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呆解之一百六十五
发布日期:2019-08-01 21:42:17

石呆子道:英莲被拐看似偶然,其实有必然之数和运。她这是在甄家遭祸前被拐,若当时不被拐,后来遭祸不一样要遭霉运、一样要与士隐同遭劫难吗?实际上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先遭祸后丧子的。所以英莲之悲剧应从偶然之情节中悟出必然之情理,从其个性拓展到她与诸裙钗悲剧的共性,从她个人的苦命深思到家庭父母的霉运,深论到造成这一系列霉运的从地方到朝纲的泼天大祸!如此才会悟出你在鬼话中得到的真情理---[哀哉小英莲,受尽其中累!]

 

红疯子道:难怪脂砚要在[好防元霄佳节后]批[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也],原来说的是英莲遭劫在甄家被火之后。

 

石呆子道:错!此句看似指英莲被拐,实是指甄家被火,所以说是烟消火灭。但它隐的真事是指作者之家族在元霄节前被抄家没产,这才说讳知者的。

 

红疯子道:你说甄士隐不该遭此回禄。甄家是因葫芦庙炸供失火而连累的,这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偶然的天灾,谈不上该不该。

 

石呆子道:你惯会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的,如何看不出其中奥妙?我早说过[甄士隐隐真事]就是指此啊!甄家遭的不是大火而是大祸!是[糊里糊涂]一场大祸!

 

红疯子道:难道这葫芦庙大火不是真事?

 

石呆子道:你没看见脂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南直就是南直隶应天府,就是如今的南京!

 

且按下容后再表。回头仍谈雨村,人们说他是奸雄,其实未罢官之前一点都不奸猾,倒是极爽快不拘礼节的坦荡君子。你看他与士隐的两次交往,如此豪放、如此不拘小节,哪有奸猾之相?这是程高续书把他当反派典型,所以给人以曹操奸雄印象。其实曹操正是活用理治之书的典型,他从不为礼教所拘,敢于蔑视正统观念,玩弄封建皇帝于股掌之际,这才是文人中的英豪!只是后来的皇帝怕大家都跟曹操学,他们的皇位就坐不稳了,所以才痛骂曹操的。程、高站在维护礼教的立场上,如何能实事求是评价贾雨村?

 

比如这第一回中的甄士隐之故事,先把这段梦幻略过不看,然后再将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略过不计,就容易看出其隐寓的真事了。甄士隐只是一个[真隐士]而已,别管他是住在苏州还是在扬州、南京、杭州、北京,若没有这葫芦庙[糊里糊涂]的[一把火],他的家境是足以维持他[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的陶渊明式隐士生活的,正是这糊里糊涂一场大祸,他才从天上堕入地下的,他的女儿英莲的被拐看似偶然,其实若不在遭火前走失,到了遭火之后还是要与其父母一起遭厄运的,这就是其悲剧的必然性。

 

只是开始的癞头僧跛足道对着小英莲说的那番疯话还需要再解剖一下。[这僧道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侧: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侧: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侧: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侧:伏后文。]

 

我这里特地把脂批一起引录出来,就是叫读者特别重视这些脂批啊!这僧道不是对着英莲一个人的悲剧这样说,而是对书中所有女子的悲剧这样说,是对普天下过去未来所有女性悲剧作此感叹,只是用一小英莲作代表而已,阅者切记之。

 

你们看这[惯养娇生笑你痴]仅仅指英莲一人吗?不,作者是[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也就是说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的儿女大都如此,尽管都有父母的痴心惯养娇生,但仍不免有命无运、惨遭悲剧,比如贾宝玉就是如此、林黛玉也是如此、妙玉还是如此,当然作者本人更是如此了,非止英莲一个人啊,所以脂批说[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你们看这一句就不能光想到英莲一个人,要想到所有独生子女、想到天下所有痴心父母嘛。再说这[菱花空对雪澌澌],你们都只当是英莲将来到了薛家是[菱花空对雪澌澌],实际上不光是香菱空对薛蟠,尤二姐也是空对贾琏,袭人也是空对贾宝玉,甚至李纨也是空对贾珠、湘云也是空对卫若兰嘛,每个[生不遇时、遇又非偶]的女儿都是[镜里恩情]啊,所以脂批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至于这[好防佳节元宵后]就更有玄机了,脂批说【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这分明是个记得曹家被抄家日期的知情人批的。英莲是在元霄佳节中走失的,批者怎么说[不直云前而云后]呢?

 

红疯子插嘴道:这件事咱知道、一般北方人不知道。南方的元霄佳节是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在正月十五达到高潮,正月十八才告结束,因此正月十三十四就可以赏灯了,这就叫元霄佳节前,正月十五就叫元霄佳节中,正月十六十七十八就叫元霄佳节后。北方人一般只在元霄佳节的当晚观灯,因此他们都认为英莲走失时只能是元霄佳节的当天,不好云[佳节元宵前]或[佳节元宵后]的,当然就更有必要[不直云前而云后]了。从书中看来,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应在元霄佳节前的十三十四这两天,一则灯火还不是最热闹,二则游人也不多,无需甄士隐夫妇亲自抱小英莲上街观灯,这才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的,因此应该云[佳节元宵前]。

 

石呆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从字面上解释,这[好防佳节元宵后]要与[便是烟消火灭时]连起来理解,这两句是说甄士隐不必提防元霄佳节中的英莲走失,因为这是偶然事件,防备不了的,倒是防备元霄佳节后的葫芦庙大火要紧。从作者的本意解释,他是叫你们不要拘拘于小英莲元宵节遇劫的具体情节,要取甄家节后必遭大祸的事体情理啊。你们如今都过于崇信脂批,再加上有人考证出曹家被雍正抄家是在雍正六年的元宵节前,于是更相信脂批的说法才是作者的本意,脂批是说这[不直云前而云后]就是为了隐瞒曹家在元宵节前被抄的秘密,甚至可以说这[不直云前而云后]就是暗示甄家节后遭火就等于曹家节前被抄,这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完全代表作者的本意,作者虽然对曹家被抄记忆犹新,但写这甄士隐遭火决不是仅仅为替曹家被抄鸣冤叫屈,而是在写小英莲遇劫、甄家遭祸一系列社会悲剧的事体情理啊,这样一场天塌地陷的大变故是小英莲、大士隐父女一家无法躲避的,又何必在乎节前节后、谁先谁后呢?这一点是一般读者无法理解的,因为书中的英莲遇劫是偶然事件、甄家遭火也是天灾,怪谁也没有用。但在批者看来这就是[隐曹家真事]了,因为曹家被抄是在元宵节前嘛。其实作者[不直云前而云后]是隐皇家的真事,这皇家事确实不分元宵节前节后,曹家仅仅是因为就在皇家隔壁、与皇家走得过近、才[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地受牵连的,皇家这场糊里糊涂的大火实际上从康熙四十六年第一次废太子就开始烧起了,烧了二十多年,一直烧到雍正七年才熄灭,受连累的大家族太多了,你们又何必拘拘于雍正六年元宵节前被抄的曹家这一家哉,再说明白些,摊上这么一场塌天大祸,曹家倒霉是迟早的事,又何必拘拘于元宵节前还是节后哉。再说到英莲被劫和甄家遭火的关系,既然甄家都快败落了,还为小英莲的被拐伤心干什么,英莲不被拐,士隐夫妇也养不活她的,所以绝句说[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对于甄士隐夫妇来说,此时为女儿伤心已经无济于事了,还是赶快作节后遭火的打算吧,对于曹家李氏和马氏两代寡妇来说,此时光为曹顒的突然病死伤心也不是个事,还是在祖茔附近多置田亩、准备应付康熙死雍正继位后的抄家大祸要紧,这才是作者借僧道之口警告读者的根本原因。

 

红疯子:还是你解得精彩,比脂批说得透彻,    

 

石呆子:作者在英莲被拐问题上做这么多文章是有原因的,英莲是作者亲见的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儿悲剧,香菱暨秋菱是作者舅舅家的另一个女性悲剧,甄士隐则是作者父子母子悲剧的改版。正常情况下这甄士隐并不属于书中贾事的重要人物典型,他只是作者为全书艺术构思需要杜撰的人物名称,但因为作者在其经历中隐进了自己的个人真事、隐进了曹家遭祸的真事,才用[真事隐]来为其取名的。但出于全书艺术创作的需要、出于避讳的需要,作者又把甄士隐的具体情节作了很多改动,已经与生活中的原型大相径迳了。比如作者遭祸时并没有甄士隐那么大年纪,他也没有爱女象英莲这样被拐子拐走,自己只是在未出生前就痛失亲父,作者的母亲可以说比甄士隐的妻子凄惨百倍,作者是以他母子的痛苦经历为素材创作甄士隐甄英莲的艺术形象的,你们若[不拘拘于具体情节,只取其事体情理],就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就是[真应怜]、作者的父母就是[真隐士]嘛。说这话你们不容易理解,其实作者父亲与书中甄士隐差不多禀性,他的病死也等同于甄士隐弃封氏而去,作者母子俩更是有夙慧的,完全能作出石头记这样的情理小说,也完全能象甄士隐那样作出《好了歌》、《好了歌注》这样蕴涵哲理的真言来,所以说他们母子都是隐藏的[山中高士]。

 

如今有些评论过于较真,象刘心武那样纠缠于书中每个具体情节。他们说后文中[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的英莲就是贾雨村的大恩人甄士隐的被拐之女,这贾雨村不但不搭救恩人的女儿,而且恩将仇报、把英莲推入火坑,真是个曹操式的奸雄。其实这只是作者的艺术创作,不必太拘拘于具体情节,作者这样创作只是为了说明[护官符]对雨村命运的决定作用,至于揭示雨村的忘恩负义倒不是主要的,读者别抓住这些细节过于索隐,那样就会忽略其中的事体情理了。再说一次,这甄士隐和英莲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真事、根据全书总体构思需要另外改头换面创作的,读者别太拘拘于具体情节了。

 

红疯子:其实咱早就注意到红楼梦里面这种不拘小节、不拘细节的创作风格,作者[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前面的绛珠仙子神瑛侍者还泪之说是这种创作手法的产物,这里的甄士隐、英莲也是这类创作产物,后面的[娇杏回眸]还是这类创作产物,全书中这种信手拈来的灵机一动随意性创作产物太多了,若象刘心武周汝昌那样每一个都当真人真事详细考证认真索隐起来,这红楼梦就没法看、没法谈、没法解了。

 

石呆子:但是你们也不能把这些完全当虚构的假事、当在作者现实经历中、石头记创作素材中完全没有这回事,这些类似的人和事不但真有、而且很多,作者只是一个好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作家,把这些人和事加以重新组织删削拼装、改头换面、改名换姓地出现而已,[盖云不过是此等众类,非特历历指明某赤某黄。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也就是说,你们不必拘拘于具体情节、具体细节,更不必象周刘那样考证索隐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甄、贾、曹、爱新觉罗][北京、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具体细节哉!]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