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人家刘心武早注意到前面薛蟠送给贾珍做秦氏棺材的[樯木]就出自[铁网山],这是不是说明此事与皇上打猎有联系呢?
石呆子:刘心武也太会联想了,这里的[铁网山]与前面的[铁网山]都只是作者给山起的代号而已,根本用不着追究这两座山是不是同一座山,更用不着联想这[铁网山]意味着什么与皇帝狩猎有关的秘闻。你们只要根据事体情理稍一推理就知道了,能出千年不坏珍贵棺材木料的地方必是人迹罕至的边远深山老林,北京周边地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深山老林的,而且这样的深山老林也不宜打猎,更不宜皇上正式狩猎,当然也不宜冯紫英放兔鹘子了。这里的[铁网山]与[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的代号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虽然在书中两处出现,并不代表同样的四个人,只是说不用认真取名的一类人而已;这[铁网山]也在书中两处出现,但也不代表同一座山,只是说是座不好直说其名的山罢了。其实你们稍微动点脑筋就行了,冯紫英若真的去行刺皇上,敢这么大大冽冽地说出来吗?他若真受了伤,还敢挂着彩到处张扬吗?这也怪作者太会胡诌了,[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可惜二百几十年后,他纵然死而复生,[亦不得压倒刘言家散布的这种流言蜚语去]了。至于冯紫英说的几月几日就更不值得索隐考证了,作者在一开头就强调[朝代年纪却反失落无考]了,这里决不可能说出个准确月日供索隐考证的,作者能让他把月日也说得言之凿凿,正说明这日期是假的、说的是假话、一并连整个情节都是假的,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作者才不隐去这里的[朝代年纪]的。总之长篇小说免不了要有些不必要不重要的情节来点缀,你们不能把这些情节当真事来索隐考证,只能当[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看,若每个地名、人名、日期、细节都认真索隐考证起来,石头记作者当初就没法创作了。
红疯子:咱们到此也该打住了,往下解吧,别被刘心武牵着鼻子跑题太远了。只是你说这宝玉与黛玉开玩笑后突然打住的情节是假的,这话总觉得有些玄乎,你看这宝玉喝醉酒回房后,袭人不也是 [记挂着他去见贾政,不知是祸是福]吗?黛玉不也是[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吗?可见这段情节还是真的。
石呆子:你太迂夫了,这段情节是真是假有那么重要吗?真的怎么样?假的又怎么样?[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情节真假哉!]实话告诉你们,连这宝玉与黛玉开玩笑的情节都不是作者本人亲历的,而是他听自己母亲讲的,他母亲也只能讲个大概,细节还是他自己创作的。如果认真索隐考证起来,还真可以说是杜撰出来的呢。我早就说过,曹荣遗腹子在十三岁时已遭抄家了,在七八岁以后康熙一死李煦一倒,曹家就乱象迭起了,他根本不可能有书中贾宝玉沉湎于与两个美女情事中的经历,更不可能有类似黛死钗嫁的具体体验。这里有关宝玉与黛玉宝钗的情节都不可能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当然与事实有误失了。这里有关宝玉与黛玉宝钗的情节都是以曹荣生前事为素材创作的,都只有曹荣的遗孀马氏了解内情,只有马氏能提供线索供作者创作。作者从未见过他父亲,因此决不可能每个细节都了解,只能根据既有素材来再创作了,这当中当然假的多真的少了。至于你说到[袭人正记挂着他去见贾政,不知是祸是福],这在当年被父亲管教的曹荣经历中非止一回,只要信手拈来就行了,是[事似所无、理是必有]啊,你们又何必在乎它与这里的情节如此合拍哉。同样[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这也与[袭人正记挂着他去见贾政]是同样道理,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同样道理,这宝钗来说宝玉"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也不能当真看,宝钗是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犯不着为这点小事象那起小人晚了还来摆好献媚,这是作者为下面的黛玉落后一步被堵门外作铺垫啊。设若此时宝钗不先来一步,作者下面的情节如何展开呢?这就象唱戏一样,必须宝钗先登场,才好让黛玉唱下一出戏呀。且看作者如何导演林黛玉唱下一出戏的。
[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听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我之所以要把这一段全录在这儿给你们看,是要告诉你们林黛玉这一次的委屈由若干偶然因素促成的,不是宝玉或宝钗或晴雯等哪一个存心把气把她受,但是她并不了解这些偶然因素,还联想到许多必然原因,这样当然会引发一阵大伤感了。第一个偶然因素是宝玉喝醉了,没想到去给黛玉解释说不是老爷叫而是薛蟠请,于是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而且[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这是把宝玉醉酒的偶然因素当宝玉生气的必然因素了;第二个偶然因素是黛玉[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于是耽搁了一会儿,再往怡红院来,宝钗已先进去了,只见院门关着,若不耽搁这一会儿,与宝钗同时进怡红院,就不至于吃闭门羹了;第三个偶然因素是[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这晴雯生气也是个偶然因素,若逢到麝月也不会闭门不纳了;第四个偶然因素是晴雯居然没听出黛玉的声音,还使性子假说是"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这火就惹大了。从这几个偶然因素可以看出,黛玉这次受委屈不是宝玉成心气黛玉,也不是晴雯成心气黛玉,更不是宝钗成心气黛玉,而是黛玉独特的身份、独特的处境、独特的脾性造成的误会,这对于后文评析[葬花词]非常有用,对于理解黛玉悲剧的典型意义也非常有用,对于理解宝黛钗爱情纠葛的事体情理更是非常有用,对于理解作者创作石头记的真正意图就更有用了。这里先不赘述,留待下一回再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