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呆子:所以雨村说[大约政老也错当淫魔色鬼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如此郑重其语,并不是真的悟道参玄致知格物这种参悟佛道的意思,而是指认真分析这一特殊事物人物包含的真情真理,指领悟产生这一特殊事物人物的特殊规律。这类似于苏轼作赤壁赋中的那种对万事万物客观规律的领悟,读者千万不可小看了!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脂批: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这样一大段冠冕堂皇的宏论,却被冷子兴用一句冷言冷语戳破道:[依你这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而雨村竟一口应承说:[正是这意!] 这样一篇看似完全符合理治之书的大道理,竟用一句颇为忌讳的俗语来道破天机,而且这一问一答的两个人实际上是作者的代言人,这石头记构思得真巧妙啊!
红疯子:咱也越来越糊涂了,这一大篇宏论怎能用[胜则王侯败则贼]这句含义相反的话来总括呢?
石呆子:有什么不可以这样解释的?只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罢了。比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这一句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正统的解释---仁义之君应苍天之鸿运而生,代表了天下盼太平求统一的正义力量,适应了赤子苍生厌战争反分裂的良好愿望,正气凛然、威武雄壮,其登临皇位实乃天意之必然;凶恶之贼应天下之浩劫而生,代表了邪恶力量,违反了赤子苍生厌战争反分裂的良好愿望,邪气十足、歪风横行,其被剿被剐实乃苍天之报应!一种是邪恶的解释---谁说他是仁义之君?不过运气比我好些、侥幸得胜罢了,他这皇位来路不正!谁说我是邪恶之贼?我不过交了劫运,一时倒霉罢了,若不是他心术不正、阴谋篡位,这皇帝宝座本应该是我的!是被他用不正当的手法抢劫了去的!说穿了,其实所谓的大仁者不过运气好一些,所谓的大恶者却劫运当头罢了,双方是皇族中水火不容的两派。[胜者王侯败者寇]就是这个意思!颛顸胜利了,于是把自己说成仁义之君;共工失败了,于是被颛顸贬斥成邪恶之寇!雍正登基了,于是说自己是正统的、正大光明的,太子八子十四子失败了,于是被雍正说成猪或狗。在西方人提倡竞争的观点看来,双方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可在东方人限制竞争的观点看来,双方却有正与邪的本质区别,在正宗的理学家看来,雍正之所以得胜,在于传位传得正、雍正行得正、德道用得正,而在好事的流言家看来,雍正之所以要称[正],正因为[得位不正],其背后必隐藏[改诏篡位][血滴子杀人]等宫闱秘事,因此说他是[假正真邪]一点也不过份!这些都是站在正的一方或邪的一方看此事,当然只拘拘于[正与邪]的表面情节、看不出其中的事体情理了。但若站在[亦正亦邪]或[不正不邪]的第三者角度、即[旁观冷眼人]的角度看这问题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了,这就是作者杜撰冷子兴 [旁观冷眼人] 这一句冷言冷语的目的,说穿了这[旁观冷眼人]并不是现实中的冷某人,而是作者自己,作者自己就是这个[不正不邪]的旁观冷眼人啊!
石呆子:[决定正邪的是成败!]可历来的正史野史理治之书却说[决定成败的是正邪!]他们不是实事求是地总结事件的成败,而是连篇累牍地争辨双方谁正谁邪!拼命地为胜者证明其正统正宗正当正义!他们把成败系于正邪,说只有正者仁者才能成功,邪者恶者必然失败!这就不是站在利害对立的正邪双方之外的公正立场上讲话了,而是站在正的一方的利益立场上讲话了,他们拼命揭露胜的一方搞阴谋诡计不正当竞争,似乎只要能证明失败的一方才是正统正宗正义正当就行了,这看上去是同情失败者,其实是站在邪的一方的利益立场上讲话,作者认为皇八子十四子及太子余党在雍正扶正后仍用种种流言蜚语攻击其不正也毫无意义,石头记决不是站在雍正对立面暗讽他来路不正的流言小说村俗野史,而是站在正、邪之外的冷眼旁观人的客观述评、公道揭示!
石呆子:以康熙废太子、雍正夺嫡风波为例,满清入关前是公推为王,并无汉族的[长幼有序、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之传统规矩,入关后虽是父死子续,但众皇子都有继承大统的资格,只是唯老皇帝之命是从罢了。从皇族的长远利益来看,由老皇上指定接班人不利于优胜劣汰,适当的争竞反而有利于选择强者,康雍二十年风波虽连累大量如曹家这样的大家族做牺牲品,但这场丑闹剧淘汰了废太子皇长子这些劣者,打击了皇八子九子十子这些策略不当者,凸显了十四子这明修栈道者,隐藏并煅炼了雍正这暗渡陈仓者,无疑是有深远影响的大好事!它带来了雍正初年的整肃,奠定了乾隆六十年盛世的基础,这确实是正!又何必计较雍正到底有没有[改诏篡位]呢?老皇帝说十四子继位那雍正就不能当皇上吗?唐太宗李世民就不管这一套!明成祖朱棣就不管这一套!他们一个杀了兄弟、一个杀了侄儿,又有谁敢说他俩继位不正?[胜者王侯败者寇]!这才符合[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才利于择出雍正这强者!所以说那种用诏书定真伪、用正邪定成败的儒家迂腐说教是完全不符合[优胜劣汰]客观规律的,是为雍正政敌鸣冤叫屈的片面之词,完全违背实事求是、成败是检验正邪的惟一标准!雨村的[正邪论]主要是说从远古的共工与颛顸到当时的十四子与雍正,本无所谓正邪之分,因为其中一派成功了,所以成了王侯;另一派失败了,所以成了贼寇!这种成败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即不确定性,并不是正的一方就必定胜利、邪的一方就肯定失败,正邪不成其为成败的决定因素。可是成败却成了决定双方谁贼谁寇、谁正谁邪的唯一标准!败者定被骂为贼!胜者定被颂为王!败者必被史册斥为邪!胜者必被史册尊为正!这是与理治之书中的说教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雨村的正邪之论,你我在前面已经疯谈过了,这里不赘述,只是这贾雨村说的[正邪两赋之人]需好好解释一下。如今你们的评论都只照贾雨村说的字面上解释,说这[正邪两赋之人]是[正邪两气兼而有之的人],即既清明灵秀又残忍乖僻的怪人,这种理解还没有真正悟出作者的本意。作者说这种[正邪两赋之人][其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不假,但说[其残忍乖僻]则不真,他只是说这些人[乖僻邪谬不近人情],没有说他们象邪恶之人那样残忍乖僻,也就是说这些人并非是[兼具正邪二气],而是[既象正又象邪、既不正也不邪]的怪人奇人,是不同于那正与邪两种人的第三种人,这就是俗称之为[高人、哲人、通人]的文人。当然这里的[正邪两赋之人]不是指一般的文人,而是指在各文化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有重大贡献有突出表现的高层文人和艺术尖子。这些人的聪俊灵秀不同于正人君子帝王将相的清明灵秀,他们的乖僻邪谬也不同于邪恶小人奸佞贼寇的残忍乖僻,只是表现得不近人情与众不同而已,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既不具有正气.也不具有邪气,不是亦正亦邪,而是既不正又不邪,只有这样理解这[正邪两赋之人],才算准确理解了作者对[笫三种人]的定位。但是一则这种定义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不能明说,必须加以掩饰,二则这样明说不合说这话的贾雨村的身份,所以才用[正邪两赋]这含蓄的字眼来遮掩的。可惜如今[正邪两赋之人]太少,看不出其中奥妙,只有你红疯子还有些[正邪两赋]之气,这才看出来的。象刘心武这些人身上只有正气没有邪气,看不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