家族有大事肯定按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来,不至于东风完全压了西风的,只有皇家是完全根据老皇帝的好恶而定,没有[长幼有序嫡庶有别]之说,当然要引起不被作兴的皇子们及其下边人的不满了,他们当然会利用矛盾、挑拨是非、掀起争端了,这才是作者想要暴露的事体、想要揭示的情理。
红疯子:原来这小事情里还有大道理,这样咱们当然不必拘拘于费婆子的真假,不过只取其引出邢夫人与凤姐间的嫌隙罢了。实际上奴才们本来没有违抗主子的胆子,但是主子们之间的嫌隙太多了,他们利用主子间的嫌隙、挑拨主子间是是非非的点子也就多了,还愁找不着报复主子的地方?几千年来主子们之所以不能拧成一股绳,就是因为互相间的嫌隙太多,而且被奴才们挑拨得越来越深,最后自杀自灭、一败涂地呀。
石呆子:这才是[通灵之谈],读石头记不通到皇家,就是妄读,谈石头记不通事体情理,就是妄谈。周武王讲[人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上能通天、下能晓地、中能识人,能把天、地、人的道理弄懂弄通,并且能运用自如,才能叫[万物之灵]。石头记的天就是皇家、地就是各家、人就是曹家,只有上看到皇家、下看到各家、中对照曹家,才能悟出其共同的事体情理,才能达到[通灵]的思想境界。这里[婆婆与媳妇的嫌隙]在曹家只是似有若无的小事,在各家更是普遍的家庭琐事,根本捧不上台盘,也不值得写进书中来昭传后世,但是上达于天、深论到皇家就有深意了,象清皇室诸皇子之间的嫌隙轻则会让各房的平儿袭人类包衣奴才当牺牲品,比如索额图凌普和皇长子家的包衣奴才就是因太子与皇长子之间的嫌隙之心而倒霉的,重则象康熙与诸皇子之间的嫌隙会掀起争储争位的大祸,会闹得[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朝野上下烧得如火焰山一般],于是皇长子皇太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隆科多年根尧李煦曹頫等各家人家全被闹得家破人亡,这天生[嫌隙]的危害还不够大吗?更严重的象历朝末世,皇帝与儿孙之间与朝臣之间就不仅仅是嫌隙了,而是[个个都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于是[将朕身置于乾清宫上,尔等执刃争夺之事]就发生了,皇朝就崩溃了,天塌地陷的大祸就降临了,老百姓就生灵涂炭了,亿万女人和孩子就遭殃了,象秦末汉末隋末唐末宋末元末明末直到清末全是如此啊,你们能小看这些嫌隙吗?能小看这些刁奴利用嫌隙扩大嫌隙的本事吗?能小看作者写这些嫌隙小事的创作动机吗?书中的任何情节都要上天入地地求索,这就是[通灵]的诀窍,就事论事是永远通不了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