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详解之三百四十二
发布日期:2019-08-02 20:31:07

红疯子:一笑了之!一笑了之。别多与刘心武纠缠了,再往下解吧。

石呆子:至于下面说的[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不过是作者顺便拉两个来垫背,你们别当真,吴者[]也,没有的人和事,留给刘心武刻舟求剑去好了。倒是凤姐一段话值得思量, 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这不是间接告诉读者这里的贵妃省亲是虚恍一枪而不是真枪实弹吗?若整个元春归省都是凤姐经历的实事,而且都由她在内操持,她还会说自己[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吗?这贵妃省亲不就是与南巡差不多的大世面吗?凤姐若真经历了这一次的大世面,还用出此言吗?这些都不是作者写得粗糙、说得破绽百出,而是作者故意卖个破绽啊!经过这些破绽的卖弄,就是告诉大家此时的凤姐并没因自己将经历比[协理宁国府]更大的场面,而有任何兴奋和自豪,恰恰相反,她反而为自己没经过这些世面而懊恼,这就说明她不但因没有[早生二三十年]而见到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大世面,而且也没有经历过类似南巡的[贵妃省亲]这大世面啊!说这话似乎不合情理,照情节发展,接下来她马上就要投入到贵妃省亲这件大事中去,马上就要见到不亚于南巡的大场面了,她还用得着为没见过大世面、没经历过大场面而懊恼吗?

其实作者在这里卖的关子就是凤姐实际上连贵妃省亲的大场面也没经历过。看起来好象是这天大的喜事非凤姐主持不可,又轮到她象在宁国府主持一切时的大显身手的机会了,但你们看后面的建造大观园、接待贵妃省亲似乎并不是凤姐操办一切,甚至都没有看到凤姐发挥什么大作用,你们不感到奇怪吗?这里怪就怪在本来这贾妃省亲就是子虚乌有的假事上,怪就怪在连石头记的创作素材曹家也没有曹妃省亲这实事上,怪就怪在作者是[借省亲事写南巡]、把曹寅在世时接待康熙南巡的场面改换成贵妃省亲的场面写入书中,怪就怪在把二三十年前凤姐还没出生时的事挪到凤姐当家时来写呀。说到这些不但你们读者不容易听明白,就是我石呆子自己也知道没有说明白,只有扯到曹家才能明白。生活中的曹家在曹老婆当家时已临末世,根本不可能有贵妃省亲这样天大的喜事,这是作者为了把二十多年前的南巡事拿到这里来写,才改写成贾妃省亲这样的假事的,这样的事连曹老婆都没有经历过,却叫书中的凤姐如何亲历?只有曹家的孙氏曹寅李氏经历过,所以书中当然围绕贾母贾政王夫人来写了,当然就没有凤姐什么事了

红疯子:怪不得这里贾政活灵活现地唱主角呢,敢情作者是把曹寅在世时接待康熙南巡的场面移植到这里,改头换面成贾妃省亲啊。

石呆子:作者要把二十多年间的事压缩到二三年间来写,要把盛世的事挪到末世来写,当然只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了。因此只要你们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看出作者是真[借省亲事写南巡],就能理解作者在这里故弄玄虚的不得已苦衷了,他不敢直接写南巡,只好借省亲事写南巡啊。反过来你们可以问问刘心武,作者连直接写南巡都不敢,更如何敢直接写贵妃省亲?这就反证了这里的写贵妃省亲其实不是写曹家曹頫当家时的真事,而是写二十年前曹寅当家时的真事,只是把南巡真事改头换面成贵妃省亲假事而已。这样一来当然轮不到凤姐施展才能了,当时她还没有记事、甚至还没有出生呢!由此可见凤姐这番莫名其妙的感慨其实既合情又合理。

再谈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你们看到这里的脂批【又要瞒人】了吗?这才是知情人过来人之批啊。姑苏扬州一带需要[监造海舫,修理海塘]?这不明明是杭州的事嘛,作者为了隐瞒当年曹家在南京扬州一带做织造、管盐务的实情,才故意改成[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的,[只预备接驾一次,]实际上是[接驾四次],所以脂批说[又要瞒人]。下面的这说起来……并不是赵嬷嬷说到中途被凤姐抢断,而是作者在这里故意把赵嬷嬷的原话掐断了让凤姐接着说,因为再下去赵嬷嬷就要说出不该说的快要露馅儿的话来了,所以作者故意让凤姐抢过来说。凤姐忙接道: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这里看上去说的是书中王家,实际上说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李家。我就不明白,刘心武为什么要坚持曹家回北京后又二次复兴,即使曹家能托庇于贾贵妃,难道李家也重新崛起了、而且都看不出中间曾遭抄家打击的痕迹?苏州织造李煦是有记录的发配新疆而的,他家难道也在五六年间又在北京重建类似书中王家的李府了?最关键的是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请大家注意,作者在这里故意把前面护官符里的[金陵王]改成了[江南王],这分明是避开[金陵、姑苏]这些具体的地名呀。更值得大家重视的是赵嬷嬷道: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嗳哟哟,【口气如闻。】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点正题正文。】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真有是事,经过见过。】这里的脂批才是真正的知情人亲历者批的,批得多妙啊!这批语直接点明[江南甄家]才是[独接驾四次]的曹家!你们红学搞了二百多年、曹学搞了一百多年,居然连江南的甄家才是接驾四次的真正的曹家都看不出来,还把贾家当真曹家,作者一再申明这贾家是假曹家,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才是真曹家!你们真假不分、以假为真,还搞什么曹学?真正羞死人了!

或者有人找借口说这江南的甄家是过去的曹家、是康熙年间的曹家、是第一次抄家前的曹家,而书中的贾家则是现在的曹家、是乾隆初年的曹家、是第二次抄家前的曹家,人家并没有弄错,是我石呆子把两个不同时代的曹家弄混了。那请你们看看,这里的赵嬷嬷是说的[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并没说[过去的江南甄家]呀!这种把江南甄家理解成[过去曹家]、把书中贾家理解成[当时曹家] 的说法实际上是没有细读文本的一厢情愿,根子就出在把书中贾政当曹家曹頫上,出在把书中贾府对应乾隆初年的北京曹家上,若把书中贾政对应曹家曹寅、把书中贾家对应康熙末年的南京曹家上,这里的[借省亲事写南巡]就容易理解了。如今你们带着贾政即曹頫、贾府在北京、这是乾隆初年、贵妃省亲是真事的成见看石头记和这第十六回,当然越看越迷糊了。

[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庚辰侧批:对证。】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甲戌侧批:是不忘本之言。】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说明连苏州织造李煦都自认比不上当年的曹寅风光啊。这后一句【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值得商榷。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