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三百六十
发布日期:2019-08-02 22:07:10

石呆子:此时的贾元春还处于贵妃的鼎盛期,还没有体会到做贵妃在竞争期和危险期的悲剧呢!一般美女做了贵妃要面临其它贵妃的竞争,皇帝作为男人天生喜新厌旧,做了贵妃能不能巩固皇上对自己的宠爱、能不能战胜其它贵妃的竞争,实在是做贵妃的头等大事,除非是象妲己褒姒西施杨玉环这样百载稀逢的美女,一般美女不可能永远固宠,迟早会被更年轻漂亮的美女竞争下去。一旦失宠又没生皇子,这辈子基本就完了。即使生了皇子,对于贵妃来说只是渡过了与其它贵妃竞争皇宠的竞争期而已,可是却进入了与其它皇子竞争皇位的危险期,因为只有自己生的皇子做了皇帝,自己才能[母以子贵]成为太后啊。于是该贵妃又投入更险恶的虎兕之争当中去,这就是第五回元春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的本意呀。如今有些红学评论在谈到元春悲剧时,总是把这句判词照续书[虎兔相逢大梦归]解释成虎年兔月、寅年卯月而死,这不但违反作者[隐去朝代年纪]的原则,而且不合天下所有贵妃悲剧的事体情理啊!若贾元春仅仅是[身体发福、痰迷而死],应该算善终,不能算恶死啊!实际上书中虽没有说元春生了皇子,但判词明写[榴花开处照宫闱],即使不是说元春多子,但肯定也是说皇上也象康熙那样多子,那么众多皇子当然也会象康熙诸子那样[虎兕相争]了,贾贵妃当然也会象杨贵妃那样[大梦归]了,这才是元春悲剧的最恰当解释。

 

石呆子:回头再说向父亲抱怨的贾贵妃,此时刚得皇宠,还没经过[虎兕相争]的磨难,当然只知埋怨父亲不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致使她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反受[骨肉各方]之苦了!但贾政比她经得多识得广看得透啊,他心里想,难道是我愿意把女儿[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吗?身为皇上的臣子,等于是主子的奴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要自己的女儿做小老婆乎?做臣子做贵妃的也只能[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这是命啊!谁又能扭得过命呢?惟有逆来顺受、以屈求生而已。所以他劝慰女儿道: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这虽然是套话,也是无可奈何的真心话,因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危险性,深知[宫闱深处是非多]的道理,更深知如今虽[一人得宠、鸡犬升天],但将来或许成为[一人失宠、全家遭殃],需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日倘或乐极悲生,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就要大祸临头了,女儿在皇上身边还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行,怎么能随便发牢骚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贾政确实象兢兢业业的曹寅,根本不可能是刘心武猜测的闹驿站打驿卒的曹頫,他为官多谨慎啊!只有这样的父亲,儿孙才会痛悔[背父母教训之恩],若作者的父亲是贾琏式的[浪荡子],他决不会在全书开头痛悔[背父母教训之恩]的。

 

贾妃见父亲跪在自己面前如此恳切地规劝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没有体谅父母的苦衷,于是用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结束这场父女对话,你们要仔细体会其中的事体情理啊!女儿虽然没有话跟父亲说,但父亲却有话跟女儿说,[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这仅仅是展示[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吗?不,这是向贵妃展示宝玉才情,期望皇上重用宝玉呀!这话在前面说过了,此处不再赘述。[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这不太象姐姐说的话,倒象康熙南巡时说的话了。于是贾妃见宝玉,[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此处有脂批【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于是人们都当这里真是姐姐见兄弟,把【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的脂批反而抛在脑后了,需知作者既然明写贵妃省亲,当然要写得象真有此事了,批者既然明知作者意图,当然要帮助作者掩饰了,所以象[俺先姊仙逝太早]这些批语,都要当批者有意配合作者看,若批书人处处与作者留难,专门拆穿作者的西洋钟镜,那就不符合批书人的动机了。难不成批书人在这里明批[康熙皇帝仙逝太早]才能叫读者明白吗?那样一来连审书人都明白了,石头记就要被禁止传流了!之所以康熙皇帝见了曹荣也会说果进益了。”“比先竟长了好些……因为康熙皇帝曾四次驾临南京曹家,也就不止一次见过曹荣,当他再次见到曹荣时,当然会说比先竟长了好些……了,当他看过曹荣题的灯匾对联时,当然要含笑说:果进益了。在这里贵妃育省亲的具体情节、不取其[康熙南巡]的事体情理,是永远解不透石头记的其中味的。

同样,若拘拘于宝玉[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看不出贾政命宝玉题灯匾对联的真实用意,也就失去作者让宝玉在上一回大展才华的主要意义了。康熙南巡的主要文采风流就集中在到各处景观题匾额对联吟诗作赋上,康熙喜欢曹寅曹荣父子,也主要在欣赏他父子二人的诗对才华上,这是作者在这两回中大书特书省亲前后题匾额对联吟诗作赋的生活基础啊!没有康熙六次南巡四到曹家的大量吟诗作对的生活素材,仅仅凭一次所谓的[贵妃省亲]经历,作者写得出如此精彩纷呈的前题后颂品评议论情节吗?你们可以认真考证一下有关史料,整个大清朝特别是乾隆初年有没有哪个贵妃正而八经地回家省亲过的,有没有为此在北京城内外专门盖省亲别院的,有没有盖得象书中这规模、且认真题各处灯匾对联的,有没有在省亲过程中象书中这样召集众女孩子吟诗作赋的。若果真有这样的盛事,必轰动北京城,说明这贵妃真正够得上与大唐杨贵妃比肩的宠绩了,可惜的是大清从来不时兴过份宠爱贵妃,也没见有宠妃大肆铺张建园子省亲过,顺治皇帝的董鄂妃够受宠的了,可惜早死了,后来孝庄太后就有意识防止贵妃专宠,历代皇帝基本再没出过类似杨贵妃的事情,也没见有太上皇恩准过贵妃回家省亲。[乾隆做了唯一的一个太上皇已经是石头记刊刻印行后的事了]。更没见哪个贵妃能在回家省亲时象康熙皇帝巡幸那样召集人吟诗作赋题匾撰联。一个贵妃很早就进宫了,不可能有多少诗对才赋,也不可能对匾额对联诗词歌赋有那么大的才具和爱好,更不可能有哪个贵妃父亲象书中贾政一样,叫小儿子题匾额对联给回家省亲的贵妃姐姐看这种稀奇事了。我还没说到园子的规模这么大、省亲过程这么豪华,简直与皇帝巡幸差不多,皇家有制度为一个贵妃豪华省亲买单吗?若皇家不买单,一个贵妃家庭承受得起吗?这些都是证明第十七十八两回【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的事体情理啊!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