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解第四回
石呆子:现在开始讲第四回,在讲正文之前请你们把回前诗先好好咀嚼一下。
红疯子:不就是[捐躯报君恩,未报躯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诚可待]嘛。有的抄本作[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咱以为这后一种版本较贴切原意。这首诗无非是讥讽贾雨村徇私枉法罢了,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咱小时候接受的教育都说这第四回是全书之纲,可如今却不谈这些了,咱也看不出这第四回与全书是纲与目的关系,还请你详细解释一下。我认为这种[第四回是全书总纲]的说法没有切中石头记的实际,过于偏激、过于极端了。石头记并不是以单纯揭露官场黑暗面、单纯揭露封建社会压迫剥削为主要目的的小说,不是捅破苍天的[共工书],它只是深论[补天之道]的[妇道经]。但咱们过去却只取其揭露封建社会阴暗面的某些虎皮当批判封建社会的大旗,这就成了[革命家看到排封建]了。
石呆子:你还是肤浅幼稚啊。这第四回不是仅仅揭露官场黑暗那么简单。你们那些过激的文人总是把贾宝玉说成是反对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由的先锋,这就言过其实了,不光宝玉不可能反封建,甚至作者自己也不是为了反封建。他仅仅是分析封建家庭封建社会的痼疾,做一个疗治痼疾的良医而已,假宝玉只是他借用的一个艺术形象。因为当时的封建家庭和社会讳疾忌医,他不得不借贾宝玉的痴狂行止来掩饰自己、提醒世人。但是他决不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己任的共工,他就象扁鹊华佗一样,以治病救人为唯一动机,即使直言不讳地指出患者无可救药,也只是出于医家的责任心,决没有害人之意!正是因为他胸怀坦荡、根本不是与封建家庭和社会为敌,仅仅是对封建痼疾的规谏而已,才见容于当时社会的。你们根本没有设身处地地替作者想想,石头记若真象你们形容的那样反对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由,能正式排印出版吗?当时的文字狱审查比你们的索隐考证还要严格,也没有象刘心武这样大胆假设大胆发挥啊。
再看这回前诗,也不是仅仅讥讽贾雨村徇私枉法那么简单,你们要先具体分析再作结论。[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这[捐躯报国]向来是文人的豪言壮语,但当时社会是行不通的,不[捐躯报国]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是说对眼皮底下的事情多多留情,反而能期待君恩的到来。这根本不是对贾雨村徇私枉法的讥讽,而是对贾雨村不得不徇私枉法的剖析!这一点你们在听我解释过正文后才会明白。总之你们要记住:作者是作为剖析贾雨村不得不徇私枉法的良医写这第四回的,不是作为讥讽贾雨村徇私枉法的文人写这第四回的。
石呆子:第四回的开头先谈了贾珠之妻李纨,这李纨实际上是以曹荣遗孀马氏为原型塑造的,
红疯子打断道:前面你说贾宝玉是以曹荣为原型,这里又说李纨是以曹荣遗孀马氏为原型,前文不搭后语啊。
石呆子:你如何又忘了我说的贾宝玉是假宝玉、是以曹荣父子为素材复合而成的艺术典型了?如何又忘了我说的作者是把曹家二十年盛衰史的前半截与后半截合在两三年里叙述了?这里明显是说的曹家后半截末世的事嘛。你们看王夫人为什么会[事情冗杂]?为什么不找贾政商量?为什么不禀告贾母而只和凤姐商议对策?这些都说明王夫人实际上已经守寡啊!若丈夫在世,这事还用得着她操心?因此这里直接写李纨就毫不奇怪了,此处就是王夫人的生活原型李氏在独撑危局啊,李纨的生活原型马氏当然要守寡独居、不闻家事,只知奉亲教子了。由此你们倒是要注意书中的贾兰才是,作者只交代他的存在,却很少介绍他的行止,贾母王夫人凤姐更对他不闻不问,你们不觉得这里面有蹊跷吗?这是因为他的戏份部都被贾宝玉占去了,他才只好默默无闻的呀!
至于这里说李纨["女子无才便有德",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只是作者要把她创作成[夫死从子]的悲剧典型,才故意加此渲染的。当然马氏的孀居生活也的确如此。
闲话少说,[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这些只是这场戏的开场白而已,我在前面已经告诉你们,贾政是在得知王子腾信息后才替贾雨村谋补了金陵应天府缺的,他的意图很明显:是要贾雨村把薛家之子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一案平服得口声、早日了结。但作者出于替祖上避讳,没有露骨直书,而是半吞半吐地藏头露脸,这就给读者理解此案的内幕增加不少困难。这里的开场白就是以雨村毫不知内情开始的,但你们想想,贾雨村会不知内情吗?若果真不知,说明他这两个月白混了,更说明他这一朝被罢、两度为官的教训白吃了。但作者不好明说呀!于是只好故意作这些表面文章了,至于这些表面文章是作者作的、还是雨村作的,你们[不过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具体情节哉]。
红疯子:这话咱不赞成,照你这说法,贾政早就对雨村面授机宜了,雨村这过堂仅仅是糊弄人而已,那这第四回也不用写了,直接说贾雨村到任就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不就结了?
石呆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作者表面上是替祖上避讳、替雨村这类脏官护短,实际上是借此用门子来介绍'护官符',这才故意把这事弄得如此玄奥的,也就是说作者写贾雨村徇私枉法是次,写'护官符'才是主。你们看[雨村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雨村心下甚为疑怪],此处有脂批曰[原可疑怪,余亦疑怪],疑怪什么?疑怪这门子做得不合情理啊!这件事关他什么事?他有必要制止雨村发签吗?雨村于他有恩?还是他想借此献媚?实际上即使雨村发了签也拿不到人犯,即使拿到人犯也不可能真判,雨村到应天府来的目的就是替[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 一案救驾的,不管贾政有没有面授机宜,薛蟠都会毫发无损,这就是此案的[事体情理],而门子的插嘴只能是[假情节]而已。
红疯子:照你说来连这门子说[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都是假情节了?
石呆子:你们又[何必拘拘于情节之真假,不过取其事体情理罢了]。我一再强调你们要把贾雨村在葫芦庙里与甄士隐那段特殊经历忘了,那场糊涂经历只是这些事体的特殊性,而雨村必须糊涂判案才是这些事体的情理所在,你们岂能只顾索隐考证事体的特殊情节,忽略了事体的普遍情理?作者当时可以用情节的曲折离奇掩饰情理的简明扼要,但你们到如今还只问情节不论情理,就辜负作者一片苦心了。
红疯子:咱反对你这种偏激说法,难道当年甄士隐资助贾雨村是假的?难道这里的门子不令发签是假的?难道贾雨村遇上甄士隐的女儿是假的?照这样说书中的情节没一个真的了,这红楼梦不是[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了。
石呆子:你又误解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说这些情节全是假的,而是说别拘拘于这个别情节的真假,要紧抓住普遍情理不放。甄士隐当年资助贾雨村只是个别情节,贾雨村巧遇甄士隐女儿更是极偶然现象。当时社会中象英莲这样的失落孤女太多了,,贾雨村必须徇私枉法更是普遍现象。你们只知追究贾雨村不救恩人女儿这独此一件的巧事,却不注意贾雨村必须替四大家族徇私枉法这许许多多的真事。我在第一回就说过,甄士隐是以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艺术典型,是独此一人,而贾雨村却是以宝玉塾师黛玉塾师及其它塾师为素材、以曹家曾提拔曾交往的好几个官员为素材创作的艺术典型。书中贾雨村巧遇甄士隐的女儿只是作者为掩饰贾家护官符故弄的玄虚,即使是实有其事也不具备普遍情理,尤其不能作为贾雨村必须救英莲、不能徇私枉法的理由。这一点跟只认书本上的理、不认现实中的理的文人说不通,跟只认现实中的理、不认书本上的理的女人却一说就通,跟常在官场上商场上混的官人和商人更是不说也通。我就不多罗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