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照你说来,作者根本不赞成木石前盟,而是支持金玉良缘了?
石呆子:我不是这个意思,木石前盟是悲剧,金玉良缘同样是悲剧,黛玉的结局很凄惨,宝钗的结局更凄惨,两个人都是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悲剧,不能说木石前盟的破灭就是金玉良缘的成功,更不能说黛玉爱情的毁灭就是宝钗造成的。我不是不赞成木石前盟、支持金玉良缘,而是不赞成这里的黛玉把宝钗看成是第三者插足啊!宝黛钗情事纠葛的总根源并不在他们三个人身上,因此黛玉这里的表白不但不能成为情意绵绵的佳话,反而成了显示她心胸狭隘的无谓口角,这值得赞叹吗?作者这样的艺术处理分明表示他不赞成黛玉的小心眼儿嘛。
你们再看下面情节,就更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了。[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如今的评论总把这当作宝钗的奸诈机变看,实在是冤枉好人了。首先这[金玉良缘]之说就是作者杜撰的神话,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薛姨妈也就不可能[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再者宝钗已经是个完全成熟的稳重的姑娘,不象黛玉那样幼稚任性,再加上宝钗的禀性非常含蓄内敛,特别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这就使她表现为与黛玉的外露性格截然相反,不但不主动接近年轻男子,甚至反而远着年轻男子,这是如今崇拜[爱情至上论]者无法理解的,于是误以为是故意做作,其实只有真正了解女孩子的人才知道,这正是女孩子完全成熟的特征啊。宝玉却象个男孩子似的,居然[羡慕起宝钗雪白一段酥臂,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这个细节看起来是人之常情,实际上暴露了宝玉的幼稚和本能。说他幼稚,是与宝钗的成熟稳重形成鲜明对比;说他本能,反映出将来与宝钗成婚后不可能在生理上[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流言家[宝玉会为木石前盟守身如玉]的[想当然]不合宝玉的生理本能啊。而且他[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这说明他根本不是没有[食、色,性也]的和尚,肯定会被宝钗的另一种女性美打动的。实际上无论是皇家的顺治顺宝玉、还是曹家的曹荣曹宝玉,最后都不可能为爱情而放弃一切的,顺治在董鄂妃死后虽然闹着要出家当和尚,终究没有成真,最后还是病死的,若不病死肯定还会爱上别的美女的;曹荣在与马氏结婚前有没有爱过类似黛玉这样的美女毋须考证,他与马氏留下了遗腹子就证明了一点:不管他有没有[不忘林],总之他不可能[空对雪],至少在生理上不可能[空对雪]的。至于曹荣的遗腹子不具备[既怀钗又悼玉]的现实条件,我们就不谈他了。
红疯子:这倒也是,男女生殖功能各不同,怎么能要求男人守贞呢?宝玉将来能[既怀钗又悼玉]就不错了,别用梁山伯那呆头鹅熟套来套他。
石呆子:这也是女性的悲哀啊!若黛玉早知宝玉将来也会爱上宝钗的,她就能坦然面对[金玉良缘]了,也就能保重身体顺其自然了,也就不至于早夭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宝玉越是对黛玉痴情,就越发引出黛玉加倍的痴情回馈,最后反而是害了黛玉啊!若一开始就断了黛玉的痴念,黛玉还会因情而病、因病而亡吗?我说这些决没有怪宝玉负心的意思,我是说客观现实不容许宝玉恪守木石前盟,黛玉若早知结局如此,就该屈从于现实,而[爱情至上论]者却总是一味赞扬黛玉的痴情,其实反而贻误了黛玉的终身,可见言情小说是有很大弊端的,它会使男女青少年不顾理只追情,特别是使女孩子为情所惑、为情所误啊!男孩子为情所惑很容易自拔,女孩子为情所误就毁了一生了,这才子佳人言情小说能让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读吗?
红疯子:扯远了,扯远了,还是谈宝钗如何对付忘情的宝玉吧。
石呆子:没扯远,作者写宝玉对宝钗容貌的羡慕之心,就意味着预示他的见异思迁、意味着这公子哥儿的海誓山盟靠不住啊!此时的宝钗见了这露出本性的[富贵闲人],当然要不屑一顾了。而此时的黛玉却没有宝钗看得透,还讥笑宝玉是[呆雁],实际上她自己见了此情此景还不了悟,才真是痴心太过的[呆雁]呢。
红疯子:这话恐怕有些超出作者的本意了吧,宝钗是[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黛玉只是借机取笑宝玉,与将来的结局无关的,她俩又不是神仙,此时怎么能想到宝玉最后终归要与宝钗结婚呢?再说宝钗想当宝二奶奶的事也人尽皆知,她巴不得宝玉对她的容貌动心,怎么能说对宝玉的羡慕之心不屑一顾呢?你这解释有些不实事求是了。
石呆子:若仅从当时的宝钗黛玉看,她俩的反应还是合乎身份的,黛玉的取笑也恰当得很,但是你对宝钗的看法还是有些片面啊。宝钗从家庭利益出发是想当宝二奶奶,但她对宝玉本人是看得很透彻的,根本不欣赏宝玉的才识,甚至认为他简直是个废物!只是沾了祖母和父亲的光才[如宝似玉]的,一旦失去依恃,只是块冥顽不化的垫脚石而已,根本不是自己理想的丈夫。但是她又是非常现实的女性,早就看出周围都是些如珍琏环蓉蟠这样的须眉浊物,比起这些臭男人来,宝玉已经算是[聪俊灵秀]在他们之上了,虽有些[乖僻邪谬]的坏毛病,但也无可奈何了。关键是她早看出女孩子的命运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还得服从家庭需要、服从现实按排啊!自己操那份心干嘛?[随遇而安、逆来顺受、尽人事听天命]不就行了吗?因此她才对宝玉不屑一顾的。你们总是过份夸大宝钗欲占宝二奶奶之位的说法,把一个女高人、通人、哲人贬得如此不堪,似乎这世上除了对玉和金的追求外,就没有让她感兴趣的事了,这说明贬钗者自己除了对爱情的追求外,石头记里就没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事了啊。宝钗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庭对自己都有很深刻的思索,她首先就对皇宫里的虎兕相争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元妃不过是当时的杨贵妃而已,宝玉更可能遭到与杨国忠同样的下场,然后对薛家乃至四大家族的崩裂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哥哥薛蟠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家业、四大家族利益联盟也会维持不下去的,最后对贾府内部的大房与二房、偏房与正房的你死我活斗争有清醒的认识,认为这样的大家族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都内斗不断,若遭外部打击必内忧外患一齐爆发、彻底败落,做宝二奶奶等于做末代皇后,这样一个末世重担不但不诱人,而且会坑人,不值得来争。真要做了宝二奶奶的话,得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思想准备才行,更何况宝玉这样的[真废]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跟他[夫荣妻贵]没指望,跟他[夫倒霉妻受罪]还差不多,不值得挖空心思来争啊。因此说宝钗是个[二奶奶迷]实在太委屈她了。在咱看来说她是贾天崩塌时的女娲皇还差不离,当然这不是她要强作女娲,而是形势把她逼成了女娲,或者说是为了她的孩子不得不做女娲。在你们看来她并没能挽贾府狂澜于既倒,不够资格称女娲,但在她的孩子来看,母亲替他撑起一片天,使他免被天压垮,这等于是女娲,而且她还总结出天塌地陷的根源,为她孩子撰补天之书总结出了补天大道,这还不够女娲皇的资格吗!当然,说这些是后面的事了,此时的宝钗还是个十五岁的姑娘,说得这么高深莫测也不符合当时实际,但宝钗是作者创作的最完美的典型,与她的生活原型已不尽相同了,略有拔高也是必要的、可以理解的。此处的宝钗根本没想到要争当宝二奶奶应该是可以断言的,毕竟[金玉良缘]只是作者杜撰的假话嘛,剔除这假话提示的作用,宝钗根本没必要处心积虑地争当宝二奶奶,她受老子道德经影响太深了,不可能不理解[争是不争、不争是争][顺其自然]的道理,更不可能看不破这一名利诱惑。如果说她在大观园里的主要努力都是为争当宝二奶奶,那也太小瞧她了。
第二十八回就解到这里,你们总是难以理解我的解释,关键是你们抱着[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既定思维不放手啊,为什么要相信真有个和尚按排了金玉良缘呢?为什么要相信真有个赤瑕宫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结下木石前盟呢?只有撇开这两个假话来看宝黛钗爱情纠葛,才能不拘拘于这两个假话杜撰的具体情节、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中的事体情理啊。看起来作者杜撰的这些假情节确实产生了副作用,严重影响人们总结其中的事体情理了,你们还是注意莫把魔术手法当神话,首先要肯定魔术手法是假的,然后才能透过这假相悟出真谛啊!
红疯子:是啊,这红楼梦作者的艺术手法太高明了,以至于读者很容易被精彩的情节吸引、忽略其背后蕴涵的事体情理,这种[买椟还珠]现象实在是红学二百几十年来的怪事,应该怪作者的艺术手法过于精妙,盖过事体情理的重要了。就象魔术师的魔术手法过于精巧,让观众看不出一点儿破绽,那观众当然被精彩的魔术手法吸引,忘记这是在看魔术、也忘记魔术师是在表演魔术了,还当这些魔术都是真事了。这红楼梦一书太梦魇了,也难怪读者找不到其中真味,这妙味太多了嘛,人们自然难辨真假了。
石呆子:应该怪你们太愚笨,不能怪作者太精明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者不妆神弄鬼、以假乱真、寓理于情行吗?他敢不用神话鬼话假话情话来掩饰真话真理真情吗?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容许的。二百几十年过去了,科学已经进步了、人类已经发展了、读者已经聪明了、当局已经开明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拘拘于作者杜撰的神话鬼话假话、不取其真情真理呢?就比如这[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神话假话,如今应该是一看就穿的、根本就应该先排除这些神话假话再考虑具体情节的,为什么你们还用[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来解释宝黛钗情事纠葛呢?举个例子说,刘邦当年曾胡诌自己是斩白蛇起家,这是连他自己都明白的骗人的神话,他是为了神化自己愚弄平民,聪明人根本不会上他的当,一眼就看穿这些鬼把戏、说他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如今两千几百年过去了,人们评析刘邦时就会把他[斩白蛇起家]的鬼话撇开不提,实事求是地总结他的功过是非,这才是聪明人的表现,他在九泉之下也会心悦诚服的。推之于石头记作者也是这样,他胡诌[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是为了全书构思的需要,这也是连他自己都明白的骗人的神话,他是为了神化宝黛钗三角恋爱来愚弄当时的文审官僚,聪明人也不会上他的当、也会一眼看穿这些噱头、说他是[演戏没法、出个菩萨]的。如今二百几十年过去了,你们评析石头记时就该把这[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神话撇开不提,实事求是地分析宝黛钗情事纠葛,这才是聪明人的表现,作者在九泉之下也会心悦心安的,因为你们没有拘拘于他杜撰的神话啊。如今你们把他胡诌的、不符合科学的、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神话当了真,又怎么能悟出他蕴涵其中的事体情理呢?那么他这番苦心岂不是要白费?这就是我必须下世来详解石头记、纠正你们误失之处的原因,因为石头记里象这样被你们误解的地方太多了,没有我的呆解将贻误后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