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这话似乎有道理,那下面的宝玉续篇如何解释呢?咱看这下半首特象宝玉生活原型当时的口气,不象是作者的后来续作。
石呆子:你又把这些假情节当真事考证了,作者既然代拟作,当然要模仿宝玉的口气了,你们看上去象宝玉的原作当然不奇怪了,不象宝玉的原作才奇怪哩。[宝玉乃提笔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这就是会写书的胸襟啊,作者不但想到书中这几个女子,而且想到意时社会无数女子,甚至想到未来所有女子,她们都是[飞来我自知]啊,[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根本用不着宝玉探春怜惜,但是这毕竟是现在这些好女儿的[莺愁蝶倦晚芳时],如果能留住这些好女儿的美好时光该多好啊,又何必等到[隔年期]呢?可见作者是憎恶毁灭这些好女儿青春的冷酷现实、残暴男人啊,虽然[江山代有好女儿出],但是[江山也代有坏男人在],女性悲剧何时能到头啊,与其期待将来的女人不遭或少遭悲剧,还不如把眼前这些好女儿昭传下去呢,怎么能等隔年再出个曹雪芹、再写本<<金陵十二钗>>呢?时不我待嘛。你我这疯谈呆解也是时不我待,应该乘此时把这千篇[夜谈红楼]谈完,何必等[下一个疯子再见]呢?
再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 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这评论就够了,用不着我再赘述。只是最后一句[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分明是作者代宝玉发出的感叹,黛玉最后果然是[嫁与东风春不管],宝玉当然也只好[凭尔去,忍淹留]了。
红疯子:为什么不能说是黛玉发出的感叹呢?宝玉最后是[嫁与东风],黛玉已经病死了,当然只好[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了。
石呆子;俗!黛玉现在根本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她不会[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只有宝玉这蠢男人才会有这种想法。而且此时的黛玉极敬佩宝钗,巴不得宝钗能嫁给宝玉,她不可能[凭尔去],肯定会在九泉之下祝福他们俩的。
再看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
这首词明显不是寓意宝琴本人的结局,而是总括园中众女儿的命运。[隋堤点缀无穷.]显现出扬州大运河沿岸的风光,这说明宝琴也是扬州姑娘,[三春事业付东风,]不可能是指宝琴自己的事业,只能指元迎探三春的结局,[明月梅花一梦].似乎隐寓宝琴的结局,因为宝琴曾经做过咏梅诗,梅花是她的标志。其实我在前面早就说过,宝琴之所以不在十二正钗之列,是因为她本来就是作者另外杜撰的艺术形象,作者的用意就是借这个角色来证明宝玉的婚姻对象不等于是黛玉的情敌,也就是证明石头记不同于[佳人才子等书之熟套]、不[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如今的人们总是过分重视少男少女的恋情,似乎一旦建立这种恋情就是天经地义的合法婚姻,所有人都必须成全他们俩,再有人无论何种原因成为其中一方的婚姻对象都是第三者插足,这只是言情小说作者倡导的[让天下有情人必成眷属]的幼稚想法,根本不符合情理小说作者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石头记作者尊重天下所有女性,他不赞成把心仪女孩子之外的婚姻对象当第三者插足,更反对把她们当其间拨乱的小人,因为他认为十六岁以内的男孩子是相当幼稚的,他们认定的终身伴侣并不一定适合他,其它婚姻对象也不一定不适合他,更何况这些婚姻对象根本不是自己要来破坏他们的恋情,而是被社会、被父母撮合来准备配成姻的,这怎么能怪她们其间拨乱呢?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婚姻不是两个少男少女能决定的,因为它不仅是两个个人之间的事,而且是整个社会、双方家庭的事,关系到下一代的顺利成长,也就关系到婚姻的稳固性。少男少女只考虑个人感受、只知道率性而为,根本没有成熟的理智,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下才能接触这些问题,否则这样建立的稚嫩感情关系是经不起现实考验、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另择婚姻对象是无可厚非的,年轻人不但不应该怪父母,更不应该怪这些女孩子,人家又不是成心来破坏这幼稚姻缘的,为什么要把她们当第三者插足、甚至当其间拨乱的小人呢?黛玉一开始没明白这一点,所以对宝钗有些误会,后来经宝钗开导后明白了这些道理,她就再没把宝钗当情敌了。作者怕读者不明白黛玉的思想变化,尤其怕读者不明白石头记这情理小说与言情小说[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熟套的区别、怕读者把宝钗袭人王夫人当[其间拨乱的小人],于是在宝黛钗情事纠葛之外又特意设计了薛宝琴这个角色来验证黛玉并不把她当情敌,这样就进一步证明石头记确实[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 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了。
红疯子:你这些话是有道理,但是[明月梅花一梦.]到底该作何种解释呢?
石呆子:[明月梅花一梦.]应该作[红楼一梦]解释。这首词是总括红楼女儿悲剧的诗词,这些女儿悲剧说到底都是红楼一梦,而[明月梅花]是大观园诗社所有题材的概括。你们看前文的[真真女儿诗]就知道了,其诗曰: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 焉得不关心.
这就是以[明月]为题的诗篇,与前面的咏梅诗合在一起即[明月梅花],但是这[明月]诗名义上不是宝琴作的,所以你们注意不到。实际上以宝琴的年龄还不足以达到这样高的诗才,这明显是作者的代拟作,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 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艺术形象,不过令读者[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因此宝琴既是[宝情]又是[宝秦],你们千万不要把她当某个真人真事来考证索隐,要把她当整个女儿形象的理想化身来理解才行。这里的[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就要结合[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 焉得不关心.]一起来理解,才能悟出其中的事体情理,说穿了这首<<西江月>>其实是[真真女儿诗]的翻版,无论是[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还是[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 焉得不关心.]都是作者作书时他本人或这些女儿生活原型对往事的怀念与感慨,你们只有从落魄中的作者角度出发,才能悟出其中味,若仅从书中贾宝玉的角度出发,是会误解这些事体情理的。所以众人评说这首词声调悲壮,当时还在[明月梅花一梦]中,用得着这么悲壮吗?只有事后梦醒才会有如此悲壮的声调啊。
再看宝钗的<<临江仙>>就更了得了,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如今的贬钗派竟说这显露出宝钗的奸雄本色和往上爬的野心,这是以小人之心度高人之腹,难道就只许这些女孩子谈情说爱、不许她们观察现实分析现实适应现实在现实中求生存求发展?难道就只许她们欢乐或悲哀、不许她们振作或发奋?自己不理解女儿的苦处和胸襟,还要贬低她们的人格,实在是该问一个[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哉? ]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