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别以为皇八子也会象一般饱读诗书的儒生那样死守君臣大义的教条,他是女真人的血性男子,也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玄烨那种称霸天下的雄心,只是也象贾环那样生于偏房,因为生母不得宠于康熙皇帝,故尔在争储风波中处于劣势。但咱们只要看看书中的贾环母子就知道,他也是象这母子一样不甘居人下的。在游牧民族的字典里没有多少等级观念,只有[是英雄是狗熊战斗中见]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食肉民族天性,他们宁肯斗争中死、不肯妥协中活。面对[胜则皇帝败则寇]这巨大的利益落差,他们为什么不能拼死一搏呢?只有理解了这种食肉动物的竞争本能,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准则。贾环和赵姨娘就该死吗?凭什么不能与贾宝玉王夫人争家事继承权?这用农垦民族的封建伦理道德观来看当然是邪恶行为,但用游牧民族的近乎[资产阶级自由竞争、人人生而平等、机会面前都有争取的权利]世界观看来,这是雄狮公猴的天性,只能用战斗来决一雌雄!既然是战斗,当然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谦让]了,因为这是[暴动、是一伙人推翻另一伙人的暴力的行动],是名副其实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哪里能讲宋襄公式的仁义道德?更哪里能守孔孟的纲常礼教?在红楼梦书中作者对赵姨娘贾环母子的揭露和斥责是十分明显的,咱红疯子认为这些并不是为了直接描述曹家的某个偏房母子原型,因为曹寅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有一个孙子,都没有庶出之子,因此曹家也就没有直接的类似赵姨娘贾环这样的生活原型可供作者记叙。当然不排除有间接的生活原型供作者参考,但作者创作这一组坏典型决不是为了讥讽自己的某庶出兄弟和庶母,也不是要讥讽曹家的某偏房叔叔和曹寅的某小妾,曹寅没有庶子,也没有庶孙,若有一个,就无需在曹荣病死后从大房过继儿子了,对于书中的贾宝玉也是如此,他若有个弟弟贾环和侄子贾兰,那贾母和王夫人就无需为绝后担心了。所以作者笔下的贾府不完全是曹家的复制品,而是曹家与皇家的复合典型,这贾环和赵姨娘就是为影射皇八子而专门加的。
从书中对贾环和赵姨娘的描述看来,作者的个人立场是对他们深恶痛绝的,但照书中贾宝玉对贾环的独特想法看来,又有其不同凡响的另一面。书中这样写道:[正值宝玉走来,见了这般形况,问是怎么了。贾环不敢则声。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他的。他想着:“兄弟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还有人背后谈论,【庚辰侧批:此意不呆。】还禁得辖治他了。”更有个呆意思存在心里。——你道是何呆意?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只是父亲叔伯兄弟中。因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说下的,不可忤慢,只得要听他这句话。所以,弟兄之间不过尽其大概的情理就罢了,并不想自己是丈夫,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以贾环等都不怕他,却怕贾母,才让他三分。如今宝钗恐怕宝玉教训他,倒没意思,便连忙替贾环掩饰。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哪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顽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寻乐顽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顽了不成?倒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
从这些看来,这贾宝玉还是有些[人人生而平等]的新思想的,再结合前面对北静王蒙皇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的情节看来,作者写这些大有深意,他是说这贾宝玉与北静王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于是借贾宝玉的友弟之言行,赞誉皇十四子会依康熙所嘱,善待众弟兄,而皇八子和皇长子皇太子这些邪气所秉之人则会象贾环赵姨娘那样坑害众兄弟,当然也就在影射雍正辜负了康熙的期望,不能象鹡鸰鸟那样关怀众兄弟们,反而穷治众兄弟了。由此看来作书者在争储争位风波中的立场还是相当赞誉皇十四子的,但这种赞誉与曹家那些珍琏环类的须眉浊物立场不同,作者认为皇十四子不同于皇长子皇太子皇四子皇八子等这些非正即邪的人物,而是与书中贾宝玉类似的亦正亦邪、非正非邪、正邪两赋之人,这样的人[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如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虽能友兄弟爱臣民,可惜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皇十四子果如作者所料,争储风波一开始是替皇八子做嫁衣裳,后来在康熙末年又替康熙皇帝做嫁衣裳,雍正登基后还是被皇八子党当嫁衣裳,其一生真是[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当他被雍正派去守陵的时候,会不会象甄士隐那样悟出[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呢?咱以为是可能的。首先他也曾经象书中贾宝玉那样[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其次他也曾经象书中贾宝玉那样幼稚地要与皇八子等被康熙歧视的皇子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以至为他们仗义执言,在康熙心目中留下了只宜作[情痴情种逸士高人,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的不良印象,于是后来被康熙当暗渡雍亲王这陈仓的栈道来明修,把他充发到大西北当什么大将军王,弄得他还自以为得到康熙的器重,是众望所归的储君,在众人的吹捧下着实空欢喜了一场,直到康熙崩逝、雍正登基后的一个多月,才从西北赶回京城,这时一切都成定局,他才悟出是被康熙皇帝忽悠了一把。这些看上去是咱红疯子没根据的疯言,但请大家[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更不要拘拘于皇八子党散布的关于雍正篡位的谣言,只请站在此时的皇十四子角度体会一下,他也会相信皇八子党关于雍正改[传位十四子]之遗诏为[传位于四子]的鬼话吗?他还没悟出此事责任不在雍正而在康熙吗?他还不能看透这场[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丑闹剧吗?他在落得个[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的惨剧后,[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此时即使没遇到跛足道人点化,又何尝不能悟出[可知争储争位风波,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的真谛呢?
可恨皇八子党还要拿他做嫁衣裳,说他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而雍正则是改诏篡位的[假正真邪],人家皇十四子到了这时还看不透你们这些贾环赵姨娘的邪门歪道吗?他早年被你们当枪使、后来又被康熙当栈道,如今雍正已经胜利了,他还要永远被你们用作与雍正[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甲戌侧批: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的嫁衣裳吗?他只有如士隐那样,[便笑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了。咱这里不是说书中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就是皇十四子,大家千万别把咱红疯子当刘心武式的索隐派、流言家。对于红楼梦作者是否用贾宝玉隐寓皇十四子的猜测,咱也不认同,但作者在创作红楼梦贾宝玉这艺术典型时,揉进了自己对皇十四子悲剧的某些深刻反思是肯定的。据咱看来,贾宝玉这艺术典型既有曹寅儿子曹荣的影子,又有曹荣遗腹子曹天佑的影子,还有宝亲王弘历的影子,当然也有皇十四子的影子了,它是一个复合典型。说他象曹荣,曹荣早在康熙五十四年就死了,没赶上曹家被抄家败落;说他象遗腹子曹天佑,曹天佑在康熙五十四年底才出生,康熙崩逝时才七岁,抄家时才十三岁,没赶上曹寅在世的曹家鼎盛时期,尤其不可能在抄家前谈恋爱、结婚;说他象宝亲王弘历,弘历一生如宝似玉,没有一丁点儿被人弃为垫脚石的经历;说他象皇十四子,皇十四子已经深陷于正邪互斗的争储争位风波之中,虽然可能是情痴情种,但算不得[不正不邪]的隐士高人了。这里只能套用一段脂批,[妙!"赤眉""黄巾"两时之事,今合而为一,盖云不过是此等众类,非特历历指明某赤某黄。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用到此处即是:[妙!"曹荣""曹天佑""皇十四子""弘历"两时两家之四人,今合而为一,盖云不过是此等众类,非特历历指明某曹某皇子。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
所谓[混人]不是指故意骗人,而是指故意混淆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姓名等具体情节,[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若[拘拘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家居姓名等具体情节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在何人是贾宝玉这个问题上更是这样,当时象皇太子皇十四子皇孙宝亲王曹家曹荣曹天佑赖家赖尚荣这样的假宝玉何止一个?他们都有共通之处,即[得宝玉便如宝似玉地高贵,失宝玉便如垫脚石一样下贱],皇太子在废储前如宝似玉,废储后弃如贱石,有谁肯收留他的弃女婴?找死啊!你刘心武若处在这种情况下肯吗?皇十四子在封为大将军王时如宝似玉,雍正登基后弃如贱石,有谁肯承认他才是康熙真正的遗诏继承人?皇八子党只是用他做借口啊!以往巴结他象巴结贾政儿子贾宝玉那样的沾光、善骗人等清客相公,在雍正登基后哪个不是变得象封肃、卜世仁那样可憎可恶?皇孙宝亲王弘历只是做了终生[失不了忘不了的真宝玉]而已,若[离了通灵宝玉、弃了通灵宝玉],他还不是贱石头?曹荣只是没等到被通灵宝玉抛弃就病死了而已,若不病死,能挡住雍正的抄家大祸吗?也就是说[只要曹荣不病死,日后他肯定遭甄士隐同样的悲剧!再说曹天佑,虽然在孙氏李氏马氏这三代寡妇的百般呵护下被众人捧得如宝似玉,可一旦孙氏崩逝、康熙崩逝、李煦又罢官抄家,光靠李氏马氏能支撑他如宝似玉的地位吗?若李氏再病死了,马氏和他这寡母孤儿还不任由大房偏房欺辱?再一遭抄家大祸,他还不是要被弃为垫脚石甚至沦为乞丐?还有赖尚荣这奴才家的小假宝玉,主子都被抄家了,他这州官还当得了吗?还不被上司找个碴子罢官还乡?
以上这几个人还只是这场争储争位风波中的悲剧代表人物,其实在这场大祸中遭殃的何止这几家这几个人?从风波一开始算起,索额图家遭殃必连累索宝玉,凌普家遭殃必连累凌宝玉,皇长子家遭殃必连累长宝玉,皇太子家遭殃必连累太宝玉,后来的隆科多家遭殃必连累隆宝玉,年羹尧家遭殃必连累年宝玉,皇八子家遭殃必连累八宝玉,皇九子家遭殃必连累九宝玉,皇十子家遭殃必连累十宝玉,皇十四子家遭殃必连累十四宝玉,李煦家遭殃必连累李宝玉,孙文成家遭殃必连累孙宝玉,......正如书中一开头暗示的:[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这[也不知烧了几家]说得多恰当啊!哪个大族人家没有个把[假宝玉]?只要这些大族人家遭此天塌地陷大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首当其冲的就是这家人家的[假宝玉]。不管这些人家的假宝玉是不是象书中贾宝玉那样正邪两赋、那样[既聪明灵秀又残忍乖僻]、那样[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或者象珍琏环蓉蟠之类须眉浊物那样吃喝嫖赌、斗鸡走马,一旦抄家大祸降临,哪个不是象甄士隐贾宝玉那样从大康人家坠入困顿?哪个不是由′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人间乐事,瞬息间[乐极悲生,人非物换,]落得个[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尽管他们不一定都象甄士隐贾宝玉那样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但突然由宝玉重归于人践人踏的贱石头悲剧结局却都是一样的。咱们为什么不能从中悟出其深含的共同[事体情理]来呢?
由于雍正初年掀起的这场大清算、大抄家、大罢官、大充军高潮牵扯的贵族人家实在太多,这些人家又每家都有个把假宝玉似的宝贝儿子或孙子,这些大小假宝玉虽不可能都象书中贾宝玉那样既聪明灵秀又乖僻邪谬,但是都落得与贾宝玉类似下场,甚至比贾宝玉下场更惨!这样就有个悲剧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曹家的曹宝玉或书中贾家的贾宝玉,他有那种正邪两赋的古怪性格是极少见的,这是他的特殊性,咱们万不可拘拘于这种特殊性,非要索隐二百几十年前的与此一模一样的某个生活原型,在当时若干有类似经历的各家的假宝玉当中,与书中贾宝玉一模一样的生活原型只是个别人,而且曹家的曹宝玉并不完全与书中贾宝玉雷同,康熙皇帝的十四宝玉也只有[因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这一点有些类似,后来的经历也不可能与书中贾宝玉雷同,至于各大族人家的各家宝玉又良莠不齐,更不可能有书中贾宝玉那种正邪两赋的特殊性格。咱们在研究理解贾宝玉这种艺术典型的特殊意义时,千万别抓住他的特殊性大做文章,更不能象刘心武那样拼命索隐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具体情节],咱们[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这事体情理就是指其普遍性,指各家宝玉悲剧的共性,只有找出各家宝玉的共性、找出这些悲剧的普遍意义,才能真正理解书中贾宝玉的典型意义。 |