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扯远了、扯远了,这些呆话虽然有道理,但离正文远了,还是收回头吧。
石呆子:回头再谈凤姐[宴宁府],话说凤姐带着宝玉来到宁国府,只是家常宴席,并无特别需要解释之处,只是请大家注意凤姐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尤氏秦氏卑屈的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这哪里象长房长嫂招待弟媳妇?活脱脱是小朝廷里的藩王宴请皇上的大总管啊!请看凤姐的口气:“你们请我来做什么?有什麽好东西孝敬我,就快献上来,我还有事呢。”这虽然有开玩笑的亲热成份在里面,终究不象弟媳妇对大嫂子的口气,尤氏秦氏未及答话,地下几个姬妾先就笑说:“二奶奶今儿不来就罢,既来了就依不得二奶奶了。”这是作者不好创作尤氏秦氏的答话,于是借地下几个姬妾的谄媚话来打圆场啊。接着贾蓉进来请安,而贾珍则廻避了。说是“出城与老爷请安去了,”其实是作者故意找个借口不需要他出场,你们别当真。
下面谈到宝玉会秦钟,这秦钟的名字寓意[情种],和秦可卿寓意[情可亲]是一样的,但也与第五回中秦氏引领宝玉进入梦境寓[情事]引领宝玉进入梦境是一个意思,作者给秦氏取名寓[情事]并不是指这个人带宝玉入梦,而是寓这些[情事]引领宝玉入梦,与秦氏这侄儿媳妇已经不相干了。同样这里的秦钟寓[情种],也不是说只有秦钟这一个人是[情种],而是说宝玉这[情痴]小时候只喜欢与类似情种的男孩子交往,大凡与他过从甚密的同辈好友都是情痴情种这一类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情分]嘛,你们别以为只有秦钟一个人是[情种]。至于凤姐要见秦钟一节,更可见凤姐的凤凰气派,分明仗着贾母的宠爱以贾族大总管自居,直把尤氏贾蓉当鸦戏。而尤氏贾蓉居然也捧凤凰似的捧凤姐,实在太具有讽刺意味了,若联系到日后凤姐失势时贾蓉对她的落井下石报复丑剧,真令过来人心酸啊!凤姐对秦钟的热情礼遇源于她对秦氏的好感,秦氏是宁府实际上的当家人,凤姐则是荣府的当家人,二人都敬佩对方的才干、体贴对方的艰难,是惺惺惜惺惺,这与凤姐对尤氏贾蓉的态度有天壤之区别。
石呆子:其中凤姐回答尤氏贾蓉的推三阻四不带秦钟来见的话最值得玩味:“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了,竟叫小孩子笑话我不成?”这虽然是凤姐生活原型的原话,但也是作者借其口嘲弄天下须眉浊物。实在评价起来,当时的八旗子弟一代不如一代,不但让凤姐看不起,而且也让书中的诸裙钗看不起,且不说宝钗黛玉探春,就连最懦弱的迎春都说:[多少男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哉?]意思是说须眉比我迎春还要懦弱。你们看才两次露面的贾蓉比之凤姐若何?真是乌鸦比凤凰啊,难怪凤姐瞧不起这些男人。这种重女轻男的倾向实际上也是全书的宗旨,作者就是要借《金陵十二钗》一书深论[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哉?]就是要借[替诸裙钗昭传]揭众须眉之短,请你们别把凤姐这话当描写她狂妄无知,要当作者借其狂言骂尽天下男人!
再谈[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想,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的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这些话不能仅当宝玉的呆话理解,需结合第一回的[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来理解。当时的宝玉有这些想法确实是呆想头,但后来历过磨难的贾宝玉确实认为自己当初[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把‘富贵’二字荼毒了!这一点在如今的文人看来是不对的,他们对于贾宝玉[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读书、追黛玉]的行止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争取婚姻自由,认为[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不是作者的真心话,这些都是误会了作者的真意啊!作者对宝玉在抄家前的行止确实持批评态度、检讨态度、愧悔态度!他在这里认为自己在贾府是[坐井观天],不如秦钟在寒门薄宦之家反见多识广,这确实有些[卑贱者聪明、高贵者愚蠢]的意思。由此可见宝玉不但在劫难后终于彻底觉悟,而且在富贵场中时早就有愧悔之意了,这是如今的评论者无法理解的。当然连宝玉自己都自认是[死木头][ 粪窟泥沟],那么象贾蓉这些须眉浊物更成了[泥猪癞狗了]。这就要联系到第一回的[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自护己短,使其一并泯灭也],宝玉都察觉自己的不肖之罪,那么象贾蓉之类须眉浊物岂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你们千万别把宝玉的自愧自悔当自责自贬,他是借责贬自己来责贬天下须眉浊物啊!
红疯子:你说得太玄乎了,宝玉羡慕秦钟当然是其呆性发作,否则作者又为何在下面又形容秦钟如何羡慕宝玉呢?还不是说二人一个是情痴、一个是情种,呆味相投啊!
石呆子:作者写宝玉的怪涎言行举止时常常是一语双关、一意多用,你们别太死心眼儿,要活读书,因为作者本来就写的一本活书。
再谈宝玉与秦钟议论的互相伴读书一事,这本是宝玉为方便与秦钟结交而借读书为由,所以回末对子说:[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这也是对宝玉当日[辜负好时光]的真实记录,你们别信有些评论说的[这说明宝玉思想进步,憎恶封建科举制度]。这些都是作者客观地记叙宝玉少年时荒疏学业的行为,确实表明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而不是持肯定的态度。
闲话休提,且解释这一回末尾如今最有争议的[焦大醉骂],特别是其中最具争议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先看书中如何描述的:
凤姐起身告辞,和宝玉携手同行。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火辉煌,众小厮们都在丹墀侍立。那焦大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因趁著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使就派别人,象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
正骂的兴头上,贾蓉送凤姐的车出去,众人喝他不听,贾蓉忍不得,便骂了他几句,使人捆起来,“等明日酒醒了,问他还寻死不寻死了!”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反大叫起来,赶著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凤姐在车上说与贾蓉道:“以後还不早打发了这个没王法的东西!留在这里岂不是祸害?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贾蓉答应“是”。
众小厮见他太撒野了,只得上来了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儿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丧,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