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照你这样说来,[薛宝琴]这生活原型完全是不存在的、是作者胡诌的了?
石呆子:我不是完全否定薛宝琴生活原型的存在,生活中类似的素材多得很,不需要作者无凭无据地瞎诌,但作者完全可以根据创作意图重新组织编撰生活素材,创作出来的乞术形象也不可能与原事原人一模一样,你们[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具体情节真不真哉!]不管真假有无,能阐明事体情理就行。
宝玉听黛玉解释过‘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后道:“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可见他还不能认识到黛玉如今的思想境界已经高过他了,只觉得他自己[反落了单]了,可见他已经觉察到自己多情得过分,成了一厢情愿了。但是你们如今反而坚持宝玉是对的、黛玉受骗了、宝钗是奸雄,这完全违背了作者的本意啊。作者通过黛玉告诉你们的话看到了吗? “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你们到如今都[只当他藏奸]啊!接下来黛玉想到自己没有亲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又不免劝慰一番,言谈中就暴露出黛玉身体比旧年差、眼泪比旧年少,可见她命不会长,这就暗示她一步步向生命尽头走近啊,即使有宝钗的劝慰、宝玉的安慰也无济于事,慰得了情救不了命啊!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众女儿的避雪衣具,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 尚烧 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这不光在形容众女儿的华丽服饰,也在描绘各人的处境和个性啊。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这光是说明[邢夫人兄嫂家中原艰难]吗?不,这还说明邢夫人毫无亲情、克啬异常,是个[邪夫人],以她贾府大房夫人的地位,稍微照应一下侄女儿,侄女儿在众女儿面前就不至于这么寒酸嘛,可是她却能做也不做,这就显露出她的邪谬本性了,实际上是作者在利用每一个细节揭其短处,可见作者对这些邪恶小人的憎厌,也可见作者对生长在这些家庭里的女儿的怜惜。这里面还写了[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看上去这是形容两个人与众不同的身份和个性,实际上暴露了这两个人出于不同年代的同一个生活原型,才有如此近似的行止的。我早就说过,作者是把曹家二十年家事压缩在二三年的时间里叙述的,其中既有二十年头里的事,也有二十年末尾的事,宝钗是以二十年头里的未婚马氏为原型创作的,李纨则是以二十年末尾的守寡马氏为原型创作的,作者出于总构思需要才不得已让这两个不同年代的同一个生活原型同时出现在一起的,于是才有意无意地用[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来点破这一点的。当然这里面也有点明李纨守寡的身份、点明宝钗[山中高士]的特征的意思。从另一方面看,作者如果感到为难,完全可以不写李纨嘛,但是他为了刻画出一幅,又不能遗漏李纨这重要角色,这才有宝钗与李纨站在一起的怪事的。至于[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史湘云[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我就不另作解释了。总之请你们不要把精力都花在研究这些华丽雪具上,要把精力放在求索背后蕴涵的事体情理上才对。
红疯子:是啊,如今咱们是有些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且在湘云[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上做文章,连贾母能给这些孙子孙女儿这么多这么好的华美雪具都没有人问个为什么,也太不注意[文本细读]了。
石呆子:这个提醒很有水平,我是该认真解释一下。你们细索一下贾母的生活原型就知道其中的蹊跷了,无非是你红疯子坚持的曹家孙太夫人和流言家坚持的曹寅夫人李氏这两个类型,孙太夫人有件把稀罕雪具不为奇,但有这么多华美雪具还是很不容易的,毕竟曹家不过是个织造嘛,而到了下一代曹寅夫人李氏就更不可信了,因为根据流言家的说法,书中此时已是乾隆初年经过一次抄家的北京曹家了,李氏在曹家雍正六年被抄时在不在世且不说,抄家后还会容她保存这些稀罕雪具吗?还能容她带到北京曹家来吗?回北京后四五年功夫曹家能恢复元气吗?她在这短期内能重新积聚这些稀罕雪具吗?这些简直是天方夜谈嘛。由此可见康熙末年的孙太夫人能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华丽服饰已经很不容易了,乾隆初年的李氏就更不可能了。
实际上你们如果拘拘于曹家事是悟不出其中事体情理的,只有深论到皇家才能恍然大悟,皇帝若要拿出这些稀罕雪具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了,再想到[曹翁之意不在曹,在乎皇曹之间。]你们还不通灵吗?作者这是把贾母当娲皇、把大观园当女儿国啊!至于生活中的康熙皇帝有没有类似经历,你们[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贾朝清朝哉!]顺便说一句,书中所有隐寓皇家的地方都适用[曹翁之意不在曹,在乎皇曹之间]的原则,这个[皇]字不单指清皇族,不单指康熙皇帝,而且包括历朝历代所有皇族,包括几千年来所有皇帝,但在作者的理想中也代指女娲氏这没做过皇帝的最理想皇帝,如果天下由女娲氏做皇帝,那就真[美而又足、好事无魔]了,可惜这种理想只存在于[太虚幻境]之中,在书中这假朝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罢了。说到这里我还要顺便交代一句,你们别以为只要把贾母当康熙就能悟出《石头记》的其中味了,也别以为《石头记》就是与康熙皇帝过不去、就是死抓住争储争位二十年风波做文章,从严格意义来讲,《石头记》一书[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假朝真朝哉!]这贾母身上虽然有康熙皇帝的影子,但更是作者理想的娲皇象征,在作者看来,康熙实际上还不及她能辨明正邪、定储传位呢。她对贾珍这族储比康熙看得透,对贾赦邢夫人贾环赵姨娘这些假邪假一坏防得比康熙还要紧,对凤姐这假十四子用得比康熙还要活,对贾政王夫人这假四子偏心得比康熙还明显,对贾宝玉这贾朝宝亲王宠得比康熙还要厉害,照书中八十回以内的趋势看,贾母死后只要没有抄家这样的外患临头,贾政这边主导荣府的态势是不容置疑的,有贾政王夫人顶住,贾赦邢夫人及赵姨娘贾环根本不可能翻天,再有宝钗这宝二奶奶理家,宝玉后来坐享其成六十多年几乎毫无悬念,这都亏了贾母生前布置得好啊。康熙皇帝如果有贾母这么英明、皇十四子如果有凤姐这么能干、雍正如果有王夫人这么慈善、宝亲王如果有宝钗这么颖慧,至于发生二十年争储争位丑闹剧吗?可见贾母比康熙英明、宝钗比乾隆通灵啊。当然这只是作者高度典型化产生的艺术效果,还要看你们能不能品出其中味呢。生活中的孙太夫人、李氏和马氏倒是真与书中贾母、王夫人和宝钗李纨[追踪蹑迹],作者[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因为他确实太崇敬这三代真正的女娲了,这三代女娲也确实太伟大了,容不得他有任何不敬啊!至于相对于马氏这生活原型而言,宝钗有些拔高、李纨比较真实,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宝钗本来就是《石头记》这台大戏里面的主要角色,她要为作者的创作意图服务嘛,当然不可能与婚前的马氏一模一样了。
红疯子:你扯得太远了,还是回头谈[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吧。
石呆子:那不过是[有却有些乐事]罢了,能[永远依恃]吗?我只解那些与其中味有关的情节,这种人人都看得懂的情节则不屑多解矣。
你们看其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这仅仅是写景吗?分明是拟人嘛!这一回的[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个。]再加上妙玉,就是这[十数株红梅]呀,可见这里的情节有相当的人为痕迹。再看这[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李纨[ 打发人笼地炕],湘云宝玉[烤鹿肉]等等情节,在南京的曹家自然是不可能出现的,但难道作者就不能根据北京大族人家的常见情景移植到[假家]吗?你们又何必拘拘于流言家的[这明显是乾隆年间北京曹家的证据]呢?还有[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这也不是指湘云嘲黛玉,而是象作者这样的有志穷文人讽那些[富贵闲人]啊。说这些你们会觉得是我这呆子在替作者穷吹,但请你们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那[穷且愈坚,不堕青云之志]的境地想想,他在写这些文字时仅仅是原事照录吗?他不是在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吗?只有那些专记适趣闲闻或专寻宫闱秘事的文人才会毫不介意地铺述这些无味的写景,真正有水平的文人从来都不是拘拘于现象的简单罗列,从来都是借景抒情、借事喻理的。
第四十九回就解到这里,我也不多罗嗦了,你们只要记住这[白雪红梅]是虚多过实、这[宝琴访亲]是假多过真、这[大观园盛况]是拟多过记、这[黛琴融洽]是理多过情就行了,又何必拘拘于曹家到底是在北京还是南京哉!更何必考证[宝琴]是[真情]还是[假情]哉!如果能从中看出是宝钗的真情感动了黛玉,那就更[智通]了。至于“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就更不必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