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你这是说现成话,康熙能象治曹家这样来治皇家吗?
石呆子:说错了,不是象治曹家一样治皇家,而是象治假家一样治真家。曹家没有这么严重的嫡庶之争,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假家根本不是为实录曹家、而是为隐寓皇家,不是在具体情节上描绘皇家、而是为事体情理上深论皇家啊!皇家与书中假家[虽有大小之殊,但其运其数其理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必谅而后叹也!]作者这样塑造凤姐形象,并不是说叫康熙皇帝仿贾母任命一个有凤姐之才之威之机变的能人来专门教导诸皇子,这只是具体情节,你们根本不必拘拘于这些具体情节,只不过取其注意保护命根子、引导诸皇子的事体情理罢了。实际上之所以发生争储争位风波,皇子之间的无序竞争、利害冲突是根本原因,但康熙对太子过于溺爱纵容、对诸皇子又不善引导也是主观原因。若康熙不是象贾母这样溺爱纵容太子、而是象贾政这样严格教子;不是对其它皇子放任不管、而是集中训导、使他们远离庶母;不是过早地立储过仓促地废储、而是象雍正这样秘密建储慎重立储,就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争储争位丑剧。从这一点看来,雍正皇帝确实了不起啊!他首创密立储法,给清皇族再延百年立了个好规矩,是个比凤姐还精明强干的大英雄,清皇族若不是出现这么一个精明强干的皇帝,恐怕要少百年之数了,可见康熙皇帝并没看错人,实践是检验雍正正邪的唯一标准,雍正经得起这种检验,实践证明他是正的而不是邪的。
回头再谈凤姐如何引导贾环,她首先把贾环和赵姨娘区分开来,说[他现是主子],意思是说赵姨娘只是半个主子,另半个还是奴才,叫贾环不要与赵姨娘混到一块儿。如今的评论都认为这是离间母子关系,都认为这是提倡等级观念、反对平等的人权思想,这就是不实事求是的评论方法。当时是不可能有人与人生来平等这些先进思想的,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主子不可能尊重奴才人格的,凤姐从来就瞧不起赵姨娘这些拼命想当主子的奴才,这不是她的错,而是当时社会确实如此,不能怪凤姐个人。作者倒是怪赵姨娘心术不正、不择手段地争做主子。再一个当时社会从来不认为庶出儿子是庶母的儿子,大家都把庶子当老爷的儿子待,根本不把他当庶母的儿子待,老爷只是借庶母之腹生子而已,种是老爷的种,生下来的少爷小姐天生就是主子,与庶母身份不一样的,这一点如今的评论者就不了解了。因此凤姐叫贾环疏远赵姨娘一点也不过份,封建社会的大家人家就怕庶子女被庶母教坏了,总是叫庶子女远离庶母,这有利于对庶子女的教育,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发展啊。皇族尤其如此,若康熙的皇长子皇八子九子十子等能远离庶母的挑唆,就不至于酿出皇长子皇八子这些[真一坏]来,也就不至于发生争储争位的丑闹剧,皇四子皇十四子的母亲并不是正宫皇后,但她从不挑唆儿子去争储争位,只教导他们要听父皇的话、孝顺父皇,这就是她能得到康熙偏爱的原因,也是皇十四子皇四子先后得康熙重托的原因。可见在皇家并不歧视庶出皇子,而是排斥与庶母过于接近、受庶母挑唆争储争位的皇子啊!这里就能看出凤姐教训贾环的苦心了,她是叫贾环不要受赵姨娘挑唆、多听太太老爷的话啊!这当然是好话了,探春就是牢记这个原则,才在荣府上下得到尊重的,贾环则是忘了这个原则、被赵姨娘拉过去当枪使,才沦为下流坯子的。凤姐之所以尊重探春蔑视贾环,也是因为坚持这原则呀。可见她并不是歧视庶出,而是反对庶母争位、庶子争储啊!皇家若坚持这个原则不就没这争储丑剧了吗?皇长子皇八子等人若有探春这心胸、没贾环赵姨娘这野心,不就不会有争位闹剧了吗?现在你们该明白凤姐的[正言]了,她是叫贾环不要受赵姨娘蛊惑、多听太太老爷的话呀。可如今的评论总是强调赵姨娘是贾环探春的生母,总是反对探春疏远生母、支持贾环顺从生母,他们就不看看赵姨娘是什么德行,这种缺德的生母能亲近吗?她根本就不替探春这女儿着想,只顾利用女儿来与王夫人争利,反而在损害女儿的名声,当然应该被探春疏远了;她也不替贾环的正当前途着想、教导贾环安分守己刻苦读书,却反挑唆他用一切手段害宝玉,甚至自己直接出马魇镇宝玉,这就把贾环教唆成皇长子皇八子那样的坏人了,是坑害了自己的儿子啊!这样缺德的生母难道不该谴责、不该疏远吗?由此可见如今的评论总是没有原则地强调[平等博爱],总是不分好坏地维护亲情,这种不讲理的情不符合作者以理性为指导的[事体情理],是评者与作者的主要分歧所在,也是悟不出石头记[其中味]的关键所在呀。
红疯子:照这样说来,庶子争储不应怪他们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反要怪他们的庶母缺德了?皇长子皇八子等人也可以把责任推到自己亲母身上了?
石呆子:从维护康熙的圣仁考虑,作者是有主要怪这些庶母不安好心、挑唆他们生事作耗的意思,毕竟二十多个皇子都是康熙的骨血,大部分是好的,不宜把他们说得[猪狗不如]。但从书中对贾环的描述来看,作者在揭露这些[真一坏]时毫不留情,把他们欲置宝玉于死地而后快的阴暗心理刻划得入木三分,不但没有任何替他们抱怨命运不公的意思,而且分明嘲讽宝玉不该对他们[心慈手软、友悌博爱],作者其实是赞成雍正对这些[真一坏]痛打落水狗、不赞成皇十四子对哥哥兄弟不讲原则只讲[鹡鸰友爱]的,这对于你们研究作者对争储争位风波的看法大有参考意义啊,作者其实对雍正皇帝没什么不满、对皇十四子没什么留恋,甚至还利用宝玉对贾环的态度来说皇十四子不该对皇八子过于[费厄泼赖]呢,这说明石头记确实没有一点为皇十四子鸣不平、说雍正得位不正、说曹家抄家抄得冤的意思,更不用说替弘皙这[真蓉]翻案了,任何[刘言家]从中索隐宫闱秘事的企图都是没有根据的。作者襟怀坦荡,经得起当时文字狱的检验,但经不起如今的索隐派[刻舟求剑]式的吹毛求疵啊。下面抛开[王熙凤正言弹妒意]不表,谈谈[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由于史湘云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宝钗是无意,黛玉却是有心,马上把脸色给宝玉看,于是二人又闹起孩子脾气来了。如今的评论总是用[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女孩子妒嫉心越重,说明她爱得越深]来替黛玉辩解,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明明白白是用如实描绘黛玉缺点的素描手法,告诉大家作者是不赞成黛玉这些不必要的娇音的,所谓[美玉微瑕]是也。
红疯子:你这话是不是指红楼梦曲[第三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句应为"美玉微瑕″?
石呆子:正是此意。实事求是说林黛玉称不上[美玉无瑕],应该说是[美玉微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黛玉也是如此,有些任性在这些美少女是免不了的,若完美无缺倒反而不可信了。更重要的是黛玉是作为悲剧典型塑造的,若完美无缺,分明是骂王夫人不选黛玉做儿媳妇是有眼无珠了,更明显骂贾族不识好歹、一味在四大家族之间联络做亲了。还有一点,这样才容易惹起男孩子的怜爱呀,男孩子都喜欢娇滴滴的柔弱女孩子,越是好闹小性子、越是娇弱可怜,反而越激发雄性的保护欲望,若是象宝钗这样完美无缺、不需男孩子怜爱、让男孩子觉得被女孩子怜爱,反而叫男孩子激发不出热情来,宝钗袭人都属这种类型,让宝玉只有做弟弟的感觉、却没有做丈夫的意愿,由此可见宝玉其实更喜欢黛玉的[美玉微瑕]、不喜欢[美玉无瑕],应该是叫[美玉微瑕]更贴切。这样看来作者描述黛玉的这些缺点不仅是实事求是,而且也合情合理,不但丝毫无损于黛玉的美丽形象,而且更使人觉得真实可信,比那些才子佳人言情小说里的佳人形象生动多了。那些才子佳人言情小说“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贾母这些话留待以后再评论,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只是为了说明黛玉不是那种[美玉无瑕]的传统佳人,而是[美玉微瑕]的弱孤女,处在当时那种病态的社会中,生在那种病态的家庭里,寄居在这样一个病态的亲戚家,自己又娇袭一身之病,这样一来再好的美玉也不可能无瑕了,必然呈现一种病态美,既然以病态为美、当然肯定有瑕疵了,甚至正因为这些瑕疵,反而更衬托出这种病态美,所谓[瑕不掩瑜]嘛,所以说[美玉微瑕]比[美玉无瑕]更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