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五百五十一
发布日期:2019-08-03 19:04:07

红疯子:这话在理,宝钗作为一个亲戚小姐,是不宜对贾府内部事务发表意见,何况宝钗是最安份随时的,发这些议论原该有所解释才是,不然又要被索隐派和流言家当奸雄了。你且说说宝钗讲了些什么。

石呆子:其实也不过是先解释为什么要管大家的事,然后再说[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的谨谨慎慎,]忠告大家小心当差、不要惹是生非。其中一再提到不要[纵放别人任意吃酒赌博,]可见园里婆子[任意吃酒赌博]是从王夫人到宝钗探春黛玉都知道的弊端,只是瞒住贾母罢了。这些都为下面探春向贾母举报园中酒醉赌博生事埋下伏笔。而宝钗之所以要[小惠全大体],之所以要忠告大家这番话,并不是为了帮助探春节源开流,说穿了就是希望在三驾马车理家期间不要闹出事来、免得王夫人担心,至于省几百两银子倒是小事了。由此可见宝钗确实能去小就大、行无为之治、分贾母王夫人之忧啊,她比凤姐探春还要智慧,这才是作者真正要树立的理家典范、治国英雄啊,若有这样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人齐家治国,何愁家不齐国不治?别说贾家盛世再延,就是皇家百年也可期,可惜通灵玉不通灵,识不得这新女娲呀。她的悲剧不但是普天下女子最典型的悲剧,更是贾朝的悲哀,连这样的[马氏壁]都无人识,这种贾朝不灭到几时?

三驾马车理家暂告一段落,从中你们要悟出其事体情理、不拘拘于[探春不认亲母]的具体情节才好,若只在[探春不认亲母][探春节源开流]这些小事上做文章,那就耽误了[齐家寓治国]的大学问了,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如今的索隐派流言家就是不知道[拿学问提着,都流入市俗去了。]

[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我在前面提到过,这甄家其实是贾家的生活原型,贾家是甄家的影子,[真家]来拜访[假家],这纯粹是作者胡诌的[假话],作者是想通过这些假话达到不能说真话的目的呀。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假话的目的是什么。

前面都是些事务性的客套,真也好假也好,倒没什么可说的,只是要注意[甄府四个女人见了贾母时贾母说起: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此时贾母笑道:这不成了我们家的了?如今的人们都听不懂贾母这句话,贾母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这就是说的我们家 呀!否则她为什么不说:这么巧,倒跟我们家差不多了 呢?再往下看就更奇了,这哥儿也叫宝玉,只是不是因为衔玉而诞叫宝玉,是因为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有人会说这甄宝玉与贾宝玉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没衔玉一个衔玉嘛,实际上我早就说过,贾宝玉是不可能衔玉而诞的,因为这不符合生理常识,所以贾宝玉之取名宝玉还是因为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两个宝玉的起名原因其实是一样,也就是指的同一个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人和他的影子,真宝玉就是这个人,假宝玉只是他的影子,推而论之,真府就是真事,假府只是它的影子,甚至假事也是真事的影子,这就是作者告诉读者也有个甄宝玉的目的,也是他杜撰此处情节的目的。

红疯子:我说怪不得这甄府的甄夫人此时不来拜访贾母和王夫人,却叫四个仆人来拜见贾母的,原来是真正的夫人不好来见自己的影子啊,那么真正的宝玉当然是没衔玉而诞的、只有宝玉的影子才能杜撰成是衔玉而诞的了。

石呆子:你这句话看似不通、实是真通,甄府、甄老太太、甄夫人、甄宝玉等等就是贾府、贾母、王夫人、贾宝玉的生活原型,生活原型当然不好来拜访艺术典型了,只有艺术典型去就生活原型,正如人不能去就影子、影子只能去就人一样。如今的学者都以为贾府就是曹府,江南甄府是苏州织造李府,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江南甄府]实际上就是[江宁织造府]呀。你们想想,苏州李煦也会有个贾母式的真老太太吗?也会有个王夫人式的真夫人吗?也会有个贾宝玉式的真宝玉吗?甚至也会有象贾府十二钗这样的姐姐妹妹吗?每个大家族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不可能与别的家族一模一样的,否则就不姓李而姓曹了。至于书中的贾府与甄府为什么如此对称,绝不是生活中的巧合,完全是作者的故意勾描,因为贾府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作者杜撰的[江南甄府]的影子,当然会与[江南甄府]一一对应了。但是你们别以为二者完全重合,[]是生活原型,[]是艺术典型,[]是真实的、[]是夸张的,甄宝玉没有衔玉而诞,贾宝玉却衔玉而诞,因为他是艺术典型。这样你们就知道第二回中雨村为什么说[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了,他在开头就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不就是暗示读者甄家贾家都在金陵城内嘛,可见甄家与贾家其实就是一家,只是甄家真一些、贾家假一些罢了。至于子兴道: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那不过是作者打的马虎眼罢了,根本是无法用[曹家和李家]这种异地姻亲关系来形容的。当然贾家与甄家也不可能除衔玉而诞外完全一一对应,因为贾家是作者用来隐寓皇家的,而甄家就是隐指曹家,二者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了。

[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李纨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得真了。”]这也是作者打的马虎眼,真假宝玉是同一个人的人和影子嘛,他当然要用这几句话来糊弄读者的质疑了,想不到如今的考证居然考不出这里面的真假。[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这分明是告诉读者甄宝玉与贾宝玉就是同一个人,可惜如今的人们被学者的[贾家即曹家、甄家即李家]弄迷糊了,作者这么明显的提示都看不出来。至于下面谈论两个宝玉言谈行止也一模一样、甚至脾气习性也一模一样的话,我也不想多解了,反正你们又分不清真假。倒是贾母说的: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这就是说她的溺爱是有尺度的,只是背地里纵容一些,但在大的礼数上是不容许宝玉瞎来的,这就是全书开头讲的[不肖],如果他[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那就不是[不肖]而是[不孝]了,贾母溺爱宝玉是有原则的,宝玉略有[不肖]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孝]她就不答应了,甚至要[也是该打死的]。这样你们就知道作者只承认自己[不肖]、不承认自己[不孝]的原因了,他如果是[不孝]而不是[不肖],那就为[老祖宗]不容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