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呆子:从钗黛湘妙四个美女的审美层次看来,黛玉确实标志着 [病态美],妙玉也确实属于[矫情美],宝钗完全代表了[含蓄美],那么剩下一个[通俗美]自然该归湘云了,湘云也确实具备[通俗美]的基本特征啊。这样你们就能完整领悟作者的审美观了,他是同情[病态美]、批评[矫情美]、最赞叹[含蓄美]、不欣赏[通俗美]呀!那么塑造湘云这[通俗美]的艺术形象为了什么目的呢?为了完整地分析美女的四个层次、为了完整地分析宝黛钗关系啊!
石呆子:你们应该经常把书中的贾家与现实中的曹家作个比对,这样就能发现书中的贾家与现实中的曹家已经大不相同了,这一点不是用周汝昌的[乾隆曹学]就能解释的。每当书中贾家与康熙末年的曹家不对榫时,周汝昌刘心武就用乾隆初年的曹家来解释,反正乾隆曹家没有史料可考,可以任由他俩大胆发挥,其实书中的贾家还有些康熙末年曹家的影子,至于乾隆初年的曹学在书中根本是[无影照西厢]------没有任何根据,只有破绽百出的无法自圆其说。之所以说书中贾家与现实曹家大不相同,除了贾政在世、贾珍为大爷、宝玉为二爷、还有个环三爷这些明显不合之外,这钗黛湘妙四美俱全、元迎探惜四春俱备、[三从]悲剧三类俱有就很值得深思,难道说曹家真的不但[五脏俱全],而且也真的[天上人间诸景备]吗?有这样[巧夺天工]的同样生活素材供作者如实记叙或依样画葫芦吗?答案只有一个:书中的贾府及大观园根本就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与现实曹家已经大不相同了!
扯这些主要是为了说明钗黛湘妙四个审美层次俱全有相当多的人为痕迹,曹家不可能有如此巧合的生活原型供作者临摹的。因此湘云虽有生活原型,但她作为审美四层次的补充作用应该是毋用置疑的,同样作为宝黛钗三人关系的补充和配角作用也是作者创作时必不可少的。这里的湘云快人快语就起的这个作用。[湘云说:"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大家请看,作者这里决不是在描绘黛玉因爱情而生的妒意,而是用黛玉的小心眼儿反衬宝钗的豁达和湘云的开朗啊?谁为主谁为次?孰重孰轻不是很明白了吗?所以说作者其实根本不是用宝玉黛玉的爱情来响应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论,而是用宝黛钗的真实事例来批驳才子佳人陈腐俗套啊!他根本不是用宝钗等人处心积虑破坏宝黛美好爱情来证明自己赞成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俗套,而是用黛玉宝玉的脱离现实过于浪漫来赞叹宝钗的适应现实忠于现实啊!是啊,爱情为的什么?为了追求短暂的欲仙欲死的性快感吗?不是!爱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既然一切为了孩子,那当然要适应现实忠于现实了,因为抚育孩子是无法浪漫的,必须绝对现实才行!任何浪漫主义行为都将不利于女人和孩子,从这一点上分析,是浪漫的宝黛爱情不符合现实、不符合理性,而不是现实的理性的宝钗不够浪漫啊!
红疯子:湘云真是快人快语、一语替作者道破天机:原来不但湘云不看好黛玉,连作者本人也不看好黛玉,真是大出才子佳人言情小说拥戴者之所望啊!
石呆子:应该说如今的流行评论大失作者之所望才对。第二十回到此基本解完了,作个小结。这一回写了三件事,一是袭人受李嬷嬷委屈,二是贾环受凤姐训导,三是黛玉受宝钗竞争。这第一件事是说袭人好人受屈,第二件事是说贾环坏人受训,第三件事则是说宝钗受黛玉误解,这三件事都关系到读者对全书[其中味]的正确领悟啊,若领悟错了,又怎么能解开石头记的[其中味]呢?我这里要特别强调是[其中味]而不是[其中谜]。历来的红学考证索隐根本不[只取其事体情理]、而是[拘拘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具体情节],他们根本不是[品味]、而是[解谜]了!这当然大失作者之所望了。至于你我这一番疯谈呆解大失他们之所望,并不能说明他们[刻舟求剑]的可叹,倒应该说明你红疯子[管窥蠡测]的可贵才是,我这是象贾政说宝玉那样:“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你们别误解了。石头记的前二十回大体解到这里,你我是不是该暂告一段落呢?
红疯子:正合吾意,咱也打算把这前二十回好好整理整理,认真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便于大家理解,象这样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让读者看得摸不着头绪,该认真总结总结再往下解才对。在此向列位读者打个招呼,容咱把这前二十回认真梳理一下再往下讲。大约过一个月后再疯谈红楼梦后面的章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