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呆解之二百一十八
发布日期:2019-08-02 07:09:00

石呆子:下面谈巧姐。其画是[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石呆子:巧姐悲剧实际上是凤姐悲剧的延续,她是代母受过。由于凤姐早在贾府抄家前就被贾琏休弃回娘家了,凤姐结下的对头遂把怨恨发泄在巧姐身上。初时贾琏还能庇护巧姐,后来在抄家大祸中贾琏首当其冲地逮捕下狱、枷号示众了,巧姐遂成了孤苦零丁的弱女孩子,当然只好任由怨恨凤姐的[狠舅奸兄]任意摆布了,他们碍于礼数,表面上不好过份摧残她,于是暗地里设局把她卖到烟花巷做妓女,幸亏刘姥姥搭救才得以跳出火坑,所以说[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续书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作者这判词的含义,仅仅为了凑合这判词和曲词,把巧姐设计成嫁给某王府作妾,然后被平儿和刘姥姥合计转移到乡下刘姥姥家,躲过这一劫,最后被刘姥姥撮合,嫁给某个大财主的儿子。这些情节本身就经不起推敲,最可气的是程高还乘机塞进了他们自己的私货,他们根本没弄清这[狠舅奸兄]指谁,就把这黑锅叫贾芸背上,说他带头坑害巧姐,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对贾芸在八十回内的言行不满,于是在八十回后的续书中让他充当反面角色,把一些祸事推到他头上,用他来塑造一个相对于包勇这[甄家仆即真家仆]的反面典型[贾家仆即假家仆]。要不是脂批透露贾芸与小红八十回后[仗义探庵]一节,这贾芸又成了[红楼奇冤]之一了。还是你红疯子有眼力,在前面的疯谈中早看出贾蓉才是真正的奸兄。实际上当初凤姐大闹宁府时这贾蓉就怀恨在心了,后来尤二姐死时贾琏对凤姐的怀疑与冷淡也是贾蓉挑起的,这个人才是现实生活中弘皙的生活原型,当其时,贾府被抄、上下大乱,贾蓉见贾琏自身难保,顾不上照应巧姐,为了贪图把巧姐卖到烟花巷的钱财,也为了发泄凤姐当初骑在他父子脖子上拉屎的积怨,更为了报复凤姐当日帮助二房孤儿寡母撑门面、阻碍长房大房打击二房包揽全贾族承继权野心积下的宿仇,所以说贾蓉才是造成巧姐悲剧的罪魁之一。至于判词中主要赞叹的刘姥姥,实在是书中开头就表明的[当日所有之女子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之一啊,你们别以为《金陵十二钗》一书仅为女儿作传,它也为当时年长的女人作传啊,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刘姥姥,都是作者崇敬的好女娲啊,作者把这些所有的裙钗与赦珍琏环蓉蟠等须眉浊物放在一起叙述,就是要读者把二者加以对比映衬,用贾蓉等须眉浊物的丑行来反衬刘姥姥等诸裙钗的义举,这样才更烘托出刘姥姥等诸裙钗[皆出于我之上][行止见识],才更揭露出赦珍琏环蓉蟠等须眉浊物的丑恶嘴脸,才能从中提炼出[何事贾族众须眉、不及书中诸裙钗?]这全书的主题思想。巧姐的悲剧只有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悟出其中蕴涵的事体情理,你们把书中所有悲剧都必须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最终认识其中蕴涵的事体情理。巧姐的悲剧还有些情节须解释,待下面的相关曲词一并交代。

红疯子:你刚才说凤姐早在贾府抄家前就被贾琏休弃回娘家了,可是脂批不但没有一丁点有关透露,而且透露抄家中凤姐和宝玉一起沦落狱神庙,这足以证明抄家时凤姐尚在贾府,没有被贾琏休弃回娘家,你对此作何解释呢?
 
石呆子:现在谈因刘心武用来发明[秦学]而出名的秦可卿。其画和判词是[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第一句就是形容宝玉当时的梦境,这[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就是[情天情海],这开头的[宝玉惚惚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就是[幻情身][][]也,生活中真实的可卿原型并不姓秦,作者之所以将她冠以姓[],仅仅是为了取其[]的谐音,寓意指[],所谓[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你们千万不要象刘心武那样索隐[秦可卿]这个具体人物,而要意识到这个人物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杜撰的形象,主要是借[][],贾宝玉在这里进入[情天情海]就是由[幻情身]引领的,可见刘心武说秦氏勾引贾宝玉纯属诬蔑,贾宝玉进入梦境后见到的秦氏是[幻情身],最后与之结婚的警幻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也是[幻情身],都是虚幻的[]字,不是真实的秦氏本人。[情既相逢必主淫。]这里明确告诉读者,秦氏这女子既然与情相逢,过于拘泥于[],不敢公开反抗淫威,必定要屈从于主子的[],这是她必然的生存之道,若不淫就不能在宁府容身了。请注意,这里以往的解释都是说秦氏是主淫、主张淫乱、主动以淫乱勾引主子,实际上作者的意思是说这秦氏既重情又偏偏逢到这个荒淫的主子贾珍,这里的[必主淫]就是说贾珍这个主子淫乱成风,秦氏既然逢到这样淫乱的主子,她能清白自处吗?只好屈从于主子的淫威,这不能怪秦氏淫,要深究贾珍这淫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句话是作者口吻,前面说作者开头就承认贾宝玉[不肖],一般的红学评论也据此认为贾族的最后败落是贾宝玉的[不肖]造成的,可见作者当时就料到后来人会说[荣府出了不肖之子贾宝玉才造成贾族衰落的],他在这里特意强调[造衅开端实在宁。]也就是说贾族的败亡首先从宁府开端的,是贾珍这族长造的衅。这句话意味深长,你在前面的[疯谈]中曾说这暗喻皇家的太子允仍首开造衅之先河,这话说到要害上了。曹家在江宁的织造府只有一个,并没有分东府西府,可书中的贾府却分为宁府和荣府,这就大有文章了。而且曹寅兄弟虽不和,但荣府里本来有贾赦这大房,有贾母这老太君,根本无需在贾母一府之外另设个长房、另开个东府,而且注明贾珍是全贾族之主,刘心武为什么不索隐其中的奥秘、考证其中的生活原型呢?还是你红疯子说得对,这东府就寓指皇家的东宫,这族长贾珍就是隐寓皇太子允仍。这样一来秦可卿悲剧的意思就升华到揭示皇家东宫丑剧了,这[造衅开端实在宁]就成了[造衅开端实在允仍]了。细论康熙末年废立之祸根源,就是[漫言不肖皆皇长子皇八子出,造衅开端实在太子允仍]啊,若允仍不是象书中贾珍这样荒淫无道,康熙皇帝用得着两次废储吗?众皇子用得着争储争位吗?康熙用得着担心死后会发生众皇子[置朕身于乾清宫之上,尔等执刃争夺事也]吗?只有这样理解[造衅开端实在宁]一句,才真正解开了石头记的其中味,只有这样创设[秦学],这秦可卿悲剧的事体情理才能真正悟出来,否则象刘心武那样创设所谓的[秦学],根本悟不出名堂,只会让人越读越糊涂。

    石呆子:这些判词与后面的[红楼梦仙曲]是有关联的,只解判词一时也说不全、说不透。要想理解这些好女儿悲剧的事体情理,不但要结合后面的仙曲,关键是要研究第六回以后的石头记正文。因为这前五回只是作者杜撰的幻梦,是为后面的正文指点迷津的,你们必须结合正文内容里的实事分析这判词和曲词,来反复领悟其中蕴涵的事体情理,而不能以这些判词和曲词为依据来猜测八十回后的轶稿具体情节。尽管脂批对八十回后的个别情节作了些透露,但你们也只能从中揣摩这些悲剧结局的大致趋势,而不能象刘心武那样大胆发挥,据此杜撰些不合情理的具体情节。

    警幻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闷葫芦]一词是作者特意提醒读者而用的,实际上不但这些判词是[闷葫芦],而且宝玉的这场梦也是[闷葫芦],前五回全是[闷葫芦],甚至整部石头记都是[闷葫芦],更关键的是,这[二十年来的是是非非]全是[闷葫芦],读石头记就是打这些[闷葫芦]!只有[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的人,才能打破这[闷葫芦],这哪里是仙机?实在是充满玄机啊!这玄机决不是指具体情节,而是指事体情理。事情过去了二百几十年,当时的具体情节决不可能流传到现在,作者杜撰这些[闷葫芦]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他不能假设读者都能打破这[闷葫芦]里的具体情节,但是这其中蕴涵的事体情理却是脱离具体情节而永存的,作者是要你们打破[具体情节][闷葫芦],悟出[闷葫芦]里面蕴涵的事体情理!作者情知读者仅看这判词打不破这[闷葫芦],还要再聆曲才行,于是借警幻之语拉个圆场。

这里有作者故作的一个小跌宕,宝玉随着警幻来至后面,有几个仙女出来迎接警幻,[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你们别以此当真,不过是作者故弄玄虚罢了,[绛珠妹子的生魂]似乎是指黛玉,但生活中的黛玉却决不可能是绛珠仙子。刘心武就把黛玉当绛珠仙子,闹出了[还泪有定数、不多也不少][黛玉最后去沉湖、是个行为艺术家]的大笑话,你们千万别被他引入歧途。此处的警幻是借此说出这些极有深意的警语:[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这些话值得你们深思啊!

红疯子:这也没什么,不过是作者假托曹家祖宗出来叮嘱贾宝玉罢了。

石呆子:你总是自夸站得高、看得远,可这一次却没有看出门道来。这[宁荣二公之灵]表面上代表贾家祖宗,实际上代表皇家祖宗啊!石头记从来不是就贾家谈曹家,你在前面不是早就[疯谈]过吗?作者是[窥斑见豹][剖麻雀以析苍鹰]啊!他的心思何曾放在小小贾家兴衰上?这里的叮嘱表面看是在贾家,实际上是借贾家揭皇家啊![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这是说的皇家啊!康熙末年,清皇族确实赫赫扬扬、已历百载,而现实中的曹家祖上曹振彦一辈是大同知府,还不能算兴盛,自康熙登基后,因孙氏是康熙乳母才大发迹的,到书中此时大约是康煦五十年左右,连曹玺带曹寅也不过兴盛了五十多年,因此称不上[虽历百年]。最重要的是曹寅一家[遗之子孙并不多,反而是三世单传、差点绝嗣],这是与皇家最大的区别。现实中的皇家是[榴花开处照宫闱。]多子多祸,争储争位都是因[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而起的,若允仍才堪大用,用得着两次废立吗?若众皇子可继业者多,会暴发争储争位风波吗?可现实中的曹家却是与[杨门女将、一门寡妇、只指望文广一人传宗接代]差不多,闹的是绝嗣危机和鹊鸠争巢危机,形式完全相反,这里说的分明与曹家概况不合、而与皇家概况相合。尤其是[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这决不是孙氏和曹寅伤脑筋的问题,而是康熙皇帝最头疼的问题。对于孙氏和曹寅而言,上面的珍儿早死了,只有曹荣这一根独苗,不管这曹宗保能不能继业,最后都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继业,没有人与他争位。到了曹寅曹荣相继病死后,又只有遗腹子一根独苗,好歹都只能指望这个曹文广,更没人与他争位,因此就不可能有皇家那种性质的争储争位危机。可皇家就不同了,康熙皇帝有二十几个儿子,想争储能争储的有七八个之多,他能不为[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伤脑筋吗?若不是因为[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会闹出蔓延二十多年的争储争位风波吗?至若[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这既是对皇家宝亲王而言,也是对曹家宝玉而言。皇宝玉弘历真是 [聪明灵慧,略可望成,且皇家运数未终],若能以红楼梦中的[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许真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曹宝玉曹顒则确实[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曹家运数合终,竟无人规引真入正。如果能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亦曹家之幸矣。]

其中[无奈吾家运数合终]一句最为关键,你们切不可当佛道中的[定数]看,而要当事物本身的情理、规律看,既然[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则争竞必烈、排斥必剧,肯定会[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肯定会闹出争储争位丑剧,这还不是[吾家运数合终]的先兆吗?这样一个危局肯定是贾宝玉一个人无法挽回的,所以说是宝玉[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这里明确告诉读者,贾府一旦败落,乃运终数尽使然,不能怪贾宝玉[不肖],这里之所以要请警幻[规引入正],不过是[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并不是指望他能做个大官、扭转危局、光宗耀祖,只不过叫他早些认清形势、[跳出迷人圈子]罢了,这里的[然后入于正路]并不是指八股科举仕途之路,而是指及早认清[孰正孰邪][孰是孰非],认清不过[成则王侯败则贼]罢了,不要轻易卷入[正邪之争、虎兕之斗],做个[旁观冷眼人],脱离干系、备好后路、及早脱身。这才是此处叮嘱的真意啊!

可刘心武根本不研究这[入于正路]是什么意思,竟轻率地要贾珍把废太子允仍的女儿藏匿宁府,而且公然把她娶为媳妇、公然为她大办丧事,这哪里是躲避争储风波?这分明是引火烧身啊!这能叫正路吗?这是一条自取灭亡的邪路。历来的红学评论也没有细分析这[入于正路]是何意思,只是简单地认为正路就是科举做官之路,这也不符合[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这一席话的本意,什么叫[迷人圈子]?不就是分不清是非、看不出正邪、替虎兕之争作嫁衣裳嘛!值此塌天大祸将临之际,只有认清[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的严重局面,及早远离是非之地,留下可靠充实的后路,做个[旁观冷眼人],才是正路,象贾雨村贾兰那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能算是正路吗?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