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四百八十九
发布日期:2019-08-03 11:40:51

刘姥姥的事告一段落,下面专门谈[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段。宝钗为昨儿行酒令时黛玉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要审黛玉,如今的学者都为黛玉抱不平,[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两句有什么不对?凭什么要审黛玉?明摆着是宝钗在维护封建礼教嘛。]这种说法就不实事求是了,当时的青少年男女不准看这些才子佳人言情小说是人尽皆知的社会共识,千金小姐更不能把这些书中的诗词歌赋挂在嘴边上,一旦言词不慎说出了这些书中的诗词,就等于不打自招地承认自己偷看了这些言情小说,就会被人们认为没有教养、不守闺范,将来会不守妇道的,这是小事吗?在那种封建盛世,人们处处注意考察女孩子的言谈举止,女孩子稍有不慎言行就被那些婆婆妈妈们评头品足,男方父母往往就根据这些评论决定对这女孩子的取舍,所以当时的女孩子特别谨言慎行,深怕因口碑不好而坏了自己的婚姻前景。就以这里的黛玉为例,贾母是不准女孩子谈那些才子佳人言情故事的,王夫人深怕黛玉跟宝玉有[不才之事],众人更讨厌黛玉的不合群不随和,丫环婆子们甚至有想逮住黛玉的错处向王夫人献乖买好的,黛玉作为一个孤弱无依、尖酸刻薄的女孩子,能不谨言慎行应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次在那种大庭广众之下公开使用西厢记牡丹亭里的浓词艳曲,等于是向贾母王夫人和众人宣示自己在读禁书啊,这还了得?这是贾母不在意、王夫人也不大懂、众人看在贾母面子上不好声张的,若是贾政在场肯定发作起来了,上次一个[袭人]的丫环名字还让他把宝玉训斥了一通呢,这种事若被他撞上了一定不会轻易放过的,由此可见黛玉确实不该说这些言情小说中的浓词艳曲啊。

石呆子:如果仅仅是出于谨言慎行的需要而不说这些浓词艳曲,那还不算宝钗该审黛玉的主要理由,问题的关键在不应该看这些言情小说,这一点是如今的学者根本不同意的,但也是[蘅芜君兰言解疑癖]的根本原因。我在前面评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时就认真分析了青少年男女读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害处,而且作者在全书开头就郑重申明过反对才子佳人言情小说了,这主要是总结中老年人的社会经验和诸裙钗悲剧而得出来的结晶,其次也是无意间维护了封建礼教的规定,这是石头记一书在当时获社会认可的原因之一。请你们站在作者写书的乾隆盛世时想想,他若鼓吹宝玉黛玉该读西厢等才子佳人言情小说、鼓吹宝玉黛玉该反抗父母包办婚姻和争取恋爱自由,当政者能同意吗? 当时的社会舆论能同意吗?可如今的学者完全忘记了这一点,把如今的社会环境搬到当时去理解石头记,似乎作者写石头记不是为当时的人写的,而是为如今的人写的,不是写给反感言情小说、赞成父母包办婚姻的人看的,而是写给反对父母包办婚姻、推崇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人看的,这种说法明显不合情理嘛。这里的要害不是什么反对封建礼教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坚持传统道德、反对物欲横流、认真教育未成年未婚青少年的大问题。若认为才子佳人言情小说是反封建的好教材,认为当时的青少年就该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争取恋爱和结婚自由,那当然是说西厢读得对说得好了,问题是当时是乾隆盛世,宝玉黛玉的生存发展之道不是与封建势力硬顶,而是适应现实、延续后代啊。还有一点,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反封建,它只是利用青少年的冲动和无知来赚钱!这一点如今的学者怎么就没想到呢?才子佳人言情小说早在宋代就流行了,明代开始盛行,难道那时它们就为了反封建吗?到了清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它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坏作用了,有识之人已经认真的抵制它们了,书中的大家人家都不准未成年人读才子佳人言情小说,更严格禁止千金小姐读这些书、谈这些话,这并不是怕她们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争取恋爱自由,而是怕她们[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什么叫[移了性情]?难道仅仅是反封建、争自由这么简单吗?

这话题我在前面早就论述过了,情因性生、性因延续生命而存,但情也会因性而移,性更会超出延续生命的需要而乱,这就叫[移了性情]。宝钗规劝黛玉的根本与反不反封建无关,她就是劝黛玉不要被言情小说乱了性情啊。

我们看宝钗是如何规劝黛玉的: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首先她承认自己也读过[《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这象是维护封建礼教吗?维护封建礼教的人该从不看这些言情小说、即使看了也从来不承认才对。宝钗却先承认自己也看过这些书,这就了不起啊,她等于是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规劝黛玉,这种言传身教是维护封建礼教吗?这纯粹是为了维护黛玉的自身利益啊。

红疯子:说到这[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咱就想到维扬的大盐商,他们大多数都是[爱藏书的读书人家],所以咱坚持说薛家是大盐商、薛宝钗是扬州姑娘,人们还不相信,听宝钗这一介绍,真是果不其然啊。薛家若不是大盐商,不会[算是个读书人家],也不会这么[爱藏书],薛宝钗更不会具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素养,必是维扬情理文化才能孕育出这么好的扬州美女啊。

石呆子:是这个道理,没有扬州的盐,就没有南巡的钱嘛,曹家接驾四次,全仗的扬州盐商源源不断输血啊,所谓[金玉良缘]对曹家来说就是[盐玉良缘],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曹家能[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根子,说到底曹家其实只是皇帝与扬州盐商结成良缘的媒人啊,宝皇帝只有与扬州盐商结成盐玉良缘,才有两代皇帝 [美而又足]的两个[六次南巡记]啊。至于扬州的维扬文化传统,更是孕育宝钗这扬州美女的必备源泉,没有扬州的文化传统,怎么会有宝钗这高层次的美女诞生呢?你们看钱商粮商布商茶商等等,哪个有扬州盐商这么重文化?更哪个能哺育出象宝钗这样的女通人来?因此宝钗家非盐商莫属、宝钗更非扬州美女莫属啊。

再看宝钗下面的话就更是大通家的话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这句话不是[女子无才便有德]的翻版吗?可见李纨其实是将来的宝钗、宝钗不过是未嫁前的李纨嘛。如今的人们总是对这句话很反感,甚至把[女子无才便有德]完全当[女子无才便是德]来批判,这就误解了宝钗暨李纨的原意了,宝钗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是针对读才子佳人言情小说而说的, 女孩儿家如果不认得字,她就不会读才子佳人言情小说,就不会受言情小说误导, [女子无才便有德]也应该作同样的解释,女子有了文才就会受言情小说误导,追求那些文人情调,于是就对[三从四德]反感起来,这样当然会[]越多[]越少了,反过来看,没有文才不就有德行了吗?可见文人的文才与女人的德行是互相对立冲突的,有这就没有那,李纨的父亲才总结成[女子无才便有德]的。至于人们平常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与这稍有区别,在此用不着赘述。总之,女人与文人是有区别的,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一个女人不宜同时又充任文人的角色,这与女人的角色是互相冲突的,你们看黛玉就很有文才、充满文人气质,这就不利于她充任女人的角色了,所以自古才女多悲剧,这也是文才害了她们呀。

认真讲究起来,这里的[]字专指[才子佳人][]字、文才的[]字,而不是泛指才华、才能的[]字,这[]字虽然指道德,但主要是针对妇德而言。在文人讲究文学的才识,以吟诗作赋、能写会画作为文人的专长,但他们在现实中的谋生存能力却很一般,在求发展的才能上甚至更欠缺,因此讲究现实的妇人其实并不欣赏文人的文才,所谓[满肚子文章充不得饥],就是这个意思。在妇人为了生存、为了帮夫教子,很讲究妇德,但文人都以文才自傲,尤其鄙视妇德,他们认为妇德就是封建道德、文才才是反封建的真才,而真正有阅历有见地的妇女却认识到三从四德其实是妇人立身之本,这里面虽然有封建的糟粕,但却是几千年来中国妇女生存经验的客观总结,它在封建社会形成之先就存在了,在封建社会消灭后还不会完全消失,其中合理的部分将长期存在下去,不会因为反封建潮流而彻底消失的,因为它其实是妇道的合理体现啊。什么是[妇道]?[一切为了孩子]就是[妇道] !什么叫妇德?遵守确保物种遗传纯洁的规律就是妇德。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