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五百二十四
发布日期:2019-08-03 16:28:12

红疯子:看样子这[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还真不容易打破,枉费了作者这些苦心啊。

石呆子:有意思的是连李纨都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可见作者是考虑到后人的非难的,才让李纨这很少表明态度的角色出来说这一通注释。这就表明这些灯谜诗非同儿戏呀,它也与第七十八回的《姽婳词》有类似之处,[亏作者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你们如果能以前面[疯谈鬼话词]的模式疯谈这些灯谜诗,何愁悟不出其中真味哉!

请注意书中写到[众人猜了一回,皆不是。]可见这些灯谜诗意不在灯谜而在诗,你们若苦思其谜底,就失去作者精心创作这些关键诗词的意义了,它们的意义丝毫不亚于新填《红楼梦》仙曲、二十二回的灯谜、第七十八回的姽婳词啊。作者怕读者拘拘于硬索谜底,就用[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来提醒读者[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你们想想看,作者创作这十首怀古绝句只是借怀古而思今的,根本没有制灯谜的打算,只是用[制灯谜]当借口罢了,难不成为了迁就[内隐十物]而硬凑[怀古绝句]?再看看[众人]都是聪明绝顶的女儿,连她们都[猜了一回,皆不是],你们还有必要冥思苦索谜底吗?

细看这第一首[赤壁怀古]就非同凡响,它是总全部女儿悲剧发出的感慨,相当于《红楼梦》仙曲十二支的[红楼梦引子]。[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这句话要联系到苏轼的[赤壁赋]等历史名篇名句来理解才行。历史上有关赤壁的话题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帝王将相殒灭的感慨,这里则是就园中诸裙钗的悲剧抒发感慨、就[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悲剧抒发感慨。[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看起来是说[曹军在大火中灰飞烟灭],流言家也会说是[曹家在抄家大祸中灰飞烟灭],实际上作者是说书中的好女儿们在将要到来的塌天大祸中[灰飞烟灭]、说二十年间的争储争位丑闹剧造成数不清的好女儿[灰飞烟灭]、说几千年来的共颛之争正邪之斗造成无数红妆[灰飞烟灭]呀!

理解这首诗首先要从第一回的甄士隐遭火说起,我在前面说过了,这场[葫芦提]大火起因是[霍启箫墙][兄弟篱于墙][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这样一场[赤壁大火]当然会勾起作者怀古之情了。再从曹家南直遭祸说起,这场[葫芦提]大祸更使作者由宝贝堕落成垫脚石,作者当然更感触良多了,再看皇八子九子十子十四子家、年家、隆家、李家孙家等等,全在[接二连三,牵五挂四]之数内呀,再联想到争储开始时的太子允仍家、索额图家、凌普家、皇长子家等等,这些人家的男主人[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男主人之短,使其一并泯灭也!]作者当然要替这些女英魂鸣不平了。若联想到[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的女子],就更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了。可见这[赤壁怀古]是名副其实地替天下女儿鸣不平呀,当然不必拘拘于曹家一姓、雍正一朝了。这样你们就知道不但这些灯谜是[赤壁怀古],而且这《金陵十二钗》也是[赤壁怀古],作者不但是替曹姓一家怀古,而且是替遭争储争位闹剧连累的所有家族家庭怀古,不但是怀康雍二十年之古,而且是怀几千年之古,更比历来文人[赤壁怀古]珍贵的是,他们仅仅是怀历朝男人之古,只有《金陵十二钗》才是怀历代女人之古,这是古往今来唯一用[赤壁怀古]来替女性鸣不平的诗词和小说啊,你们还看不出它的珍贵吗?所以我劝大家要站在女性的角度[赤壁怀古],才能看出作者[演出这《红楼梦》]根本没拘拘于[怀金悼玉],他是怀[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悼[过去未来所有的女性悲剧]啊。

再看第二首诗[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诗是有感于元春悲剧而作,或者说有感于杨贵妃悲剧而作,再说明白些是有感于皇帝身边的美女受争玉之祸连累而作。由于后面还有[马嵬怀古]占去杨贵妃的题材,作者只好借马援来隐寓马嵬坡的杨贵妃了。理解这首诗要结合第五回的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第二十二回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一起理解才行。马援是正受皇帝恩遇而忽然病死于远征途中的,这也可以说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我们明白了这一层,即可知道,元春振了纪纲,打了胜仗之后,即受皇帝恩遇,(当了皇后),然而天不遂人愿,元春命运如同她所作的爆竹谜一样,刚一声震得人方恐,(飞黄腾达),随即便回首相看已化灰了。(注意:一声震得人方恐实与声传海外播戎羌” 同义。) 

我在前面说过,元春悲剧不是曹家固有的,而是作者根据康熙这生活素材改编而成的,康熙是孙太夫人的乳儿,是曹家真正的冰山,只要这冰山不融化,曹家就有依恃,而康熙一生的辉煌也可谓[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说到[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一般人不太容易懂,但如果改成[十四子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四子。]你们就知道这分明是说皇十四子在康熙后期虽然[自是功劳大],但仍然象马援一样[劳而无功、功而无封],还不如雍亲王象张良那样吹吹铁笛就能受封呢,可见作者是借此为皇十四子远征反不及皇四子近侍得宠抱不平啊。如果皇十四子继承皇位,曹家自然仍可象依恃康熙那样依恃皇十四子了,起码也不会象皇四子继承皇位那样抄他们的家呀。这一点因为直接触犯当朝,所以写得十分隐晦,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也就是说作者心目中的元春姐姐实际上隐寓皇十四子,只要皇十四子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曹家就会象杨贵妃家一样倒霉,曹宝玉就会象杨国忠一样落水。实际上康熙末年的曹家也曾为皇十四子象书中北静王那样志得意满而感到欢欣鼓舞,以为康熙基本会把皇位传给皇十四子了,谁知最后是皇四子上台,他们当然是只好[须要退步抽身早]了。

当然这首诗也不单单是为[哭向皇陵事更哀]的皇十四子惋惜,作者也是为[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失势皇子们惋惜,也是为[荡悠悠,把芳魂消耗]的宫廷争斗失宠的杨贵妃惋惜,更是为历朝历代受正邪互搏连累的宫中美女们惋惜呀。

第三首是[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是说迎春的贬嫁孙绍祖。迎春从来与[名利]无缘,她[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就这样还是[无端被诏出凡尘。]嫁给孙绍祖等于[被诏出凡尘]。大观园里的生活对于迎春来讲真是仙女一样的生活啊,可她无端就被贾赦邢夫人贬嫁孙家,这不是[无端被诏出凡尘]?如今的人们只知恨孙绍祖,却不知恨贾赦,这是大失误啊。贾赦因讨鸳鸯作妾失败的恼恨,把儿子贾琏打了一顿尤不解气,又逢上贾母抓赌扯出大房的迎春乳母,这就很丢脸了,抓住[绣春囊]向二房反扑,又是迎春房里的大丫头司棋被抓了个正着,这怎么能叫贾赦邢夫人不急得乱咬人呢?当然只有拿软弱可欺的女儿迎春出气了,这就是把迎春贬嫁孙绍祖当了[五千银子]的根本原因。迎春既然等于是被父亲卖给孙绍祖的,当然是[被诏出凡尘]了。所以探春有感于迎春姐姐的受牵连,发出悲叹为[奴去也、莫牵连] ,这就是[牵连大抵难休绝]的由来呀。如今还有人嘲笑迎春太窝囊,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嘲笑她,正如迎春在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反讽他们的: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请问这些嘲笑迎春的男人,你们若身临迎春其境,又能怎么样呢?你们在面对强横时能比迎春强多少呢?真正是[莫怨他人嘲笑频]啊。由此可见迎春悲剧的意义不在于揭露她的窝囊,而在用她来反讥天下须眉比她还要窝囊啊!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