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呆解之一百九十二
发布日期:2019-08-02 06:40:09

呆解第三回

 

    红疯子:最近咱就维扬情理文化和美女文化去作了些视频讲解,但人们还是[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只追问书中的适趣闲闻、不深论其事体情理,见咱过于论理,他们就有所厌倦了,咱们也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还是继续往下解吧。 

 

石呆子:你也不用着急,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慢慢来嘛,人们会认识到你我这千篇疯谈的价值的。

 

谈到这第三回,主要是借黛玉进荣府来交代荣府内的人物布局,在前五回中要算是份量最轻的一回,因为它主要是事务性的交代,以平铺直叙为主,并没有多少深文大义,因此我就不详细论述了,只泛泛而谈地指出其中的微妙之处。

 

开头先是张如圭向雨村报[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你们别把这些假事当真,这张如圭的名字明显是胡诌的,中国人起名字相当讲究谐音忌讳,不可能起个[如龟]的名字的。书中诸如封肃隐风俗、贾化隐假话、卜世仁隐不是人等等全是作者依创作意图随口胡诌的假名字,生活中决没有同名字的人,甚至连贾宝玉这名字也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既然姓贾就不能取名宝玉,自称[假宝玉]岂不是对自己的嘲弄?更何况贾府男人向来取单名字,宝玉怎么好例外呢?象这些完全违反取姓名常识的名字,不但表明这些人的生活原型不可能与这书中名字同名同姓,而且说明了这相关情节也是假的、虚构的,你们不能当真!前面这贾雨村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本来就是作者胡诌的,说到这里要打住了,所以作者顺手拉个[如龟]来打断谈话,免得收束的麻烦,这是过去说书人的常用手法,也是写小说的人的常用手法。说这些决不是废话,我是借此告诉大家这贾雨村的故事只是个[假话],他是生活中诸位类似官僚、类似塾师的原型综合,其中有黛玉塾师的形象,也有宝玉塾师的形象,更有作者本人塾师的形象,甚至也有宝钗塾师的形象,当然更有常巴结曹家的落魄官员的形象了。希望你们把书中写贾雨村得甄士隐资助后忘恩负义的老印象丢开,这里的贾雨村已经与甄士隐无关了,甚至到底是黛玉的老师还是宝玉的老师都说不清。最关键的是这[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也是作者胡诌的,作者之所以要弄个张如圭来报[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无非是为[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作铺垫,说明如今的雨村已经老练成熟谨慎歉逊了,不象当年刚中进士时那样容易轻信人了,更没有年轻文人的那股傲气了。这次[起复旧员]根本不是[蒙圣上隆恩起复委用],而是靠[四下里寻情找门路]。他既然能寻到贾政这门路,有[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也罢,没有[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也罢,都能重返仕途、再享官运,因为这一次他找到了真正的护官符啦!所以我劝你们不必对他的[弃甄士隐求贾存周]念念于兹,不过取他重视护官符的事体情理罢了。

 

这里的[面谋之如海。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都是与前面在甄士隐面前[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形成强烈对比映衬,以批评前面的幼稚、感叹后面的成熟。可如今的评论却把前面说成是豪爽、把后面说成是奸猾,这完全是站在文人的立场上评判一个官僚,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啊!贾雨村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而是一个纯粹的官僚了,他应该以如何改掉文人傲气、如何适应官僚的官气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怎么能以保持文人的高尚品质来要求一个当官的文人呢?至于书中提到的林如海如何推崇内兄贾政,应该看成是对贾政生活原型曹寅的赞誉,说明作者写的这贾政并不象如今评论说的那样昏庸无能,而是个极有口碑的长辈。可如今的评论总是把林如海贾政保举贾雨村说成是根本不会识人,没看出贾雨村将来会忘恩负义,实在是两个东郭先生救了个中山狼,这是上了续书的当,以书中林如海和贾政的阅历,会看不出贾雨村是个忘恩负义的奸雄?问题是贾雨村其实并不能算一个忘恩负义的奸雄,他只是适应官场现实、求生存谋发展而已。贾政的生活原型曹寅一生真是[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于是林如海才说:[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这不是官场上的客套话,而是作者摘录的当时人对曹寅实实在在的赞誉,曹寅当年提携的年轻文人不在少数,象贾雨村这样的受挫官员经他推荐又重返仕途、甚至飞黄腾达的也不止一个两个,家中的塾师托他的门路走进官场更是很自然的事。书中的贾雨村只是此等人众的代表罢了,又何必拘拘于续书中另加的[忘恩负义]情节哉?说实话,以曹寅的地位可以直达天子,根本不是一个贾雨村[忘恩负义]的出卖行为撼得动的,只有老皇帝的死、新皇帝的争才会受累而衰,这与贾雨村之流的[忘恩负义]没有必然联系,倒是贾雨村之流的仕途升迁完全取决于曹寅的艺术典型贾政的官场沉浮,只有贾政先倒了,贾雨村才会跟着倒,你们只看过[树倒猢狲散]的例子,哪有猢狲倒大树的可能,猢狲即使有心倒树也没那么大能力啊。以书中贾政为例,只要贾元春的皇宠在,贾雨村就只有巴结的份,一旦元春失宠,宝玉也会象杨国忠那样遭祸的,此时贾雨村即使不出卖贾府也救不了贾府,甚至出卖贾府也救不了自己,因为[一人失宠、鸡犬落地]是客观规律,贾府不是他小小的贾雨村卖得了的。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是一个大官卖得了的吗?反之曹頫在雍正眼里不过是个不成器的包衣奴才而已,一个驿站官员咬曹頫一口也足以弄得他枷号示众,什么原因?不要怪小人[忘恩负义],要怪自己失去皇宠啊!从这些可以看出林如海和贾政根本不必担心贾雨村会忘恩负义,利益关系会驱使贾雨村不敢忘恩负义的,一旦贾府倒台,贾雨村肯定也会跟着倒台,他想通过出卖贾府来重新投靠新主子也不可能!当然倒台中的贾府更不在乎贾雨村出卖了,没他出卖贾府照样倒台啊。

 

红疯子:你扯得太远了,象这样解下去千篇疯谈也不够你解的,收收罢。

 

石呆子:好,回头谈林如海贾政。你们对林如海不必在意,倒是对贾政要多在意。此处虽然说贾政不过是个工部员外郎,但能量却远远超过一般员外郎。贾雨村之所以对冷子兴叫他找林如海转烦贾政心存疑惑,就是对贾政一个区区员外郎能不能有这么大能耐心中没有底。他作为进士出身,曾做过州官,没有个军机大臣级的大官保举,光靠个副部级的员外郎推荐只怕份量不够,而且也不知道贾政为人怎么样、肯不肯帮忙,所以对冷子兴的主意半信半疑。今经林如海这一说,他才知道贾政不是一般的员外郎,而是个[体仁院总裁],是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重量级大人物,员外郎不过是个虚衔罢了。这一点很重要,曹寅名义上也不过是通政使司通政使,是内务府下属的织造,级别与员外郎差不多,但实际上是[钦差江南三省体仁院总裁]啊!这样一个能体现圣祖仁皇帝仁德的总裁,当然能把象贾雨村这样的前贬官员起复委用了。可惜一般人思维还停留在[员外郎]这级别不高的官衔上,看不出贾政的真官衔是[钦点江南三省体仁院总裁],当然要把贾政当个庸碌无为的中等官吏了。贾雨村却仔细问明来历、探明路径,禁不住为自己能攀上这样一株大树而[心中十分得意],可外表还是[唯唯听命]。能攀上当今圣上身边的大红人,当然只有[唯唯听命]的份了。由此可见书中贾政之能量,更由此可见贾宝玉作为贾政唯一继承人的份量。如今的评论者不了解这一点,当然就解不开石头记的[其中味]了。贾雨村就了解这一点,所以他也最解[其中味]。

 

书中下面交代黛玉什么原因进荣府,也不过是[大概如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只是不可当真事来索隐考证,

红疯子:如今有人竟追问黛玉的遗产是不是被贾琏私吞了,还请你解释一下。

石呆子:这叫作者如何回答呢?他不过是写小说,是创作艺术典型,不是实录人物传记,根本不会考虑读者这些疑问的。他是[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你们不注意这一段注解,当然体会不出作者创作的难处了。但这里说黛玉[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这道出了黛玉的辛酸啊,如果不是[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如果不是[他外祖母致意务去],如果不是为了减父亲[顾盼之忧],她会抛父进荣府吗?这里也说明黛玉这外祖母相当有威望,足以担当起黛玉亲母的教养责任,保证黛玉有姊妹兄弟扶持,林如海才让女儿小小年纪远离自己的。因此只要贾母在世,她必承担起黛玉亲母的教养责任,不会让黛玉受委曲的。

红疯子:续书中居然写贾母同意用掉包计来迫害黛玉,这明显不合贾母的本意了?

石呆子:确实如此,贾母作为黛玉唯一的监护人,必会在世一日保护黛玉一日,不可能伤黛玉的心的。黛玉有贾母作依恃,林如海才放心让她远离自己的,因此黛玉的悲剧必须在贾母死后,这一点连紫鹃都看明白了,她说[有老太太在一日,姑娘还能活一日,若老太太不在了,也只是凭人欺负罢了。]续书作者都不如一个丫头明白,可见续书之拙劣。

[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大有讲究啊。甲戌本凡例中注明:【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告诉读者之所以要称为[神京][长安],是为了[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这就明确表明是为了避开[北京、南京]两个字样。可刘心武等索隐派却一口咬定书中的[都中][神京]都是指北京,既然如此作者又何必[特避其"东西南北"四字样]呢?又何必特注明[金陵、江宁、南直隶、应天]等与南京直接相关的地名呢?

应该说作者早就申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这里的[到了都中,进入神京]既是为了避开北京、也是为了避开南京,若能考证出是南京还是北京,他就不应该说[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了。实际上石头记既描写了南京的曹家、又隐寓了北京的皇家,作者是南京北京二京兼顾啊!这样不但避开了忌讳,而且还隐蔽了意图,作者是一石二鸟,两京都不肯丢啊!你们顾了南京丢了北京不对,若顾了北京丢了南京更不对,只有[东西南北中]兼顾、[唐宋元明清]皆指,才算真正解开[其中味]啊。

书中在谈黛玉进荣府之前,先交代了贾雨村的去向。[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这里说[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又说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

都与如今的评论不同,不但赞雨村,更重要的是赞贾政,这实际上是在赞曹寅啊!

红疯子:周汝昌刘心武却认为贾政指曹頫,他配得上[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的评语吗?更何况曹頫哪有[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的本事。

石呆子:你们看这[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脂批说这是[《春秋》字法],明显是说实有其事啊。一个工部员外郎有这本事吗?京城里员外郎以上的官吏以上千计,谁能做到[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而且这[复职候缺]是个不着数的悬念,没有相当的门路、不花大量的银子,只怕候二年的缺也是有的,可贾政保举的这贾雨村[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这更是多亏了贾政的[竭力内中协助]啊。从中你们可以看出贾政的[工部员外郎只是个名义职衔,实际上他比贾赦贾珍的能量大,比王子腾史侯的官职高啊。可如今的评论受周汝昌[乾隆曹学]影响,总是说贾政是曹頫,而且迂夫昏聩,根本是个窝囊废,这不符合书中的描述啊!书中对贾政的评价如此之高,但却对他的官职描述如此低调,正符合当年曹寅的行事特征,这些正说明作者对其祖父的由衷敬佩,说明他的[背父母教训之恩]决不是虚言。

红疯子:是啊,如今的评论总把贾政说成是迂夫官吏、说成是封建卫道士、说成是贾宝玉的死对头,实际上他确实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是个真[]啊!作者在书中对他确实尊重有加,并不敢有所亵渎,咱们对贾政的评价有失偏颇啊!

石呆子:你们仅凭贾政提携贾雨村、笞打贾宝玉、纵容赵姨娘就对他全盘否定,这根本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作者确实是[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确实是自悔[背父母教训之恩],虽然曹寅是他的祖父,但他可以代自己的父亲忏悔[背父母教训之恩]啊!当然他自己也有背祖父母和母亲教训之恩的地方。

闲话少叙,再谈作者描述黛玉进荣府。先形容宁荣府气派,请你们注意,第二回中雨村就交代过:"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 "这也就是黛玉在这里看到的宁荣府啊!你们都被周汝昌刘心武牵着鼻子走,说贾雨村指的是金陵甄家,而这里说的是北京贾家,两个宁荣府不是一回事,这可能吗?实质上贾雨村指的就是黛玉见到的宁荣府,同年代决不可能在北京南京两地出现两座宁荣府。这一点你们千万别弄混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这就是贾族的贾老太君,你们一定要把她看成贾老太君,只有这样才好与曹家相互定位。我之所以要把贾母说成是贾老太君,这也是参考你红疯子的说法,你这说法相当有趣,把孙氏比作曹家的佘老太君,把曹寅比作曹家的杨六郎,把曹荣比作曹家的杨宗保,把马氏比作曹家的穆桂英,把马氏遗腹子比作曹家的杨文广,这太恰当了。正是参照这种说法,我才把书中贾母比作贾族的老太君的。这样一定位,你们就容易把书中贾家与现实中的曹家对应起来了。

红疯子:这样解释比周汝昌刘心武的[贾政是曹頫、贾母是曹寅夫人李氏]合情理,这里的[鬓发如银的老母]怎么可能是李氏呢?看她在太妃王妃太医及书中所有人等面前居高临下的行止见识,不是康熙的乳母能有这气派吗?周刘这把贾母当李氏整整撇开了曹家[最赫赫扬扬的一代人],离开了孙氏和曹寅母子俩,这就不能算曹家家事了,也谈不上曹学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