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呆解之二百二十一
发布日期:2019-08-02 07:13:59

石呆子:且看下一曲:[第二支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完全是贾宝玉自己的口吻。是不是真有神话中的[金玉良姻]、是不是真有神话中的[木石前盟]?这一点连如今的某些学者专家都弄不清了。刘心武就认为第六回以后正文中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都是仙界[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延续,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化身,他俩未下凡前在仙界早就订下了[木石前盟]了,宝钗和宝玉也早就被一僧一道用通灵玉和黄金锁系好了[金玉良姻]了,这是一僧一道和警幻仙姑在天上早就布置好了的情劫,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更改的神话故事在凡间的延续。实际上所有有关神话都是作者杜撰的假话,是作者为掩盖现实悲剧的事体情理而作的巧妙伪装。可这伪装太巧妙了,以至于人们渐渐把这伪装当了真、反把其中隐寓的事体情理渐渐忽略了,这也是作者没有想到的吧。黛玉和宝玉在长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共同拥有的童年生活少年生活中结下了木石前盟,他俩不管有没有这木石前盟的仙界奇遇,都会真心相爱。而宝钗和宝玉也是其家庭一富一贵的背景决定其良缘的,不管有没有通灵玉和黄金锁,他俩都会为共同的利益结合到一起的。这些道理在八十回中的贾宝玉不可能完全明白,他此时只是个正邪两赋的任性青少年,所以对这件事发出这样一番感慨。[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谁不顾金玉良姻、只念木石前盟?不是作者,更不是仙姑,而是书中八十回中的贾宝玉。于是他在黛死钗嫁时[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感慨道:[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请看这任性胡为的宝玉居然与宝钗这样的好女儿空对着,念念不忘他世外寂寞的林妹妹,[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可见即使这样他也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美中不足]罢了,俗话说[知足常乐],他不过因为[美中不足]闷闷不乐而已,决不会学梁山伯那只呆头鹅去寻死的,这样一来结果可知,大家尽管放心好了,他[不会怎么样的!]至多是[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后他还是无可奈何地与宝钗齐眉举案了,只是[意难平]而已。你们别信了刘心武的大胆发挥,他居然认为宝玉是[从一而终]的呆头鹅,身上连男人的本能欲望都没有,居然会用守活寡来惩罚宝钗这好姑娘,宝钗有什么错?值得你刘心武如此憎恶?贾宝玉决不会因为林妹妹而开罪宝姐姐的,他不过是[终不忘]罢了,这就叫[悼玉]。

 

石呆子:再看下一曲:[第三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支仙曲还是咏叹宝钗黛玉的,上一支曲子只咏叹了贾府抄家前的黛死钗嫁悲剧,还没有提到抄家后宝钗的结局,只咏叹了宝钗黛玉和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还没有总结宝钗黛玉悲剧的事体情理,因此还需再细弹一曲、再叹一次。实际上她二人都是全书女主人公,虽然画和判词可以合在一页上就行了,但只以[终身误]一支曲子咏叹内容这么丰富的两个女主人公显然是不够的,尤其[终身误]一曲仅交代她们的婚事、没交代她们的终身,只把富贵中的贾宝玉对她俩的感叹咏出来了,还没有把作者对她俩的感慨全部咏完,因此才有这一支[枉凝眉]来深入怀悼这两个最可爱的女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前半句指宝钗,后半句指黛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指宝钗,[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指黛玉。这里的[奇缘]不能作[金玉良缘]解,[金玉良缘]只能说是社会上极为普遍的俗缘,算不得[奇缘],而黛玉和宝玉完全是情感上的心有灵犀,这在世间是极少见的、年青人最珍惜的、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可算得上是[奇缘]。但黛玉和宝玉[虽说是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因为这奇缘不合社会现实不合家庭利益;而宝钗和宝玉[虽说是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这是共同的利害关系把这两个没有感情缘份的人联系到一起,宝玉即使并不想与她缔结良缘,但[今生偏又遇着他,]这真是摆不脱的俗缘啊![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人们只看到八十回以内黛玉为宝玉[枉自嗟呀],却没能看到八十回以后宝钗为宝玉[空劳牵挂],这就是如今的人们不容易理解宝钗好处的原因之一。宝钗在八十回以后如何为宝玉[空劳牵挂],一般人想象不出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宝钗在八十回以后的具体遭遇,尤其不知道宝钗在抄家后如何为贫穷潦倒的贾宝玉[空劳牵挂]、如何为出家后的贾宝玉[空劳牵挂]。这一方面你们可以参考第一回中甄士隐嫡妻封氏如何为贫病交攻的甄士隐[空劳牵挂]、如何为弃家求道的甄士隐[空劳牵挂],这封氏就是宝钗的缩影,在八十回以后、抄家以后,贾宝玉将比甄士隐的下场惨十倍,他如果也[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宝钗能不为他[空劳牵挂]吗?他如果也象甄士隐这样弃家为僧,宝钗能不为他[空劳牵挂]吗?反过来说,既然已经出家的甄士隐都知道为自己连累得封氏[空劳牵挂]而深自愧疚,那么已经出家的贾宝玉为什么不知道为自己连累得宝钗[空劳牵挂]而深自愧疚呢?这就是作者之所以说[一个空劳牵挂]的原因。

 

石呆子:哪一个是[水中月]?黛玉嘛!黛玉[心事终虚化],对于宝玉当然是[水中月];哪一个是[镜中花]?宝钗嘛!宝钗被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当然是[镜中花]。但这最后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就不容易理解了,一般人都认为是指黛玉为宝玉[泪尽而逝],但这曲子是咏叹宝钗和黛玉两个人的,难道只有黛玉的眼泪[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钗的眼泪就没有[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吗?

 

红疯子插嘴道:你说错了,是[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而不是[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

 

石呆子:我记得你在前面的疯谈中曾说过有一种抄本是[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的,你为此还专门论述了[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只代表[一年到头],而[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则代表[年复一年],你认为后一句比前一句更形象更贴切,如今你反而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了。应该说[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有道理,[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也有道理。对于黛玉而言是[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因为她总是一年到头泪水不断;但对于宝钗而言却是[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因为她后来更是年复一年地泪水长流啊!黛玉的泪水仅仅是为惋惜自已的薄命而流,而宝钗的泪水是为担忧宝玉的潦倒而流;黛玉只是因自己[心事终虚化]而[枉自嗟呀],而宝钗则是因宝玉弃家为僧而[空劳牵挂];黛玉的泪水只是从秋天流到冬天、春天流到夏天,一年流到头,而宝钗的泪水则是从春天流到冬尽,从秋天流到夏,是年复一年的泪水长流、永无尽头啊!可能你们只看到八十回以内黛玉为宝玉的哭哭啼啼,没能看到八十回以后宝钗为宝玉的哭哭啼啼,那么请你们参考书中第一回封氏为甄士隐而[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好了,这还只是第一回哭,后面的她肯定是[怎禁得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完],年复一年地泪水不断啊!再请你们参考现实中的马氏,当年曹荣的病死对于马氏.比甄士隐的出家对于封氏还要凄惨,她更是[怎禁得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完],年复一年地泪水不断啊!她当年难道不是[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吗?这还不算,到后来曹家抄家后马氏更是[怎禁得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完],年复一年地泪水不断啊!因为不但曹家这冰山融化了、她自己这[人中凤凰]沦落到不如鸡的地步了,这些她都能想得开、挺得过,可是重要的是她的命根子、她的遗腹子经不起这种致命打击啊,一旦她的儿子沦落到[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的地步,那她二十多年的吃苦受难就毫无意义了,她的人生就彻底绝望了,她不但要为丈夫[空劳牵挂]二十多年,还要为儿子继续[空劳牵挂]下去,这不就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吗?马氏的悲剧其实是天下最凄惨的悲剧啊!这样你们就会推论到作为马氏的艺术典型---宝钗也是全天下最凄惨的悲剧,这里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主要就是为她而咏叹的。一个[禁]字,一个[尽]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宝钗悲剧的感人之深,她[禁不住]自己的泪水长流啊!这泪水从春天一直流到冬天已尽、从秋天一直流到夏天已完,是年年如此,直到生命的终点啊!你们说感人不感人?反观这修改后的[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只是轻描淡写地交代了黛玉悲情的特征而已,完全忽略了宝钗悲剧,这象是作者本人的由衷[肺腑之言]吗?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