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呆解之二百三十三
发布日期:2019-08-02 07:26:15

石呆子:回到这仙曲收尾,[为官的],直斗到[家业凋零]才算[了];[富贵的],直斗到[金银散尽]才算[了];[死里逃生]不肯[了],直到[分明报应]才算[了];[欠命的,欠泪的],直到[命已还;泪已尽]才算[了];[老来富贵]的不肯[了],[遁入空门]才算[了],[枉送了性命]仍不肯[了]。总结成一句话:直到[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才算最后的[了],也只有此时才能真正[好]!实际上这[若要好、须是了]只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而已,正邪之争何时能[了]?前面争完了,后面又开始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古到今都是没完没了,女儿们如何能[好]?作者只能以这诅咒式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来结束全曲,我的关于这仙曲的解释也只能到此为止,因为女人们最多只能看到局部的暂时的,不可能看到总体的永远的,如何能真

 

红疯子:你这些话看起来罗嗦,但确实蕴涵深刻的事体情理,红楼梦只有上升到这种高度看才能看出其中真味,诸裙钗悲剧只有升华到这样的层次看才能看出其中的事体情理,这仙曲的收尾也只有结合《好了歌》《好了歌解注》看,才能看出其对二十年争储争位丑剧的形象揭露。所以脂批在此批注[又照看葫芦庙。与树倒猢狲散反照。]如果葫芦庙大火是一场偶然的天灾,是只关系到甄士隐一家人命运的小插曲,脂砚斋何必在此关键时刻再提醒读者注意?更何况还与曹寅的名言树倒猢狲散联系起来看呢?显见当初咱的分析决不是[空话连篇],《红楼梦》一书确实与[康雍间二十年争储争位丑剧]密切相关啊!你且往下解。

 

    石呆子:是啊!这葫芦庙大火之后,确实是树倒猢狲散,也确实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此你们不但要把甄士隐家遭祸上升到曹家遭祸的高度看,而且要把这[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仙曲上升到皇家遭劫的高度来看,才能看出第一回中为什么把葫芦庙大火形容得[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尤其是脂批为什么要在此加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这些都是隐寓雍正初年的官场大劫难啊!这样一场官场大地震当然会造成[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因此这收尾决不是仅仅描绘当年的曹家一家遭祸,而是对所有遭祸的大族人家的总概括,书中的诸裙钗悲剧也不是仅指曹家一家的女儿悲剧,而是所有遭祸大族人家女儿悲剧的总代表。再用你在《疯谈鬼话词》中提炼的思维模式来上纲深论,那就成了不仅仅指清皇朝争储争位丑剧了,而且指二千多年来历朝历代的争位丑剧了,这书中的诸裙钗悲剧也不仅指雍正初年的所有遭祸大族人家女儿悲剧,而且指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之悲剧总和了。因此你的从[何事贾族众须眉、不及园中诸裙钗?]上纲到[何事清廷众须眉、不及书中诸裙钗?]再升华到[何事历朝众须眉、不及历代诸裙钗?]实在是深得石头记真味的[疯谈]啊!从此还有比你这[疯谈]更深刻的见解吗?我看不可能再有了,将来不可能再有人超越你红疯子对石头记认识的深度了。

 

石呆子:现在往下解。[歌毕,还要歌副曲。甲侧:是极!香菱、晴雯辈岂可无,亦不必再。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这条脂批恰到好处,替作者省了好些笔墨,而且还留下好些余味,象这种脂批实在是为石头记锦上添花啊。这警幻叹:痴儿竟尚未悟!是作者为掩饰梦话而故弄玄虚,生活中的宝玉并没有这一场真正的幻梦,十三四岁的少年公子即使真历此梦、真阅此册、真聆此曲,没有后面多年的梦幻经历,也不可能了悟,更何况这里的幻梦纯属杜撰,因此这一句也纯属糊弄读者,意在提醒读者:仅仅历此梦、阅此册、聆此曲,没有阅读第五回后面的正文内容,仍然不可能悟透这判词和曲词的其中真味,必须在阅读后文相关章节时不断回头对照这判词和曲词,才能真正悟彻。实际上一部石头记恰如一条龙,这前五回是龙头,第六回向后是龙身,八十回向后是龙尾,你们到此只看到龙头,还没有看龙身龙尾呢,如何能看透整条龙?而这里的判词和曲词又恰似龙的活灵活现的眼睛,有了这两只眼睛眉目传情,才能勾住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要往下看个究竟,以验证自己对于这十二个谜语的猜测是否有误,这就是作者极高明的创作手法,也是石头记的高明之处啊!自此你们这些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这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勾住了魂,不得不随着作者的笔触往下看,连我石呆子也情不自禁地看呆了。

 

    下面这宝玉[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居然把刘心武也弄得[朦胧恍惚]了,刘心武居然忘记了这是幻梦、是神话,他就当真以为宝玉在太虚幻境与可卿结成性关系了,你们说荒唐不荒唐?且说警幻[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此处有脂批:[难得双兼,妙极!]这一段大有深意啊!首先这是一香闺绣阁,并不是侄儿媳妇的卧室,你们会说我石呆子说得奇怪,这里是太虚幻梦,如何又回到梦前的秦氏卧室?可是你们再看下一句,[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前面说秦氏卧室的铺陈之盛是不是[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而且这女子乃警幻[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后文恰有秦氏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于是被刘心武这索隐宫闱秘事的流言家逮个正着,成了秦可卿勾引强奸十三岁贾宝玉的有力实证了。此是后话,按下后表。再说警幻把宝玉引入此室,极类入梦前的环境,这并不是说前面的秦氏卧室即此卧室、这里的[警幻吾妹]即秦可卿本人,而是说宝玉这一整个幻梦都是[情事]引入的,这里的卧室已经不是秦氏卧室,而是[情事]梦境中的[香闺绣阁]了,当初那秦氏卧室[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也不是描写的东府中孙儿媳妇卧室的普通人铺陈,而是幻梦中的仙境铺陈了。至于这[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仙女,就更不是书中的秦可卿本人,而是[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美而又足]的理想化身啊!

 

红疯子:是这个道理,神话就是神话,是美化了的实话。而这里的[警幻仙妹]是神化了的美女,[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是兼具宝钗黛玉二人之美的艺术典型,根本不是书中的秦可卿本人。书中一再交代秦氏容貌与香菱差不多,并不比宝钗黛玉更美,而这里的[警幻吾妹]结合了宝钗黛玉的优点,分明是一个几乎十全十美的[天上有、地上无]的美女典型,如何能把她当秦氏?实际上贾宝玉也没把她当秦氏,倒是刘心武把她当秦氏了,实在是错会了作者的本意。咱在前面早就疯谈过了,作者并不认为黛玉是宝玉最理想的妻子,也不认为宝钗是宝玉最理想的妻子,他认为最理想的妻子是兼具二人之美,但现实中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只能两美取其一了,但仍然认为这虽然也是乐事,但到底美中不足啊。如今警幻仙姑在仙境给他许配一个兼具二人之美温柔可亲的仙女,[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不过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其用意说得明明白白:尘世间总是[美中不足],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即使在仙境能让他[鱼与熊掌兼得]、[美而又足],最终仍躲不过[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才是作者杜撰这太虚幻境幻梦的根本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